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针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37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织针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编织横机,尤其涉及一种织针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电脑编织横机针床上每一针槽内的一织针都由一组辅针与之配合,通
过辅针相互动作,推动织针进行各种编织动作。 一般辅针包括挺针片130、花型 片140和选针片150,请参见图6,织针120置于针槽170的前侧,挺针片130 嵌接在织针120的后端,挺针片130的尾部支承于针槽170的底部,花型片140 置于挺针片130的上侧,选针片150置于花型片140的上侧。选针片150上的 后片踵151在选针三角101的推抵下,通过其下针踵152推抵花型片140的尾 部,使之由初始的不编织位置B移至普通成圈编织位置H或移圈编织位置A。
上述的辅助针脚一般用钢丝、针槽对其限位。为了方便穿接钢丝的孔的加 工, 一般将该孔设置在一插片160上,再将该插片160插接在针床对应的槽里 形成针槽170,插片则成为针槽的槽壁,请参见图7。
在进行每一行编织前,选针器都要对针床上不参与编织的织针进行选针。 如针床上某一针槽内的织针不参与编织,选针器中对应的选针摆片180向下摆 动压在该针槽内织针120所对应的选针片的选针片踵153上,该作用力通过花 型片140作用在挺针片130上,使之产生向下的弹性弯曲变形,其上的前后针 踵131、 132都沉入针槽170。编织控制机构中的编织三角不能通过对挺针片上 的前后针踵131、 132进行推抵,挺针片不能带动织针进行编织动作。在进行移圈、接圈、集圈编织时,还要配合活动压板和固定压板的作用来 完成规定的编织。所以现有电脑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相对比较复杂,该编 织控制机构设置在三角底板上。请再参见图8,它有两个编织单元,每一编织单 元由分布在三角底板100上侧的编织区域I、中部的压板区域II和下侧的选针 区域m组成。编织区域内设置有各种编织三角,压板区域内设置有左右活动压 板110和固定压板111,选针区域内设置有选针器102及选针三角101,整个三
角底板结构相对复杂,尺寸较大。而编织控制机构是安装在电脑横编织机的机 头上的,所以机头的尺寸也相应较大。机头在针床上运行,因此,针床的尺寸 必然随着增大,而针床是一铸造件,较大的床体必然耗材多,从而造成生产成本高。
为此,本案申请人对上述结构的辅助针脚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具有选
针功能的挺针片,并于2008年1月28日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申请号 200810018853.2)。该种设计使织针的辅助针脚数量大大减少,只需挺针片一个 辅助针脚,使对应的三角控制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化,例如针槽的长度大大减 小;选针区域重合在编织区域内;不再需要相应的压板机构。使织针编织动作 更加稳定可靠,三角底板及整个机身尺寸减小,大大节省材料,降低生产制造 成本。
但上述的这种织针和挺针片组合还存在着与现有电脑编织横机所用织针与 对应辅助针脚同样的缺陷,这就是在成圈编织时如编织密度较紧(线圈较紧), 织针不能回弹(向前移一点),使编织线受到的拉力大,影响编织的平整度,从 而影响编织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在编织密度较紧时织针具有向前回弹功能的一种织针组合。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设计一种能减少辅助针脚数量使编织机构结构简单、 尺寸大大减小从而使整个编织机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的一种织针组合。 上述的发明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包括织针和挺针片,织针的针体后端设有嵌接槽,挺针片的基体前端设有 嵌接部,两者通过所述嵌接槽与嵌接部的嵌合形成一组合体,在织针针体的上 侧还设有前针踵,在挺针片基体的上侧设有后针踵,在形成所述组合体的前、 后针踵之间的挺针片基体上侧还设有选针片踵。
所述嵌接槽其后端开放,其前端为圆弧面,其底部后端有一突起的斜面, 其上部设置有滑移槽。
所述挺针片其基体上还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嵌接部上,并处 于所述滑移槽内。
本发明将原设置在挺针片上的前、后针踵分别设置在织针和挺针片上,并 在织针上设置滑移槽、在挺针片上设置限位部,限位部被限制在滑移槽范围内。 当织针编织密度较紧织物时,在编织线较大张力作用下使织针在滑移槽范围内 相对挺针片稍微向前移动,以均衡编织线的受力,保证编织物的平整度。
本发明中的挺针片不需要钢丝对其上侧进行限位,使针槽结构产生变化, 针床上的针槽不再由加工有钢丝孔的插片插接在针床上形成,而是在针床上直 接铣销出针槽,这样可节省插片和相应的加工工序。
本发明还大大减少了织针的辅助针脚,只需挺针片一个辅助针脚,使对应 的三角控制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化,织针编织动作更加稳定可靠,三角底板及整 个机身尺寸减小,大大节省三角底板和针床的制作材料,从而大大降低生产制 造成本。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织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挺针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织针组合所对应的编织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织针组合不参与编织被选针器选中对的状态。
图6是现有织针和对应辅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针板上针槽形成的示意图。
图8是现有编织控制机构及对应织针、辅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IO织针,ll织针针体,12嵌接槽,13前针踵,14滑移槽,15嵌接 槽前端的圆弧面,16嵌接槽底部的斜面,20挺针片,21挺针片基体,22嵌接 部,23后针踵,24限位部,25选针片踵,40成圈三角,41移圈三角,42集圈 三角,50压针三角,51眉毛三角,52移圈拦针三角,53接圈拦针三角,60选 针器,61选针三角,70针槽,80选针摆片,90、 IOO三角底板,IOI选针三角, 102选针器110活动压板,lll固定压板,120织针,130挺针片,131挺针片前 针踵,132挺针片后针踵,140花型片,150选针片,151选针片后针踵,152选 针片下针踵,153选针片踵,160插片,170针槽,180选针摆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 对照图1,本实施例的织针组合由织针10和挺针片20组成。织针10的针 体11后端设有嵌接槽12,槽12为后端开放的槽,槽的前端为圆弧面15,槽的 底部后端是一突起的略向下倾斜的斜面16。挺针片20的基体21前端设有嵌接 部22,该嵌接部的前端由对应于槽12前端的圆弧面组成。织针与挺针片两者通过嵌接槽12与嵌接部22的嵌合形成一组合体,挺针片20可依其前端的圆弧面 相对槽12前端圆弧面而产生一定角度的转动。
本发明将原挺针片上的前、后针踵分别设置在织针和挺针片上,在织针的
针体11的上侧设置前针踵13,在挺针片基体的上侧设置后针踵23,在该后针 踵23的前侧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选针片踵25 (选针片在安装到针槽内时,只 保留一对应位置上的选针片踵,其余的选针片踵都要去除)。这样在形成上述组 合体的上侧按前后位置依次排列着在前针踵13、选针片踵25和后针踵。在织针 针体上的嵌接槽12的一侧,设有滑移槽14,请参见图2、图3。在挺针片基体 21前端的的嵌接部上侧设置限位部24,织针10与挺针片20嵌合形成一组合体 时,挺针片的嵌接部被限制在织针的滑移槽14内。
本发明的由织针10和挺针片20形成的织针组合放置在针床上铣销成型的 针槽70内。这样就不需要其上加工有钢丝孔的插片通过插接在针床上来形成针 槽。既节省了插片,又减少了相应的加工、安装工序,从而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织针组合在进行编织时,其对应编织控制机构(请参见图4)随机 头在针床上往复运动对针床上每一针槽内的织针组合进行控制。先由该机构中 的编织三角如成圈三角40、移圈三角41、集圈三角42等对挺针片20的后针 踵23作用,推动挺针片20从而带动织针10沿针槽上移。然后再由对应的编织 三角如压针三角50、眉毛三角51、移圈拦针三角52、接圈拦针三角53等对 织针10的前针踵13推抵,使织针10向下移动而复位,完成对应编织动作。
当编织密度较紧织物时,编织线产生较大的张力,该张力作用于织针,会 使织针相对挺针片在滑移槽范围内稍微向前移动,以均衡、减缓编织线的张力, 保证了编织质量,不会因编织线张力过大影响编织物的平整度,或因张力过大 而断线产生破洞。从图4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织针组合所对应的编织控制机构中的选针区 域与编织区域重合,且没有压板区域,所以三角底板90的尺寸对比现有技术的 三角底板要小得多,它所对应的针床及整机尺寸也大大减小,使编织机的耗材 量大大减小且结构简洁,从而使电脑编织横机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对照图5,当该织针组合不参与编织时,选针器60中对应于该织针组合的 选针摆片向下摆动,压在挺针片20的选针片踵25上,使挺针片20的前端相对 织针10前端的圆弧槽面15向下转动并支撑在槽12底部的斜面16上。其上的 后针踵23随之沉入针槽,对应的编织三角不能对挺针片20起推抵作用,挺针 片20及织针10不运动,不能进行编织动作。
权利要求
1.一种织针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织针和挺针片,织针的针体后端设有嵌接槽,挺针片的基体前端设有嵌接部,两者通过所述嵌接槽与嵌接部的嵌合形成一组合体,在织针针体的上侧还设有前针踵,在挺针片基体的上侧设有后针踵,在形成所述组合体的前、后针踵之间的挺针片基体上侧还设有选针片踵。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织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接槽其后端开 放,其前端为圆弧面,其底部后端有一突起的斜面,其上部设置有滑移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织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挺针片其基体上 还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嵌接部上,并处于所述滑移槽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针组合。包括织针和挺针片,织针的针体后端设有嵌接槽,挺针片的基体前端设有嵌接部,两者通过所述嵌接槽与嵌接部的嵌合形成一组合体,在织针针体的上侧还设有前针踵,在挺针片基体的上侧设有后针踵,在形成所述组合体的前、后针踵之间的挺针片基体上侧还设有选针片踵。优点是在编织线较大张力作用下使织针在滑移槽范围内相对挺针片稍微向前移动,以均衡编织线的受力,保证编织物编织质量;只需挺针片一个辅助针脚,减少了织针辅助针脚数量,动作更加稳定可靠;并使对应的三角控制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化、整个机器身尺寸大大减小,同时针床上的针槽直接铣销出,所以总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D04B35/00GK101302678SQ200810122648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8日
发明者冯加林, 巫友群 申请人:冯加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