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356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将习知直排式折弯型钉针(U型钉针)转变为卷状式长条型钉针(I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尤指一种能在击钉动作的同时将长条型钉针(I型钉针)进行折弯并击打定位的卷状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手动击锤式钉枪,主要是藉由使用者直接以手下压钉枪,使钉枪向下敲击工作对象,促使钉枪中的击片撞击U形钉针,将U形钉针击出,并钉附于加工面上,完成一次的击钉动作;当停止对钉枪施压后,钉枪内部设有的弹性组件,将会使得钉枪复位至原先预备击发的位置。请参照图1所示的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手动击锤式无连杆钉枪,主要包括一主体部件10、一槽组部件11、一推钉部件12、一手把握把13 ;所述主体部件10后端、槽组部件11后端以及手把握把13后端相互组装枢接结合,并于主体部件10中设有一用来提供击钉后的反作用力的弹簧片101,于主体部件10前端依序铆接设有一配重块102及一钉针击片103 ;所述槽组部件11上装有U形钉针,并配合所述钉针击片103组装于所述主体部件10中,使上设钉针击片103得以将推抵至其下方的U形钉针击出,钉附于加工面上;同时,所述槽组部件11中由所述U形钉针向后依序设有一推钉片121、一长推杆122以及一后挡盖123,所述长推杆122上套设有一变径弹簧124,提供一弹簧张力来推撑所述推钉片121,将U形钉针向前推挤,使得U形钉针得以持续向前推进,待击片进行下一个击钉动作。请参照图2所示的另一种手动击锤式有连杆钉枪,主要包括由一主体部件20、一槽组部件21、一推钉部件22以及一手把握把23 ;其中,所述槽组部件21容纳于所述主体部件20之中,并以后端部分相互螺接固定,另于所述主体部件20内部设有一用以提供击钉后的弹性反作用力的连 动机构201,所述连动机构201藉由与击片202嵌接,使击片202在上、下击钉的运动过程中,弹性且定点复位,提供连续的击钉动作。而所述推钉部件22设于所述槽组部件21中,依序设有一推钉片221、一长推杆222以及一后挡盖223,所述长推杆222外部套设一变径弹簧224,藉由变径弹簧224的弹性张力,推撑所述推钉片221,由所述推钉片221推动所述槽组部件21内部的U形钉针,向所述击片202底下前进,提供所述击片202得以进行连续的击钉动作。除了前述的手动击锤式有连杆钉枪以及手动击锤式无连杆钉枪,目前市面上另售有一种手动枪式钉枪。此种枪式钉枪利用握把按压的方式,配合拉伸弹簧以及板弹簧的连动作用力及反作用力,进行力的传递,使得击片做出定位打击于工作对象上。请参照图3所示的手动枪式钉枪,主要包括一主体部件30、一击片31、一推钉部件32以及一握把部件33。所述推钉部件32装设于所述主体部件30内部下方,运用与前述相同的原理,将U形钉针向前推动,至所述击片31下方;而所述握把部件33以一钉销331与所述主体部件30相互枢接组合,并以一拉伸弹簧301及板弹簧302藉由作用力及反作用力的传递,带动击片31向上端拉伸后做定位击打的动作,将位于击片31下方的U型钉针击出附于加工面上,接着,在所述握把部件33在击打完毕后,所述握把部件33与击片31会直接复位回原本的位置,准备下次的打击。详观所述习知的手动击锤式和手动枪式钉枪,习知的钉枪皆有需使用U形钉针的技术限制,此乃由于习知的钉枪只能做到将钉针打击到加工面上的简单动作,因此必须使用以弯折好的U形钉针才能够完成钉针的动作。然而,U形钉针却有形状上的限制,导致习用的钉枪只能使用配合U形钉针的长排凹槽来存放钉针,若是长排的凹槽太短,存放的钉针就无法太多;太长又导致钉枪太大,工作不方便,实有多项不便之处。再者,钉枪在实际使用时,也很有可能造成空打或塞针的问题,若钉枪上的击片经过多次的空打破坏或是多次击打残余的U型钉针时,皆有可能造成出钉口的宽度增加及击片的损坏,尤其是当出钉口内仅残存一两根钉针时,击片很容易因为最后一根钉针受到反作用力,而卡住击片,造成钉枪无法复位的现象,便造成塞钉,导致钉枪故障而无法使用。综上,使用习知的钉枪,不仅在钉针的数量上有很大的限制,亦容易造成钉针用尽或残钉时的空打及塞钉情形,导致工具无法正常使用,而需要维修或调校;或是因钉量不足导致需要不停的更换或补充钉针而造成更多的时间及劳力的浪费。有鉴于所述的不足,实有必要创造出一种不仅能够提供装置大量钉针,还能避免空打或塞钉,进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I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利用一种复合击片配合一连动机构的设计,使得本发明在手动击打钉针时,同时做到弯折钉针及打击钉针两种功能,进而达到可以装设长条型钉针(I型钉针),增加容针数量,提升使用者工作效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推钉槽组,改善习知装钉槽组的结构增加容钉量,使本实用新型减少塞针或空打的次数,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为达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主要包含一主体部件、一击钉部件、一推钉槽组以及一卷状针组:其中,所述主体部件,具有一壳体,并于所述壳体内部形成一作动腔室,又于所述作动腔室中设有一枢接于所述壳体的连动机构;所述击钉部件,组接于所述主体部件前端的头部位置,设有一用以抵压于默认装订位置的抵压结构以及一用以击钉的复合击片,所述抵压结构活动地组接于所述壳体外部,并与所述连动机构相互嵌合;又所述复合击片嵌合于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一用以执行下钉动作的击片以及一用以将长条型钉针(I型钉针)弯折变形的凹片;所述推钉槽组,组接于所述主体部件底部,并于所述主体部件共同形成一容针腔室,具有一装钉槽以及一结合于所述装钉槽内部的可动式推钉结构,所述推钉结构设有一推钉杆,且所述推钉杆一端以一杆销与一推钉片相互固定,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一推钉弹簧;而所述卷状针组,由复数个长条型钉针(I型钉针)相互接合构成,容设于所述容针腔室中,且头端位于所述复合击片下方。当所述主体部件相对于所述抵压结构相对下压时,所述连动机构将带动所述复合击片压抵所述针组弯折与下压钉入,又所述复合击片将触击所述推钉杆,使所述推钉杆向后移动,并藉由所述推钉弹簧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推钉杆弹回向前,并带动所述长条型钉针(I型钉针)始终向前输送定位,以待下次的击钉动作。于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含一外壳,并于所述外壳顶部铆接有一罩合件,于侧边铆接一内层套合件;所述内层套合件上设置二第一沟槽、一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下方的第二沟槽以及二相互对称的插槽;而所述抵压结构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沟槽配合的第一开孔,且所述复合击片上设有一配合所述第二沟槽的第二开孔,所述复合击片便藉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连动机构相互嵌合。于所述内层套合件外,进一步设有一外罩,所述外罩设有二插设于所述插槽的连接臂,且与所述内层套合件一并以一第一螺杆铆接于所述外壳上,以及另设有一第二螺杆将所述外罩铆接于外壳上,并于所述内层套合件与外罩之间设置所述抵压结构,所述外罩上设有二与所述第一沟槽对应的第三沟槽,并藉由所述第三沟槽与所述抵压结构的第一开孔及内层套合件的第一沟槽一并嵌合于所述连动机构。而所述连动机构设有一从动组件、一套设于所述从动组件的压缩弹簧以及二位于所述从动组件两外侧的主动片;所述主动片上各设有一位于端侧,且依序嵌合于所述第一沟槽、第一开孔及第三沟槽的外凸部,并设有一配合与所述第一螺杆穿套固定的第一枢接孔,以及另一第二枢接孔;而所述从动组件于上端侧设有一对应所述第一螺杆而设的缺口,并于一端侧设有一对应所述第二开孔及第二沟槽形成一嵌接手段的嵌接部,于另一端侧设有一向上凸起的套合部,所述套合部上套设有所述压缩弹簧,并于中间区段设有一以一光轴配合所述第二枢接孔枢接的第三枢接孔以及一以一第三螺杆配合枢接于所述外壳的第四枢接孔。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穿套于所述罩合件上的一板销部外部。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装钉槽设有一推钉底板、一推钉座以及一底罩,所述底罩以一销钉铆接于所述壳体上,而所述推钉底板与推钉座相互衔接,且一并螺接于所述底罩上,于所述推钉底板上另设有一垂直向上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一水平贯穿的管状空间,供所述推钉杆穿设于所述管状空间中,并藉由所述推钉弹簧抵压于所述推钉座上,使所述推钉片往返运动于所述推钉底板与推钉座之间。所述底罩 顶部进一步焊接一导向定位组,所述导向定位组设有依序相互铆接的一定位件、一弹簧片以及一导向片。其中,所述推钉杆穿设于所述管状空间的一端上设有一倾斜的斜面;所述定位件设有二向所述弹簧臂相对侧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弹簧片设有一第一凸部,而所述导向片设有一二第二凸部;当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弹簧片及导向片铆接一起时,所述第一凸部将位于所述二第二凸部之间,而所述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将一并位于所述二延伸臂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利用所述抵压结构,抵压于默认装订钉针的位置上,并手动施压于所述主体部件,使主体部件与抵压结构产生相对位移,所述主体部件朝向默认装订钉针的位置移动,并带动所述复合击片同时执行向下弯折钉针以及下压钉入钉针的两种动作,藉由在钉入钉针的同时,进行向下弯折钉针的动作,使得本实用新型得以使用长条型钉针(I型钉针),取代使用已事先弯折好的钉针,进而达到可同时容纳多个钉针,减少工作时钉针的补充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藉由所述推钉槽组的特殊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不容易在执行工作时,产生塞针的现象,增长本实用新型手动打击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1]图1为习知手动击锤式无连杆钉枪的分解图;图2为习知手动击锤式有连杆钉枪的分解图;图3为习知手动枪式钉枪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罩、壳体、抵压结构以及复合击片的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动机构及罩合件的分解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推钉槽组的分解图;以及图8A至图8D为本实用新型执行打击动作的作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主体部件20主体部件101弹簧片201连动机构102配重块202击片103钉针击片21槽组部件11槽组部件22推钉部件12推钉部件221推钉片121推钉片222长推杆122---长推杆223---后挡盖123后挡盖224变径弹簧124变径弹簧23手把握把13手把握把30主体部件301---拉伸弹黃491---被动片302板弹簧492从动组件31击片4921缺孔32推钉部件4922嵌接部33握把部件4923套合部331钉销4924第三枢接孔40主体部件4925第四枢接孔41壳体4926压缩弹簧42外壳493主动片43内层套合件4931外凸部431插槽4932第一枢接孔432第一沟槽4933第二枢接孔433第二沟槽494有肩销套44---罩合件495---光轴441板销部496销套45---外罩497---第二螺杆451第三沟槽50击钉部件452连接臂51抵压结构46---第一螺杆511---第一开孔[0060]47第二螺杆52复合击片[0061]48作动腔室521第二开孔[0062]49连动机构522击片[0063]523—凹片643推钉片[0064]60推钉槽组644杆销[0065]61销钉645推钉弹簧[0066]62容针腔室65导向定位组[0067]63---装钉槽651---定位件[0068]631---推钉底板652---弹簧片[0069]632推钉座653导向片[0070]633---底罩654---延伸臂[0071]634—凸台655第一凸部[0072]635管状空间656第二凸部[0073]64 推钉结构70 卷状针组[0074]641推钉杆71钉针[0075]642—斜面具体实施方式
[0076]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0077]请参照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卷状式长条形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主要包含一主体部件40、一击钉部件50、一推钉槽组60以及一卷状针组70。[0078]请参照图5所示 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主体部件40设有一壳体41,所述壳体41设有一外壳42,且所述外壳42于侧边铆接设有一内层套合件43,于顶部铆接设有一罩合件44,又所述内层套合件43外侧进一步套设有一外罩45。所述内层套合件43上设有二插槽431以及二第一沟槽432,并于所述第一沟槽432下方设有一第二沟槽433 ;所述外罩45上设有一第三沟槽451,以及二配合上设内层套合件43的插槽431所形成的二连接臂452,使所述外罩45藉所述连接部得以插设于所述内层套合件43中,与所述内层套合件43 —并铆接于所述外壳42上。所述罩合件44、外罩45以及内层套合件43由外而内依序排列,并一并以一第一螺杆46与所述外壳42铆接,而所述外罩45另外更进一步设有一第二螺杆47穿设于所述连接臂452上与所述外壳42铆接固定。[0079]所述击钉部件50,组接于所述主体部件40前端头部位置,设有一抵压结构51以及一复合击片52,所述抵压结构51设于所述内层套合件43与外罩45之间,并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沟槽432及第三沟槽451配合的第一开孔511,而所述复合击片52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二沟槽433配合的第二开孔521,包含一击片522以及一凹片523。[0080]请参照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壳体41内部形成一作动腔室48,所述作动腔室48中设有一枢接于所述壳体41的连动机构49。所述连动机构49设有一由三片形状相同的被动片491共同组合而成的从动组件492,以及二位于所述从动组件492外两外侧的主动片493。其中,所述主动片493设有一位于侧端的外凸部4931以及一位于中间区段的第一枢接孔4932以及一第二枢接孔4933。所述从动组件492于上端侧设有一缺孔4921,并于一侧端设有一向外突出的嵌接部4922,于另一侧端设有一向上凸起的套合部4923,而于中间区段设有一第三枢接孔4924以及一第四枢接孔4925。[0081]所述主动片493的第一枢接孔4932以及所述被动组件的缺口之间共同穿设有一有肩销套494,且所述有肩销套494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46外部,使所述主动片493藉以与所述外壳42相互固定,而所述被动组件则与所述第一螺杆46相互卡接;此外,所述主动片493的第二枢接孔4933与所述被动组件的第三枢接孔4924之间设有一光轴495,使所述主动片493与被动组件之间相互枢接;而所述从动组件492的第四枢接孔4925之间共同穿设有一销套496,且所述销套496套设于一第三螺杆497上,并以所述第三螺杆497使所述被动组件与所述外壳42相互枢接。[0082]所述套合部4923上套设有一朝向所述罩合件44延伸的压缩弹簧4926,使所述压缩弹簧4926的另一端则套设于所述罩合件44上,与所述罩合件44的板销部441相互穿套。而所述主动片493上的外凸部4931分别穿设于所述二第一沟槽432中、再共同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孔511中,最后穿设于所述第三沟槽451中,与所述内层套合件43、抵压结构51以及外罩45相互嵌接。而所述从动组件492的嵌接部4922,则一并穿设于所述复合击片52的第二开孔521中,与所述复合击片52相互嵌接,并略为延伸至所述内层套合件43的第二沟槽433中。[0083]请参照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推钉槽组60主要是以一销钉61与所述外壳42铆接,设于所述主体部件40底部,位于所述作动腔室48下方,并与所述主体部件40共同形成一供放置所述卷状针组70的容针腔室62,设有一装钉槽63以及一结合于所述装钉槽63内部的可动式推钉结构64 ;所述装钉槽63设有一推钉底板631、一推钉座632以及一底罩633,所述推钉底板631与所述推钉座632相互衔接,并且一并螺接于所述底罩633上,所述推钉底板631上设有一垂直向上延伸的凸台634,所述凸台634上设有一水平贯穿的管状空间635 ;所述推钉结构64设有一推钉杆641,所述推钉杆641 —端具有一倾斜的斜面642并插设于一推钉片643中,以一杆销644相互固定,另一端则套设有一推钉弹簧645 ;所述推钉杆641穿设于所述管状空间635中,且所述推钉弹簧645抵压于所述推钉座632上,使所述推 钉片643得以藉由所述推钉杆641与所述推钉弹簧645的带动,往返运动于所述推钉底板631及推钉座632之间。[0084]位于所述凸台634上方,于所述底罩633上进一步焊接一导向定位组65,所述导向定位组65依序设有相互铆接的一定位件651、一弹簧片652以及一导向片653。其中,所述定位件651设有二向所述弹簧片652相对侧延伸的延伸臂654,而所述弹簧片652设有一向所述定位件651底部延伸的第一凸部655,所述导向片653同样设有二向所述弹簧片652底部延伸的第二凸部656 ;当所述定位件651与所述弹簧片652、导向片653相互铆接一起时,所述第一凸部655与所述第二凸部656将会位于所述二延伸臂654之间,而所述第一凸部655又位于所述二第二凸部656之间。[0085]请参照图8A至图8D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动作示意图,当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所述由复数个长条型钉针71 (I型钉针)平行排列,相互接合并捆卷起来的卷状针组70,将首先设于所述容针腔室62中,挂设于所述销钉61上,且头端被拉出,通过所述底罩633上方,所述推钉结构64与导向定位组65之间,至所述复合击片52下方。[0086]当所述主体部件40受到使用者施力下压时,所述主体部件40将会受力与所述抵压结构51相对向下位移,而所述主动片493由于与所述抵压结构51相互嵌接,在所述抵压结构51相对所述主体部件20上移时,所述主动片493的外凸部4931 —端将会以所述有肩销套494为支点,向上枢转,而所述主动片493靠近所述光轴495的一端,进而向下枢转,此时,所述从动组件492受到所述光轴495向下移动,靠近所述嵌接部4922的一端,便跟者以所述第三螺杆497为支点,向下枢转,而所述从动组件492靠近所述套合部4923的一端,便会受到带动向上枢转,进而压缩所述压缩弹簧4926,而所述复合击片52则会由于与所述被动组件的嵌接部4922相互嵌接,受到所述被动组件的下压力而向下移动,并对位于所述复合击片52下方的卷状针组70头部长条型钉针71 (I型钉针)同时进行弯折与下压钉入的两项动作。[0087]于所述凹片523下方,且位于所述凸台634上方的钉针71,在所述凹片523下压时,所述长条型钉针71 (I型钉针)的两端将会顺着所述凸台634与凹片523的形状向下弯折产生形变。于此同时,所述复合击片52将会与所述推钉杆641触击,借着推钉杆641倾斜的斜面642,使得推钉杆641带动所述推钉片643向后移动,且所述推钉弹簧645受到挤压,接着在所述复合击片52完成动作后,所述主体部件40向上复位的同时,所述复合击片52跟着向上移动,而所述推钉片643则会受到推钉弹簧645的反作用力,将所述推钉杆641及推钉片643向前弹回,并带动所述卷状针组70的头端长条型钉针71 (I型钉针)向前输送定位。[0088]待下一次打击时,所述复合击片52再次向下移动,所述击片522则会将前一根已弯折的钉针71向下压出钉入,同时所述凹片523及推钉结构64,再次循环上一次的动作,使得本实用新型得以重复下压主体部件40的动作,将长条型钉针71 (I型钉针)下钉于默认装订的位置上。[0089]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熟悉本行业技 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体部件,具有一壳体,并于所述壳体内部形成一作动腔室,又所述作动腔室中设有一枢接于所述壳体的连动机构; 一击钉部件,组接于所述主体部件前端的头部位置,设有一抵压结构以及一复合击片,所述抵压结构可活动地组接于所述壳体外部,并与所述连动机构相互嵌合;又所述复合击片嵌合于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一击片以及一凹片; 一推钉槽组,组接于所述主体部件底部,并于所述主体部件共同形成一容针腔室,具有一装钉槽以及一结合于所述装钉槽内部的可动式推钉结构,所述推钉结构设有一推钉杆,且所述推钉杆一端与一推钉片相互固定,另一端外部套设有一推钉弹簧; 一卷状针组,由复数个长条型钉针相互接合构成,容设于所述容针腔室中,且头端位于所述复合击片下方; 其中,当 所述主体部件相对于所述抵压结构相对下压时,所述连动机构将带动所述复合击片压抵所述针组弯折与下压钉入,又所述复合击片将触击所述推钉杆,使所述推钉杆向后移动,并藉由所述推钉弹簧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推钉杆弹回向前,并带动所述长条型钉针始终向前输送定位,以待下次的击钉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一外壳,并于所述外壳顶部铆接有一罩合件,于侧边铆接一内层套合件;所述内层套合件上设置二第一沟槽、一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下方的第二沟槽以及二相互对称的插槽;而所述抵压结构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沟槽配合的第一开孔,且所述复合击片上设有一配合所述第二沟槽的第二开孔,所述复合击片便藉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连动机构相互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件进一步设有一套设于所述内层套合件外的外罩,所述外罩设有二插设于所述插槽的连接臂,且与所述内层套合件一并以一第一螺杆铆接于所述外壳上,以及另设有一第二螺杆将所述外罩铆接于外壳上,并于所述内层套合件与外罩之间设置所述抵压结构,所述外罩上设有二与所述第一沟槽对应的第三沟槽,并藉由所述第三沟槽与所述抵压结构的第一开孔及内层套合件的第一沟槽一并嵌合于所述连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设有一从动组件、一套设于所述从动组件的压缩弹簧以及二位于所述从动组件两外侧的主动片;所述主动片上各设有一位于端侧,且依序嵌合于所述第一沟槽、第一开孔及第三沟槽的外凸部,并设有一配合与所述第一螺杆穿套固定的第一枢接孔,以及另一第二枢接孔;而所述从动组件于上端侧设有一对应所述第一螺杆而设的缺口,并于一端侧设有一对应所述第二开孔及第二沟槽形成一嵌接手段的嵌接部,于另一端侧设有一向上凸起的套合部,所述套合部上套设有所述压缩弹簧,并于中间区段设有一以一光轴配合所述第二枢接孔枢接的第三枢接孔以及一以一第三螺杆配合枢接于所述外壳的第四枢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合件进一步设有一板销部穿套于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钉槽设有一推钉底板、一推钉座以及一底罩,所述底罩以一销钉铆接于所述壳体上,而所述推钉底板与推钉座相互衔接,且一并螺接于所述底罩上,于所述推钉底板上另设有一垂直向上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一水平贯穿的管状空间,供所述推钉杆穿设于所述管状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罩顶部进一步焊接一导向定位组,所述导向定位组设有依序相互铆接的一定位件、一弹簧片以及一导向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设有二向所述弹簧臂相对侧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弹簧片设有一第一凸部,而所述导向片设有一二第二凸部;当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弹簧片及导向片铆接一起时,所述第一凸部将位于所述二第二凸部之间,而所述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将一并位于所述二延伸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钉杆穿设于所述管状空间的一端上设有一倾斜的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容针腔室设有一供所 述卷状针组挂设固定的销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状式长条型钉针的手动打击装置,设有主体部件、击钉部件、推钉槽组、卷状针组;其中主体部件枢接一连动机构,而击钉部件组接于所述主体部件前端头部,包含抵压结构及复合击片,推钉槽组组接于主体部件底部,设有装钉槽及由推钉杆、推钉片及推钉弹簧组成的推钉结构。当本实用新型实施时,主体部件将相对于抵压结构相对下压,而连动机构将带动复合击片压抵卷状针组同时弯折与下压钉入,又复合击片触击推钉杆,使推钉杆向后移动,并藉由推钉弹簧的反作用力推动推钉杆向前弹回,同时带动卷状针组向前输送定位,待下次的击钉动作。
文档编号B27F7/02GK203110065SQ20122073577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陈显政 申请人:绅业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