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向经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16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轴向经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轴向经编机,该多轴向经编机具有通过第一驱 动装置移动的垫纱装置、储纱装置以及布置在所述储纱装置和所述垫 纱装置之间的纱线存放装置,其中所述垫纱装置在输送装置上面或里 面放置至少一个纱层,利用所述输送装置可以将所述纱层输送给固化 装置。
背景技术
比如从DE 10 2004 012 305 B3中公开了 一种所述的多轴向经编 机。输送装置由两个输送链构成,所述输送链分别具有多个导钩,纱 层的纱线置于所述导钩中。垫纱器在此横向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 向或者以大于0。的任意的角度移动,用于放置所述纱层。在此所述形 成纱层的纱线从储纱装置中抽出,所述储纱装置比如可以由经纱筒子 架构成。如果多个纱层已经在固化装置中彼此连接在一起,那就产生 纺织的平幅结构,所述平幅结构的纱线系统彼此间多轴向定向。 一种 这样的纺织平幅结构的典型结构具有这样的纱层,它们以0° 、+45° 、 90°和-45°进行定向。
因为所述垫纱装置来回移动,所以该垫纱装置无法均匀地从所述 储纱装置中抽出纱线。更确切地说,断断续续地抽出所述纱线。由此 阻止以高的生产率形成纱层,因为在断断续续的纱线抽出过程中出现
变化:这就使得可靠地^单根纱线固定在所述输送装置的^持元件或
者说缠绕元件中这一过程变得困难。所述纱线张力尤其会在决定性的 位置上下降,也就是说在将所述纱线放入所述输送装置的保持元件或 者说缠绕元件中时。
因此人们使用纱线制动器。但是这些制动器无法防止在给纱时纱 线张力发生变化,它们仅仅有助于保证在引纱时具有一定的最低张 力。这些纱线制动器由此影响到所述单个纱层的牵伸引入的纱线的可 实现的张力。不过这些纱线制动器不仅提高了最大纱线张力,而且提 高了平均纱线张力,这对参与引绵系统的元件(垫纱装置、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以外,通过因制动而提高的纱线张力 在穿经时增加了断纱的风险。通过由断断续续的纱线消耗引起的纱线 退绕产生高的纱线加速。由此在纱线从纱线巻装抽出时出现大的纱线 气團。这同样增加了断纱风险.
纱线存放装置的使用本身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在公知的情况 下,所述纱线存放装置具有一个筒子,该筒子用重力将纱线向下拉。 由此也仅仅保持在一定程度上的最低张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具有高生产率的多轴向经编机.
该任务在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多轴向经编机上通过以下方法得到 解决,即纱线存放装置具有可通过第二驱动装置来改变长度的存纱 段,其中第二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该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垫纱 装置的移动来控制所述笫二驱动装置。
利用这种设计方案可以以至少几乎均匀的速度将后来形成有待放 置的纱层的纱线从所述储纱装置上抽出,比如从经纱筒子架上抽出。 与此同时,同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均匀地保持纱线张力,在将纱线放 到输送装置上的时候纱线处于该纱线张力之下。实现这一点的方法 是,在所述垫纱装置緩慢移动或者纱线消耗量低时,所述纱线存放装 置可以接收一定长度的纱线。与此相反,在垫纱装置快速移动或者纱 线消耗量增加时,所述纱线存放装置则喂给所需要的纱线长度。当然, 现在要对相应的纱线长度的接收和喂给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将纱线中 的张力保持相同并且与此同时同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纱线从储纱装 置上抽出时所使用的速度保持均匀。因此可以说,垫纱装置及纱线存 放装置的"速度"的总和保持恒定或者说至少几乎保持恒定。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对所述 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控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 获取关于所述垫纱装置的移动的信息。比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做到 这一点,即为所述垫纱装置预先给定一条移动曲线,所述移动曲线必
须由所述笫一驱动装置开始(abfahren)。如果这条移动曲线也保存在 所述对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中,那就可以顺利地根据所 述垫纱装置的移动并且由此根据所述纱线存放装置中的纱线消耗量对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优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以此可以在所述 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也就是所述纱线存放装置的驱动装置之 间实现直接耦联,更确切地说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实现这种耦联。尤其 如果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不仅仅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致动,而且它也将 所述垫纱装置的位置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那就可以实现对所述纱线 存放装置的非常精确的致动,使得所述设在纱线存放装置中的、接收 纱线的存纱段具有这样的长度,从而可以将所述纱线均勻地从储纱装 置上抽出并且可以以均匀的张力将其送给所述垫纱装置。
优选所述存纱段受到至少一个转向装置的限制,所述转向装置可 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来移动。这是一种特别简单的设计方案,用于 给所述纱线存放装置配备可改变的接收能力。当然,所述转向装置现 在不再通过弹力或重力来控制,而是通过所述笫二驱动装置来控制, 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落纱时出现的纱线张力波动。
在此,优选所述转向装置可水平移动。其优点是,可以在实际上 忽略重力。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构造得更简单一些,因为它在所 述转向装置移动时还仅仅必须克服摩擦力而不是重力。
优选所述纱线存放装置布置在所述垫纱装置的上方。由此可以在 所述纱线存放装置和垫纱装置之间保持较短的行程,从而将因外来影 响因素而进一步影响张力的危险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
优选按照平行于所述垫纱装置的移动方向的方式来布置所述存纱 段。这一点尤为有利,如果所述垫纱装置放置一条由多根彼此平行定 向的纱线构成的"条带,,。而后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对这根条带的单根 纱线进行处理。
优选在所述存纱段的进纱口和/或出纱口布置一个纱线分开装置。 纱线分开装置可以比如由钢筘或多孔板构成。它可以使人们将所述纱 线存放装置同时用于使单根纱线开幅成条带形。
优选将所述纱线存放装置的出纱口位置固定地进行布置,并且所 述控制装置在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进行致动时对在所述垫纱装置的当 前位置和所述纱线存放装置的出纱口之间的间距加以考虑。如果所述 垫纱装置来回移动,那么在所述纱线存放装置的出纱口和垫纱装置之 间的间距也随之变化。如果对这种间距变化一同加以考虑,那就可以 更加均勻地将纱线从经纱筒子架或其它储纱装置上抽出并且也可以均
匀地保持张力,所述纱线在该张力下放到所述输送装置上。


下面借助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

图l是多轴向经编机的俯视图, 图2是纱线存放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用于对多轴向经编机的功能进行解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多轴向经编机l具有一台针织机2,该针织机2则具有一个针织区 域3,如下文将要解释的一样所述针织区域3用作固化装置.
设置了一个由笫一纵向输送机4和笫二纵向输送机5构成的输送 装置,用于将纱线输送到所述针织区域3。所述纱线在此以纱层置于所 述纵向输送机4、 5上
此外,设置了笫一垫纱装置6,它将纱线7从经纱筒子架8a上抽 出并且相对于所述纵向输送机4、 5的移动方向以一个90。的角度置于 所述纵向输送机4、 5上面或者说里面。设置了第二垫纱装置8,它将
纵向输送机4、 5的移动方向以一个大约45°的角度置于所迷纵向输送 机4、 5上面或者说里面。
以公知的方式如此构造这两个垫纱装置,使得其平行地并排放置 所述从经纱筒子架8a、 IO上抽出的纱线,从而在所述纵向输送机4、 5 上产生两个纱层,相应地所述纱线紧挨着并且彼此并排地布置在这两 个纱层中。然后借助于针织线在所述针织区域3中通过针织过程使这 两个纱层彼此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纺织的平幅结构。代替针织,也 可以使用其它用于固化的方案.当然也可以设置比这两个示出的垫纱 装置更多的垫纱装置,比如另一个以-45°的角度放置纱线的垫纱装 置。也可以设置一个喂纱装置,该喂纱装置平行于所述纵向输送机4、 5地喂入纱线并且形成一个所谓的0。层。这个层可以在任意位置上同 样由一个表面来补充,该表面可以用所使用的固化方法与其余的层相 连接。
为每个垫纱装置6、 8配设了一个纱线存放装置11、 12,还要借助 图2对所述纱线存放装置进行详细解释。借助于图3对垫纱装置6和
纱线存放装置ll的共同作用进行解释。因为所述纱线存放装置ll、 12 结构相同,所以仅仅借助于纱线存放装置ll进行解释。
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具有横梁13,该橫梁13保持在处于所述垫 纱装置6的运动区域上方的支柱A、 B上。所述横梁13位置固定。
在该横梁上桂着一个转向装置14,该转向装置W可沿所述橫梁13 沿两个方向移动。此外,该转向装置14由一个驱动装置15驱动。
来自经纱筒子架8a的纱线7通过转向装置16转向,使得其彼此平 行延伸,并且而后通过多孔板17和/或钢筘18输送给所述转向装置14。 所述纱线7从所述转向装置14经过笫二钢筘19和另 一块多孔板20输 送给另一个转向装置21,该转向装置21形成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的 出纱口 。所述转向装置21位置固定地保持在所述支柱B上并且象所述 转向装置H—样也可以构造为转向导辊。
所述多孔板17、 20或者说钢薪18、 19形成纱线分开装置,其中所 述纱线分开装置使所述纱线7在通过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导送时保持 彼此平行定向,
图3以极为简化的形式示出所述纱线存放装置ll和所述垫纱装置 6的共同作用。与图l及2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 一目了然起见,这里省去了一些部件,如所述多孔板17、20和钢薪18、 19以及转向装置16。
所述垫纱装置6由驱动装置22驱动。这个驱动装置22根据预先给 定的移动曲线将所述垫纱装置6从所述第一纵向输送机4移到所述第 二纵向输送机5处并且再度将其移回。在这过程中,所述垫纱装置6 必须相应短暂地停留在所述纵向输送机的区域中,以便能够放下所述 纱线7。为了达到尽可能高的生产率,要在处于所述两个纵向输送机4、 5之间的区域中尽快移动所述垫纱装置并相应地使其加速。
为了将所述纱线7的纱线张力Fz尽可能保持恒定并且同时将来自 所述经纱筒子架8a的纱线7的抽出速度同样尽可能保持恒定,现在所 述两个驱动装置15、 22与一个控制装置23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3 根据上文提到的移动曲线对所述垫纱装置6的第一驱动装置22进行控 制。除此以外,所述控制装置23也控制所述转向装置14的第二驱动 装置15,使得来自所述经纱筒子架8a的纱线7的抽出速度保持恒定。 因此,如果所述垫纱装置6降低其速度并且最后甚至短暂地停止,那
就相应地更快地驱动所述转向装置14,使得所述垫纱装置6和转向装 置14的速度总和的绝对值始终保持恒定。在此,所述控制装置23当 然也考虑到所述垫纱装置6的当前位置,因为在所述垫纱装置6和纱 线存放装置11的出纱口之间的间距连续变化,也就是所述转向装置21 连续变化。
如果将所述垫纱装置6及转向装置14的位置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 23,那就可以进行更好的控制。这一点通过信号线24、 25来表示。所 述控制装置而后总是"知道",它必须如何根据所述垫纱装置6的移 动来控制所述转向装置14。
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布置在所述垫纱装置6的上方,从而该纱线 存放装置ll根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结构空间。在所述纱线存放装置中 设置了一个存纱段26,该存纱段26的长度由所述转向装置14的位置 确定。这个存纱段26平行于所述垫纱装置6的移动方向延伸。相应地, 在多根并排布置的纱线构成开幅的条带时,仅仅需要使所述条带垂直 于宽度伸展的方向转向,从而不必改变所述条带的结构并且由此不必 改变纱线的张力。
权利要求
1.多轴向经编机,该多轴向经编机具有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移动的垫纱装置、储纱装置以及布置在所述储纱装置和所述垫纱装置之间的纱线存放装置,其中所述垫纱装置在输送装置上面或里面放置至少一个纱层,利用所述输送装置可以将所述纱层输送给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具有可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5)改变长度的存纱段(26),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与控制装置(23)相连接,该控制装置(23)则根据所述垫纱装置(6、8)的移动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
2.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轴向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23 )根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
3.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轴向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与所述控制装置(23)相连接。
4.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轴向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纱段(26)受到至少一个转向装置(14)的限制,该转向装置(14)可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进行移动。
5.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轴向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14)可水平移动。
6.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轴向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布置在所述垫纱装置(6)的上方。
7.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轴向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纱段(26)平行于所述垫纱装置(6)的移动方向布置。
8.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轴向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存纱段(26)的进纱口和/或出纱口上布置了纱线分开装置(17、 18; 19、 20)。
9.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轴向经编机,其特征在于,位置固定地布置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的出纱口,并且所述控制装置(23)在 致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时对在所述垫纱装置(6)的当前位置和 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的出纱口之间的间距加以考虑。
全文摘要
说明了一种多轴向经编机(1),该多轴向经编机具有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2)移动的垫纱装置(6)、储纱装置以及布置在所述储纱装置和所述垫纱装置(6)之间的纱线存放装置(11),其中所述垫纱装置在输送装置上面或里面放置至少一个纱层,利用所述输送装置可以将所述纱层输送给固化装置。在此想提供一种具有高生产率的多轴向经编机。为此,所述纱线存放装置(11)具有可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5)改变长度的存纱段(26),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与控制装置(23)相连接,该控制装置(23)则根据所述垫纱装置(6)的移动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
文档编号D04H3/045GK101200839SQ20071019972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2日
发明者A·韦格纳, S·佩特伦茨, S·尤利格 申请人:卡尔·迈耶·马里莫纺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