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接经装置及接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1942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入式接经装置及接经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经编设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嵌入式经编专用接经机及接经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械的织造工序中,接经机用于将织机上快要用完的老经纱和新经轴上的新经纱用打结的方式将两者连接,使织机可以继续生产。由于自动接经机的使用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且生产率大为提高,在纺织机械市场上广受欢迎。

按照经纱布置方式不同,目前主要有四种接径模式,如图1所示。图1中,(a)为无绞模式;(b)~(d)均为分绞模式,其中(b)为双层均采用分绞线的分绞模式;(c)为仅下层采用分绞线的分绞模式;(d)为仅上层采用分绞线的分绞模式。

目前所有的接经机,都一直延传着以上下层独立分纱层的接经模式。以挑纱针或者以分绞形式采用机械运动在各自纱层各取一根经纱。然后再以机械配合做到以二合一。然后交接于打结器进行打结。上述四种接径模式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需要根据经纱各自的形状和材质进行选择。

对于某些由纤维组成的经纱,比如锦纶长丝144F、75F、36F等,采用无绞模式时,由于经纱之间间距非常小,要求挑纱针的针口需要严格与经纱的径向尺寸匹配,否则容易挑破相邻的经纱。当针对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经纱进行操作时,传统接经过程中的挑纱针容易挑破经纱,造成失误率很高。

而采用分绞模式,接经前需要对每个经轴进行依次分绞,工作繁琐。且存在很多类型的经纱不能进行分绞。比如针对一些老经纱,分绞几乎不大可能。

目前文献报道的接经机和接经方法主要有:

申请号为CN200320108986.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自动结经机。申请号为CN200910050050.X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大提花多色经纱的结经方法。申请号为CN201220701048.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自动结经机。申请号为CN201410381482.X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自动接经机。

上述文献报道的接经机或者接经方法,均是采用传统的上下分层的接经方式。其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上述一种或多种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式接经装置,该装置改变了传统上下经纱层的双层接经模式,通过单个挑纱针即可完成经纱组的挑纱,避免对经纱的损害,提高了打结精度和打结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嵌入式接经装置进行接经的方法,该方法接经操作简单,接经成功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分别如下:

一种嵌入式接经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夹纱机构和接经机,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分梳板,该分梳板包括:

沿接经机运行方向设置的板体;

设置在板体上用于将相邻两个经纱组分隔开的分梳针,相邻两个分梳针之间形成容纳单个经纱组的空间,每个经纱组均包括待打结且相互接触的一条新经纱和一条老经纱;

所述接经机上的挑纱针为一个,依次实现对分梳板上的每个经纱组的挑纱操作;

所述夹纱机构为一组,用于固定新老经纱,并形成单层经纱。

本发明中,接经机在机架上的安装方式可采用传统的结构,接经机机体可通过电机等驱动机构驱动运行。机架的其他结构也可采用传统结构。传统的夹纱机构一般包括两组,分别用于固定上下两层经纱。本发明仅需要采用一组夹纱机构,用于形成一层经纱,通过该一组夹纱机构同时实现对新老经纱的固定。本发明的夹纱机构可采用现有的经纱定位机构。实际 打结前,需要将对应的新经纱和老经纱分别放入分梳板上对应的空间内,然后再将两种经纱固定在夹纱机构上,形成单层经纱,新老经纱在夹纱机构上的固定过程可参见传统的固定方式。

本发明中,所述挑纱针主要功能在于将待打结的经纱组与相邻的经纱组进一步分离,以顺利完成后续的打结操作。所以,本发明对挑纱针针口的结构等没有严格要求,只要能完成上述功能即可,比如挑纱针的针口可以是凹槽结构,也可以是平面结构或者其他各种能够实现其功能的结构。挑纱针的运动方向,可以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压纱(或挑纱)操作,也可自下而上的进行压纱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分梳板靠近挑纱针正下方设置。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在接经机的机壳内预留出设置分梳板的安装空间,通过支架结构安装在机架上。由于分梳板靠近挑纱针正下方设置,大大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紧凑性,减少了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且降低了挑纱针的安装和控制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板体水平设置,所述分梳针均匀竖直设置,且分梳针为厚度相等的板状结构。采用该技术方案,一方面降低了分梳板的加工和定做难度,另外,分梳针采用厚度相等的结构,也保证了相邻两组经纱组之间的距离,保证了挑纱作业的高精度自动化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分梳针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定位孔;所有分梳针的定位孔内穿设有定位销。定位销的设置,进一步防止固定和接经过程中,经纱组脱落,进一步保证接经成功率。

作为优选,所述分梳板沿接经机运动方向上滑动的设置在机架上,接经机与机架之间设有相对固定件。作为优选,在经纱分梳、固定完成后,可将分梳板朝接经机运动相反的方向推动分梳板,然后通过相对固定件实现分梳板在机架上的相对固定,此时,由于分梳板的拉力作用,保证经纱组进一步绷紧,使得相邻两个经纱组进一步分离,保证所有相邻经纱组之间保持均匀的间距,避免挑纱过程中对相邻经纱组的影响,保证最终的接经成功率。

作为优选,所述经纱组数量为100~1000组。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经纱组数量为200~600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相邻经纱组之间的距离为0.5~5mm。进一步优选为0.6~2.7mm。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通过对分梳板结构的设计,实现对相邻经纱组之间间距的调整,进一步降低了对挑纱针的控制难度,避免挑纱针对经纱的破损。

作为优选,单个经纱粗细为20~300D。

作为优选,所述经纱为锦纶长丝或涤纶长丝。

传统的针口深度一般小于等于单根经纱尺寸,防止挑纱针挑破相邻经纱,这样导致带处理经纱容易被挑纱针挑破。特别针对横截面为非圆结构的纱线,或者由多跟纤维组成的锦纶长丝或涤纶长丝,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而本发明通过分梳针,预先实现对相邻经纱组间距的控制,所以,挑纱针不会再对相邻经纱组的影响,保证本发明的挑纱针的针口宽度可以适当增加,小于相邻经纱组之间的距离即可,大大降低了对挑纱针的尺寸要求和控制精度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嵌入式接经装置进行接经的方法,包括:

(1)分别将新、老经纱置于相应的两个分梳针之间的空间内,使得每个经纱组相互分离,分别置于各自的空间内;

(2)将新老经纱的两端通过夹纱机构固定;

(3)移动接经机到设定位置,挑纱针动作,将对应的经纱组下推至设定位置;

(4)辅助机构将下推到位的经纱组移至打结位置,完成新老经纱的打结和废丝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改进点主要在于采用一组夹纱机构,而传统则是采用上下两组夹纱机构,本发明的夹纱机构的具体结构可采用传统的夹纱机构。本发明的改进点还在于采用一个挑纱针,而传统设备中,均是采用上下两个挑纱针。同时,本发明根据挑纱需要,对挑纱针的针口深度也做了相应调整。最后本发明最重要的发明点在于增设了分梳板,这也是本发明与传统设备的本质差别所在。其余本发明没有详细论述的结构和部件,均可采用传统的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冲破传统观念,完全改变了传统接径模式,从上下两层的接经模式调整为单层经纱模式,通过分梳板预先完成对新老经纱的分组,使得每组经纱组嵌入到各自的分梳空间内,保证了相邻经纱组之间的距离,避免了传统接经过程中通过上下挑纱针进行分纱或者通过机械机构运动进行分纱的操作,完全避免了很多的麻烦和故障,结经效果达到了100%,特别适于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经纱结经操作,或者特别适于锦纶长丝或涤纶长丝的接经,实用性更强,且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四种主要接径模式。

图2为本发明的嵌入式接经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嵌入式接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挑纱针的下压经纱组到位后的工作状态图。

图6为传统的挑纱针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接径模式图。

上述附图中:

1、机架;2、夹纱机构;3、接经机;4、分梳板;5、挑纱针;6、打结器;7、拉纱钩;8、废纱处理器;9、板体;10、分梳针;11、定位销;12、安装座;13、经纱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嵌入式接经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夹纱机构2和接经机3,接经机3移动的设置在机架1上。机架1上还设有分梳板4。

本发明中,夹纱机构为水平设置的一组,用于同时固定新老经纱,并形成单层经纱。固定时,新老经纱可上下重叠布置。夹纱机构的具体结构、安装方式和调整方式均可采用传统的结构,比如可采用申请号为CN200320108986.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夹纱机构,在此不再详述。

接经机3一般包括机壳,机壳底部设有导向轮,通过电机等驱动机构实现在机架上的定向运行,机架上一般设有导向轨道,导向轮需要与导向轨道滑动配合,实现对接经机3的导向,这些均可采用现有技术。

相区别与传统接经机,本发明中,接经机3上的挑纱针5为一个,依次实现对分梳板上的每个经纱组的挑纱操作;挑纱针5的具体形状可采用现有技术。挑纱针5的针口深度大于等于单根经纱粗细的两倍,小于相邻经纱组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挑纱针5的针口深度为0.2~3mm;挑纱针的针口宽度一般为0.2~3mm。

与传统接经机相似,本发明的接经机机体上也设有打结器6、拉纱钩7、废纱处理器8等,这些部件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结构也可采用现有的结构,比如打结器6用于完成打结操作,拉纱钩7用于将经纱组移动至打结位置,废纱处理器8用于处理打结完成后的废纱等。图2中,这些部件的形状和位置等,仅用于示意,对实际部件的结构和安装位置等没有限定作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

下面对分梳板进行详细说明,这也是本发明的重点所在:

参考图4和图5,分梳板4包括板体9、分梳针10和定位销11。板体9通过安装座12固定在机架1上。板体9水平设置,其长度方向为接经机运行的方向,即与经纱固定的方向垂直。分梳针10与板体9垂直,为竖直设置,分梳针10均匀设置在板体9上,且每个分梳针为厚度相等的板状结构,采用该技术方案,一方面降低了分梳板的加工和定做难度,另外,分梳针采用厚度相等的结构,也保证了相邻两组经纱组之间的距离,保证了挑纱作业的高精度自动化作业。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分梳针10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5~5mm。进一步优选为0.6~2.7mm。分梳针10用于将相邻两个经纱组13分隔开,相邻两个分梳针10之间形成容纳单个经纱组的空间,每个经纱组均包括待打结且相互接触的一条新经纱和一条老经纱。分梳针10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定位孔,定位销11穿设在分梳针的定位孔内,避免经纱组脱落出其容纳空间。

分梳板4靠近挑纱针5正下方设置。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在接经机的机壳内预留出设置分梳板的安装空间,通过安装座12安装在机架上。由 于分梳板靠近挑纱针正下方设置,大大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紧凑性,减少了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且降低了挑纱针的安装和控制难度。

分梳板4沿接经机运动方向上滑动的设置在机架上,接经机与机架之间设有相对固定件,相对固定件可采用螺栓固定结构。在经纱分梳、固定完成后,可将分梳板4朝接经机相反的运动方向推动分梳板,然后通过相对固定件实现分梳板在机架上的相对固定,此时,由于分梳板的拉力作用,保证经纱组进一步绷紧,使得相邻两个经纱组进一步分离。

本实施例中,经纱组数量为100~1000组。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经纱组数量为200~600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相邻经纱组之间的距离为0.5~5mm。进一步优选为0.6~2.7mm。单个经纱粗细为20~300D。所述经纱为锦纶长丝或涤纶长丝。

下面通过与传统挑纱过程作对比,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接经原理和接经结构与传统接经设备的差别:

图6为传统的挑纱过程,上下两个挑纱针5a和挑纱针5b分别将上层经纱13a和下层经纱13b推至设定位置T1和设定位置T2处,然后通过拉纱钩7a将位于位置T1和位置T2处的上、下经纱拉至目标位置T3,最后进行后续的打结和废纱处理操作。

参考图4、图5和图7,本发明的打结过程为:

第一步:分别将老经纱、新经纱放入配套的分梳板中,其中相互对应的一根老经纱和一根新经纱在对应的分梳空间内组成一个经纱组,做到合二为一,即将每一组经纱组按照次序置于相应的两个分梳针之间的空间内,并与相邻的经纱组相互分离;

第二步:将新老经纱的两端通过夹纱机构固定;

第三步:将分梳板朝接经机相反的运动方向推紧,保证每组经纱组绷紧,分梳板的推力作用,使得每组经纱组与相邻的两组经纱组进一步分离,且更加均匀等间距排列;

第四步:开启接经机,接经机运行到设定位置,挑纱针动作,进行压纱将对应的经纱组下推至设定位置,因为有了间距的保证,所以挑纱失误几乎为零;

第五步:压纱到位后,利用拉纱钩把经纱组拉到打结器旁边(打结设定位置),打结器都动作,完成打结,同时废纱处理器完成对废纱的处理。

由上述进一步的分析可知,本发明的嵌入式接经装置的原理,是利用分梳板上分梳针的间距,在纱线合二为一的前提下,进行挑纱运动,从而保证了挑纱效率和成功率。而传统接经机的原理则是,挑纱针在各自纱层各取一根,以机械上下配合完成上下纱线的合二为一,两根纱线交于打结器打结,每层中,纱线与纱线之间的间距得不到最够的保证,从而导致挑纱失误率高,打结效率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