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熨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4297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熨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改进的熨斗结构,其主要用于家用领域,但不一定用于家用领域。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的熨斗是已知的,包括通常用于家用环境的具有一体化加热器的熨斗。

具体地,加热器是一体地结合在熨斗的本体中的独立的部件,并且已知的是在功能上与电加热元件相关联以加热水。加热器继而流体地连接到熨斗的底板,以便反馈于使用者在按钮上提供的激发蒸汽的命令而产生蒸汽流,蒸汽从底板上形成的孔离开。

更具体地,加热器限定了加热器隔室,水在加热器隔室中达到沸腾温度,并且在加热器隔室中获得热水-蒸汽平衡。

在第一个功能方面中,为了在熨烫时获得良好的结果,重要的是从熨斗的底板离开的蒸汽流不会被处于液相的水滴污染。

在第二个方面中,相反重要的是,加热元件产生的热沿着加热元件的整个路径尽可能均匀。

主要通过熨斗中具有的加热器的结构,并且通过其如何进行加热,来描述这些和其它方面。

例如,已经发现,为了防止从底板离开的水滴的问题,使用者不可以将加热器隔室装水装得太多而超过最大水平。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熨斗中,可以通过窗口看到引导到加热器隔室中的水的液位。在其它情况下,相反提供有刻度的量杯,以允许使用者了解在加热器清空时重新填充加热器的正确水量。然而,例如由于量杯的损失或者因为加热器在重新填充时没有完全清空,所以用于观察液位的窗口以及量杯 不会防止问题的出现。

因此,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熨斗的功能性和效率。

例如在US2317713、US2419705、US2343555中描述根据现有技术的蒸汽熨斗。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熨斗结构,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熨斗对于使用者而言在功能上更加有效、更加紧凑且更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熨斗结构,其具有较少的部件,因此在成本和构造方面生产更加简单。

通过一种改进的熨斗结构来实现这些和其它目的,该熨斗结构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有用于蒸汽的通孔,所述蒸汽适于与待熨烫的织物接触,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适于产生蒸汽,与所述底板流体地连接;

管道,所述管道用于将水引导到所述加热器中;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加热器相关联;

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在功能上连接到所述加热器,并且布置成用以获得通过所述底板的通孔的蒸汽传递;

其中所述加热器形成为所述底板和覆盖件部分之间的不透流体的联接,以形成加热器隔室,水在所述加热器隔室中沸腾,并且在熨斗使用期间,在所述加热器隔室中建立热水-蒸汽平衡。

有利地,所述覆盖件部分成形为碗形,与所述底板联接,以形成所述加热器隔室,所述加热器隔室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由所述底板限定,

顶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以及侧壁,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由所述覆盖件部分限定。

有利地,所述按钮和用于引导水的所述管道布置在所述覆盖件部 分上。

具体地,所述管道在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延伸,所述上端部限定了用于引导水的嘴部,所述下端部与所述上端部相对,设置有在所述上端部朝向所述下端部之间相对于所述管道侧向地延伸的壁,使得所述壁的下端部界定和界限通向所述加热器隔室的开口,从而被引入到所述加热器隔室中的水的高度不能够超过预定的最大高度。

这样,即使使用者将过量的水引入到管道中,加热器中的水的高度也不能够上升到超过由管道的壁的下端部限定的预定高度。在该高度以上,加热器隔室保持填充有空气,该空气不能够通过任何途径逸出。当水开始沸腾时,蒸汽占据加热器隔室的上部空间,通过使用者的控制,蒸汽可以从该上部空间从远离水高度的点离开。

优选地,所述控制按钮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联接到所述覆盖件部分并具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底壁,所述底壁设置有用于蒸汽的贯穿开口;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联接到所述第一部分并具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在第一端部处通过所述贯穿开口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管道,并且在第二端部处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底板,以用于传递蒸汽,

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孔,所述至少一个孔将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加热器隔室流体地连接,

其中设置有布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中的销,所述销被弹簧相抵,所述销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在关闭构造和打开构造之间滑动:

在所述关闭构造中,所述销关闭所述贯穿开口,并由此关闭朝向所述底板的蒸汽传递,

在所述打开构造中,所述销反馈于使用者在所述按钮上给出的命令而打开所述贯穿开口,所述命令引起所述销沿着所述第一管道滑动并打开所述贯穿开口,以使得蒸汽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管道流向所述底板。

有利地,所述销具有盖部分,所述盖部分在使用中布置在所述贯穿开口外侧,所述盖部分设置有衬垫,其中所述盖部分在所述关闭构 造中利用插置的所述衬垫堵塞所述贯穿开口,并且所述盖部分在所述打开构造中与所述贯穿开口分离,以允许蒸汽穿过。

优选地,所述销包括锥形部分,在使用中,在同一销在所述关闭构造和所述打开构造之间运动期间,所述锥形部分布置在所述贯穿开口处。

锥形部分成形为大致具有弯曲轮廓,并且允许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调节穿过贯穿开口的蒸汽流量。

这样,控制按钮允许使用者不仅能够从底板上形成的孔传递或排除蒸汽流,而且还能够根据使用者施加在按钮上的压力基本上确定该蒸汽流的量。

换言之,在销的向下运动中,锥形部分在贯穿开口中滑动,以改变横截面,该横截面逐步增大。这允许使用者根据施加在按钮上的压力来调节蒸汽流量。在不增加特定部件的情况下非常经济地实现了这个功能。

有利地,设置有流体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底板的通孔之间的凹陷部(well)。具体地址,凹陷部借助于连接开口连接到所述第二管道。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底板相关联,并且具有底壁,所述底壁相对于底板中获得的通孔的上部壁定位在较低的高度处。这样,从所述连接开口到达所述凹陷部的任何水滴沉积在所述凹陷部的底壁上,并且随后蒸发并通过所述底板的用于蒸汽的通孔离开。该方案能够消除任何水滴从底板的通孔离开。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有用于连接到供电装置的端子,

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在功能上彼此连接的多个加热部分。

具体地,所述加热元件由四个大致线性的加热部分形成,这些加热部分通过分别布置在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中的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而彼此连接。

这样,因为加热元件相对于根据现有技术的马蹄形加热元件具有 大得多的线性延伸,所以比功率较低,此外,在弯曲部分处产生的热浓度较低,从而以均匀的温度生成热,而没有集中的热点。

在构造上,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布置在恒温器和相关安全元件的座部处。

具体地,在从冷加热期间,当温度变化时所述恒温器能够更加快速地反应,由此减少加热过头(也就是,从冷开始在底板的中心处到达的温度峰值与在建立所述系统之后在恒温器循环期间到达的温度峰值之间的差)。当恒温器更快速地反应时,由于定位和加热元件的途径而由恒温器实现的操作精度在底板冷却期间也是有利的,防止温度的过度下降。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从以下纯粹做为非限制性例子的若干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或优点将会更加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熨斗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熨斗的横向剖面的俯视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熨斗的纵向剖面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放大图,涉及处于关闭构造的用于启动蒸汽流的控制按钮;

图5示出了图4的截面的放大图,涉及处于打开构造的图4的控制按钮;

图6至8分别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加热装置的平面图、截面图和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元件的剖视平面图;

图10示出了熨斗的底板的侧视图,其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元件;

图11和12示出了图9的加热元件的操作的示意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熨斗结构1,其具有一体化的加热器。

熨斗1主要包括:底板2,其成形为与待熨烫的洗好的衣物接触;加热器12(图3),其流体地连接到底板2并且适于产生蒸汽;以及加热装置7(图2和3),其与加热器12相关联。

熨斗1还包括;外壳1a;盖子3,其关闭用于将水引导到熨斗中的开口;以及按钮4、9,其操作以获得从底板2的蒸汽传递。通过缆线5供电。

按钮4、9在功能上连接到加热器12,并且布置成用以获得从底板2的蒸汽传递。有利地,加热器12设置在底板2和覆盖件部分6之间,覆盖件部分布置在底板上方(图3),以便在联接构造中限定不透流体的加热器隔室12’,水在该加热器隔室中沸腾。

这样,加热器12并不是如同现有技术的熨斗中那样为单独的不见,而是形成为两个简单部件之间的机械联接件:底板2的基部和顶部覆盖件6,该顶部覆盖件以不透流体方式与底板2联接而限定出加热器隔室12’。该结构的形成更加简单,原因在于其减少了形成熨斗的部件的数量,减小了整体尺寸,并且使得熨斗更轻且更加紧凑。

在结构上,覆盖件部分6的形状形成为碗形或钟形,面向底板2,以形成加热器隔室12’。具体地,加热器隔室12’包括由底板2限定的底壁12a、与底壁12a相对的顶壁12b以及处于底壁12a和顶壁12b之间的侧壁12c。顶壁和侧壁由覆盖件部分6限定。如图3所示,覆盖件部分6借助于螺纹连接而联接在底板2上,覆盖件部分和底板之间插置有衬垫。

更详细地,覆盖件部分6被成形为包括蒸汽的控制按钮4、9以及用于引导水的管道10,如以下详细地描述的。覆盖件部分6基本上延伸到两个高度,在加热器隔室12’处的第一高度以及在控制按钮9和管道10处的较高的第二高度。

在其它的构造变型形式中,这些部件可以作为不同的和单独的部件安装在覆盖件上。

再次参考图3,管道10在上端部10a和下端部10b之间延伸,该上端部限定了用于使用者引导水通过的嘴部10’,该下端部与上端部10a相对。

具体地,在管道10处插入有由壁6’侧向地保护的管6a,该壁在上端部10a朝向下端部10b之间延伸,在下部部分上保持打开。壁6’的下端部6c界定和界限了通向加热器隔室12’的入口,使得引入到加热器隔室12’中的水的高度不能够超过最大预定高度。

这样,即使使用者将过量的水引入到管道10中,加热器隔室12’中的水的高度也不能够上升到超过由管道的壁6’的下端部6c限定的某个高度。在该高度以上,加热器隔室12’保持填充有空气,该空气不能够通过任何途径逸出。当水开始沸腾时,蒸汽占据加热器隔室12’的上部空间,通过使用者的控制,蒸汽可以从该上部空间从远离水高度的点离开,如下详细地描述的。

具体地,加热器隔室12’的在覆盖件的顶部部分中延伸的部分(基本上在控制按钮9处)在使用中仅仅被蒸汽占据,而液相保留在其下部部分中。

如图4和5中较佳地示出,控制按钮9包括第一部分9a,该第一部分利用密封元件125在顶部处联接到覆盖件部分6。第一部分9a具有第一管道13,该第一管道具有底壁14,该底壁设置有用于蒸汽的通孔21(图5)。

此外,设置有与第一部分9a联接的第二部分9b,该第二部分限定了第二管道16,该第二管道在第一端部处通过贯穿开口21流体地连接到第一管道13,并且在第二端部处连接到底板2以用于传递蒸汽,如下所述。此外,控制按钮具有在第一部分9a中获得的至少一个孔20,该孔将第一管道13流体地连接到加热器隔室12’。

在构造上,按钮包括销9’,该销以不透流体的方式插入到第一管道13中,并且被弹簧9c相抵。销9’被构造成在关闭构造A(图4)和打开构造B之间选择性地滑动,在关闭构造中,销9’关闭贯穿开口21并由此关闭蒸汽朝向底板2的传递,在打开构造中,销9’反馈于使 用者在按钮9上给出的命令而打开贯穿开口21,该命令引起销9’沿着第一管道13滑动并打开贯穿开口21,以使得蒸汽能够通过第二管道16流向底板2。

在构造上,销9’包括盖部分9d,该盖部分在使用时布置在贯穿开口21外侧,并且设置有衬垫15。盖部分9d在关闭构造A中利用插置的衬垫而堵塞贯穿开口21,在打开构造B中与贯穿开口21分离,以允许蒸汽穿过(图5)。

在详细构造方面,如图5中较佳地示出,销9’包括锥形部分9e,在使用中,在同一销9’在关闭构造A和打开构造B之间运动期间,该锥形部分布置在贯穿开口21处。

锥形部分9e成形为大致具有弯曲轮廓,并且允许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调节穿过贯穿开口21的蒸汽流量。这样,控制按钮9允许使用者启动蒸汽流,并且还允许使用者调节流量。在销9’的向下运动中,锥形部分9e在贯穿开口21中滑动,以改变横截面,该横截面逐步增大。

在其它结构方面,参考图3至5,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熨斗结构还包括凹陷部18,该凹陷部流体地连接在第二管道16与底板2的通孔19之间。具体地,凹陷部18借助于连接开口17连接到第二管道16(图3)。

凹陷部18具有底壁18’,该底壁相对于底板2中获得的通孔19的上部壁19’定位在较低的高度处(图3)。该技术方案允许从所述连接开口17到达凹陷部18的任何水滴首先沉积在底壁18’上,而不能够以液相直接从通孔19离开。底壁18’形成一种水池,用于收集来自于加热器隔室12’的任何液相,在该水池中水滴经受进一步的蒸发并通过底板2的通孔19离开。该方案能够消除可能的水滴通过底板2的通孔离开,改进了熨烫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熨斗的其它改进涉及加热装置,也就是与加热器相关联以使水沸腾的加热元件。

参考图6至8,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加热元件。图6示出了典 型的用于熨斗的底板24,其包括加热元件25,该加热元件设置有用于连接到供电装置的端子25a和25b。加热元件25通常为马蹄形的(图8),并且布置成跟随底板24的外部轮廓的形状和可获得的空间。加热元件25为在压铸期间插入到底板24中的类型的加热元件。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截面V-V的底板24,以更好地示出如何制造加热元件25的内部。加热元件由线圈25f形成,该线圈由金属线材制成,也就是产生热效应的部分;其在两个端部处紧固到端子25a和25b,并且通过合适的绝缘材料25e与外部金属管25c分隔开。端子25a和25b以及线圈部分25f相对于加热效应是惰性的。以下将跟踪表示加热元件25有效活动的点的假想线26(图8),示出加热元件的操作。

参考假想线26,可以看到在使用中,加热元件25的仅仅在线26的左侧的部分是有效活动并“加热”的。右侧的部分通常称为冷区域。

具体地,可以看到在加热元件25的两个分支相遇的区域中找到最大浓度的热,也就是在假想线27左侧的区域中。

在图6中,跟踪假想线26和27。可以注意到,在线26的右侧,底板24存在不产生热的广大部分,同时在线27的左侧找到加热元件25发出的最大浓度的热,在该处底板24朝向末端变窄。由于形成底板24的铝是良好的热导体的事实,从而减轻了显著的热不平衡,但是在通常的试验中在底板24的下表面上能够测量到的温度差仍然是显著的。这些温度不平衡使得难以获得加热器内侧的温度和压力的良好平衡。

此外,当沿竖直方向使用熨斗时,通常使用的底板将具有较大的缺陷:通过沿竖向定位底板24,位于隔室28(图6)中的水将集中在假想线26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蒸发能力最小,使得系统效率低下。

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中,如图9至12所示,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7,该加热元件设置有端子7a和7b,以连接到供电装置。加热元件7包括在功能上彼此连接的多个加热部分7’、7c、7d、7e。

具体地,图11所示的加热元件7由四个大致线性的加热部分7’ 形成,这些加热部分通过分别布置在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中的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而彼此连接。

图12以示意图的形式示出了底板2,其中与轮廓30内部上的区域和轮廓31外部上的区域相比,加热元件7的路径高亮显示:在平面图中,该区域被加热器12中的水占据(参见图3的隔室12’)。

可以观察到,加热元件7的形状被优化以均匀地涉及被水占据的整个区域,所带来的极大的优点在于,在加热期间温度和效率的均匀性。用点32表示的底板2的几何中心在图12中也高亮显示。可以计算出,加热元件7的位于底板2的几何中心32右侧的热部分的延伸代表了总延伸的大约60%。另外,当竖直地熨烫时,假设水全部到所述区域的右侧,那么可以看到,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加热元件7直接加热底板2的这个背部部分。还可以注意到,加热元件7的靠近端子7a和7b的冷分支处于轮廓31的外侧。在从冷开始沿竖直加热期间,除了前述优点之外,对于加热过头存在显著的限制,原因在于恒温器8’(图3)靠近加热元件7的弯曲部7e(图11)定位。

这样,因为加热元件相对于根据现有技术的“马蹄形”加热元件具有大得多的线性延伸,所以比功率较低,此外,在弯曲部分处产生的热浓度较低,从而以均匀的温度生成热,而没有集中的热点。

上述若干特定实施例的描述能够从概念上示出本发明,使得采用现有技术的其他人能够修改和/或调整这些特定实施例,以适应各种应用而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且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因此,应当理解,这些修改和改变在技术上将被认为是等同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产生各种功能的装置和材料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应当理解,所用的表达和术语仅仅只是示例性的,因此不是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