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329阅读:67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钢丝绳的各类绳套插编专用机械,使钢丝绳套的插编由手工制作变成电动机械完成。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和各类建筑安装工程的开工建设,施工中的吊装作业越来越多,钢丝绳在施工中的应用已极为广泛,在大中型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钢丝绳套的制作工作已是一项比较大的作业。以电力行业中建设一台30MW火力发电机组为例,各规格钢丝绳套制作数量大约在5千只左右,建设一台600MW火力发电机组共约插编5万只钢丝绳套,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目前各建设工程中绝大部分还是采用人工手动插编钢丝绳套,直径在28毫米以下钢丝绳利用现场制作的简易插刀进行人工插编,由两到三人作业,其中一人负责操作插刀,另两人负责进绳和出绳工作。直径在28毫米以上钢丝绳则需用人量会更多,达至4到8人,插刀插进钢丝绳时需用大锤打进,进、出绳头工作需几人合力方能完成。直径越大的钢丝绳套越难插编,效率极低,一只直径48毫米的钢丝套套约需6人一个工作日方能插编完成,并且插编质量一般,外观粗糙。这种传统的施工方法已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也满足不了高速的工程建设步伐。
发明内容为解决人工插编钢丝绳套效率低下、质量无法保证的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的机械,完全解决了以往手工插编费时、费力和质量一般等问题,将人力转变为机械力,实现了机械化施工。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为全钢制框架结构,整体结构布置与台式电钻相仿,由进退刀机构、进绳机构和钢制框架三大部分组成。钢制框架由顶板、立柱、操作台和支腿组成。顶板上部为进退刀机构的电动部分,其由电机和减速机组成。顶板下部为进退刀机构的机械部分,操作平台下部设置进绳机构,其由电动滚筒、从动滚筒和推杆机构组成。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根据人工插编钢丝绳步骤而设计的,用电动机械代替人工操作,实现钢丝绳套的制作。由进退刀机构电动部分(I)通过推、提进退刀丝杠(3)来实现插刀(9)正常工作,进退刀机构电动部分(I)的电机可以正向和反向转动来使进退刀丝杠
(3)受力正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进刀和退刀程序,在行进过程中旋转刀库下部(8)通过外套筒(11)的行进转向滑道实现自动翻转刀头。通过以上电动进刀、翻刀、回转刀和退刀四步程序,完全取代人工插刀、翻刀、回转刀和退刀的四步骤。上下行程是由上、下限位开关(13)控制,达到电机的自动停止,确保上下行程的准确到位。操作台(14)下部电动滚筒(15)带动从动滚筒(16)旋转,当电动进刀、翻刀完成后,手动递绳通过插刀(9)的刀槽进入到两滚筒间,手动控制推杆(17)使两滚筒合拢并夹住单股钢丝绳,通过电动滚筒(15)旋转达到进绳、紧固工序的完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插制钢丝绳规格范围广,质量好,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结构简单,工艺先进,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各行业吊装作业均可用到此机械,易于推广。

图1是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整体结构立剖面示意图图2是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操作台下进绳机械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将进退刀机构电动部分(I)通过螺栓固定在项板(2 )上,进退刀丝杠(3 )通过丝杠压盖(4)固定在顶板(2)上,进退刀丝母(5)与进退刀丝杠(3)采用螺纹连接,此处螺纹采用梯形螺纹来增大传递动力和运行稳定性。传递螺栓(6)也是通过螺纹与进退刀丝母(5)连接,此处螺纹采用梯形螺纹。旋转刀库上部(7)与旋转刀库下部(8)采用螺纹连接,传递螺栓(6)与旋转刀库上部(7)和旋转刀库下部(8)三者结合部位均进行精加工,保证其上下面结合部位间隙均为0.1mm,此处设计即能使传递螺栓(6)随进退刀丝母(5)做上下运动,又能使旋转刀库下部(8)和插刀(9)在此间隙中做翻转刀头的动作。旋转刀库下部(8)内设方形孔槽,插刀(9)上部插入旋转刀库(8)的方形槽内,并用横销(10)横向固定,在进退刀丝母(5)及旋转刀库上部(7)、旋转刀库下部(8)外部设置外套筒(11),外套筒(11)通过螺栓固定在顶板(2)下部。在外套筒(11)偏下位置对称两侧加工两条通透滑道,滑道上部为直形滑道,长度为40mm,滑道下部为弧形旋转90度,弧形滑道垂直长度为70 mm。在旋转刀库下部(8)中间位置设一横向滑销(12)。在进、翻刀工序中旋转刀库下部(8)通过滑销在外套筒(11)的滑道内先做下行30mm直线运行,再做下行并旋转90度的弧线运行,在翻、退刀工序中与之相反。在滑道上止点与下止点处均设置行程限位开关(13),当旋转刀库下部(8)运行到位后通过限位开关(13)控制电机启停,实现进、退刀的自动控制。钢制框架下部为操作台(14),进绳机构的电动滚筒(15)、从动滚筒(16)和推杆
(17)均固定在操作台(14)的下面,两滚筒外表面均为齿形样式,电动滚筒(15)由电机及其减速机带动旋转。电动滚筒(15)对面另设置一台从动滚筒(16),当插刀穿过绳索,手动将绳头通过插刀递进到电动滚筒(15)和从动滚筒(16)之间,此时手动拉推杆(17)使两滚筒合拢,夹住绳头利用电动滚筒(15)的旋转力带动绳索前进,从而完成电动进绳工序,当此绳头完全进入到位并达到紧固要求后,手动松开推杆(17),完成一次插编流程。在推杆(17)运行通道前后也设置两个行程开关,当拉动推拉杆(17)时电动滚筒(15)电机起动,当松开推杆(17)时电动滚筒(15)电机停止,从而实现电动滚筒(15)与进绳、紧固工序的同步启停。机械结构的各连接部位均涂抹润滑剂,使运转灵活,并防止锈蚀。
权利要求1.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包括:进退刀机构、进绳机构和钢制框架,其特征是将进退刀机构电动部分(I)通过螺栓固定在项板(2)上,进退刀丝杠(3)通过丝杠压盖(4)固定在顶板(2)上,进退刀丝母(5)与进退刀丝杠(3)采用螺纹连接;传递螺栓(6)也是通过螺纹与进退刀丝母(5)连接;旋转刀库上部(7)与旋转刀库下部(8)采用螺纹连接;旋转刀库下部内设方形孔槽,插刀(9)上部插入旋转刀库方形槽,并用螺钉(10)横向固定,在进退刀丝母(5)及旋转刀库上部(7)、旋转刀库下部(8)外部设置外套筒(11),外套筒(11)通过螺栓固定在顶板(2)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其特征是:进退刀丝母(5)与进退刀丝杠采用螺纹连接,传递螺栓(6)也是通过螺纹与进退刀丝母(5)连接,此两处螺纹采用梯形螺纹来增大传递动力和运行稳定性;在传递螺栓(6)与旋转刀库上部(7)和旋转刀库下部(8)结合部位均进行精加工,保证其上下面结合部位间隙均为0.1mm,即能使传递螺栓(6)随进退刀丝母(5)做上下运动,又能使旋转刀库下部(8)和插刀(9)在此间隙中做翻转刀头的动作;在外套筒(11)偏下位置对称两侧加工两条通透滑道,滑道上部为直形滑道,长度为40mm,滑道下部为弧形旋转90度,弧形滑道垂直长度为70 mm ;在旋转刀库下部(8)中间位置设一横向滑销(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其特征是:钢制框架下部为操作台(14),进绳机构的电动滚筒(15)、从动滚筒(16)和推杆(17)均固定在操作台(14)的下面,两滚筒外表面均为齿形样式,电动滚筒(15)由电机及其减速机带动旋转;电动滚筒(15)对面另设置一台从动滚筒(16 )。
专利摘要一种钢丝绳套电动插编机,其特点是整体结构为全钢制框架结构,整体结构布置与台式电钻相仿,由进退刀机构、进绳机构和钢制框架三大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根据人工插编钢丝绳步骤而设计的,用电动机械代替人工操作,实现钢丝套的制作。由进退刀机构电动部分(1)通过推、提进退刀丝杠(3)来实现插刀(9)正常工作,进退刀机构电动部分(1)的电机可以正向和反向转动来使丝杠受力正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进刀和退刀程序,在行进过程中丝杆通过外套筒(11)的行进转向滑道实现自动翻转刀头。通过以上电动进刀、翻刀、回转刀、退刀四步程序,完全取代人工插刀、翻刀、回转刀和退刀的四步履。上下行程是由上、下限位器控制,达到电机的自动停止,确保上下行程的准确到位。操作台(14)下部电动滚筒(15)带动从动滚筒(16)旋转,当电动进刀、翻刀完成后,手动递绳通过刀槽进入到两滚筒间,手动控制推杆(17)使两滚筒合拢并夹住单股钢丝绳,通过电动滚筒(15)旋转达到进绳、紧固工序的完成。
文档编号D07B9/00GK203080347SQ20122055176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张建武, 李成林, 张文源, 潘恒林, 吴桐, 郭江滨, 韦展辽, 李淑杰 申请人: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