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19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染色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染色管,包括空心圆柱管,所述空心圆柱管包括两端的组合部,其中一端的组合部上设有台阶,两端的组合部之间通过八根纵向立柱连接,每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通过复数个圆弧杆连接,形成了复数个相互平行的圆环,圆环的外侧为圆弧面,立柱与上下圆环形成一弧形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弧面的圆环设计,形成较大的通孔使得透水率更高是解决内外层差的问题,方便染色后的完全退绕,不留底纱不造成浪费,一次性完成减少多次退绕的工序,而节约了时间减少对化纤纱线的二次磨损,从而提高了产量与质量。
【专利说明】染色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用的筒管。具体说是用来对真丝、仿真丝、棉纱、纯纶纱和毛线等纱线进行染色的染色机上的染色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印染行业,对真丝、仿真丝、棉纱、纯纶纱和毛线等纱线的染色是这样实现的,即在染色机内安装多根喷液管,每根喷液管上又套有若干个染色管,每个染色管上都绕有纱线。所说喷液管和染色管上都均匀地加工有小孔。工作时,由喷液管喷出的染色液喷向染色管的内壁,并通过染色管上的小孔进入染色管上的纱线卷内,从而实现对纱线的染色。
[0003]而现有的染色管均为直筒管,即其两端的内、外径均相等,中间分布复数个小孔,现有采用小孔透水率低,容易造成直筒管内外层颜色差,染出的纱线颜色不均匀,质量难以保证。另外染色后的染色管不完全退绕,容易留下底纱造成材料浪费,显然需要多次退绕,增加了工作时间以及对化纤纱线的二次磨损,从而降低了产量与质量。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染色管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色管,使用这种染色管,染出的纱线颜色均匀、质量好、产量多。
[0006]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
[0007]染色管,包括空心圆柱管,所述空心圆柱管包括两端的组合部,其中一端的组合部上设有台阶,两端的组合部之间至少通过两根纵向立柱连接,所述立柱上套有复数个平行的圆环,圆环的外侧为圆弧面,立柱与上下圆环形成一弧形通孔。
[000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端的组合部之间通过八根纵向立柱连接。
[000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圆环由复数个圆弧杆与纵向立柱连接组成,并且上下圆弧杆相互平行。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0011]1、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弧面的圆环设计,形成较大的通孔使得透水率更高是解决内外层差的问题,紧凑的外型更比通常使用外径大流水口小的染色管浴比更低,同样的染缸提高装纱量约30%,减少了水、电、蒸汽能源的消耗,实现了节能减排;
[0012]2、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圆弧型条设计,方便染色后的完全退绕,不留底纱不造成浪费,一次性完成减少多次退绕的工序,而节约了时间减少对化纤纱线的二次磨损,从而提高了产量与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17]实施例1:
[0018]参照图1所示,染色管,包括空心圆柱管1,所述空心圆柱管I包括两端的组合部2,其中一端的组合部2上设有台阶3,两端的组合部2之间通过八根纵向立柱4连接,每相邻两根立柱4之间通过复数个圆弧杆5连接,形成了复数个相互平行的圆环6,圆环6的外侧为圆弧面,立柱与上下圆环形成一弧形通孔7,采用圆弧面的圆环设计,形成较大的通孔使得透水率更高是解决内外层差的问题,方便染色后的完全退绕,不留底纱不造成浪费,一次性完成减少多次退绕的工序,而节约了时间减少对化纤纱线的二次磨损,从而提高了产量与质量,另外紧凑的外型更比通常使用外径大流水口小的染色管浴比更低,同样的染缸提高装纱量约30%,减少了水、电、蒸汽能源的消耗,实现了节能减排;
[0019]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权利要求】
1.染色管,包括空心圆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柱管包括两端的组合部,其中一端的组合部上设有台阶,两端的组合部之间至少通过两根纵向立柱连接,所述立柱上套有复数个平行的圆环,圆环的外侧为圆弧面,立柱与上下圆环形成一弧形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的组合部之间通过八根纵向立柱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由复数个圆弧杆与纵向立柱连接组成,并且上下圆弧杆相互平行。
【文档编号】D06B23/04GK203639691SQ201320710445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吴火团 申请人:吴火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