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044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浸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浸渍木是木材在水溶性低分子量树脂的溶液中浸渍时,树脂扩散进入木材细胞壁并使木材增容(Bulking),经干燥除去水分,树脂由于加热而固化,生成不溶于水的聚合物,这样处理的木材称为浸渍木。浸渍木主要用作汽车模具,模具的面板需用整张浸渍木制成,并要求在任何相对湿度环境中能紧密配合。由于浸渍木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亦可用作各种壳体模压用模具。

在浸渍木的生产过程中,就需要将木材在木材浸注罐内进行浸渍。木材在浸注罐内完成浸渍后,需要将浸注罐内的浸渍液排空,然后将浸注罐内的木材取出,待晾干后进行烘干等工序。但是由于刚从浸注罐内取出的时候,木材表面会残留有大量的浸渍液,如果直接进行晾干,不仅晾干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晾干过程中会低落大量的浸渍液,从而导致浸渍液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通过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和浸渍液静置回收区域的共同作用,不仅能够加快木材表面残留浸渍液的去除、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木材表面残留浸渍液的去除效果;通过与木材浸注罐匹配的轨道A和轨道B将完成浸渍的木材通过小车移动至强制集液槽和静置集液槽上,便于木材的移动和周转;强制集液槽的两侧对称设有人行道,便于操作工的行走和进行相关操作;人行道与强制集液槽之间通过滑坡连接,从而使得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能够尽量多地进入强制集液槽,不仅有利于浸渍液的回收,而且还能避免浸渍液对周围造成污染;通过在人行道上设置栏杆,从而保护操作工,避免操作工滑倒;风机的高度高于木材浸注罐内的木材顶部,并且风机位于坡板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完成浸渍的木材都能够快速去除残留的浸渍液,并且还能避免浸渍液对周围造成污染;轨道A面向木材浸注罐的一端伸出强制集液槽、伸入木材浸注罐内或静置集液槽内,从而使强制集液槽与木材浸注罐或静置集液槽贴合,避免残留在木材上的浸渍液滴落地面,避免浸渍液对周围造成污染;强制集液槽内设有沿轨道A移动的活动台,操作工可以站在活动台上进行操作,从而便于操作工将载有木材的小车进行移动;强制集液槽内、远离木材浸注罐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板,避免活动台从轨道A的另一端移动出轨道A;强制集液槽的槽底、位于远离木材浸注罐的一端的位置处设有排液口,当载有木材的小车位于位于风机位置处的时候,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较多,位于该端的强制集液槽内的浸渍液流量较大,强制集液槽的槽底的残渣会很容易被浸渍液带走;当载有木材的小车位于远离木材浸注罐的一端的时候,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较少,位于该端的强制集液槽内的浸渍液流量较小,残渣靠近排液口有利于残渣的排出,避免残渣残留在强制集液槽内;可以将大量载有浸渍过木材的小车通过轨道B放置于静置集液槽上进行静置,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在重力作用下会滴落在静置集液槽内并排出,从而尽可能去除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通过中央集液槽和边部集液槽的作用,对木材中部滴落的浸渍液和边沿滴落的浸渍液都可以进行收集,避免木材残留的浸渍液滴落至地面而污染地面;静置集液槽内的浸渍液集中收集排出,从而提高了收集效率,避免浸渍液的浪费;静置集液槽的底部通过支撑横杆与支撑架固定,从而提高了静置集液槽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包括由多个依次排列的木材浸注罐形成的浸注罐区域,所述浸注罐区域的一侧设有由多个依次排列的静置集液槽形成的浸渍液静置回收区域,所述木材浸注罐的长度方向与静置集液槽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均与排列方向垂直,还包括位于浸注罐区域和浸渍液静置回收区域一侧的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所述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沿与木材浸注罐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浸注罐区域和浸渍液静置回收区域所对应的范围内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包括强制集液槽,所述强制集液槽内的两侧沿强制集液槽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与木材浸注罐匹配的轨道A,所述强制集液槽面向木材浸注罐一端的其中一侧面设有一排风机,所述强制集液槽面向木材浸注罐一端的另一侧面、对应于风机的位置处设有坡板,所述坡板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向强制集液槽一侧倾斜,所述风机吹出的风吹向坡板。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强制集液槽的两侧对称设有人行道,所述风机固定于人行道远离强制集液槽的一侧,所述坡板固定于人行道上。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坡板的底部固定于人行道面向强制集液槽一侧的边沿,所述坡板的顶部通过坡板支撑架与人行道固定;所述人行道与强制集液槽之间通过滑坡连接,所述滑坡沿着由人行道至强制集液槽的方向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人行道背向强制集液槽的一侧上、位于风机背向木材浸注罐一侧或位于坡板背向木材浸注罐一侧分别设有栏杆。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风机的高度高于木材浸注罐内的木材顶部,并且风机位于坡板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轨道A面向木材浸注罐的一端伸出强制集液槽。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强制集液槽内设有活动台,所述活动台沿轨道A移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强制集液槽内、远离木材浸注罐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两端分别与轨道A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强制集液槽的槽底、位于远离木材浸注罐的一端的位置处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浸渍液回收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静置集液槽内的两侧上方、沿集液槽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轨道B,位于静置集液槽背向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的一端、沿静置集液槽的排列方向设有与浸渍液回收装置连通的排液槽,所述静置集液槽的底部分别通过排液管与排液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轨道B的底部、沿着轨道B的延伸方向设有支撑架,所述静置集液槽与支撑架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静置集液槽与支撑架连接处、向上形成凸条,所述凸条与支撑架平行。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凸条将静置集液槽分隔成位于轨道B之间的中央集液槽和位于轨道B外侧的边部集液槽。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静置集液槽的底部通过支撑横杆与支撑架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个静置集液槽之间通过梯架连接,所述梯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梯架的所在高度位于轨道B与静置集液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静置集液槽的槽底分别连通设有竖管,所述竖管通过管道与排液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轨道B面向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的一端与木材浸注罐内的轨道D面向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的一端齐平。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沿轨道C往复移动,所述轨道C与木材浸注罐或静置集液槽的排列方向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通过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和浸渍液静置回收区域的共同作用,不仅能够加快木材表面残留浸渍液的去除、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木材表面残留浸渍液的去除效果。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通过与木材浸注罐匹配的轨道A和轨道B将完成浸渍的木材通过小车移动至强制集液槽和静置集液槽上,便于木材的移动和周转。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强制集液槽的两侧对称设有人行道,便于操作工的行走和进行相关操作。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人行道与强制集液槽之间通过滑坡连接,从而使得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能够尽量多地进入强制集液槽,不仅有利于浸渍液的回收,而且还能避免浸渍液对周围造成污染。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通过在人行道上设置栏杆,从而保护操作工,避免操作工滑倒。

第六、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风机的高度高于木材浸注罐内的木材顶部,并且风机位于坡板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完成浸渍的木材都能够快速去除残留的浸渍液,并且还能避免浸渍液对周围造成污染。

第七、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轨道A面向木材浸注罐的一端伸出强制集液槽、伸入木材浸注罐内或静置集液槽内,从而使强制集液槽与木材浸注罐或静置集液槽贴合,避免残留在木材上的浸渍液滴落地面,避免浸渍液对周围造成污染。

第八、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强制集液槽内设有沿轨道A移动的活动台,操作工可以站在活动台上进行操作,从而便于操作工将载有木材的小车进行移动。

第九、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强制集液槽内、远离木材浸注罐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板,避免活动台从轨道A的另一端移动出轨道A。

第十、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强制集液槽的槽底、位于远离木材浸注罐的一端的位置处设有排液口,当载有木材的小车位于位于风机位置处的时候,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较多,位于该端的强制集液槽内的浸渍液流量较大,强制集液槽的槽底的残渣会很容易被浸渍液带走;当载有木材的小车位于远离木材浸注罐的一端的时候,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较少,位于该端的强制集液槽内的浸渍液流量较小,残渣靠近排液口有利于残渣的排出,避免残渣残留在强制集液槽内。

第十一、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可以将大量载有浸渍过木材的小车通过轨道B放置于静置集液槽上进行静置,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在重力作用下会滴落在静置集液槽内并排出,从而尽可能去除木材上残留的浸渍液。

第十二、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通过中央集液槽和边部集液槽的作用,对木材中部滴落的浸渍液和边沿滴落的浸渍液都可以进行收集,避免木材残留的浸渍液滴落至地面而污染地面。

第十三、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静置集液槽内的浸渍液集中收集排出,从而提高了收集效率,避免浸渍液的浪费。

第十四、本实用新型的木材浸渍残液回收系统,静置集液槽的底部通过支撑横杆与支撑架固定,从而提高了静置集液槽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强制回收装置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静置回收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集液槽的的主视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多个依次排列的木材浸注罐3形成的浸注罐区域,所述浸注罐区域的一侧设有由多个依次排列的静置集液槽2形成的浸渍液静置回收区域,所述木材浸注罐3的长度方向与静置集液槽2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均与排列方向垂直,还包括位于浸注罐区域和浸渍液静置回收区域一侧的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所述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沿与木材浸注罐3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浸注罐区域和浸渍液静置回收区域所对应的范围内往复移动;所述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包括强制集液槽10,所述强制集液槽10内的两侧沿强制集液槽10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与木材浸注罐3匹配的轨道A11,所述强制集液槽10面向木材浸注罐3一端的其中一侧面设有一排风机13,所述强制集液槽10面向木材浸注罐3一端的另一侧面、对应于风机13的位置处设有坡板14,所述坡板14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向强制集液槽10一侧倾斜,所述风机13吹出的风吹向坡板14;所述强制集液槽10的两侧对称设有人行道12,所述风机13固定于人行道12远离强制集液槽10的一侧,所述坡板14固定于人行道12上;所述坡板14的底部固定于人行道12面向强制集液槽10一侧的边沿,所述坡板14的顶部通过坡板支撑架19与人行道12固定;所述人行道12与强制集液槽10之间通过滑坡16连接,所述滑坡16沿着由人行道12至强制集液槽10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人行道12背向强制集液槽10的一侧上、位于风机13背向木材浸注罐3一侧或位于坡板14背向木材浸注罐3一侧分别设有栏杆15;所述风机13的高度高于木材浸注罐3内的木材顶部,并且风机13位于坡板14的范围内;所述轨道A11面向木材浸注罐(3的一端伸出强制集液槽10;所述强制集液槽10内设有活动台17,所述活动台17沿轨道A11移动;所述强制集液槽10内、远离木材浸注罐3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板18,所述限位挡板18的两端分别与轨道A11固定;所述强制集液槽10的槽底、位于远离木材浸注罐3的一端的位置处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浸渍液回收装置连通;所述静置集液槽2内的两侧上方、沿集液槽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轨道B21,位于静置集液槽2背向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的一端、沿静置集液槽2的排列方向设有与浸渍液回收装置连通的排液槽7,所述静置集液槽2的底部分别通过排液管6与排液槽7连通;所述轨道B21的底部、沿着轨道B21的延伸方向设有支撑架23,所述静置集液槽2与支撑架23固定;所述静置集液槽2与支撑架23连接处、向上形成凸条24,所述凸条24与支撑架23平行;所述凸条24将静置集液槽2分隔成位于轨道B21之间的中央集液槽20和位于轨道B21外侧的边部集液槽22;所述静置集液槽2的底部通过支撑横杆25与支撑架23固定;相邻两个静置集液槽2之间通过梯架5连接,所述梯架5与支撑架23固定连接;所述梯架5的所在高度位于轨道B21与静置集液槽2之间;所述静置集液槽2的槽底分别连通设有竖管27,所述竖管27通过管道26与排液管6连通;所述轨道B21面向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的一端与木材浸注罐内的轨道D面向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的一端齐平;所述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沿轨道C4往复移动,所述轨道C4与木材浸注罐3或静置集液槽2的排列方向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待某一木材浸注罐3内的木材完成浸渍之后,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移动至对应该木材浸注罐3的位置处,该木材浸注罐3内的浸渍液排出之后,将木材浸注罐3内装载有浸渍后木材的小车移动至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上,然后通过风机13的作用将木材表面残留的浸渍液进行快速、强制去除,并滴落至强制集液槽10内进行收集;当木材表面残留的浸渍液滴落速度很慢甚至不滴落的时候,将浸渍液强制回收装置1沿轨道C4移动至没有木材放置的静置集液槽2进行放置,木材表面残留的浸渍液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汇聚并滴落在静置集液槽2内并进行收集;木材在静置集液槽2上静置一段时间后即可输送周转至下一工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