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的弹簧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279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横机的弹簧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针织横机的弹簧针。
背景技术
国产电脑横机针槽内的中间片又称弹簧针,介于选针和长针的中间,主要通过选针的作用或者不作用,压迫或不压迫弹簧针,使织针处于工作或者不工作状态。其形状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针织横机的弹簧针,其可以使得挺针片形成编织位、集圈位和不编织位的几种状态。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针织横机的弹簧针,包括一细长形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具有一头部,主体前端具有一凸起;主体后端分叉为两部分,第一分叉部的下表面包括三个圆弧面,第一分叉部的长度短于第二分叉部的长度。由于国产电脑横机针槽内一枚完整的针自上而下依次由织针、挺针片、弹簧针和选针片组合而成,因此,在编织过程中,选针片作用于选出的所需要的针,把弹簧针推往进行编织时所需要的位置,弹簧针的头部压迫挺针片,使得挺针片形成编织位、集圈位和不编织位几种状态。弹簧针的主体前端具有的凸起用于让不织压片压下或者不压下,最终决定织针是否工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三个圆弧面,可以使得挺针片处于几种不同的编织状态,同时弹簧针上的片锺还可以让不织压片压下或者不压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本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主体2,主体的头部3用于压迫挺针片,主体2的前端上面具有一片锺1,片锺I用于让不织压片压下或者不压下,主体后端分叉,第一分叉的下表面包括圆弧面5,使挺针片形成编织位、圆弧面6,使挺针片形成集圈位,和圆弧面7,使挺针片形成不编织位。此三个圆弧面依次排列,第二分叉4的长度大于第一分叉的长度。
权利要求1.针织横机的弹簧针,包括一细长形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具有一头部,主体前端具有一凸起;主体后端分叉为两部分,第一分叉部的下表面包括三个圆弧面,第一分叉部的长度短于第二分叉部的长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针织横机的弹簧针,包括一细长形主体,主体具有一头部,主体前端具有一凸起;主体后端分叉为两部分,第一分叉部的下表面包括三个圆弧面,第一分叉部的长度短于第二分叉部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三个圆弧面,可以使得挺针片处于几种不同的编织状态,同时弹簧针上的片锺还可以让不织压片压下或者不压下。
文档编号D04B35/08GK202492684SQ2012201426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8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