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673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针织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样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针织大圆机的出现,则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满足了针织物高需求、多样式的要求。

针织大圆机又叫大圆机、针织圆纬机,一般由机架、输纱器、喂纱嘴、针织组件、传动组件、润滑除尘组件、电气控制组件、牵拉卷取组件和其他辅助装置构成,现有技术中,大圆机的喂纱嘴设有导轮用于引导氨纶纱,由于导轮角度不合适,经常会出现氨纶翻丝或是氨纶纱容易从导轮侧边滑出,另外由于导轮的位置不当且不可调整,容易导致局部偷针的现象,原本应该喂入上盘的织针的氨纶丝,局部被针筒的织针吃住,影响了纺织机的正常作业,纺织出来的布料结构不均匀,布质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其通过设置分体形式的喂纱嘴和导纱机构,通过气缸调整导纱轮的高度即可方便的同时调整所有喂纱嘴处的纱线张力,无需人工手动的单个进行调节,方便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包括机座、支撑体、喂纱圈和设于所述喂纱圈的喂纱嘴组件,所述喂纱嘴组件包括若干喂纱嘴、若干导纱机构和气动升降机构,所述喂纱嘴包括本体、若干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本体上端的安装孔、导纱块、设于所述本体下端的喂纱孔和设于所述本体一侧的定位块,所述导纱块上设有若干导纱眼,所述导纱块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定位块连接所述喂纱圈;所述气动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的气缸和设于所述气缸输出端的导纱圈,所述导纱机构包括导纱座和设于所述导纱座一侧的导纱轮,所述导纱座固定于所述导纱圈上。

进一步的,导纱圈为环形结构,所述导纱座固定于所述导纱圈的下端。

进一步的,导纱轮通过轴杆固定于所述导纱座侧壁处,所述导纱轮伸出于所述导纱圈的外侧。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安装孔由上而下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紧固件为螺栓,所述导纱块的侧壁处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定位块的顶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若干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通过安装螺钉与所述喂纱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通过设置由气动升降机构控制高度的导纱机构,使得导轮和喂纱嘴的距离可调整,获得不同的纱线绕设角度和纱线张力,从而可根据不同材质的棉线和氨纶纱调整位置,防止氨纶丝翻丝和从导轮侧边滑出,使纺织的布料质地均匀;气动升降机构上的导纱机构是同步升降的,无需人工进行单个调整,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方便快捷、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除尘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第二除尘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第二除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第二除尘罩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第一除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喂纱嘴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喂纱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喂纱嘴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的导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0,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分体式喂纱装置,包括机座1、支撑体、织布架、设于织布架的输纱器11、喂纱圈101、设于喂纱圈101的喂纱嘴组件和设于织布架的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设于织布架外围的第一除尘罩3、设于织布架中部的第二除尘罩2、密封盒3、抽风设备4和收集箱5,密封盒3通过管道分别连通第一除尘罩3、第二除尘罩2和抽风设备4,抽风设备4和收集箱5相连通;第一除尘罩3用于吸收输纱器11处的纱尘,第二除尘罩2用于吸收机座1中心处的纱尘。

第一除尘罩3包括同轴设置且分隔连接的第一外罩体302和第一内罩体305,第一外罩体302和第一内罩体305均为环形结构,第一外罩体302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管道303,第一管道303的一端对应于输纱器11,第一管道303的另一端连通密封盒12;具体的,第一外罩体302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水平向环形薄壁和竖直向环形薄壁,第一管道303斜向的贯穿水平向环形薄壁和密封盒12的底壁;第一管道303的数量与输纱器11的数量相一致。第一外罩体302和第一内罩体305之间通过若干定位板304连接,定位板304支撑于织布架上,第一外罩体302和第一内罩体305之间的空隙刚好可以容纳织布架,定位板304可为矩形等任意几何形状,只要不影响安装配合即可。收集箱5内设置过滤网以收集纱尘,抽风设备4为设于机座1外部的鼓风机,鼓风机通过第三管道401连通密封盒12。使用时,输送带及每个输纱器11附近处的纱尘由第一管道303一对一吸入,经抽风设备4送入收集箱5,做到全方位处理,不留死角。

第二除尘罩2包括隔开设置的第二外罩体201和第二内罩体203,第二外罩体201和第二内罩体203均为圆台型结构,且两者的上下端之间均密封,第二外罩体201和第二内罩体203可采用薄壁球壳结构,第二外罩体201和第二内罩体203之间的空隙作为空气流道;第二外罩体201通过若干第二管道连通密封盒12,第二内罩体203上设有若干抽气孔204,抽气孔204为长条型结构,沿第二内罩体20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外罩体201和第二内罩体203的上下端分别通过第一环形板202和第二环形板205密封连接,这样抽风设备4的吸力完全透过抽气孔204作用于织布架中心部分,使得中心部分的纱尘被吸走。密封盒12为环形结构,相应的其内部设有环形的密封腔,其固定于第一除尘罩3的上方。

喂纱嘴组件包括若干喂纱嘴7、若干导纱机构和气动升降机构,喂纱嘴7包括本体701、若干沿竖直方向设于本体701上端的安装孔7012、导纱块702、设于本体701下端的两个喂纱孔7011和设于本体701一侧的定位块703,导纱块702上设有两个导纱眼7021,导纱块702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安装于安装孔7012内,定位块703连接喂纱圈101;气动升降机构包括若干固定于机座1的气缸9和设于气缸9输出端的导纱圈8,导纱机构包括导纱座9和设于导纱座9一侧的导纱轮10,导纱座9固定于导纱圈8上。

喂纱圈101通过支撑件102固定于机座1上,导纱圈8位于喂纱圈101和机座1之间。导纱圈8为环形结构,导纱座9固定于导纱圈8的下端,导纱圈8的直径略大于喂纱圈101的直径。导纱轮10通过轴杆固定于导纱座9侧壁处,导纱轮10伸出于导纱圈8的外侧,导纱轮10与喂纱嘴7之间的横向距离要保持接近,避免氨纶线被过长绕设。若干安装孔7012由上而下平行设置。紧固件为螺栓704,导纱块702的侧壁处设有与螺栓704相配合的螺纹孔7022。导纱块702近似圆形块体结构,定位块703为“L”型结构,定位块703的顶端设有连接块7031,连接块上设有若干螺钉孔,螺钉孔内通过安装螺钉与喂纱圈101连接。使用时,棉纱线依次穿过其中一个导纱眼7021和一个喂纱孔7011,氨纶线依次穿过另一个导纱眼7021、导纱轮10和另一个喂纱孔7011,根据不同张力需要调节气缸9输出端的升降高度,即可调整喂纱线的张力大小,而上下调节导纱块702可调整棉纱线和氨纶线的进纱角度,获得较佳的张力保证针织平稳可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