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805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度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度器,主要应用于木材的切割面角度定位。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角度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使用不方便,零件多,装配难度大,定位速度不够快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角度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角度器,包括矩形底板与直角靠板,所述矩形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中心定位孔,所述矩形底板上分布有十圈与第一中心定位孔同心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由最内圈的第一定位圈以及往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定位圈、第三定位圈、第四定位圈、第五定位圈、第六定位圈、第七定位圈、第八定位圈、第九定位圈、第十定位圈组成,两相邻定位圈之间的圈距相等,每圈定位圈上圆周均布有三十六个角度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1°,所述第二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2°,所述第三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3°,所述第四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4°,所述第五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5°,所述第六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6°,所述第七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7°,所述第八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8°,所述第九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9°,所述第十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10°,所述直角靠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中心定位孔,所述直角靠板在第二中心定位孔的一侧依次开设有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一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二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二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三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三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四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四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五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五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六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六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七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七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八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八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九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九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十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十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直角靠板的第二中心定位孔经可拔插的插销插设于第一中心定位孔上,所述直角靠板的插孔与角度定位孔之间也经可拔插的插销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圈的直径为50mm,所述第二定位圈的直径为60mm,所述第三定位圈的直径为70mm,所述第四定位圈的直径为80mm,所述第五定位圈的直径为90mm,所述第六定位圈的直径为100mm,所述第七定位圈的直径为110mm,所述第八定位圈的直径为120mm,所述第九定位圈的直径为130mm,所述第十定位圈的直径为140mm,所述角度定位孔的孔径均为3mm。

优选的,所述直角靠板在第二中心定位孔的另一侧也依次开设有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相对称的十个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25mm,所述第二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30mm,所述第三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35mm,所述第四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40mm,所述第五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45mm,所述第六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50mm,所述第七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55mm,所述第八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60mm,所述第九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65mm,所述第十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70mm。

优选的,所述第二中心定位孔、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直角靠板的长度边缘平行,所述直角靠板由水平板体与竖直板体端部垂直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中心定位孔、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位于水平板体上。

优选的,所述角度定位孔均至上往下同轴开设有定位沉孔,所述插销包括用于插入角度定位孔的下柱形体、用于插入定位沉孔的中柱形体、用于插入直角靠板的插孔中的上柱形体,所述下柱形体、中柱形体、上柱形体相互连接为一体,所述中柱形体的高度与定位沉孔的深度相等,所述下柱形体的端部边缘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矩形底板与直角靠板之间至少经两根插销相互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底板在第一定位圈与第一中心定位孔之间还设有位于内圈的第一辅助定位圈、位于外圈的第二辅助定位圈,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与第二辅助定位圈与第一中心定位孔同心,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与第二辅助定位圈的圈距、所述第二辅助定位圈与第一定位圈的圈距均与两相邻定位圈之间的圈距相等,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与第二辅助定位圈上均圆周均布有十八个辅助角度定位孔,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辅助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10°,所述第二辅助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辅助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20°,所述直角靠板在第二中心定位孔的旁侧设有分别与第一辅助定位圈的辅助角度定位孔和第二辅助定位圈的辅助角度定位孔配合的第一辅助插孔、第二辅助插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的直径为30mm,所述第二辅助定位圈的直径为40mm,所述辅助角度定位孔的孔径均为3mm。

优选的,每圈定位圈的角度定位孔旁侧均逆时针印制有位于矩形底板上的相应偏移角度值,每圈辅助定位圈的辅助角度定位孔旁侧均逆时针印制有位于矩形底板上的相应偏移角度值。

优选的,所述直角靠板的材料为透明的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角度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配简单,定位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通过插销将直角靠板的插孔定位在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中,直角靠板的第二中心定位孔与第一中心定位孔也通过插销定位,即可通过直角靠板快速定位出该角度定位孔对应的偏移角度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角靠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销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五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六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七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八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九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十定位圈的角度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矩形底板,2-直角靠板,3-第一中心定位孔,4-第一定位圈,5-第二定位圈,6-第三定位圈,7-第四定位圈,8-第五定位圈,9-第六定位圈,10-第七定位圈,11-第八定位圈,12-第九定位圈,13-第十定位圈,14-角度定位孔,15-第二中心定位孔,16-第一插孔,17-第二插孔,18-第三插孔,19-第四插孔,20-第五插孔,21-第六插孔,22-第七插孔,23-第八插孔,24-第九插孔,25-第十插孔,26-插销,27-水平板体,28-竖直板体,29-定位沉孔,30-下柱形体,31-中柱形体,32-上柱形体,33-倒角,34-第一辅助定位圈,35-第二辅助定位圈,36-辅助角度定位孔,37-第一辅助插孔,38-第二辅助插孔,39-木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18所示,一种角度器,包括矩形底板1与直角靠板2,所述矩形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中心定位孔3,所述矩形底板上分布有十圈与第一中心定位孔同心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由最内圈的第一定位圈4以及往外依次设置的第二定位圈5、第三定位圈6、第四定位圈7、第五定位圈8、第六定位圈9、第七定位圈10、第八定位圈11、第九定位圈12、第十定位圈13组成,两相邻定位圈之间的圈距相等,每圈定位圈上圆周均布有三十六个角度定位孔14,则同一圈的相邻角度定位孔与圆心之间的夹角为10°,所述第一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1°(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1°,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二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2°(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2°,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三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3°(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3°,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四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4°(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4°,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五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5°(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5°,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六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6°(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6°,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七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7°(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7°,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八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8°(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8°,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九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9°(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19°,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第十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10°(则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与之同圈相邻的下一个角度定位孔偏移20°,其他以此类推),所述直角靠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中心定位孔15,所述直角靠板在第二中心定位孔的一侧依次开设有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第一插孔16、第二插孔17、第三插孔18、第四插孔19、第五插孔20、第六插孔21、第七插孔22、第八插孔23、第九插孔24、第十插孔25,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一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二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二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三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三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四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四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五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五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六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六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七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七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八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八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九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九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第十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等于第十定位圈的半径,所述直角靠板的第二中心定位孔经可拔插的插销插设于第一中心定位孔上,所述直角靠板的插孔与角度定位孔之间也经可拔插的插销26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圈的直径为50mm,所述第二定位圈的直径为60mm,所述第三定位圈的直径为70mm,所述第四定位圈的直径为80mm,所述第五定位圈的直径为90mm,所述第六定位圈的直径为100mm,所述第七定位圈的直径为110mm,所述第八定位圈的直径为120mm,所述第九定位圈的直径为130mm,所述第十定位圈的直径为140mm,所述角度定位孔的孔径均为3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直角靠板在第二中心定位孔的另一侧也依次开设有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相对称的十个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25mm,所述第二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30mm,所述第三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35mm,所述第四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40mm,所述第五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45mm,所述第六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50mm,所述第七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55mm,所述第八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60mm,所述第九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65mm,所述第十插孔与第二中心定位孔的距离为70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心定位孔、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直角靠板的长度边缘平行,所述直角靠板由水平板体27与竖直板体28端部垂直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中心定位孔、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位于水平板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角度定位孔均至上往下同轴开设有定位沉孔29,所述插销包括用于插入角度定位孔的下柱形体30、用于插入定位沉孔的中柱形体31、用于插入直角靠板的插孔中的上柱形体32,所述下柱形体、中柱形体、上柱形体相互连接为一体,所述中柱形体的高度与定位沉孔的深度相等,所述下柱形体的端部边缘设置有倒角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矩形底板与直角靠板之间至少经两根插销相互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矩形底板在第一定位圈与第一中心定位孔之间还设有位于内圈的第一辅助定位圈34、位于外圈的第二辅助定位圈35,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与第二辅助定位圈与第一中心定位孔同心,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与第二辅助定位圈的圈距、所述第二辅助定位圈与第一定位圈的圈距均与两相邻定位圈之间的圈距相等,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与第二辅助定位圈上均圆周均布有十八个辅助角度定位孔36,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辅助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10°,所述第二辅助定位圈的其中一个辅助角度定位孔沿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向左偏移20°,所述直角靠板在第二中心定位孔的旁侧设有分别与第一辅助定位圈的辅助角度定位孔和第二辅助定位圈的辅助角度定位孔配合的第一辅助插孔37、第二辅助插孔38;如图6、7、17所示,第一辅助定位圈与第二辅助定位圈能够实现与第十定位圈相同的角度定位,当第十定位圈由于空间等原因限制无法正常使用时,也可通过第一辅助定位圈与第二辅助定位圈进行角度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圈的直径为30mm,所述第二辅助定位圈的直径为40mm,所述辅助角度定位孔的孔径均为3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17所示,每圈定位圈的角度定位孔旁侧均逆时针印制有位于矩形底板上的相应偏移角度值,每圈辅助定位圈的辅助角度定位孔旁侧均逆时针印制有位于矩形底板上的相应偏移角度值(图1、2中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直角靠板的材料为透明的塑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纵向穿过圆心的半径A的方向也是矩形底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纵向滑移方向,如图18所示,以木材切割为例,当需要切割出切面夹角为60°或120°的木材时,先在第一中心定位孔、60°或120°所对应的角度定位孔上分别插设插销,定位沉孔防止插销向下落下,然后再将直角靠板的第二中心定位孔插入第一中心定位孔处的插销,与60°或120°对应的插孔插入60°或120°的角度定位孔处的插销,最后将木材39靠着直角靠板边缘纵向推移切削,角度定位简单、快速、高效。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角度器。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