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748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形机,其具有至少一个加工区域。
背景技术
在变形纱的制备过程中,公知的是通过组合多个纱而在纱中产生特殊效果。因此, 为了增加弹性,例如,使弹性非常好的辅纱与变形过的主纱混合。为了该目的,变形机除了具有用于主纱卷装的普通主纱工位以外,还必须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辅纱卷装的辅纱工位。例如,由W02009/040850A2中已知这种变形机。该已知的变形机具有加工区域,该加工区域具有用于主纱卷装的主纱工位、多个运动单元、多个处理装置以及用于准备辅纱的辅纱工位,所述多个处理装置由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变形装置和交缠装置构成。在该情况中,辅纱工位被分配给其中的一个引导单元,以便主纱和辅纱在该引导单元处被共同地引导。取决于在各种情况中所制备的复合纱,在加工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处供给辅纱。因此, 第一辅纱工位被直接分配给第一引导单元,以便在主纱变形之前已经供给辅纱。在纱行进路径中,第二辅纱工位被分配给第三引导单元,例如,通过第二辅纱工位可以将辅纱提供给已经变形过的主纱。取决于工艺和纱的类型,其中的一个辅纱工位适应于一个辅纱卷装并且被致动。然而,为了能够非常灵活地在变形机上进行工艺处理,就设备而言这需要很高的费用。WO 2004/009886公开了另一种变形机,其中,辅纱工位被直接分配给加工区域内的第一引导单元。然而,在该情况下,当辅纱被供应给已经变形的主纱时,通过其它导纱器来克服相应的长距离是必须的。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通用型的变形机,无论是哪种工艺,都可以在尽可能短的距离上将辅纱提供给主纱。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已知的变形机中实现一种加工区域,在加工区域中, 辅纱工位具有尽可能紧凑的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来实现上述目的,其中,辅纱工位具有伸长的刚性托架,该托架具有固定端和相对的保持端,其中,托架的固定端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上,并且其中,托架的相对的保持端携带有用于辅纱卷装的卷装托架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优点是变形机的加工区域内的辅纱工位被保持在机架上,以使其可以被容易地更换。因此,取决于工艺和纱的种类,辅纱工位可以设置在加工区域内的各种位置处。这都能允许当供给辅纱时获得非常短的供纱路径。为了此目的,托架的固定端被直接安装在机架上的预定位置处。因此,托架的伸长结构允许实现离辅纱卷装的卷装托架组件有足够的间隔,该卷装托架组件被保持在托架的相对保持端上。为了能够当辅纱被从辅纱卷装上抽出时维持一定的拉伸应力,优选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改进卷装托架组件具有可动的回转臂和可旋转的摩擦辊,当辅纱抽出时,回转臂和摩擦辊与辅纱卷装相互作用。因此,回转臂的一个端部借助回转枢销连接到托架的保持端上,并且回转臂的相对端部处具有用于接收辅纱卷装的可旋转接收器。借助该回转臂,辅纱卷装可以被保持在摩擦辊的圆周上,该摩擦辊可转动地安装在托架的保持端上。为了确保连续地抽出辅纱,摩擦辊优选联接到电动机并且被按预定的圆周速度驱动。为了能够使用通常在机架内部走线的供电线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改进是特别有益的,其中,电动机被保持在托架的固定端,并且其中,在托架的固定端和保持端之间, 具有形成于托架上的皮带传动装置,借助于该皮带传动装置,电动机被连接到摩擦辊。因此,就可用比较短的电缆路线来供应和控制辅纱工位。在该情况下,特别节省空间的方式是把驱动装置设计成使得电动机和摩擦辊被保持在托架的一侧,并且皮带传动装置形成在托架的相对侧。这样同时也确保了导纱器和驱动元件被托架隔开。此外,还可以通过外罩把皮带传动装置与外界环境隔离。为了尽可能连续地供应辅纱并且使在辅纱卷装用完后的中断很短暂,优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改进,其中,具有纱传感器的传感器托架被保持在托架上,并且在纱行进路径中设置在卷装托架组件的下游侧。因此,辅纱的抽出可以被纱传感器连续地监控。如果弹性纱被用来作为辅纱与主纱混合,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机优选设计成使得托架被直接固定在部分机架上,该部分机架延伸于用于使供给纱变形的处理装置和设置在变形装置下游侧的引导单元之间。这允许直接借助加工区域中的第二引导单元来从辅纱卷装中抽出弹性辅纱。实现了各装置和单元的一种特别紧凑的布置,其中,变形装置、辅纱工位托架、第二引导单元和用于使两条纱合并的处理装置按上下布置的方式被设置在一竖直定位的机架部件上。特别是,这还使得能从维护通道处简单地操作所有的相关处理单元和处理装置。因为这种变形机通常具有多个加工区域,所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辅纱工位可优选是集成的,其中,相邻加工区域的辅纱工位的托架保持在机架的同一横梁上。因此, 各辅纱工位可集成到加工区域的常用机器隔距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机,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生产复合纱的加工区域,其中,该加工区域具有主纱工位,该主纱工位具有用于提供主纱的主纱卷装;辅纱工位,该辅纱工位具有用于提供辅纱的辅纱卷装;多个引导单元;多个处理装置;和用于卷绕复合纱以形成卷绕卷装的卷绕装置,并且其中,引导单元和处理装置被设置在机架中以组合形成纱行进路径,并且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加热主纱的加热装置、用于冷却主纱的冷却装置、用于使主纱变形的变形装置和用于使主纱和辅纱合并的交缠装置,其特征在于辅纱工位具有伸长的刚性托架,该刚性托架具有固定端并且具有相对的保持端,其中,该托架的固定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上,并且其中,该托架的相对的保持端携带有用于辅纱卷装的卷装托架组件。根据一实施例,卷装托架组件具有可动的回转臂和可旋转的摩擦辊,当该辅纱被抽出时,该回转臂和摩擦辊与辅纱卷装相互作用。根据一实施例,回转臂的一个端部借助回转枢销连接到托架的保持端上,并且回转臂的相对端部具有用于接收辅纱卷装的接收器;并且,摩擦辊可旋转地安装在托架的保持端上,并在操作期间支承在辅纱卷装的圆周上。根据一实施例,摩擦辊被联接到电动机。根据一实施例,电动机被保持在托架的固定端处;并且在托架的固定端和保持端之间,在托架上形成有皮带传动装置,电动机借助于该皮带传动装置连接到摩擦辊。根据一实施例,电动机和摩擦辊被保持在一个托架侧,并且皮带传动装置被保持在相对的托架侧。根据一实施例,用外罩把皮带传动装置与外界环境隔离。根据一实施例,具有纱传感器的传感器托架被保持在托架上,并且在纱的行进路径上被设置在卷装托架组件的下游侧。根据一实施例,托架被固定到变形装置和设置在变形装置下游侧的引导单元之间延伸的一部分机架上。根据一实施例,变形装置、辅纱工位的托架、设置在变形装置下游侧的引导单元和交缠装置按上下布置的方式都设置在同一竖直定位的机架部件上。根据一实施例,在有两个以上所述加工区域的情况下,各相邻加工区域的辅纱工位的托架都被保持在竖直定位的机架部件的同一横梁上。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并借助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机的示例性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和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中示例性实施例的辅纱工位的侧视图;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中示例性实施例的辅纱工位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示了在变形机加工区域中的纱行进路径,其中,主纱被从主纱卷装中抽出、引导、变形并且牵拉,并且其中,把变形后的主纱与辅纱合并在一起并且卷绕成复合纱以形成卷绕卷装。为该目的所必需的引导单元和处理装置设置在多件式机架7中,以形成部分地包围维护通道19的纱行进路径。该变形机在纵向方向(图1中图纸平面相当于横平面)上具有多个加工区域,以便在所有情况下在每个加工区域中生产出一根复合纱。因此,通常并排设置200个以上的加工区域。因为各加工区域的结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相同的形式, 所以在下文中参照图1来描述其中一个加工区域的引导单元和处理装置。为了从主纱卷装2中抽出主纱11,设置了主纱工位1。主纱工位1形成在筒子架 6中,在筒子架6上保持有一组主纱工位1。设置在面对筒子架6的机架部件7. 1上的是第一引导单元3。用于加热主纱11的处理装置(此处表示为加热装置4)和用于冷却主纱11 的处理装置(此处称为冷却装置幻在纱行进路径上处于第一引导单元3的后面。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设置在跨过维护通道19的中心机架7. 2上。在纱行进路径的其余部分处,紧跟着的是用于使主纱11变形的处理装置,在该例中表示为变形装置8。在该例中,变形装置8通常是由称为摩擦盘单元所形成的,其中,纱在由三摞盘所形成的间隙中被引导。 该三摞盘相互叠置,并且各自都是通过传动轴来驱动的。变形装置8设置在竖直排列的机架部件7. 3的上部区域中。变形装置8以及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形成所谓的变形区域, 在该变形区域中使主纱11变形。为了牵拉和抽出变形过的主纱11,在变形装置8的下游侧设置第二引导单元9。在机架部件7. 3的处于变形装置8和第二引导单元9之间的部分中,机架7具有用于固定辅纱工位20的横梁27。为此,辅纱工位20具有伸长的刚性托架23,该刚性托架23具有保持端M和固定端25。固定端25被固定到横梁27上,而相对的保持端M朝维护通道19的方向伸出。用于接收辅纱卷装21的卷装托架组件沈设置在托架23的保持端M处。为了进一步说明辅纱工位20,另外参见图2、3和4。图2显示了托架一侧40. 2的视图,并且图3显示了托架的相反侧40. 1的视图。图4按前视图示出了辅纱工位20。在不特别针对任一附图的情况下,以下说明适用于所有的附图。在托架23的保持端M处的卷装托架组件沈具有可动回转臂四,该可动回转臂 29被安装成可以通过回转枢销30而在保持端M上回转。在回转臂四的相对自由端处设置有可旋转的卷装接收器31,在该可旋转的卷装接收器31上保持着辅纱卷装21。回转臂 29与可旋转地安装在托架23上的摩擦辊32相互作用。为了借助回转臂四将辅纱卷装21 引导到摩擦辊32圆周上的操作位置处,在回转臂四上形成有把手28。在操作中,辅纱卷装 21被保持在摩擦辊32的圆周上。在该例中,为了从辅纱卷装21中抽出辅纱22,借助电动机33来驱动摩擦辊32。电动机33设置在托架23的固定端25。皮带轮35. 1和35. 2在托架相反侧40. 2 上分别被分配给电动机33和摩擦辊32,其中,皮带轮35. 1联接到电动机33上,并且皮带轮35. 2联接到摩擦辊32上。皮带轮35. 1和35. 2形成了皮带传动装置34,该皮带传动装置34形成在保持端M和固定端25之间的托架侧40. 2上。为了提供防外界环境影响的保护,通过仅用虚线示出的外罩36来防护皮带传动装置34。托架23的固定端25被固定到机架部件7. 3 (此处未示出)的横梁27上。这里, 作为示例,固定端25和横梁27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示出为螺钉连接。如图4所示,多个辅纱工位被按这样的方式保持在横梁27上。相邻加工区域的辅纱工位20可以按该方式被集成到变形机的加工区域的常用机器隔距中。在托架23的中心区域并且在卷装托架组件沈下面设置有纱传感器37,该纱传感器37借助传感器托架38而被保持在托架23上。纱传感器37相对于卷装托架组件沈设置成使得当辅纱22被抽出时,辅纱22被引导穿过纱传感器37。纱传感器37借助信号线 (此处未示出)而被连接到分配给加工区域的控制装置上。如图1所示,通过第二引导单元9直接从辅纱工位20抽出辅纱22。因此,变形过的主纱11和辅纱22两者一起被传送穿过第二引导单元9。在机架部件7. 3中,用于把两条纱11和22合并到一起的处理装置直接设置在第二引导单元9下游侧。用于把纱合并到一起的处理装置此处显示为交缠装置15。在交缠装置15内,借助于压缩空气来使主纱11的纤维单丝与辅纱22的纤维单丝混合,以便获得复合纱39。在该例中,弹性纱优选被用作辅纱22,以便提高复合纱39的弹性。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复合纱39经由用于后处理的定形引导单元16被引导到用于松弛的处理装置中。用于松弛的处理装置在该例中被表示为定形加热装置 13。在复合纱39的后处理之后,复合纱39经由第三引导单元14被引导到卷绕装置 10. 1中。在卷绕装置10. 1中,复合纱39被卷绕成卷绕卷装12。为了该目的,卷绕装置10. 1 具有可动的筒子架17和驱动辊18。驱动辊18在纱线行进路径中设置在横动装置(此处不再更详细地示出)上游侧,在把纱放到卷绕卷装上之前,该横动装置在横动行程范围内往复地引导纱,以便在卷绕装置10. 1中卷绕出交叉卷绕卷装。在该例中,卷绕卷装12接触支承在驱动辊18的圆周上并且以恒定的圆周速度被驱动,以便卷绕该复合纱39。因为卷绕装置10. 1比设置在卷绕装置上游侧的引导单元3、9与16和处理装置8 与15在加工区域内需要更大的宽度,所以相邻加工区域的卷绕装置10. 2和10. 3按分层的方式上下设置。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卷绕装置10. 1,10.2和10. 3在机架部件7. 3中被彼此上下地保持,而设置在卷绕装置10. 1到10. 3的上游侧的引导单元3、9与16和处理装置被相互并排地保持。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些引导单元为缠绕引导单元的形式,并且一些引导单元为夹持引导单元的形式。特别是,用于变形和牵拉的引导单元3和9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由缠绕引导单元所形成。因此,在各种情况中,第一引导单元3和第二引导单元9 具有分丝辊和主动导丝盘,主纱11在它们上面被多次缠绕地引导。相反,第三引导单元14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为具有传动轴和压力辊的夹持引导单元,压力辊借助夹持臂而被保持在传动轴的圆周上,以便在该例中复合纱39被在传动轴和压力辊之间的夹隙中引导。然而这里要明确地指出,该变形机中的引导单元的设计和结构对本实用新型没有影响。因此,所示的引导单元既可以形成为缠绕引导单元也可以形成为夹持引导单元,或者可以形成为缠绕引导单元和夹持引导单元的组合。图1中所示的变形机的示例性实施例仅示出了用于生产复合纱的一般工艺的结构。原则上,复合纱39甚至可在两条纱11和22被合并在一起之后直接不经任何后处理就被卷绕成卷绕卷装12。在该情况下,复合纱39不穿过定形引导单元16和定形加热装置13。 复合纱被第三引导单元16从交缠装置15中直接抽出,并且被提供给卷绕装置10. 1。同样,辅纱工位20在机架部件7. 3中的所示定位是作为示例。原则上,辅纱工位 20可被设置在卷绕框架部件7. 1上。取决于在主纱11的纱行进路径上要求供给辅纱22的地点,托架23可以被连接到相应的机架部件7. 1或者7. 2上。这样,可以在变形机内实现辅纱22的非常短的供纱路径。附图标记列表1 主纱工位2主纱卷装3第一引导单元4加热装置5冷却装置6筒子架7 机架[0060]7. 1,7. 2,7. 3 机架部件8变形装置9第二引导单元10.1,10. 2,10. 3 卷绕装置11主纱12卷绕卷装13定形加热装置14第三引导单元15交缠装置16定形引导单元17筒子架18驱动辊19维护通道20辅纱工位21辅纱卷装22辅纱23托架24保持端25固定端26卷装托架组件27横梁28把手29回转臂30回转枢销31卷装接收器32摩擦辊33电动机34皮带传动装置35.1,35. 2 皮带轮36外罩37纱传感器38传感器托架39复合纱40.1,40. 2 托架侧
权利要求1.一种变形机,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生产复合纱(39)的加工区域,其中,该加工区域具有主纱工位(1),该主纱工位(1)具有用于提供主纱(11)的主纱卷装O);辅纱工位(20),该辅纱工位00)具有用于提供辅纱0 的辅纱卷装;多个引导单元(3、9、 14);多个处理装置0、5、8、15);和用于卷绕复合纱(39)以形成卷绕卷装(12)的卷绕装置 (10. 1),并且其中,引导单元(3、9、14)和处理装置G、5、8、15)被设置在机架(7)中以组合形成纱行进路径,并且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加热主纱的加热装置(4)、用于冷却主纱的冷却装置(5)、用于使主纱变形的变形装置(8)和用于使主纱和辅纱合并的交缠装置(15),其特征在于辅纱工位OO)具有伸长的刚性托架(23),该刚性托架具有固定端0 并且具有相对的保持端(对),其中,该托架03)的固定端05)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7)上,并且其中,该托架的相对的保持端04)携带有用于辅纱卷装的卷装托架组件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卷装托架组件06)具有可动的回转臂(29)和可旋转的摩擦辊(32),当该辅纱(22)被抽出时,该回转臂(29)和摩擦辊(32)与辅纱卷装相互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回转臂09)的一个端部借助回转枢销(30)连接到托架03)的保持端04)上,并且回转臂09)的相对端部具有用于接收辅纱卷装的接收器(31);并且,摩擦辊(32)可旋转地安装在托架03)的保持端04)上,并在操作期间支承在辅纱卷装的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摩擦辊(3 被联接到电动机(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电动机(3 被保持在托架的固定端0 处;并且在托架的固定端0 和保持端04)之间,在托架上形成有皮带传动装置(34),电动机(3 借助于该皮带传动装置(34)连接到摩擦辊(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电动机(3 和摩擦辊(3 被保持在一个托架侧GO. 1),并且皮带传动装置(34)被保持在相对的托架侧GO. 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用外罩(36)把皮带传动装置(34)与外界环境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纱传感器(39)的传感器托架(38) 被保持在托架上,并且在纱的行进路径上被设置在卷装托架组件06)的下游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托架被固定到变形装置(8)和设置在变形装置(8)下游侧的引导单元(9)之间延伸的一部分机架(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变形装置(8)、辅纱工位的托架(23)、 设置在变形装置(8)下游侧的引导单元(9)和交缠装置(1 按上下布置的方式都设置在同一竖直定位的机架部件(7. 3)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有两个以上所述加工区域的情况下,各相邻加工区域的辅纱工位OO)的托架都被保持在竖直定位的机架部件(7.3) 的同一横梁以力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形机,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生产复合纱的加工区域。为了该目的,该加工区域具有主纱工位,该主纱工位具有用于提供主纱的主纱卷装;辅纱工位,该辅纱工位具有用于提供辅纱的辅纱卷装;多个引导单元;多个处理装置;和用于卷绕复合纱以形成卷绕卷装的卷绕装置。引导单元和处理装置被组合到机架中以形成纱行进路径。为了无论供送位置在何处都能使供应辅纱时的距离尽可能短,根据本实用新型,辅纱工位具有伸长的刚性托架,它具有固定端和相对的保持端,其中,该托架的固定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上,并且该托架的相对的保持端携带有用于辅纱卷装的卷装托架组件。
文档编号D02J13/00GK201933245SQ20102064383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姜华, 彭克勤, 王小兵 申请人:欧瑞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