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90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编机,尤指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圆编机主要是制作出一种两面都能显示出花纹的针织布,是一种两面都能显花的新式单面布,目前已取得申请国内专利M387112号,名称「两面显花的单面平布」,它是一种两面分别具有相同花纹、但颜色相反的平布,如图1 图5所示,其特征在于 针织布100的正面20、背面30,分别具有相互对应、但颜色相反的非花纹部40,和异色的花纹部50 ;并各纱线10分别是由第一纱线6及异色的第二纱线7组成,该第二纱线2为紧密平行设于第一纱线6的一侧,能供第一、二纱线6、7相互遮盖贴近的内侧表面用,以形成两面各不同色的纱线10 ;另该第一、二纱线6、7位于非花纹部40处时,该第一纱线6外侧表面,为位于正面20,该第二纱线7外侧表面,为位于背面30 ;而该第一、第二纱线位于花纹部 50处时,该第一纱线6外侧表面,转为位于背面30,该第二纱线7外侧表面,转为位于正面 20。为制作出上述两面显花的针织布,必须将传统的圆编机予以改进,传统的圆编机具有多个山形座,每个山形座背面都会设置山形块,该山形块具有导轨,可供下织针移动时循着导轨而产生上下起伏或平移运动;所述下织针是钩针,该钩针的上端具有钩子,当钩针在下降时会自动勾住纱线,进以制作出单面花纹的提花布。传统圆编机利用钩针及山形块,只能将单面布编织出单面花纹,并不能编织出双面显花效果;因此,如何使圆编机在单面布,编织出双面显花效果,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探讨的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以制作出两面都能显花的单面布。其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淘汰传统的直立钩针,设置新的信克针(1),并改良与信克针(1)配合的山形块(2),所述信克针(1)以多根并排垂直设置,并配合山形块(2)来产生垂直升降动作,在运转时会与环座(3)上横向往复移动的钩针(4)将二条纱线交错编织出双面显花的单面布,该信克针(1)是由针头(11)、针杆(12)、及针脚(13)所构成,所述针头(11)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18)及第二侧边(19),而在针杆(12)与针脚(13)之间具有一凸出的针踵(14);所述山形块(2)是固定在圆编机之山形座(5)壁面,该山形块 (2)的壁面具有导轨(21),能供上述信克针(1)的针踵(14)导入后,沿着导轨(21)轨迹而使信克针(1)作升降动作;所述信克针(1)的针头(11)顶端具有撑起纱线后、使纱线能由上往下滑动的第一斜边(15)、一位在第一斜边(15)下端且能供纱线垂直下降的第一斜壁(16)、及一位在第一斜壁(16)下端能承接纱线导入的沟部(17);及[0008]所述山形块⑵的导轨(21)呈山形,能使信克针⑴产生山形移动,而在进入导轨(21)前是一段山形块(2)的水平底缘(241),能使信克针(1)产生水平移动;该导轨(21) 一端为入口(22),另端为出口(23),所述出口(23)位在山形块底缘(24)的一端(25),而入口(22)是位在靠近山形块底缘的另端(26)位置,又另端(26)至入口(22)间的水平底缘 (241)是属于底缘(24)的一部份。 根据上述圆编机之信克针,所述信克针(1)之针头的第一斜壁(16)顶点,也就是第一斜边(15)的最低点,而且是朝第一侧边(18)倾斜,并与垂线保持倾斜角(Θ4);又第一斜壁(16)的最低点是衔接着沟部(17)内侧端,该沟部(17)呈圆弧形、开口并朝上。根据上述圆编机之山形块结构,所述山形块(2)的导轨(21)包括一衔接在水平底缘(241)后、且呈斜角(θ 1)上升、又底端衔接入口(22)的第一导轨(21a);一衔接在第一导轨(21a)后且呈斜角(θ 2)仰升的第二导轨(21b);及一衔接在第二导轨(21b)后、且呈斜角(θ 3)下降、又底端衔接出口(23)的第三导轨(21c)。根据上述圆编机之山形块结构,所述第二导轨(21b)的上升斜角(θ 2)与第三导轨(21c)的下降斜角(θ 3)相同,所述第一导轨(21a)的上升斜角(θ 1)则小于上述二斜角(θ 2)、( θ 3)。根据上述圆编机之山形块结构,所述第一导轨(21a)与出口(22)之间形成角度扩大如喇叭状的第四导轨(21d)。在作用与功效方面根据上述圆编机之信克针及山形块结构,其以信克针(1)的升降来改变二条纱线 (6)、(7)的前后位置,进而使圆编机编织出两面都能显花的单面布。所述信克针(1)的针头(11)在有第一斜边(15)、第一斜壁(16)、及沟部(17)的状态下,就能将二条纱线(6)、(7)的前后位置予以互换,不需再藉助其它的织针或工具来实施,构造简易又易实施。所述山形块⑵的导轨(21)衔接在水平底缘(241)后,其由第一导轨(21a)、第二导轨(21b)、及第三导轨(21c)组成,据此能使信克针(1)沿着水平底缘(241)及导轨(21) 来产生水平与山形运动轨迹。

图1 两面显花的单面布正面图。图2 两面显花的单面布背面图。图3 为图1右上角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 为图2右上角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 两面显花的单面布的编织示意图。图6 本新型圆编机部份构造图。图7 本实用新型信克针与山形块的立体配合图。图8 本实用新型信克针的局部放大图。图9 本实用新型山形块的立体图。[0029]图10 本实用新型山形块的平面图。图11 本实用新型信克针上升前、与钩针的配合图。图12 本实用新型信克针上升后、与钩针的配合图。图13 本实用新型信克针上升后、与钩针的配合图。符号说明1信克针11针头12针杆[0035]13针脚14针踵15第一斜边[0036]16第一斜壁17沟部18第一侧边[0037]19第二侧边2山形块21导轨[0038]21a第一导轨21b第二导轨21c第三导轨[0039]21d第四导轨22入口23出口[0040]24底缘241水平底缘25底缘一端[0041]26底缘另端3环座4钩针[0042]5山形座6第一纱线7第二纱线[0043]8喂纱架θ 1、θ 2、θ 3、θ 4 斜角100针织布[0044]10纱线20正面30背面[0045]40非花纹部50异色的花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圆编机之构造图,如图7所示为信克针与山形块的立体图;图中揭示出信克针(1)是以多根并排垂直设置,能配合山形块(2)来产生垂直升降动作,在运转时会与环座C3)上横向往复移动的钩针(4)将第一及第二纱线(6)、(7)交错编织出双面显花的单面布,该信克针(1)如图7所示是由针头(11)、针杆(12)、及针脚(13) 所构成,所述针头(11)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18)及第二侧边(19),而在针杆(12)与针脚(1 之间具有一凸出的针踵(14);所述山形块( 是固定在圆编机之山形座(5)壁面,该山形块( 的壁面具有导轨(21),能供上述信克针(1)的针踵(14)导入后,沿着导轨 (21)轨迹而使信克针(1)作升降动作;所述信克针(1)的针头(11)顶端具有撑起纱线后、使纱线由上往下滑动的第一斜边(15)、一位在第一斜边(1 下端且能供纱线垂直下降的第一斜壁(16)、及一位在第一斜壁(16)下端能承接纱线导入的沟部(17);及所述山形块⑵的导轨呈山形,能使信克针⑴产生山形移动,而在进入导轨前是一段山形块( 的水平底缘(Ml),能使信克针(1)产生水平移动;该导轨一端为入口(22),另端为出口(23),所述出口(23)位在山形块底缘04)的一端05),而入口 0 是位在靠近山形块底缘的另端06)位置,又另端06)至入口 0 间的水平底缘 (241)是属于底缘04)的一部份。再参图8所示,信克针针头(11)的第一斜边(15),其最低点也就是第一斜壁(16) 的最高点,而且第一斜壁(16)是朝第一直边(18)倾斜,并与垂线保持斜角(Θ4);又第一斜壁(16)的最低点是衔接着沟部(17)内侧端,该沟部(17)呈圆弧形,其开口并朝上。当信克针(1)上升时,针头(11)的第一斜边(1 会先接触第一及第二纱线(6)、(7),而且第一纱线(6)是位在第二纱线(7)之前,当二纱线沿着第一斜边(1 下滑、且通过第一斜壁 (16)后,会垂直下落至沟部(18),在下落的过程,第二纱线(7)会转换至第一纱线(6)前, 直至导入沟部(18)后就使二纱线的位置互换完成。唯当信克针(1)下降时,二纱线将脱离信克针(1),这时第二纱线(7)将转换至第一纱线(6)后,恢复原始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藉由信克针(1)的升降,就能改变二纱线的前后位置。再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山形块⑵的山形导轨包括一衔接在水平底缘041)后、且呈斜角(θ 1)上升、又底端衔接入口 0 的第一导轨(21a);一衔接在第一导轨(21a)后且呈斜角(θ 2)仰升的第二导轨Qlb);及一衔接在第二导轨Qlb)后、且呈斜角(θ 3)下降、又底端衔接出口 03)的第三导轨(21c)。上述第二导轨(21b)的上升斜角(θ 2)与第三导轨Olc)的下降斜角(θ 3)相同, 所述第一导轨Ola)的上升斜角(θ 1)则小于上述二斜角(θ 2)、( θ 3)。上述第一导轨Qla)与出口 02)之间形成角度扩大如喇叭状的第四导轨(21d), 据此,使信克针⑴的针踵(14)能易于由入口 02)导入于导轨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1至图13所示,首先请参图11,当第一及第二纱线 (6)、(7)经由喂纱架⑶后,先由钩针⑷予以钩住,这时的信克针⑴尚未升起,所以第一纱线(6)位在第二纱线(7)的前方。次参图12及图13所示,图中揭示信克针(1)升起之后,第一及第二纱线(6)、(7) 受到信克针(1)的影响,使第二纱线(7)转而位在第一纱线(6)的前方,其换位过程可参上述图8的介绍。上述第一纱线(6)原本是位在单面布的正面(20),第二纱线(7)位在单面布的背面(30),反之,当二条纱线(6)、(7)位置互换后,第一纱线(6)转而位于背面30,第二纱线⑵则位于正面20 ;因此,藉由信克针⑴的升降,来改变二条纱线(6)、(7)的前后位置,以织出两面都能显花的单面布。以上依据图面所示,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惟图面所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因此举凡与本实用新型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所述信克针(1)以多根并排垂直设置,并配合山形块( 来产生垂直升降动作,在运转时会与环座C3)上横向往复移动的钩针(4)将二条纱线交错编织出双面显花的单面布,该信克针(1)是由针头(11)、针杆(12)、及针脚(13) 所构成,所述针头(11)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18)及第二侧边(19),而在针杆(12)与针脚(1 之间具有一凸出的针踵(14);所述山形块( 是固定在圆编机之山形座(5)壁面,该山形块( 的壁面具有导轨(21),能供上述信克针(1)的针踵(14)导入后,沿着导轨 (21)轨迹而使信克针(1)作升降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克针(1)的针头(11)顶端具有撑起纱线后、使纱线能由上往下滑动的第一斜边(15)、一位在第一斜边(1 下端且能供纱线垂直下降的第一斜壁(16)、及一位在第一斜壁(16)下端能承接纱线导入的沟部(17);及所述山形块O)的导轨呈山形,能使信克针(1)产生山形移动,而在进入导轨 (21)前是一段山形块O)的水平底缘041),能使信克针(1)产生水平移动;该导轨一端为入口(22),另端为出口(23),所述出口 03)位在山形块底缘04)的一端05),而入口 0 是位在靠近山形块底缘的另端06)位置,又另端06)至入口 0 间的水平底缘 (241)是属于底缘04)的一部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克针(1)之针头的第一斜壁(16)顶点,也就是第一斜边(1 的最低点,而且是朝第一侧边(18)倾斜, 并与垂线保持倾斜角(Θ4);又第一斜壁(16)的最低点是衔接着沟部(17)内侧端,该沟部(17)呈圆弧形、开口并朝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形块的导轨包括一衔接在水平底缘041)后、且呈斜角(θ 1)上升、又底端衔接入口 0 的第一导轨 (21a);一衔接在第一导轨(21a)后且呈斜角(θ 2)仰升的第二导轨Olb);及一衔接在第二导轨(21b)后、且呈斜角(θ;3)下降、又底端衔接出口的第三导轨 (21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21b) 的上升斜角(Θ2)与第三导轨Olc)的下降斜角(Θ3)相同,所述第一导轨Ola)的上升斜角(θ 1)则小于上述二斜角(θ 2)、( θ 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21a) 与出口 02)之间形成角度扩大如喇叭状的第四导轨Ol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圆编机之信克针与山形块结构,所述信克针(1)是配合山形块(2)来产生垂直升降动作,在运转时会与环座(3)上横向移动的钩针(4)将二条纱线交错编织出双面显花的单面布,所述信克针(1)的针头(11)顶端具有撑起纱线后能防止纱线朝外滑脱的沟部(15);及所述山形块(2)的导轨(21)呈山形,以使信克针(1)产生山形移动,该导轨(21)一端为出口(23),另端为入口(22),该出口(23)位在山形块底缘(24)的一端(25),而入口(22)位在靠近山形块底缘(24)另端(26)的位置,该另端(26)至入口(22)间的水平底缘(241)能使信克针(1)水平移动;据此,透过信克针(1)的升降,来将二纱线的前后位置予以对换,进而编织出双面显花的单面布。
文档编号D04B15/82GK202064122SQ2011201455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赖俊文 申请人:文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