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上料的原竹锯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915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上料的原竹锯断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竹锯断机,具体地说是一种方便上料的原竹锯断机。



背景技术:

竹子在加工之前都需要进行切断处理,竹子切断需要使用锯断机,目前使用的锯断机结构比较简单,如果需要锯出等长度的竹子,需要先量好尺寸,然后画线,再按照画线进行锯切,但是画线会不小心被磨掉,这样比较麻烦,影响锯切的质量。

传统半自动的原竹锯断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刀体转动,工人通过向下按压手柄,将固定座压低,使得高速转动的刀体将原竹切割,这一过程中,固定座与支撑杆之间转动频率高,对两连接的部件会有磨损,并且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转轴与固定耳之间容易生锈,导致其之间摩擦力大,转动所需作用力大,若影响手柄及时按压,切割也就引起误差;另外,目前将原料放上机架,都是需要人工搬运放上,原竹重量之大需要若干个工人合力才能搬上机架,这样一来工人劳动强度高,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上料的原竹锯断机,上料省力,且在切割时固定座在被向下按压时,可对转轴和固定耳之间进行注油,对连接处起到润滑作用,防止锈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上料的原竹锯断机,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电机和刀体,刀体的上半圆周设有防护罩,防护罩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机架上设置一对三角档杆,两三角档杆分布在刀体的两侧,且在刀体的正下方为凹槽,用于切割原竹,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为一对固定耳,所述固定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与固定耳相连接,所述固定耳与转轴相互重叠处,且在其朝向转轴的内侧壁设有出油机构,所述转轴对应于出油机构的出油口处设置有可触发其出油的突起,并在此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突起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机架在刀体的同一侧并向机架外侧延伸有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安装有滚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上料时,工人将原竹放置在导向板稍低处的一端,通过滚轴的转动方便将原竹推至机架上,进行切割时工人向下按压手柄,转轴与固定耳转动,转轴上的凸起顶住于出油机构的钢球上,使得空腔内的润滑油通过出油口流入连接处,对连接处的转轴和固定耳进行润滑作用;切割完成时,向上提起手柄,当转轴转动并带动凸起远离出油口后,使得空腔封闭,空腔内的润滑油不进入连接处,使得润滑油留存于空腔中,能够提高润滑油的可持续使用时间,延长设备的润滑效果。根据工艺需要,切刀不间断落下时,润滑油能够持续进入连接处对零件进行润滑,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时间和润滑效果,从而增加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机构包括一空腔、置于空腔中的弹性件、钢球以及出油孔,所述弹性件置于空腔内且一端固定于空腔内壁,另一端固定于钢球上,所述钢球通过弹性件的作用顶住出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且倾斜向下。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的两外边缘设有挡板,用于防止原竹滚落。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改进措施进行,其有益效果显著:工人将原竹从低处放上导向板,通过滚轴向上推原竹放到机架上,相比直接抬上机架省时省力,且在切割时通过在转轴与固定耳连接处设置储油腔,作业中向下按压固定座,转动转轴,触发出油机构出油,为连接处的零件提供润滑作用,延长该处零件的使用寿命,并可保证切割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割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与固定耳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中:1是机架,2是刀体,3是手柄,4是防护罩,5是电机,6是固定座,7是固定耳,8是转轴,9是支撑杆,10是三角档杆,11是导向板,12是挡板,13是滚轴,14是空腔,15是弹性件,16是钢球,17是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便上料的原竹锯断机,包括机架1、固定于机架1上的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上端转动连接固定座6,固定座6上设置电机5和刀体2,刀体2的上半圆周设有防护罩4,防护罩4上设置有手柄3,机架1上设置一对三角档杆10,两三角档杆10分布在刀体2的两侧,且在刀体2的正下方为凹槽,用于切割原竹,支撑杆9的上端为一对固定耳7,固定座6设有转轴8,转轴8的两端与固定耳7相连接,固定耳7与转轴8相互重叠处,且在其朝向转轴8的内侧壁设有出油机构,转轴8对应于出油机构的出油口处设置有可触发其出油的突起17,并在此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突起17的运动轨迹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机架1在刀体2的同一侧并向机架1外侧延伸有一导向板11,导向板11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倾斜向下,另一端安装有滚轴13 ,且导向板11的两外边缘设有挡板12。

该出油机构包括一空腔14、置于空腔14中的弹性件15、钢球16以及出油孔,弹性15件置于空腔14内且一端固定于空腔14内壁,另一端固定于钢球16上,钢球16通过弹性件15的作用顶住出油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