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调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170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调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机调线器,属于针织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织机调线器装设于针织机上,在针织机的推动轨道及选针机的控制下,可对针织作有色纱线的喂纱动作,让编织后的布料具有不同的颜色图案效果。2009年9月9日公开的专利号为“200820203793. 7”名称为针织机变色头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变色头的控制机构,它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压纱杆,压纱杆一端与壳体铰接,壳体内安装有可横向移动的选针杆,可纵向移动的推纱杆,推纱杆下端与压纱杆中部铰接;其中选色杆前端具有卡嵌部,推纱板顶端安装有可横向移动的压动块,压动块具有卡接柱,前压部、卡接柱卡入卡嵌部,选针杆可横向移动,推纱杆纵向移动,工作时运行平衡,不会产生摆动,动作更准确,能够有效减少误动。但是,前述结构具有一定的缺陷,由于可横向移动的选针杆与可纵向移动的推纱杆由卡嵌部连接,当长时间使用后推纱杆纵向移动会出现摆动,卡接柱不能卡入卡嵌部,或压动块脱落进而导致切换错误,或推纱杆下压前压部时,前压部会产生误动脱离推纱压杆, 造成严重损失。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机调线器,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连接起来,有效解决了因推纱杆上下移动或摆动而与卡嵌部卡接不上的问题,推纱杆不会误动,且选色板及推纱杆较为容易复位。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针织机调线器,它包括主体,主体内并列安装有多个调线手指和推纱杆,调线手指一端通过铰接部III与主体铰接,调线手指另一端通过铰接部II与推纱杆铰接,主体上部安装有壳体I,壳体I内安装有多个选色杆,其间隔地并列设置于该壳体I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色杆包含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上部固定有选针压制部和复位压制部,所述的第一连杆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壳体I内,第一连杆前端有卡嵌部;所述第二连杆中部通过铰接部I铰接于所述的壳体I上, 第二连杆上端有上端卡接柱,上端卡接柱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杆的卡嵌部内,第二连杆下端有下端卡接柱;所述的主体上设有供所述的推纱杆上部插入的壳体II,所述的推纱杆侧部制作有纵向滑槽,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卡接柱位于该纵向滑槽内,所述的主体上部还设有复位压杆和推纱压杆,推纱压杆位于所述的推纱杆的上方,推纱杆在初始状态偏离推纱压杆的下压轨迹线。所述的第一连杆侧部开设有横向滑槽和定位槽,定位槽的两端有限位凹槽,所述的壳体I上有限位柱,限位柱位于横向滑槽和定位槽内,所述的第一连杆下面设有弹性组件,所述的弹性组件抵触于第一连杆下缘,使限位柱定位于定位槽的限位凹槽内;所述的主体上部设有与所述的选针压制部对应的选针器。[0007]所述的第二连杆整体呈“L”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连接起来,有效解决了因推纱杆上下移动或摆动而与卡嵌部卡接不上的问题,推纱杆和选色板不会有误动,且选色板及推纱杆较为容易复位,使用更加准确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作完成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杆部件分解示意图。图中,1、第一连杆,1-1、横向滑槽,1-2、选针压制部,1-3、复位压制部,1_4、卡嵌部,1-5、定位槽,2、第二连杆,2-1、上端卡接柱,2-2、铰接部I,2-3、下端卡接柱,3、推纱杆, 3-1、纵向滑槽,3-2、铰接部II,4、选针器,5、复位压杆,6、推纱压杆,7、调线手指,7-1、铰接部III,8、壳体II,9、壳体I,9-1、限位柱,9-2、弹性组件,10、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针织机调线器,它包括主体10,主体内并列安装有多个调线手指7和推纱杆3,调线手指7 —端通过铰接部III 7-1与主体10铰接,调线手指另一端通过铰接部II 3-2与推纱杆3铰接,主体10上部安装有壳体I 9,壳体I 9内安装有多个选色杆,其间隔地并列设置于该壳体I 9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色杆包含第一连杆1及第二连杆2,所述的第一连杆1上部固定有选针压制部1-2和复位压制部1-3,所述的第一连杆1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壳体I 9内,第一连杆1前端有卡嵌部1-4 ;所述第二连杆2中部通过铰接部I 2-2铰接于所述的壳体I 9上,第二连杆上下两端可以铰接部I 2-2 为支点前后摆动,第二连杆2上端有上端卡接柱2-1,上端卡接柱2-1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杆的卡嵌部1-4内,第二连杆下端有下端卡接柱2-3 ;所述的主体10上设有供所述的推纱杆3 上部插入的壳体II 8,所述的推纱杆3侧部制作有纵向滑槽3-1,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卡接柱2-3位于该纵向滑槽3-1内,所述的主体10上部还设有复位压杆5和推纱压杆6,推纱压杆6位于所述的推纱杆3的上方,推纱杆3在初始状态偏离推纱压杆6的下压轨迹线。所述的第一连杆1侧部开设有横向滑槽1-1和定位槽1-5,定位槽1-5的两端有限位凹槽,所述的壳体I 9上有限位柱9-1,限位柱位于横向滑槽1-1和定位槽1-5内,横向滑槽和定位槽可相对限位柱横向移动,所述的第一连杆1下面设有弹性组件9-2,所述的弹性组件抵触于第一连杆1下缘,使限位柱9-1定位于定位槽1-5的限位凹槽内;所述的主体 10上部设有与所述的选针压制部1-2对应的选针器4。所述的第二连杆2整体呈“L”形。工作原理是见图1,初始位置或复位时,第一连杆受弹性组件支撑定位于横向滑槽内,保持不动,推纱杆3在初始状态偏离推纱压杆6的下压轨迹线。当某个特定选针器4向下移动时,会挤压对应的第一连杆1的选针压制部1-2,第一连杆向右移动,直到定位槽定位,移动时卡嵌部1-4带动第二连杆2转动,第二连杆下端卡接柱2-3带动推纱杆3向左移动,从而使推纱杆3移动至推纱压杆6的下压轨迹线上,推纱压杆6下移,最终使推纱板3下移,从而带动调线手指7旋转,完成预定动作,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连接起来,有效解决了因推纱杆上下移动或摆动而与卡嵌部卡接不上的问题,推纱杆和选色板不会有误动,且选色板及推纱杆较为容易复位。需要说明的是,压纱杆7的数量与推纱杆3是一致的,壳体内均安装有相应数量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组成的控制机构,附图中为简化线条,使附图保持清晰,主要示出控制机构。另外各选色杆的选针压制部1-2的位置不同,图1所示是完全复位时六个第一连杆的选针压制部1-2相互错位的结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方案,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调线器,它包括主体(10),主体内并列安装有多个调线手指(7)和推纱杆(3),调线手指(7) —端通过铰接部111(7-1)与主体(10)铰接,调线手指另一端通过铰接部II (3-2)与推纱杆(3)铰接,主体(10)上部安装有壳体I (9),壳体I (9)内安装有多个选色杆,其间隔地并列设置于该壳体I (9)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色杆包含第一连杆(1)及第二连杆(2),所述的第一连杆(1)上部固定有选针压制部(1-2)和复位压制部(1-3),所述的第一连杆(1)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壳体I (9)内,第一连杆(1)前端有卡嵌部(1-4);所述第二连杆(2)中部通过铰接部I (2-2)铰接于所述的壳体I (9)上,第二连杆(2)上端有上端卡接柱(2-1 ),上端卡接柱(2-1)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杆的卡嵌部(1-4)内,第二连杆下端有下端卡接柱(2-3);所述的主体(10)上设有供所述的推纱杆(3)上部插入的壳体II(8),所述的推纱杆(3)侧部制作有纵向滑槽(3-1),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卡接柱(2-3)位于该纵向滑槽(3-1)内,所述的主体(10)上部还设有复位压杆(5)和推纱压杆(6),推纱压杆(6)位于所述的推纱杆(3)的上方,推纱杆(3)在初始状态偏离推纱压杆(6)的下压轨迹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调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1)侧部开设有横向滑槽(1-1)和定位槽(1-5),定位槽(1-5)的两端有限位凹槽,所述的壳体I (9)上有限位柱(9-1),限位柱位于横向滑槽(1-1)和定位槽(1-5)内,所述的第一连杆(1)下面设有弹性组件(9-2),所述的弹性组件抵触于第一连杆(1)下缘,使限位柱(9-1)定位于定位槽(1-5)的限位凹槽内;所述的主体(10)上部设有与所述的选针压制部(1-2)对应的选针器(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机调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杆(2)整体呈“L” 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机调线器,属于针织机技术领域。它包括主体,多个调线手指和推纱杆,主体上部安装有壳体Ⅰ,壳体Ⅰ内安装有多个选色杆,所述选色杆包含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上部固定有选针压制部和复位压制部,第一连杆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壳体Ⅰ内,第一连杆前端有卡嵌部;第二连杆中部铰接于壳体Ⅰ上,第二连杆的上端卡接柱连接在第一连杆的卡嵌部内,推纱杆侧部制作有纵向滑槽,第二连杆的下端卡接柱位于该纵向滑槽内,推纱杆在初始状态偏离推纱压杆的下压轨迹线。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连接起来,有效解决了因推纱杆与卡嵌部卡接不上的问题,推纱杆不会有误动,准确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D04B15/58GK202323306SQ20112047949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梁振军 申请人:梁振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