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麦秸秆碎料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4502发布日期:2021-09-14 23:2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碎料板及其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稻秸秆、麦秸秆混合料制作稻麦秸秆碎料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一个木材资料十分短缺的国家,目前许多人造板厂因为原料供应缺乏或是原材料成本过高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秸秆类植物这一巨大的生物质资源,可以为解决人造板原料供应紧张的问题另辟新径。我国的水稻秸秆、麦秸秆分布广泛且集中,拥有发展秸秆人造碎料板的良好基础,用农作物秸秆制造碎料板可以避免其焚烧产生污染并提高其附加值。发展农作物秸秆深加工产品,能部分替代木材,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应用前景广阔。在政府对农作物剩余物利用的扶持政策下,既满足市场需要,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稻麦秸秆碎料板及其生产工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麦秸秆碎料板,其特征在于采用稻秸秆与麦秸秆两种碎料热压胶合成型,原料配比为:
5.稻秸秆碎料:麦秸秆碎料重量配比为:1:0.6~1.8;
6.并加入上述原料总重量10~25%的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
7.进一步地,所述稻麦秸秆碎料板采用稻秸秆与麦秸秆两种碎料热压胶合成型,原料配比为:
8.稻秸秆碎料:麦秸秆碎料重量配比为:1:0.8~1.2;
9.并加入上述原料总重量15~20%的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
10.一种稻麦秸秆碎料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如下:
11.(1)选材
12.筛选收集的稻麦秸秆,将秸秆切断、粉碎,制成一定形态的碎料。稻秸秆碎料:麦秸秆碎料重量配比为:1:0.6~1.8;
13.(2)混合搅拌
14.将两种原料搅拌混合均匀;
15.(3)干燥、烘干
16.采用秸秆烘干机进行高温烘干处理,充分蒸发水分,温度为90℃
±
10℃,时间为5~10分钟,含水率控制为6%~8%;
17.(4)施加胶粘剂混合并搅拌均匀
18.加入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施胶量为上述原料混合量总重量的10~25%;
19.(5)铺装预压、热压胶合
20.热压采用3段降压法,热压温度为110℃~140℃,压力为3.3mpa~4.8mpa,热压时间为5~8分钟。
21.(6)按照常规冷却定型,放置平衡,锯板成型,检测入库。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本发明制作的稻麦秸秆碎料板材各项力学性能,如mor、moe,ts和ib均达到国家标准。
24.2.本发明采用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故其环保性能好,适合做家具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等。
25.3.本发明采用稻麦秸秆的混合体材料,其综合性能高于单一木纤维成分,其板材制品强度优于同类人造板材。
26.4.本发明生产的稻麦秸秆板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不易变形,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其制造工艺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为人造板生产企业降低原材料成本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一
28.(1)采用稻秸秆重量3000kg,麦秸秆重量3000kg;
29.首先分类将稻秸秆、麦秸秆分类切割成5cm~10cm左右的秸秆段,再经粉碎机粉碎2次,制成一定形态的碎料,并对其进行分离和筛分。粉碎后的碎料长度为5mm~15mm,厚度为1mm~3mm。
30.(2)混合搅拌
31.将粉碎好的稻秸秆、麦秸秆充分混合搅拌。
32.(3)干燥、烘干
33.采用秸秆烘干机进行高温烘干处理,充分蒸发水分,温度为100℃,时间为8分钟,含水率控制为8%;
34.(4)施加胶粘剂混合并搅拌均匀
35.加入1000kg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
36.(5)铺装预压、热压胶合
37.热压采用3段降压法,热压温度为110℃~140℃,压力为3.3mpa~4.8mpa,热压时间为5~8分钟。
38.根据制成不同板材厚度,按照不同的热压温控时间:
39.制成厚度为10mm板材,压力为3.3mpa,热压时间为5分钟。
40.制成厚度为20mm板材,压力为4.8mpa,热压时间为8分钟。
41.(6)按照常规冷却定型,放置平衡,锯板成型,检测入库。
42.实施例二
43.采用稻秸秆重量1000kg,麦秸秆重量1600kg;并加入350kg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其它步骤同实施例一。
44.实施例三
45.采用稻秸秆重量1000kg,麦秸秆重量600kg;并加入200kg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
乳液。其它步骤同实施例一。
46.本发明所用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固含量55%,黏度30~45mpa.s,ph6.0~7.0。
47.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稻麦秸秆碎料板,其特征在于采用稻秸秆与麦秸秆两种碎料热压胶合成型,原料配比为:稻秸秆碎料:麦秸秆碎料重量配比为:1:0.6~1.8;并加入上述原料总重量10~25%的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麦秸秆碎料板,其特征在于采用稻秸秆与麦秸秆两种碎料热压胶合成型,原料配比为:稻秸秆碎料:麦秸秆碎料重量配比为:1:0.8~1.2;并加入上述原料总重量15~20%的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麦秸秆碎料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如下:(1)选材筛选收集的稻麦秸秆,将秸秆切断、粉碎,制成一定形态的碎料。稻秸秆碎料:麦秸秆碎料重量配比为:1:0.6~1.8;(2)混合搅拌将两种原料搅拌混合均匀;(3)干燥、烘干采用秸秆烘干机进行高温烘干处理,充分蒸发水分,温度为90℃
±
10℃,时间为5~10分钟,含水率控制为6%~8%;(4)施加胶粘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加入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施胶量为上述原料混合量总重量的10~25%;(5)铺装预压、热压胶合热压采用3段降压法,热压温度为110℃~140℃,压力为3.3mpa~4.8mpa,热压时间为5~8分钟。(6)按照常规冷却定型,放置平衡,锯板成型,检测入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麦秸秆碎料板及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稻秸秆与麦秸秆两种碎料热压胶合成型,原料配比为:稻秸秆碎料:麦秸秆碎料重量配比为:1:0.6~1.8;并加入上述原料总重量10~25%的大豆蛋白-丙烯酸脂复合乳液。本发明是将稻秸秆与麦秸秆两种原料充分混合组成,经干燥、拌胶、铺装、热压工序加工而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不易变形,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其制造工艺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孙铁平 贺江美 蔡星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创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1/9/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