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内筒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379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内筒及洗衣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洗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洗衣机的可拆卸内筒,还涉及一种装有上述可拆卸内筒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电器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目前的洗衣机通常包括内筒和外筒,外筒的基本作用是在浸泡、洗涤、漂洗等用水程序中存储适量的水,内筒主要为完成洗涤、漂洗和甩干各程序与衣物直接接触的运动容器。内筒和外筒之间一般存在一定缝隙,缝隙通过内筒侧壁和/或内筒底设置的脱水孔与内筒内部相连通,以使得外筒中的水进入内筒,对衣物进行洗涤、漂洗等作用。

在洗衣机工作过程中,由于洗涤水的冲刷碰撞,令我们能看得到的洗衣机内筒内侧壁看上去还算干净,但是洗衣机内筒的外侧壁、及外筒的外侧壁因洗涤水的冲击力较小,同时该部分也是用户无法直接观察和清洁的地方,令很多用户自洗衣机买回家后也从来没有清扫过内外筒之间的夹缝。这就会造成含天然油脂的洗衣粉的浮渣和衣物中的蛋白质等,就会粘附在内筒外侧壁和外筒的内侧壁上,时间一长留存的污垢容易发霉而变黑。此外,所述残存污垢时间久了就会有细菌滋生如深红酵母、绿脓杆菌、指甲隐球菌等大量病菌,如果不经常清洗会给洗涤的衣物造成二次污染。

但是,现有洗衣机不管是波轮洗衣机还是滚筒洗衣机,由于内外筒之间的夹层用户根本无法直观看到,也无法判断夹层的赃物程度,更无法在不拆卸内筒的前提下对内外筒之间夹层进行清洁,就造成了内外筒之间的夹层容易积累污垢。同时,在内外筒夹层内附着大量的污垢后,如果不注意清洗,往往会成为隐形杀手,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对人体造成伤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内筒,以实现用户对内筒侧壁的快速拆卸安装,达到对内外筒之间夹层脏污度直接观察、对夹层中污垢快速清洁的目的。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内筒,其包括设于内筒后端、构成内筒底部的内筒底和设于内筒前端、构成内筒开口的前圆框;内筒底与前圆框之间经至少一个连接件相连接以构成内筒框架,框架外周设有围成内筒侧壁的多块圆弧板,各圆弧板的两端分别与内筒底、前圆框可拆卸的对应插接。

进一步,内筒底和前圆框上分别设有供圆弧板插接的凹槽,内筒底和/或前圆框上的凹槽中设有对圆弧板沿内筒轴线平行方向限位固定的弹性件。

进一步,凹槽的底部设有弯折的弹片,弹片的一端与凹槽相固定、另一端活动设置,圆弧板与弹片相弹性限位接触。

进一步,所述的弹片包括沿内筒轴线平行方向延伸的竖直部和沿内筒轴线垂直方向延伸的水平部,竖直部的一端与凹槽的侧壁相固定、另一端与水平部相连接,水平部的一端与竖直部相连接、另一端活动设置;水平部上设有向凹槽开口方向凸起的弧形弯折,圆弧板的端部插入凹槽中、并与弧形弯折相限位接触。

进一步,凹槽的底部设有可伸缩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凹槽相固定、另一端活动设置,圆弧板与弹簧相弹性限位接触。

进一步,内筒底的外周设有一圈第一凹槽,前圆框的外周设有一圈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多个连接件相对内筒轴线均匀分布,连接件沿内筒轴线平行方向延伸,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相邻连接件之间分别设有一块圆弧板,圆弧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插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

进一步,圆弧板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连接件相限位接触,令圆弧板不会沿凹槽产生沿内筒轴线相垂直方向的位移。通过将圆弧板装配在相邻连接件之间的凹槽中,使得连接件对圆弧板起到定位作用,以便于圆弧板的快速插接安装。同时,将圆弧板的横截面长度稍小于凹槽长度,以便于圆弧板的拆卸装配;且由于连接件的限位阻挡作用,保证圆弧板不会沿凹槽产生沿内筒轴线相垂直方向的位移,以保证圆弧板的装配可靠度。

进一步,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中设有与圆弧板相限位固定接触的弹性件,令圆弧板不会沿凹槽产生沿内筒轴线平行方向的位移、且使得圆弧板在外力作用下可拆卸安装;且使得弹性件在用户的拆装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弹性变形,令圆弧板产生沿内筒轴线平行方向的位移滑动,令圆弧板自凹槽中脱离,最终达到圆弧板拆卸安装的目的。

进一步,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同轴不等径设置,所述圆弧板的一端与第一凹槽相对应插接、另一端与第二凹槽相对应插接。

进一步,圆弧板的内侧上设有供衣物洗涤使用的、向内筒轴线方向凸出设置的提升装置。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圆弧板可拆卸的插接安装于内筒框架上,令用户可快速实现对圆弧板的拆卸组装,以便于用户对内筒外侧壁和外筒内侧壁进行直接观察脏污度和对污垢进行快速清洁的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有上述可拆卸内筒的波轮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所述洗衣机的外筒中装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可拆卸内筒,以实现对洗衣机内外筒之间夹层中污垢快速清洁的目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用户可以很容易的把持提升装置、进而推动圆弧板,使得弹片压缩变形,令圆弧板从前圆框的第二凹槽中脱离;然后用户再拉动提升装置,进而拉动圆弧板后移,使得圆弧板从内筒底的圆框的第一凹槽中脱离。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很方便、快速的取下圆弧板,以清楚的观察到圆弧板的背面和外筒的内壁的脏污程度。如果脏污程度比较严重,用户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将构成内筒侧壁的各块圆弧板都取下来,进行清洗圆弧板背面和整个外筒的内壁。进而,实现了用户直观观测洗衣机内外筒之间夹层脏污程度和对夹层进行快速清洁的目的。

同时,通过将圆弧板装配在相邻连接件之间的凹槽中,使得连接件对圆弧板起到定位作用,以保证圆弧板不会沿凹槽产生沿内筒轴线相垂直方向的位移;还通过将圆弧板与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中设的弹性件相限位固定接触,以保证圆弧板不会沿凹槽产生沿内筒轴线平行方向的位移。从而,实现了安装后的圆弧板固定较为牢靠,内筒结构稳定,且使得圆弧板在外力作用下可拆卸安装,令内桶可快速组装拆卸的目的。

还有,本发明结构简单,效果显著,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洗衣机的内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洗衣机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洗衣机的内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洗衣机的内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说明:1、外筒,2、内筒,3、前圆框,4、连接件,5、内筒底,6、圆弧板,7、提升装置,8、电机,9、凹槽,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弹片,121、竖直部,122、水平部,123、弧形弯折,13、弹簧。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洗衣机,其内设有容纳洗涤水的外筒1,外筒1中设有内筒2,内外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内筒2经电机8驱动旋转,以搅动外筒1中的洗涤水,实现对内筒2内盛放衣物进行洗涤、漂洗等作用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洗衣机可以为现有的任一波轮洗衣机、也可以为现有的任一滚筒洗衣机;因此,本发明中的内筒2可以为与滚筒洗衣机对应的洗涤滚筒,也可以是与波轮洗衣机对应的洗涤内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筒2包括内筒底5和前圆框3;内筒底5与前圆框3之间经至少一个连接件4相连接以构成内筒框架,内筒框架外周设有围成内筒2侧壁的多块圆弧板6,各圆弧板6的两端分别与内筒底5、前圆框3可拆卸的插接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圆弧板可拆卸的插接安装于内筒框架上,令用户可快速实现对圆弧板的拆卸组装,以便于用户对内筒外侧壁和外筒内侧壁进行直接观察脏污度和对污垢进行快速清洁的目的。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洗衣机的外筒1中套装有内筒2;所述的内筒2包括靠近外筒1开口设置的、构成内筒2前端开口的前圆框3,和靠近外筒1底部设置的、构成内筒2后端底部的内筒底5;前圆框3经多个连接件4与内筒底5相连接,以共同构成内筒2的框架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前圆框3呈圆环状,圆环状前圆框3靠近内筒底5一侧上设有一圈沿前圆框3外周延伸的第二凹槽11;内筒底5呈圆盘状,圆盘状内筒 底5靠近前圆框3一侧上设有一圈沿内筒底5外周延伸的第一凹槽10。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相对应的同轴等径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圆框3和/或内筒底5上可以集成安装有平衡环,以保证内筒旋转过程中的载荷分布均匀,减小内筒旋转过程中的振动。

本实施例中,各连接件4为沿外筒1的轴线平行延伸的杆状、或柱状、或片状结构;且各连接件4相对外筒1轴线等间隔角度的均匀分布;各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与内筒底5和前圆框3的外周相连接,以使得各连接件4均设于内筒框架结构的外周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各连接件4的端部对应伸入内筒底5的第一凹槽10和前圆框5的第二凹槽11中,以使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分别被等间隔角度均匀分布的各连接件4分割为多段等长度的凹槽段。

本实施例中,相邻连接件4之间分别设有一块圆弧板6,圆弧板6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插入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的对应凹槽段中。所述的圆弧板6为沿外筒1轴线平行方向延伸的、横断面为圆弧状的板材,使得各圆弧板6和各连接件4共同围城圆筒状的内筒侧壁。

通过将圆弧板装配在相邻连接件之间的凹槽中,使得连接件对圆弧板起到定位作用,以便于圆弧板的快速插接安装。同时,将圆弧板的横截面长度稍小于凹槽长度,以便于圆弧板的拆卸装配;且由于连接件的限位阻挡作用,保证圆弧板不会沿凹槽产生沿内筒2轴线相垂直方向的位移,以保证圆弧板的装配可靠度。

实施例二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内筒底5和前圆框3上分别设有供圆弧板6插接的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内筒底5上的第一凹槽10、和/或前圆框3上的第二凹槽11中设有对圆弧板6轴向限位固定的弹性件,令安装后的圆弧板6不会沿凹槽9产生沿内筒2轴线平行方向的位移;且使得弹性件在用户的拆装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弹性变形,令圆弧板6产生沿内筒2轴线平行方向的位移滑动,令圆弧板6自凹槽9中脱离,最终达到圆弧板6拆卸安装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件可以为弹片、弹簧等现有技术中任一的可产生弹性变形,以为圆弧板提供限位支撑弹力的弹性装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0和/或第二凹槽11的底部设有弯折的弹片12,弹片12的一端与凹槽9相固定、另一端活动设置,圆弧板6与弹片12相弹性限位接触,以使得圆弧板6在弹片12的弹力作用下压紧安装于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之间;并在外力作用下令弹片12的弯折处可产生变形,令圆弧板产生位移滑动,以自凹槽中脱离。

优选的,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片12包括沿内筒2轴线平行方向延伸的竖直部121和沿内筒2轴线垂直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22,竖直部121的一端与内筒底5相固定、另一端与水平部122相连接;优选的,竖直部121贴合凹槽9的侧壁向下延伸至凹槽9的底部,竖直部121的第一端设于靠近凹槽的开口处,第一端与内筒底5相夹持固定,竖直部121的第二端设于靠近凹槽9的底部处,第二端与水平部122的相连接。水平部122沿凹槽9底延伸设置,水平部122上设有向凹槽9开口方向凸起的弧形弯折123;优选的,水平部122的第一端与竖直部121的第二端相连接,水平部122的第二端与凹槽9的侧壁之间相距一定间隙,且水平部122的第二端处设有弧形弯折123。

如图4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圆弧板6的端部对应插入凹槽9中、并与凹槽9中弹片12的弧形弯折123相限位接触。且圆弧板123的高度+第一凹槽10和/或第二凹槽11中弹片12的弧形弯折123的高度≥第一凹槽10的底部与第二凹槽1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使得圆弧板6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后将对应凹槽9中弹片12进行挤压以产生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后的弹片12在弹力作用下对圆弧板6进行限位,令圆弧板6被夹持于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中,进而了实现圆弧板6沿外筒1轴线平行方向固定,且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滑动、自凹槽9中进行拆卸组装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圆弧板6的内侧壁上设有向外筒1轴线方向凸出设置的提升装置7,所述的提升装置7在内筒2旋转过程中对水流进行搅动;且使得内筒2中衣物在提升装置7的作用下,被带动上升、下降,以实现对衣物进行捶打、仿手洗的目的。同时,圆弧板6上凸出设置的提升装置7,可便于用户握持,使用户把持提升装置7后可方便地对圆弧板6施加外力,以进一步提高内筒2拆装的便捷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前圆框3上设置的第一凹槽10与内筒底5设置的第二凹槽11同轴不等径设置;各连接件4分别与外筒1轴处于同一平面中、且与外筒1轴线呈同一夹角,使得前圆框3和内筒底5构成锥形的内筒框架(未在附图中注明)。

本实施例中,圆弧板6的一端与第一凹槽10上的凹槽段相对应的等长设置、另一端与第二凹槽12上的凹槽段相对应的等长设置,使得圆弧板6可插接安装于内筒2框架上,以构成圆锥状的内筒侧壁。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内筒形成一端大、一端小的锥形状,以在圆弧板安装过程中,令圆弧板的大头端对应插接后再安装小头端,使得圆弧板的定位更为准确、安装更为快 速,提高了内筒的拆装速率。同时,令组装后的内筒呈圆锥状,令洗涤过程中的衣物在锥形内筒侧壁的作用下产生上下翻滚,以进一步提高衣物的洗涤效率。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件为设置于凹槽9中的弹簧13,所述的弹簧13沿外桶轴线平行方向延伸,弹簧13的第一端与凹槽9的底部相连接、弹簧向凹槽9的开口方向延伸,弹簧的第二端与圆弧板6插入凹槽的部分相限位接触,使得圆弧板6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后将对应凹槽9中弹簧13进行挤压以产生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后的弹簧13在弹力作用下对圆弧板6进行限位,令圆弧板6被夹持于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中,进而了实现圆弧板6沿外筒1轴线平行方向固定,且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滑动、自凹槽9中进行拆卸组装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