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脑针织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66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电脑针织横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械领域,特别是与一种全电脑针织横机有关。
背景技术
从1857年的首台钩针横机到20世纪初机械式控制横机再到成熟的电脑横机,横 机经过了 150多年的发展。随着电脑横机的出现,国内羊毛衫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电 脑横机的应用,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羊毛衫产业,真正使毛衫产业发展为技术密集 型产业,已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型电脑横机从产品设计到编织;从送纱张力,换纱,花型组织变化,线圈长度到 牵拉张力;从起口,收放针,到分离横列都实现了电脑自动化控制。电脑横机作为针织机械 中电子自动控制技术应用最早、最为成熟的机种,正在朝着高性能、高效率、高科技机电一 体化方向发展。 电脑横机主要由编织机构、传动机构、机架机构、喂纱机构、牵拉机构、移床机构、 花型及控制机构、检测自停机构等组成,其中编织机构是电脑横机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主要 由三角装置、活动针床、二级选针及织针系统等组成。 在现有的三角装置中,可调整或移动的三角数量较多,造成配合精度差,影响编织 物的质量和机器的可靠性,并且三角装置不能移圈或只能单方向移圈,选针脚选针不准确, 推针不可靠,无法进行三功位选针,机器编织花样的能力大受影响。其次,现有的无线圈长 度控制系统,只能生产长度一致或密度一致的织物,影响了织物的美观度和穿着舒适度。还 有,现有的无沉降片,无法解决编织复杂花型时的牵拉问题,无法进行全成形编织。另外,现 有技术中无编织嵌花功能,影响了提花时花纹的清晰度和弹性。 因此,已有的电脑横机中确实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全电 脑针织横机,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新颖,生产效率高的全电脑针织 横机,使其可调节和移动的三角数量少,增加了新型导纱功能、三功位选针技术、沉降片技 术及嵌花功能,同时可以控制线圈长度,并且整体机架加工、调整、运输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全电脑针织横机,包括编织机构、传动机构、机架机构、喂纱机构、牵拉机构、花型 控制机构、检测自停机构、移床机构;所述的编织机构包括机头三角装置、针床、织针系统、 电磁选针器;所述的喂纱机构包括纱线架、喂纱梭嘴、导纱器、纱线涨力架、导纱器导轨、送 纱器。 所述的机头三角装置包括编织系统和移圈接圈系统,且纵向排列于三角底板上, 编织系统包括左、右弯纱三角、导向三角、起针三角、集圈控制压板,短线圈控制压板;导向 三角集成了顶针三角和护针三角于一体;所述的移圈接圈系统包括移圈导向三角、移圈三
3角、接圈三角、接圈控制压板;移圈三角、导向三角和弯纱三角为活动三角,其余都为固定三 角轨道; 所述的针床包括针板、沉降片、镶片、导纱隔片,沉降片、镶片、导纱隔片依次排列 在针床齿口槽的底部,协助织针完成线圈的成圈、脱圈工作;所述的沉降片通过沉降三角 组件控制,沉降三角组件包括沉降片三角、沉降座、沉降座滑动齿条、沉降座固定脚,沉降三 角、沉降座滑动齿条、沉降座固定脚通过沉降座固定在机头上,沉降三角面向针床,其三角 轨道随机头的运动控制沉降片完成各种动作。 所述织针系统安装在针床的针槽中,包括选针片、选针导片、导针片、织针,且依次 层叠放置;织针通过底部缺口与导针片头部嵌套组合,形成动作一致性。 所述的机架机构包括左墙板、右墙板、横梁、前梁、后梁,左右墙板采用铸件,横梁 采用方钢,前后梁采用工字钢,各部分采用紧固件连接。 所述的纱线涨力架包括纱线涨力盘压片A、纱线涨力盘压片B、纱线涨力盘、固定
轴,纱线涨力盘压片A、B左右相对组装作用于纱线涨力盘,控制纱线的送纱张力。 所述的左、右弯纱三角后侧均安装有短线圈控制压板,该短线控制压板根据织物
组织的需要增减。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机头三角装置中的三角数量少,且只有移圈三角、导向三角和弯纱三角为活动
三角,使得整机运行稳定可靠,且结构设计新颖合理、紧凑;2、编织系统和移圈接圈系统,并
且纵向排列于三角底板上联动作用,实现了移圈接圈不受机头运行方向的影响,可以双方
向移圈编织;3、弯纱三角由步进马达控制达到控制线圈长度作用,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不同
的线圈长度;4、沉降片通过沉降片三角作用,紧压在织物的沉降弧上,分别对每个线圈产生
牵拉力,有效解决了编织复杂花型时的牵拉问题,有利于全成形编织;5、导纱器和导纱器导
轨,实现自动精确控制垫纱角度和动程,花纹清晰、织物反面无浮线、弹性好。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纱线涨力盘控制送纱张力,同时也控制线圈长度和
牵拉张力,提高织物编织质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机架机构,分部件采用不同的材料,在提
高质量的同时,减轻重量,降低费用。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机构的机头三角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机构的针床、织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机构的织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架机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喂纱机构纱线涨力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沉降片三角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 图8,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0028] 全电脑针织横机,包括编织机构1、传动机构2、机架机构3、喂纱机构4、牵拉机构 5、花型及控制机构6、检测自停机构7、移床机构8。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机构2、牵拉机构5、 花型及控制机构6、检测自停机构7、移床机构8均采用现有技术,主要对编织机构1、机架机 构3和喂纱机构4做了重大改进。 编织机构包括机头三角装置9、针床10、织针系统11、电磁选针器12。机头三角装 置9上具有编织系统90和移圈接圈系统91,本实用新型中两者纵向排列于三角底板上且联
动作用,实现了移圈接圈不受机头运行方向的影响,可以双方向移圈编织。 其中,编织系统90包括左、右弯纱三角901、导向三角902、起针三角903、集圈控 制压板904,导向三角902集成了顶针三角和护针三角,减少了三角底板中可移动和调节的 三角数量。左、右弯纱三角901分别分布在导向三角902的两侧,并且两者紧密配合,左、右 弯纱三角901由步进马达控制调节线圈长度,在同一行里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不同的线圈长 度,并在线圈长度不均匀时进行调整,以生产长度一致的针织品,使织物形状更加美观,穿 着更加舒服。另外,本实施例中左、右弯纱三角901后侧均安装有短线圈控制压板905。 移圈接圈系统91包括移圈导向三角911、移圈三角912、接圈三角913、接圈控制压 板914,通过接圈控制压板914和移圈导向三角911、接圈三角913的共同作用,在前后针床 上分别完成移圈和接圈工作。 当成圈编织时,移圈三角912、集圈控制压板904、接圈控制压板914退出工作,成 圈导向三角902进入工作,通过机头上各个三角之间的紧密配合完成成圈编织;当成圈编 织短线圈时,短线圈控制压板905工作,由于线圈长度较短,使织物密度较高,降低柔软度; 当集圈编织时,集圈控制压板904进入工作,控制织针沿着集圈路径进行集圈编织,而非沿 着成圈导向三角902上升。 针床10包括针板101、沉降片102、镶片103、导纱隔片104,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沉 降片102。沉降片102受沉降片三角组件13控制。沉降三角组件13包括沉降片三角131、 沉降座132、沉降座滑动齿条133、沉降座固定脚134,沉降三角131、沉降座滑动齿条133、沉 降座固定脚134通过沉降座132固定在机头上,沉降三角131面向针床,其三角轨道随机头 的运动控制沉降片102在织针上升时向前握持织物,在织针下降时后退,为脱圈做准备,从 而使沉降片102紧压在织物的沉降弧上,分别对每个线圈产生牵拉力,有效解决了编织复 杂花型时的牵拉问题,非常有利于全成形编织。 织针系统11包括选针片110、选针导片111、导针片112、织针113,同处于针槽中, 且相互层叠放置,工作时过电磁选针器对选针片110的作用,完成三功位选针工作,将需要 参加工作的选针片IIO选上,选针片IIO通过选针片三角作用于选针导片lll,选针导片 111通过各种压板的作用,使导针片112沿着符合编织要求的路径工作,从而推动织针113 到达不同的退圈高度,形成成圈、浮线、集圈、移圈。 纱线涨力架45包括纱线涨力盘压片A451 、纱线涨力盘压片B452、纱线涨力盘453、 固定轴454,纱线涨力盘压片A、 B左右相对组装作用于纱线涨力盘453,控制纱线的送纱张 力,时也控制线圈长度和牵拉张力,提高织物编织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机架机构3还可以不采用整体式架构,分成左墙板31、右墙板32,墙 板上部的横梁33、墙板下部的前梁34、后梁35,左右墙板31、32采用铸件,横梁33采用方 钢,重量轻,费用省,前后梁34、35采用工字钢,强度好,质量轻、价格低,部件之间都由紧固
5件连接有利于调整'
权利要求全电脑针织横机,包括编织机构(1)、传动机构(2)、机架机构(3)、喂纱机构(4)、牵拉机构(5)、花型控制机构(6)、检测自停机构(7)、移床机构(8);所述的编织机构包括机头三角装置(9)、针床(10)、织针系统(11)、电磁选针器(12);所述的喂纱机构(4)包括纱线架(42)、喂纱梭嘴(43)、导纱器(44)、纱线涨力架(45)、导纱器导轨(46)、送纱器(4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头三角装置(9)包括编织系统(90)和移圈接圈系统(91),且纵向排列于三角底板上,编织系统(90)包括左、右弯纱三角(901)、导向三角(902)、起针三角(903)、集圈控制压板(904),短线圈控制压板(905);导向三角(902)集成了顶针三角和护针三角于一体;所述的移圈接圈系统(91)包括移圈导向三角(911)、移圈三角(912)、接圈三角(913)、接圈控制压板(914);移圈三角(912)、导向三角(902)和弯纱三角(901)为活动三角,其余都为固定三角轨道;所述的针床(10)包括针板(101)、沉降片(102)、镶片(103)、导纱隔片(104);沉降片(102)、镶片(103)、导纱隔片(104)依次排列在针床齿口槽的底部,协助织针完成线圈的成圈、脱圈工作;所述的沉降片(102)通过沉降三角组件(13)控制,沉降三角组件(13)包括沉降片三角(131)、沉降座(132)、沉降座滑动齿条(133)、沉降座固定脚(134);沉降三角(131)、沉降座滑动齿条(133)、沉降座固定脚(134)通过沉降座(132)固定在机头上,沉降三角(131)面向针床(10),其三角轨道随机头的运动控制沉降片(102)完成各种动作。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电脑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系统(11)安装在针床 (10)的针槽中,包括选针片(110)、选针导片(111)、导针片(112)、织针(113),且依次层叠 放置;织针(113)通过底部缺口与导针片(112)头部嵌套组合,形成动作一致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电脑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涨力架(45)包括纱 线涨力盘压片A(451)、纱线涨力盘压片B(452)、纱线涨力盘(453)、固定轴(454),纱线涨力 盘压片A、B左右相对组装作用于纱线涨力盘(453),控制纱线的送纱张力。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电脑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左、右弯纱三角(901)后侧均安 装有短线圈控制压板(905)。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电脑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机构(3)包括左墙 板(31)、右墙板(32)、横梁(33)、前梁(34)、后梁(35),左右墙板31、32采用铸件,横梁33 采用方钢,前后梁34、35采用工字钢,各部分采用紧固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全电脑针织横机,其编织机构包括机头三角装置、针床、织针系统、电磁选针器;喂纱机构包括纱线架、喂纱梭嘴、导纱器、纱线涨力架、导纱器导轨、送纱器。其中编织机构的机头三角装置有编织系统和移圈接圈系统,纵向排列于三角底板上,移圈三角、导向三角和弯纱三角为活动三角,且导向三角集成了顶针三角和护针三角。针床包括由沉降三角组件控制的沉降片,沉降三角组件包括沉降片三角、沉降座、沉降座滑动齿条、沉降座固定脚。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和移动的三角数量少,增加了新型导纱功能、沉降片技术,可控制线圈长度,且整体机架加工、调整、运输方便。
文档编号D04B15/00GK201512650SQ20092019630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2日
发明者丁原章, 王文海, 胡云强 申请人:浙江汇力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