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湿排汗织物与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77741发布日期:2018-08-14 18:3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导湿排汗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对织物的功能亦有了新的要求,各种机能性的织物不断问世,例如具有吸湿、排汗、保温或耐磨等功能的织物。再者,随着现代社会对于机能性衣物的需求越来越高,具有特定目的机能性衣物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以排汗衣为例,其一方面要能够快速地吸收人体所排出的汗液,另一方面需具有快速蒸发所吸收汗液的特性,其中汗液的蒸发效率会是决定排汗衣品质的关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导湿排汗织物,包含:基布、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其中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分别覆盖于基布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并具有疏水性质。当将导湿排汗织物做成服饰后,通过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导湿排汗织物可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吸收至基布内,且基布内的汗液可于基布内扩散及展开,从而达到使汗液快速蒸发且使汗渍不明显的效果。本
发明内容的部分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导湿排汗织物,包含:基布、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基布包括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并具有吸湿性。第一胶体层覆盖于基布的上表面,并具有疏水性质。第二胶体层覆盖于基布的下表面,并具有疏水性质。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基布为针织布。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层或第二胶体层于基布上的覆盖率各自介于81.1%至97.7%之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针织布的厚度为介于0.2mm至0.9mm之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针织布的基重为介于115g/m2至145g/m2之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层的疏水性质足以使水滴具有接触角θ1,且90°<θ1<180°,而第二胶体层的疏水性质足以使水滴具有接触角θ2,且90°<θ2<18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的其中任一者的重量密度为介于5g/m2至7g/m2之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的其中任一者的材料包含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导湿排汗织物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提供基布,并且对基布进行亲水处理。提供涂布液,涂布液具有聚丙烯类增稠剂及泼水剂。使用涂布液对基布进行双面涂布处理,以在基布的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分别形成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基于涂布液的总重量计,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含量为0.8wt%至2wt%,且泼水剂的含量为5wt%至15wt%。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双面涂布处理包括藉由转移涂布机对基布进行双面涂布,且转移涂布机的胶刀与转移轮之间的间隙为0.07mm。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转移涂布机的上胶轮与转移轮之间的速差为介于15%至35%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导湿排汗织物的优点在于:汗液可于基布内扩散及展开,从而达到使汗液快速蒸发且使汗渍不明显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绘示本发明的导湿排汗织物于部分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的基布的俯视示意图;图2a至图2d绘示皮肤表面的汗液通过图1a的导湿排汗织物导引的侧视示意图;图3绘示图1a的导湿排汗织物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符号说明:100导湿排汗织物102基布104开口110第一胶体层112第二胶体层120皮肤122汗液124水蒸气s1上表面s2下表面s10、s20、s30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请看到图1a及图1b,图1a绘示本发明的导湿排汗织物100于部分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而图1b绘示图1a的基布102的俯视示意图。导湿排汗织物100包含基布102、第一胶体层110及第二胶体层112。基布102可例如是针织布,像是聚酯材料的圆编针织布。基布102包括彼此相对的上表面s1及下表面s2,并具有吸湿性。在此,「吸湿性」意指纤维材料具有可自环境中吸收水分的能力,亦即,基布102可吸收水分。当基布102是通过针织方式形成时,基布102会具有开口104,如图1b所示。当基布102为针织布时,所使用的针织布的厚度可介于0.2mm至0.9mm之间,而针织布的基重可介于115g/m2至145g/m2之间。此外,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基布102的厚度可以小于2mm;或是,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基布102的厚度可介于0.2mm至0.9mm之间。第一胶体层110覆盖于基布102的上表面s1,而第二胶体层112覆盖于基布102的下表面s2。对此,由于基布102会具有开口104,故对于覆盖于基布102的第一胶体层110及第二胶体层112而言,其于基布102的俯视(即以垂直基布102的方向看向基布102)面积的覆盖率会不足100%。举例而言,第一胶体层110或第二胶体层112于基布102上的覆盖率各自可介于81.1%至97.7%之间。另一方面,第一胶体层110及第二胶体层112的其中任一者的重量密度可为小于10g/m2,且第一胶体层110的重量密度与第二胶体层112的重量密度可彼此相同或相异。以第一胶体层110为例,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层110的重量密度可以是介于2g/m2至8g/m2之间,或是,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层110的重量密度可以是介于5g/m2至7g/m2之间。此外,第一胶体层110及第二胶体层112具有疏水性质。更详细地说,当水滴位于第一胶体层110或第二胶体层112的表面时,第一胶体层110及第二胶体层112与水滴之间各自具有接触角θ1及θ2,且第一胶体层110及第二胶体层112的疏水性质可使得90°<θ1<180°,且90°<θ2<180°。藉由覆于基布102的第一胶体层110及第二胶体层112,导湿排汗织物100可具有快速吸收水分并迅速排除的特性,亦即,可具有良好的导湿排汗性。因此,当导湿排汗织物100做成服饰(像是运动服)后,其可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吸收于其中,接着,通过使所吸收的汗液扩散及展开,导湿排汗织物100可达到快速蒸发汗液且使汗渍不明显的效果,以下将对此进一步说明。请看到图2a至图2d,图2a至图2d绘示皮肤120表面的汗液122通过图1a的导湿排汗织物100导引的侧视示意图。图2a至图2d中,导湿排汗织物100可视为使用者穿着于身上的服饰。如图2a所示,当使用者有出汗现象时,其皮肤120表面会有汗液122。如图2b所示,由于第二胶体层112具有疏水性质,故当汗液122接触到第二胶体层112的时候,汗液122会倾向被聚集到基布102的未被第二胶体层112覆盖之处,并接着被基布102吸收于其中。具体来说,由于第二胶体层112于基布102的覆盖率小于100%,故汗液122可由基布102吸收。如图2c所示,当汗液122被吸收至基布102内之后,由于基布102的上表面s1及下表面s2分别覆有具有疏水性质的第一胶体层110及第二胶体层112,故汗液122会倾向往基布102的湿度较低处扩散及散开(像是图2b的汗液122的左右两侧处)。此外,汗液122的表面积会在其发生扩散及散开后增加。如图2d所示,由于汗液122的表面积增加,故汗液122可以有更好的蒸发速率,因此,汗液122可更倾向蒸发成为水蒸气124。同时,当汗液122中的水份蒸发成水蒸气124后,其内残留的成分(例如盐类)会留存在基布102内,并形成汗渍,对此,由于汗液122在蒸发成水蒸气124前,会先往基布102的湿度较低处扩散及散开,故所形成的汗渍是以较大面积的方式分布在基布102内,而不是以较小面积的方式集中在基布102内。也因此,即使汗液122形成了有颜色的汗渍,其所形成的汗渍的颜色也会因是以较大面积的方式分布在基布102内而呈不显著,藉以防止导湿排汗织物100因汗渍而影响视觉观感。除此之外,导湿排汗织物的性能表现也可藉由调控基布102、胶体层的参数或是制程参数而改变,以下将对排汗织物的制作方法及其中可调控的制程做说明,请看到图3,图3绘示图1a的导湿排汗织物100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10为调配涂布液,于此步骤中,涂布液可通过由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及泼水剂等组成份,调制成具有粘度的涂布胶。此外,于涂布液中,基于涂布液的总重量计,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含量可为0.8wt%至2wt%,而泼水剂的含量可为5wt%至15wt%。步骤s20为提供基布,于此步骤中,可例如是使用厚度为0.45mm且布重为128g/m2的聚酯圆编针织布做为基布,并先对基布进行精练、染色、还原洗、酸中和等处理,接着,再对基布进行亲水处理。于对基布进行亲水处理的过程中,可使用嵌段聚酯聚醚共聚物水分散液所组成的亲水改质剂进行处理,于亲水处理后,可再进行定型处理。步骤s30为进行涂布处理,于此步骤中,如前所述,基布会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而涂布处理包含使用涂布液对基布进行双面涂布处理。举例而言,可使用转移涂布机于基布的上表面上先涂布调配好的涂布液,接着,将带有涂布液的基布置于烘箱内,并于加热后形成第一胶体层。于第一胶体层形成后,可再次使用相同的制程条件于基布的下表面上形成第二胶体层,藉以形成如图1a的导湿排汗织物。于上述制程中,可依序在基布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形成胶体层,也可依序在基布的下表面及上表面上分别形成胶体层。于使用转移涂布机进行涂布时,转移涂布机的胶刀与转移轮之间的间隙可设定为0.07mm,而转移涂布机的上胶轮与转移轮的速差可做为调控导湿排汗织物的性能表现的参数。例如,上胶轮与转移轮的速差可设定为5%、10%、20%、30%或40%。此外,转移涂布机对基布的涂布液的涂布量也可做为调控导湿排汗织物的性能表现的参数。例如,涂布液的涂布量可设定为介于6g/m2至7.5g/m2之间。以下将对不同参数对导湿排汗织物的性能表现的差异做说明。请看到表一,表一为各比较例与各实施例的性能表现结果。比较例一为使用单一针织布,比较例二为仅于针织布的单一表面形成胶体层。实施例一至五的结构相似于前述图1a的导湿排汗织物的结构,为配置有两相对疏水性质胶体层的基布结构,且其中基布的厚度为0.45mm且布重为128g/m2。惟各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于使用转移涂布机进行涂布时,实施例一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5g/m2且速差设定成20%;实施例二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0g/m2且速差设定成18%;实施例三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8g/m2且速差设定成30%;实施例四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6g/m2且速差设定成30%;以及,实施例五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6g/m2且速差设定成30%。此外,「吸水速度」是依据「ftts-fa-2011-4.3」的规范测定,「快干性40分钟残余水份率」是依据「ftts-fa-2011-4.2」的规范测定,「单向传输指数」是依据「aatcc-195」的规范测定。根据表一的结果,实施例一至五的导湿排汗织物在吸水速度、快干性40分钟残余水份率及单向传输指数的表现可以有效提升,从而表示实施例一至五的导湿排汗织物具有良好的导湿排汗及防汗渍效果。表一各比较例与各实施例的的性能表现结果此外,也可藉由调控制程参数而调整胶体层的透光性,致使胶体层的颜色不会影响到导湿排汗织物的视觉观感,亦即,可调整基布在尚未进行涂布的颜色与基布在进行涂布后的颜色之间的色差。所调整的参数可例如是涂布液的涂布量,且其可藉由控制涂布机的刮刀与转移轮的间距、调整上胶轮与转移轮的速差、或者是改变涂布液的组成来调整。以下将对不同参数所产生的色差差异做说明。请看到表二,表二为比较例与各实施例的色差比较。比较例三为尚未进行涂布处理的基布。实施例六至十的结构相似于前述图1a的导湿排汗织物的结构,为配置有两相对疏水性质胶体层的基布结构,且其中基布的厚度为0.45mm且布重为128g/m2。惟各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于使用转移涂布机进行涂布时,实施例六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1g/m2且速差设定成5%;实施例七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2g/m2且速差设定成10%;实施例八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5g/m2且速差设定成20%;实施例九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6.8g/m2且速差设定成30%;以及,实施例十所使用的参数为将涂布量设定成7.1g/m2且速差设定成40%。表二中的色差值是依据datacolor650分光仪测色后,由cielab(d6510deg)色差值公式的规范所计算出的结果,其中比较例三的颜色为测量时的基准值,且dl*为明度色差、da*为红绿色差、db*为蓝黄色差、△e为总色差、△e=[(dl*)2+(da*)2+(db*)2]1/2。根据表二的结果,实施例六至十的基布在涂布前后的色差值差异皆为小于等于0.63,故所形成的胶体层会具有透光性,使得所形成的胶体层不会影响到导湿排汗织物的视觉观感。表二比较例与各实施例的的色差差异色差值dl*da*db*△e比较例三n/an/an/an/a实施例六0.150.15-0.050.22实施例七0.140.10-0.180.25实施例八0.52-0.110.010.63实施例九-0.330.02-0.380.60实施例十-0.06-0.28-0.260.38综合上述,本发明的导湿排汗织物包含基布、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其中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分别覆盖于基布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且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使得上下表面各自具有疏水性质。当将导湿排汗织物做成服饰后,通过第一胶体层及第二胶体层,导湿排汗织物可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吸收至基布内,且基布内的汗液可于基布内扩散及展开,从而达到使汗液快速蒸发且使汗渍不明显的效果。此外,胶体层的透光性也可由制程参数调整,从而使,使胶体层的颜色不会影响到导湿排汗织物的视觉观感。虽然本发明已以多种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