一种悬架系统及一种滑雪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568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架系统及一种滑雪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悬架系统及一种滑雪装置,悬架系统设置在滑雪装置上,悬架系统包括支撑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分别连接在支撑部两侧。滑雪装置包括滑板和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支撑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支撑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都设置在滑板顶面上,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分别连接在支撑部两侧并分别延伸至滑板的头部和尾部,可以增强滑雪装置的弹性或挠曲性,减小滑行装置传递过来的振动波,降低滑行者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将因隆起物、结冰状况以及崎岖不平的地形导致受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支撑部可实现对滑行者重量的最有效支撑以及能量在滑行者和地形表面之间的最佳传递。
【专利说明】
一种悬架系统及一种滑雪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雪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架系统及一种滑雪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中国冬奥会申办成功,滑雪运动越来越受到追捧,滑雪运动必不可少的便是滑雪器材。滑雪器材多种多样,包括滑雪单板、滑雪双板、雪地车、雪地摩托等,滑雪单板、滑雪双板都具有滑板结构,在滑板上设有固定雪地靴的部件和结构,而雪地车和雪地摩托则是将车体安装固定在滑板上,滑雪单板、滑雪双板以及其他类型的滑雪装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在滑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使得滑行者难以控制滑板,滑雪双板和滑雪单板在滑行过硬雪堆时,滑行者感觉到的振动会很明显,舒适性很差,而且,如果雪地结冰、有隆起物、雪道崎岖不平或者高度差较大,则容易导致滑行者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架系统及一种滑雪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增强滑行时的舒适性,降低地形变化对滑行者身体的损伤,并保证滑行者的对滑雪装置的最佳控制以及能量从滑行者至滑行面的最佳传递。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设置在滑雪装置上,所述悬架系统包括支撑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两侧。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腿和一个支撑台,所述支撑腿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并支撑所述支撑台;当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时,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脊件部连接,所述脊件部包括至少一个脊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条状悬臂;当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条状悬臂时,所述第一悬臂部的所述条状悬臂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悬臂部的所述条状悬臂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且其处于相对的位置。
[0008]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滑雪装置,包括滑板和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支撑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都设置在所述滑板顶面上,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两侧并分别延伸至所述滑板的头部和尾部。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并支撑所述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通过所述支撑腿连接在所述滑板上;当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时,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脊件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条状悬臂;当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条状悬臂时,所述第一悬臂部的所述条状悬臂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悬臂部的所述条状悬臂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且其处于相对的位置。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部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凸起颗粒,和/或鞋安装孔。
[0012]优选的,所述脊件部包括至少一个脊件,所述支撑腿上设置有通孔。
[0013]优选的,所述脊件为倒拱形,所述倒拱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于所述滑板的中间位置处。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部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连接在所述滑板顶面上,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连接在所述滑板顶面上。
[00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提供一种悬架系统和一种滑雪装置,悬架系统设置在滑雪装置的滑板上,悬臂系统包括设置在支撑部两侧的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可以增强滑雪装置的弹性或挠曲性,可消除滑行装置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减小滑行装置传递过来的振动波,降低滑行者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将因隆起物、结冰状况以及崎岖不平的地形导致受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支撑部可以实现对滑行者重量的最有效支撑以及能量在滑行者和地形表面之间的最佳传递。
[0017]进一步的,支撑架两侧设置的条状悬臂之间设有间隙,间隙位置相对,滑雪时滑板铲起的雪可以通过悬臂之间的间隙滑出,不会在滑板上堆积雪,影响滑雪效果。
[0018]进一步的,支撑台下方设有支撑腿,可以实现对滑行者重量的最有效支撑以及能量在滑行者和地形表面之间的最佳传递。支撑腿上设置有通孔,滑雪时雪进入到支撑台下方也不会造成堆积,积雪可从通孔处滑出。
[0019]进一步的,相邻的支撑架之间通过脊件部连接,脊件部包括至少一个脊件,脊件的中间位置处固定于滑板上,可以增强滑行者与悬臂未覆盖部位之间的能量分配,增强滑行者与滑板之间能量的传递,可实现滑行者对滑板的最佳控制。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俯视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俯视图;
[0029]图中:1_支撑部、11-支撑台、12-支撑腿、2-第一悬臂部、21-第一间隙、3-第二悬臂部、31-第二间隙、4-脊件部、41-脊件、5-条状悬臂、6-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架系统及一种滑雪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增强滑行时的舒适性,降低地形变化对滑行者身体的损伤,并保证滑行者的对滑雪装置的最佳控制以及能量从滑行者至滑行面的最佳传递。
[00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种悬架系统,如图1所示,悬架系统可安装在滑雪装置上,悬架系统包括支撑部
1、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分别连接在支撑部I两侧;
[0035]支撑部I包括两个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一个支撑台11和两个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线条形状可以为直线型、曲线形或其他任意线条的形状,可以为其他任意可支撑支撑台11的形状,支撑腿12位于支撑台11下方并支撑支撑台11,支撑腿12的下部安装在滑雪装置上,支撑架实现了对滑行者重量的最有效支撑以及能量在滑行者和地形表面之间的最佳传递,便于滑行者对滑板的掌控以及对滑行动作的变化;相邻的两个支撑架的支撑台11之间通过脊件部4连接,脊件部4包括一个脊件41;支撑台11的形状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或其他多边形,两个支撑台11的形状也可不同,支撑台11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凸起颗粒和滑雪鞋的安装孔。支撑腿12的延伸方向沿滑板6的宽度方向,支撑腿12与滑板6连接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21,滑雪时雪进入到支撑架下方也不会造成堆积,积雪可从通孔处滑出。支撑台11 一般采用任何适用的能够支撑至少50镑的硬质材料,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硬塑料、尼龙纤维复合材料、铝、钢铁、钛或任意该硬质材料的任意组合。
[0036]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分别包括两个条状悬臂5;第一悬臂部2的条状悬臂5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1,第二悬臂部3的条状悬臂5之间设有第二间隙31,第一间隙21和第二间隙31设置在支撑部I的两侧且其处于相对的位置。条状悬臂5通过卡接的方式或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与支撑部I的支撑台11连接,可消除滑行装置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减小滑行装置传递过来的振动波,降低滑行者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将因隆起物、结冰状况以及崎岖不平的地形导致受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0037 ]悬架系统可设置在滑雪单板、滑雪双板、溜冰板、冲浪板、滑水橇、雪橇或其他表面滑行装置上,支撑部I两侧的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可以增强滑雪装置的弹性或挠曲性,条状悬臂5主要用于消除来自滑行装置的振动波。条状悬臂5采用(但不限于)能够弯曲且能够恢复原状的柔性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制成,可以为但不限于塑料、尼龙、玻璃纤维、钢铁、钛或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
[0038]各个条状悬臂5的长度为5-lOOcm,形状可以是扁平、管状或上述形状的任意结合,各个条状悬臂5上或内部可以设置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用于辅助或增强振动消除性能的附加层或弹簧。
[0039]实施例二
[0040]一种滑雪装置,如图2、3所示,包括滑板6、支撑部1、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支撑部1、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都设置在滑板6顶面上,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分别连接在支撑部I两侧并分别延伸至滑板6的头部和尾部,支撑部I包括一个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一个方形支撑台11,支撑台11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多边形的支撑架,支撑台11下部的两侧位置各设置有两个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下部安装在滑板6的顶面上,每一侧的支撑腿12之间形成拱形结构,并与支撑平台过渡连接,每一侧的支撑腿12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积雪进入到支撑台11下方时,可以从间隙流出,支撑腿12支撑支撑台11,支撑台11通过支撑腿12连接在滑板6上,支撑台11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凸起颗粒和滑雪鞋的安装孔,方便滑雪鞋的安装,并且具有防滑作用;支撑腿12可以实现对滑行者重量的最有效支撑以及能量在滑行者和地形表面之间的最佳传递。支撑部I下部位置的支撑腿12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连接在滑板顶面上;支撑台11 一般采用任何适用的能够支撑至少50镑的硬质材料,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硬塑料、尼龙纤维复合材料、铝、钢铁、钛或任意该硬质材料的任意组合。[0041 ] 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分别包括两个条状悬臂5;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可消除滑行装置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减小滑行装置传递过来的振动波,降低滑行者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将因隆起物、结冰状况以及崎岖不平的地形导致受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第一悬臂部2的条状悬臂5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1,第二悬臂部3的条状悬臂5之间设有第二间隙31,第一间隙21和第二间隙31设置在支撑部I的两侧相对的位置处,滑雪时滑板铲起的雪可以通过悬臂5之间的间隙滑出,不会在滑板上堆积雪,影响滑雪效果。条状悬臂5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与支撑部I的支撑台11连接,条状悬臂5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连接在滑板6顶面上,条状悬臂5也可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支撑台11和滑板6连接。
[0042]滑雪装置可以为滑雪单板、滑雪双板、溜冰板、冲浪板、滑水橇、雪橇或其他表面滑行具有滑板的装置,支撑部I两侧的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可以增强滑雪装置的弹性或挠曲性,条状悬臂5主要用于消除来自滑行装置的振动波。条状悬臂5采用(但不限于)能够弯曲且能够恢复原状的柔性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制成,可以为但不限于塑料、尼龙、玻璃纤维、钢铁、钛或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
[0043]各个条状悬臂5的长度为5-lOOcm,形状可以是扁平、管状或上述形状的任意结合,各个条状悬臂5上或内部可以设置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用于辅助或增强振动消除性能的附加层或弹簧。
[0044]实施例三
[0045]—种滑雪装置,如图4、5所示,包括滑板6、支撑部1、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支撑部1、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都设置在滑板6顶面上,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分别连接在支撑部I两侧并分别延伸至滑板6的头部和尾部,第一悬臂部2和第二悬臂部3分别包括两个条状悬臂5。第一悬臂部2的条状悬臂5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1,第二悬臂部3的条状悬臂5之间设有第二间隙31,第一间隙21和第二间隙31设置在支撑部I的两侧相对的位置处。支撑部I包括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设置有一个支撑台11,支撑台11的形状均为圆形,每个支撑架还包括一个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延伸方向为滑板6的宽度方向,支撑腿12位于支撑台11下方并支撑支撑台11,支撑腿12的线条形状可以为但不限于直线型或曲线形,支撑腿12实现了对滑行者重量的最有效支撑以及能量在滑行者和地形表面之间的传递,便于滑行者对滑板的掌控以及对滑行动作的变化;支撑腿12与滑板6连接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21,滑雪时雪进入到支撑架下方也不会造成堆积,积雪可从通孔处滑出。相邻的两个支撑台11之间通过脊件部4连接,脊件部4包括一个脊件41,脊件为倒拱形,倒拱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于滑板的中间位置处,可以增强滑行者与悬臂未覆盖部位之间的能量分配,将滑行者的控制力传递至滑板中部位置,增强滑行者与滑板之间能量的传递,可实现滑行者对滑板的最佳控制。
[0046]实施例四
[0047]—种滑雪装置,如图6所示,第一悬臂部2包括两个条状悬臂5,第一悬臂部2的条状悬臂5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1,第二悬臂部3包括一个条状悬臂5。支撑部I包括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均包括一个支撑台11,支撑台11的形状均为菱形,两个支撑台11之间通过脊件部4连接,脊件部4包括两个脊件41,两个脊件41中间有间隙存在,两个脊件41中间位置均固定在滑板上,如图6所示,均固定在滑板6方向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且两个脊件41固定位置关于滑板6的中心对称。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
[0048]实施例五
[0049]一种滑雪装置,如图7所示,支撑部I设置有两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都有一个支撑台11,一个支撑台11形状为菱形,另一个支撑台11形状为圆形,第二悬臂部3包括一个条状悬臂5,第二悬臂部3可以与圆形支撑台相连,也可以与菱形的支撑台相连,第一悬臂部2则与另外一个支撑台相连,其他结构与实施例四相同。
[0050]实施例六
[0051 ] 一种滑雪装置,如图8所示,支撑部I设置有两个支撑架,支撑架各自设有一个支撑台11,支撑台11的形状均为圆形,两个支撑台11之间通过脊件部4连接,脊件部4包括两个脊件41,两个脊件41中间有间隙存在,两个脊件41中间位置均固定在滑板6方向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且固定位置关于滑板6的中心对称,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
[005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05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设置在滑雪装置上,所述悬架系统包括支撑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腿和一个支撑台,所述支撑腿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并支撑所述支撑台;当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时,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脊件部连接,所述脊件部包括至少一个脊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条状悬臂;当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条状悬臂时,所述第一悬臂部的所述条状悬臂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悬臂部的所述条状悬臂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且其位置相对。4.一种滑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和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支撑部、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都设置在所述滑板顶面上,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两侧并分别延伸至所述滑板的头部和尾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腿和一个支撑台,所述支撑腿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并支撑所述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通过所述支撑腿连接在所述滑板上;当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时,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脊件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滑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条状悬臂;当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别包括至少两个条状悬臂时,所述第一悬臂部的所述条状悬臂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悬臂部的所述条状悬臂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且其处于相对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凸起颗粒和/或鞋安装孔。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件部包括至少一个脊件,所述支撑腿上设置有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件为倒拱形,所述倒拱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于所述滑板的中间位置处。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连接在所述滑板顶面上,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悬臂部和所述第二悬臂部通过扣件、螺钉或粘合剂连接在所述滑板顶面上。
【文档编号】A63C5/075GK205613006SQ201620409046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林安浩
【申请人】林安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