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织机的片梭张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121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用于织机的片梭张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张开织机中的片梭(gripper)的片梭夹(gripperclamp)的片梭张开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ep0309700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张开片梭的片梭夹的片梭张开器。该片梭张开器包括张开器元件,其具有适于与片梭夹协作以便张开片梭夹的操作表面。该张开器元件借助于调整装置沿片梭的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并且可借助于该调整装置沿该移动方向移动,用于调整张开位置。

如wo97/40218a1中所述,由于与片梭夹的接触,张开器元件受到磨损。为了增加张开器元件的使用寿命,wo97/40218a1提出垂直于移动方向在位置上可调整地安装张开器元件,以便将张开器元件从片梭的移动路径移开。

ep1491670a1示出了一种片梭张开器,其包括具有四个成形边缘的条形张开器元件,每个成形边缘都能够与片梭张开器杠杆逐渐地接合,以便张开片梭夹。该片梭张开器还包括具有引导通道的引导件,其中,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沿片梭的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该引导通道中,使得所述成形边缘中的一个被呈现为接触片梭夹,以便张开片梭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低制造成本和低维护成本的片梭张开器和织机。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片梭张开器和具有权利要求15的特征的片梭织机(gripperweavingmachine)来解决。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张开织机中的片梭的片梭夹的片梭张开器,所述片梭张开器包括条形张开器元件和具有引导通道的引导件,其中,所述引导件能够被布置在所述织机上,其中所述引导通道平行于所述片梭的移动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设有上侧、下侧、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上侧和所述下侧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处的第一操作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操作表面适于与所述片梭夹协作,以便张开所述片梭夹,其中,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能够沿所述引导通道的纵向方向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引导通道中,并且使所述张开器元件的所述第一操作表面与所述片梭夹接触,以便张开所述片梭夹,其中,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在所述上侧处设有第一耦接元件,并且在所述下侧处设有第二耦接元件,所述第二耦接元件与所述第一耦接元件在构造上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耦接元件和所述第二耦接元件相应地在所述上侧和所述下侧处沿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方向居中布置,并且彼此镜像对称地定位,其中,所述引导件设有至少一个相对元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耦接元件和所述第二耦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相对元件形成舌槽连接(tongue-and-grooveconnection),用于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在所述引导通道中引导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

所述舌槽连接允许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对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的可靠引导。

由于与待张开的片梭夹的接触,第一操作表面经受磨损。在第一操作表面的使用寿命结束时,条形张开器元件可以被翻转或转向,并且由此,实现不同的定向,并利用不同的定向来重新使用。

例如,条形张开器元件可以沿第一定向安装在引导通道中,从而呈现第一操作表面。由于第一耦接元件和第二耦接元件的对称的中央布置结构,条形张开器元件可以被拆卸,通过使它绕纵向方向、垂直于上侧的法线方向和/或垂直于纵向方向和该法线方向的第三轴线旋转180°来实现第二定向,并且沿该第二定向重新安装在引导表面中,其中,沿每种定向,第一耦接元件和第二耦接元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相对元件协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相对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引导通道的相对侧处设置有与第一耦接元件和第二耦接元件协作的两个相对元件。

相应的条形张开器元件可以以低成本来制造。此外,由于条形张开器元件可以以不同的定向来安装和使用,因此维护成本低。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具有四个操作表面,其中,在每个侧面处设置有两个操作表面。利用这样的设计,条形张开器元件可以被使用四次,这是利用四种不同的定向,其中,沿每种定向,提供一个操作表面,并且沿每种定向,第一耦接元件或第二耦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引导件的相对元件协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操作表面在设计上是不同的,其中,通过选择条形张开器元件相对于引导件的定向,片梭夹的张开轮廓受到影响。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具有两条正交的对称线。因此,这些操作表面至少在公差内在设计上是相同的,并且条形张开器元件相对于引导件的定向不影响片梭夹的张开轮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耦接元件和第二耦接元件二者都是突舌,其中,相对应的槽被设置在引导通道处用于接收突舌。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耦接元件和所述第二耦接元件形式为各自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槽,并且所述相对元件是突舌,特别是从所述引导通道的开口的边缘突出的突舌。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从引导通道的开口的相对边缘突出的两个突舌。在一个实施例中,突舌不间断地延伸一段距离,该距离允许条形张开器元件沿突舌充分移位。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相对元件包括用于沿所述纵向方向提供两个不同的引导区域的两个不同的突舌部分。由此,提供了可靠的引导,同时由于公差引起的卡住之类的风险被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条形张开器元件沿纵向方向被手动地定位,以便调整片梭夹的张开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液压驱动器或气动驱动器被提供用于定位条形张开器元件。在优选实施例中,片梭张开器包括驱动马达,其驱动地耦接到条形张开器元件,并且可操作以使条形张开器元件沿纵向方向移位。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选择用于耦接驱动马达和条形张开器元件的耦接机构。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马达经由曲柄和杆来耦接到条形张开器元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片梭张开器包括支撑板,其中,所述引导件能够经由所述支撑板来固定到所述织机的框架。片梭和支撑板可以被设计为预组装的子模块,该预组装的子模块允许实现织机上的简单的布置结构。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沿所述片梭的移动方向和垂直于所述片梭的移动方向的横向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在位置上可调整地布置在所述支撑板上。通过调整引导件的位置,片梭夹的张开轮廓、特别是张开量可以适应于织造条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驱动机构被设置用于调整引导件在支撑板上的位置。在优选实施例中,引导件在位置上手动可调整地被布置在支撑板上。这允许通过减少驱动机构的数量来实现有成本效益的设计。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引导件之间的连接包括至少一个槽孔和延伸穿过所述槽孔的销形元件。所述槽孔允许支撑板和引导件在限度内的可靠的相对定位。优选地,所述槽孔相对于所述引导通道的纵向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仅承载片梭张开器。在其他实施例中,附加的元件被布置在支撑板上。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吸单元被安装在织机的框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吸单元被用于去除灰尘和/或使被接纱片梭释放的纬纱的端部保持绷紧,使得这些端部将不会弹回到经纱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安装到织机时,所述引导件和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位于所述织机的框架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所述支撑板下方。

在这种情况下,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设有可移除的盖,以便允许接近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所述引导件和/或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有止动杆,其能够在位置上固定地布置在所述织机上,使得所述片梭夹在带有所述条形张开器元件的所述引导件和所述止动杆之间被引导。借助于该止动杆,避免了与条形张开器元件接触的片梭夹的无意的回避运动。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织机,其包括具有片梭夹的片梭和如上所述的片梭张开器。

附图说明

从以下对附图中示意性图示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出现本发明的另外的特性和优点。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将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是片梭织机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箭头ii的方向的视图。

图3是片梭张开器的从后方观察的透视图,这意味着朝向织物。

图4是图3的片梭张开器的从前方观察的透视图,这意味着远离织物。

图5是接纱片梭(receivergripper)的示意图。

图6是片梭张开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多个部分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片梭张开器的条形张开器元件的透视图。

图8是图6的条形张开器元件的剖视图。

图9是图6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平面a-a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中的平面b-b的剖视图。

图12是处于拆卸状态下的图3的实施例。

图13是处于拆卸状态下的图4的实施例。

图14是片梭张开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从后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4的片梭张开器的从前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16是处于拆卸状态下的图14的实施例。

图17是处于拆卸状态下的图15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所示的织机包括两个剑杆1,该两个剑杆1各自在其自由端处承载片梭2、3。片梭2还被称为送纱片梭(bringergripper),并且片梭3还被称为接纱片梭。在由经纱12形成的梭口的插入侧处,送纱片梭2接收纬纱4,该纬纱4通过提供装置19来提供给送纱片梭2。纬纱供应被储存在线轴17上,待插入的纬纱4将从该线轴17被移除并且在被插入到梭口中之前卷绕在储纬器(prewinder)18上。通常,存在若干个线轴17和若干个储纬器18,从该若干个储纬器18,纬纱通过提供装置19以可预选择的方式来提供给送纱片梭2。

剑杆1通过驱动轮6来驱动,并且通过引导件7围绕这些驱动轮6来引导。剑杆1移动到梭口中并从梭口再次移出,并且作为结果,送纱片梭2和接纱片梭3在梭口中在中央相遇。于是,接纱片梭3接收纬纱4,并将纬纱4拉到相对侧,这是与插入侧相对的一侧。接下来,插入的纬纱通过筘11抵靠织物13打纬(beat-up)。筘11被安装在筘座10上并且以往复的方式移动。

为了形成梭口,经纱12借助于所谓的综片9来选择性地升高和降低。在纬纱4被插入之后,梭口被改变。

当送纱片梭2接收提供给它的纬纱4时,安装在送纱片梭2上的片梭夹闭合。类似地,接纱片梭3还设有在输送期间保持纬纱4的片梭夹,该片梭夹当接纱片梭3到达相对侧时张开。当接收纬纱4时以及当进入梭口时闭合送纱片梭2的片梭夹通过片梭张开器5来控制。在相对侧上梭口外部的区域中张开接纱片梭3的片梭夹通过片梭张开器20来控制。

例如,片梭张开器5、20各自包括张开器元件22(在图3中示出),该张开器元件22具有适于接触片梭夹以便张开片梭夹的操作表面。取决于片梭2、3的片梭夹的设计,用于张开片梭夹的片梭张开器5、20包括相对于片梭2、3的移动路径远离织物13定位的张开器元件22或者相对于片梭2、3的移动路径朝向织物13定位的张开器元件22,以便允许张开器元件22与片梭夹接触。

图3和图4图解地示出了片梭张开器20,其布置在相对侧上,并且包括相对于接纱片梭3的移动路径远离织物13布置的条形张开器元件2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在wo02/077343中已知的和图5中所示的,接纱片梭3包括具有突出接触元件15的可移动的片梭夹14,该突出接触元件15可以与片梭张开器20的张开器元件22协作,以便张开或闭合接纱片梭3的片梭夹14。例如,该突出接触元件15被设置在作为片梭夹14的一部分的杠杆处。

片梭张开器20包括具有引导通道26的引导件21,该引导件21被布置在织机上,使得引导通道26平行于片梭2、3的移动方向延伸。条形张开器元件22被安装在引导通道26中,该引导通道26提供第一操作表面61,该第一操作表面61适于与接纱片梭3的片梭夹14协作,更具体而言,与突出接触元件15(图5中所示)协作,以便张开接纱片梭3的片梭夹14。条形张开器元件22沿引导通道26的纵向方向可移动地被接收在引导通道26中,其中,张开器元件22可沿纵向方向移动,以便调整片梭夹的张开位置。为了移动条形张开器元件22,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了驱动马达23。如图6中更详细地示出的,驱动马达23经由曲柄24和杆25来耦接到条形张开器元件22。编码器68可以被设置在驱动马达23处,以确定驱动马达23的角位置。驱动马达23和/或编码器68经由电缆69耦接到控制单元(未示出)。

在图6中示出了引导件21、条形张开器元件22、驱动马达23以及包括曲柄24和杆25的耦接机构16。条形张开器元件22在图7中以透视图示出。此外,条形张开器元件22连同引导件21一起在图8至图11中以不同的方式示出。图12和图13示出了处于拆卸状态下的图3和图4的实施例。

如在图7中可以最佳地看到的,条形张开器元件22设有上侧30、下侧31、第一侧面32和相对的第二侧面33,其中,第一侧面32和第二侧面33在上侧30和下侧31之间延伸。

所示的条形张开器元件22具有两条正交的对称线82和83,其在图7中通过虚线来图解地表示。

条形张开器元件22具有四个操作表面61、62、63、64,并且可以沿四个不同的定向来使用。在所示实施例中,在每个侧面32、33处设置张开器元件22的两个操作表面,更具体而言,在侧面32处设置两个操作表面61、62,以及在侧面33处设置两个操作表面63、64。每个操作表面61、62、63、64适于与片梭2、3(在图2中示出)的片梭夹协作,以便张开片梭2、3的片梭夹。在所示实施例中,操作表面61、62、63、64在设计上是相同的。更具体而言,所示的条形张开器元件22在每个侧面32、33处设有相对于纵向方向以不同的角度布置的五个表面部分34、35、36,并且设有布置在表面部分34、35、36之间的四个过渡区域37、38。在两端处,三个表面部分34、35、36和相关联的过渡区域37、38形成操作表面61、62;63、64,其中,中央表面部分34被两个操作表面61、62;63、64使用。

在所示实施例中,设置了比较长的平直的中央表面部分34。这样的中央表面部分34有利于控制片梭夹的张开量。此外,在侧面32、33的远端处设置有具有比较大的倾斜角度的表面部分36。这样的表面部分36是有利的,以便快速地张开片梭夹。在平直的中央表面部分34和远端处的表面部分36之间,在所示实施例中,设置有比远端处的表面部分36具有更小的倾斜角度的表面部分35,这有利于稳定片梭夹在张开或闭合期间的移动。

在上侧30处,设置有呈槽的形式的第一耦接元件28。在下侧31处,设置有第二耦接元件79(在图10中示出),其与第一耦接元件28在构造上相同,因此也呈槽的形式。第一耦接元件28和第二耦接元件79相应地在上侧30和下侧31处沿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居中布置。此外,第一耦接元件28和第二耦接元件79彼此镜像对称地定位。最后,第一耦接元件28和第二耦接元件79各自具有垂直于上侧30和下侧31的对称平面。

在条形张开器元件22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39,用于将条形张开器元件22耦接到图8中所示的杆25。

图9是引导件21和条形张开器元件22的顶视图。图10和图11分别是沿图9中的平面a-a和平面b-b的剖视图。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引导件21设有相对元件27,其形式为从引导件21的引导通道26的开口的边缘突出的突舌。条形张开器元件22可沿引导通道26的纵向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引导通道26中。由此,张开器元件22可以使张开器元件22的四个操作表面61、62、63、64中的一个接触片梭夹,例如用于张开图5中所示的接纱片梭3的片梭夹14。根据条形张开器元件22的定向,设置在上侧30上的作为槽的第一耦接元件28或者设置在下侧31上的作为槽的第二耦接元件79被连接到设置在引导件21处的作为突舌的相对元件27,以形成用于垂直于纵向方向在引导通道26中引导条形张开器元件22的舌槽连接。

在所示实施例中,引导件21包括主体70和底部元件71,该底部元件71可从主体70分离,以便安装和拆卸条形张开器元件22。主体70和底部元件71一起形成u形的引导通道26。如在图10和图11中可以看到的,相对元件27在引导通道26的开口的边缘处被设置在主体70处。替代地或附加地,相对元件27被设置在底部元件71处,该相对元件27被插入在条形张开器元件22朝向底部元件71的一侧处设置在耦接元件79处的槽中。

为了避免与杆25干涉,主体70设有开孔72(在图9中示出)。开孔72还将设置为主体70处的相对元件27的突舌分成两个不同的突舌部分,这两个不同的突舌部分在通孔39的两侧处沿引导通道的纵向方向提供两个不同的引导区域84和85。

如在图6中可以最佳地看到的,引导件21设有安装块86,该安装块86具有用于接收销形元件41(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孔42。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引导件21被布置在织机的框架60上,其中,引导通道26平行于片梭2、3(在图2中示出)的移动方向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片梭张开器20包括支撑板29,该支撑板29使用螺栓66经由支撑块47附接到框架60。引导件21经由支撑板29可固定到织机的框架60。

图3和图4中所示的支撑板29设有两个槽孔40,其相对于引导通道26的纵向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布置。引导件21借助于两个销形元件41来固定到支撑板29,这两个销形元件41各自延伸穿过一个槽孔40,并且被接收在孔42(图6中所示)中。引导件21在由槽孔40限定的限度内沿片梭2、3的移动方向(图2中所示)以及垂直于片梭2、3的移动方向的横向方向相对于支撑板29在位置上可手动调整。两个槽孔40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布置,因此当调整引导件21的位置时,引导通道26的纵向方向保持平行于片梭2、3的移动方向布置。通过紧固销形元件41,引导件21在支撑板29处被固定在期望的位置。蝶形螺母或翼形螺母被设置在销形元件41处,用于紧固或放松销形元件41。蝶形螺母或翼形螺母允许简单的操控。

如在图3和图4中可以最佳地看到的,在所示实施例中,引导件21和条形张开器元件22位于织机的框架60与支撑板29之间的支撑板29下方。为了允许操作者接近位于支撑板29下方的例如引导件21、条形张开器元件22和/或杆25之类的元件,而没有必要从支撑板29拆卸引导件21,支撑板29设有可移除的盖43。

图3和图4中所示的片梭张开器20还包括止动杆44,该止动杆44在位置上固定地被布置在织机的框架60上。止动杆44和条形张开器元件22被布置在接纱片梭3(图2中所示)的移动路径的相对侧处,使得接纱片梭3夹在条形张开器元件22和止动杆44之间被引导。止动杆44限制接纱片梭3远离条形张开器元件22的回避运动。

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抽吸单元45。抽吸单元45在条形张开器元件22的区域中附接到框架60。此外,还设置有吹气装置46,以将灰尘从片梭夹吹走。

图14和图15是片梭张开器20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而图16和图17示出了拆卸状态。该片梭张开器20类似于图3至图13中所示的片梭张开器20,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用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这允许通过驱动马达23来驱动以便沿引导通道26的纵向方向移位的条形张开器元件22沿朝向由经纱12(图1中所示)形成的梭口或远离织物13的方向布置在框架60上。

引导件21借助于两个销形元件41来固定到支撑板29,这两个销形元件41各自延伸穿过设置在支撑板29处的一个相关联的槽孔40。支撑板29沿片梭2、3(图2中所示)的移动方向在位置上可移动地被附接到框架60。为了这个目的,在支撑板29处设置有槽孔80、81,该槽孔80、81在安装支撑板29之后平行于片梭2、3的移动方向延伸。吹气装置46可以被设置在支撑板29上,以便从片梭夹吹走灰尘。

在图14至图17中,抽吸单元45经由支撑件67被固定到织机的框架60。因此,当调整支撑板29的位置时,抽吸单元45不与支撑板29一起移动。支撑板29经由支撑型材48来固定到框架60。止动杆44被固定到支撑型材48,使得片梭2、3能够在止动杆44和条形张开器元件22之间被引导。支撑板29还通过至少一个支撑块49和螺栓65相对于框架60以确定的长度位置来固定到框架60。

在图3至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片梭张开器20,其与接纱片梭3的片梭夹14协作。针对片梭张开器20所示的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应用于与送纱片梭2的片梭夹14协作的片梭张开器5。

本发明不限于借助于示例描述以及在附图中图示的实施例。属于权利要求的关于形状和尺寸的变体实施例以及所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的组合也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