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蒸汽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641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蒸汽熨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熨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蒸汽熨斗。



背景技术:

蒸汽熨斗,其结构主要包括外壳、水箱、加热盘和用于加热加热盘的加热装置,水箱上有一个带孔的盖,开盖后可以给小箱加水,孔使得水箱与外界通气,进而使得水箱中的水可以在其自身重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从水箱底部的下水口通过滴水装置定量流入蒸汽腔进而产生蒸汽,其中蒸汽腔由加热盘与加热盘盖围成。蒸汽腔内的蒸汽是通过加热盘上的发热管对水进行加热而汽化产生。电熨斗工作时,蒸汽腔的水被加热盘加热而汽化成水蒸汽,进而水蒸汽从加热盘的喷汽孔喷出,此时可对衣物进行熨烫。

现有技术中,由于滴水装置内的下水通道是水箱与蒸汽腔之间连通的唯一通道,而在蒸汽腔内,其在产生蒸汽时会同时形成一定的蒸汽压力,蒸汽压力较大时,才能从喷汽孔喷出强蒸汽,进而才能使得蒸汽穿透较厚的衣服,达到良好的熨烫效果。但是,当蒸汽腔内蒸汽压力大于水箱内水的自身重力和大气压的总压力时,水箱内的水就无法导入蒸汽腔内,进而造成蒸汽断汽,严重影响熨烫效果,尤其对于较厚的衣服。现有的熨斗从其喷汽孔喷出强蒸汽的压力都是很小,基本为零,为增加蒸汽压力,人们有的采用锅炉技术,但是锅炉技术成本较高,不利用普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蒸汽熨斗,该熨斗能够产生穿透力强的强蒸汽,提升熨烫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强蒸汽熨斗,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加热盘和安装在加热盘上方的水箱,加热盘上盖有盘盖,加热盘与盘盖之间围成蒸汽腔,水箱与蒸汽腔之间通过下水通道连通,加热盘内安装有用于加热加热盘以使蒸汽腔能够产生蒸汽的加热管,蒸汽腔内的蒸汽经加热盘上的喷汽孔喷出以实现熨烫作业,水箱与蒸汽腔之间还通过能够通蒸汽的通汽通道连通,水箱开设有与大气连通的且能够避免水箱内的蒸汽大量流出的小通气孔。

其中,水箱的加水口盖有水盖,小通气孔开设于水盖上,小通气孔的孔径不大于1.5mm2

其中,喷汽孔的孔径不大于3mm2

其中,喷汽孔位于加热盘的前端部。

其中,通汽通道的进气端位于蒸汽腔的前端,通汽通道的出气端位于水箱顶板的前端。

其中,下水通道位于加热盘的后端部以使加热盘竖直作业时下水通道的进水口位于水箱内的水平面以下,位于加热管两端的管脚位于加热盘的前端部,位于加热管中部的管段为加热管的主加热区,加热管的主加热区位于加热盘的后端部。

其中,下水通道的进水口位于水箱底板的后端,下水通道的出水口正对加热管的主加热区。

其中,下水通道内设有控制水的流通量的控制阀。

其中,加热管为缩口u形。

其中,蒸汽腔设有用于将蒸汽输送至喷汽孔的蒸汽通道,蒸汽通道包括沿着加热管的外部延伸的第一通道、沿着加热管的内部延伸的第二通道和连通喷汽孔的汇集通道,第一通道通过第二通道连接汇集通道;蒸汽从加热管的主加热区分别沿着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进入汇集通道以使蒸汽能够从喷汽孔中喷出。

本发明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强蒸汽熨斗,通过在水箱与蒸汽腔之间设置能够流通蒸汽的通汽通道,这样蒸汽腔内的部分蒸汽就能够通过通汽通道流入水箱,进而使得水箱内的水不仅受到自身重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而且还受到蒸汽压力的作用,这样水箱内的总压力必定大于蒸汽腔内压力,从而水箱内的水能够通过下水通道持续、加量地流入蒸汽腔内,进而蒸汽腔会产生更多的蒸汽,从而形成更高的蒸汽压力,该压力又将通过通汽通道传递至水箱,如此循环,直至蒸汽腔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其内的蒸汽将从喷汽孔喷出,进而形成强蒸汽,强蒸汽能够穿透较厚的衣服,达到更好的熨烫效果;而且由于蒸汽腔内的蒸汽可从喷汽孔喷出,进而在蒸汽腔与水箱之间的压力将到达一个动态平衡,这样既可以形成强蒸汽,又可以保持水箱内的水持续滴入蒸汽腔内。另外,水箱上的小通气孔不仅能够避免水箱内的蒸汽大量流出,而且使得水箱与大气连通,使得水箱在摇动时由于大气压力能够一直为水箱提供持续的压力而避免水箱内的气压急降,进而进一步使得水箱内的水能够持续滴入蒸汽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新型多用途蒸汽熨斗在水平作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新型多用途蒸汽熨斗在竖直作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新型多用途蒸汽熨斗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新型多用途蒸汽熨斗的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水箱;

2-加热盘、21-喷汽孔;

3-下水通道;

4-加热管、41-管脚、42-主加热区;

5-蒸汽通道、51-第一通道、52-第二通道、53-汇集通道;

6-通汽通道;

7-水盖、71-小通气孔;

8-盘盖;

9-蒸汽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蒸汽熨斗,参见图1和图2所示,熨斗包括加热盘2和安装在加热盘2上方的水箱1,加热盘2上设有凹槽,凹槽上盖有盘盖8,凹槽与盘盖8之间围成蒸汽腔9,水箱1与蒸汽腔9之间通过下水通道3连通,这样水箱1内的水经下水通道3滴入蒸汽腔9内(图1和图2中阴影部分为水箱1内的水),其中,下水通道3内设有控制水的流通量的控制阀,进而可均匀控制滴入蒸汽腔9的滴水量。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水箱1与蒸汽腔9之间还设有通汽通道6,通汽通道6的进气端位于蒸汽腔9的前端,喷汽孔21位于加热盘2的前端(参见图4所示),通汽通道6的出气端位于水箱1顶板的前端,这样在熨斗竖直朝上作业时,水箱1内的水不会进入通汽通道6。蒸汽腔9内的小部分蒸汽经通过通汽通道6进入水箱1,这样水箱1内的水在蒸汽压力、大气压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持续滴入蒸汽腔9内,即使熨斗在竖直作业时,水箱1内的水丧失了重力作用,但由于蒸汽压力和大气压力之和同样大于蒸汽腔9内的压力,进而也能够将水持续的压入蒸汽腔9内。在蒸汽腔9内的部分蒸汽开始进入水箱1后,由于水箱1内的压力突然增大,将使更多的水量滴入蒸汽腔9,进而在蒸汽腔9内会产生更多的蒸汽,进而形成更高的蒸汽压力,该蒸汽压力又将通过通汽通道6传递至水箱1,如此循环,直至蒸汽腔9内的蒸汽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其内的蒸汽将从喷汽孔21喷出,进而形成强蒸汽,强蒸汽能够穿透较厚的衣服,达到更好的熨烫效果。而且由于蒸汽腔9内的蒸汽可从喷汽孔21喷出,进而在蒸汽腔9与水箱1之间的压力将到达一个动态平衡,这样既可以形成强蒸汽,又可以保持水箱1内的水持续不间断地滴入蒸汽腔9内。

进一步的,喷汽孔21的孔径不大于3mm2,喷汽孔21的数量不超过六个,使得所有喷汽孔21的总面积控制在18mm²以内,这样蒸汽腔9才能以每分钟30g左右的蒸汽量从喷汽孔21中喷出,进一步形成强蒸汽,强蒸汽能够穿透较厚的衣服,提升熨烫效果。

进一步的,水箱1的加水口盖有水盖7,水盖7开设有小通气孔71,其中,小通气孔71的孔径不大于5mm2。特别优选地,小通气孔71的孔径不大于1.5mm2。这样小孔径的小通气孔71能够避免水箱1内的蒸汽从小通气孔71大量跑出,进而造成蒸汽压力的急剧下降。由于现有技术的水箱1处于密闭状态,这样在水箱1摇动时,其内的蒸汽将融入水中或凝结在水箱1的内壁,进而造成水箱1的总体压力急降,这样将导致水箱1不能持续滴入蒸汽腔9内。本发明通过使小通气孔71保持畅通,使得水箱1在摇动时由于大气压力能够一直为水箱1提供持续的压力,进而避免水箱1内的气压急降,使得水箱1内的水能够持续滴入蒸汽腔9内。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通过将下水通道3设置于加热盘2的后端部,其中,加热盘2的后端部在图1中为加热盘2的右端部,在图2中为加热盘2的下端部。而且加热盘2在竖直熨烫作业时,使得下水通道3的进水口位于水箱1内的水平面以下(参见图2),这样水箱1内的水才能通过下水通道3持续地滴入蒸汽腔9内,进而能够产生连续的蒸汽以实现挂着衣物的熨烫,从而使得熨斗不仅能够实现水平熨烫也能够实现竖直熨烫,实现熨斗的多功能化。

参见图3和图4,加热盘2内安装有用于加热加热盘2以使蒸汽腔9能够产生蒸汽的加热管4,蒸汽腔9内的蒸汽经加热盘2上的喷汽孔21喷出以实现熨烫作业。本实施例中,加热管4为缩口u形,通过使加热管4两端的管脚41位于加热盘2的前端部,其中加热盘2的前端部在图1中为加热盘2的左端部,在图2中为加热盘2的上端部,加热管4的主加热区42位于加热盘2的后端部,这样使得面积和质量都较大的加热盘2的后端部能够快速获得更高的温度,进而还能够更加快速、均匀的将热量传递至加热盘2的前端部,再结合加热盘2的管脚41也能对加热盘2的前端部起到一定的加热作用,从而使得整个加热盘2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提升整体熨烫效果。另外,由于加热管4的主加热区42和下水通道3都位于加热盘2的后端部,这样进入蒸汽腔9的水滴能够快速被汽化,增加蒸汽腔9内单位面积内的蒸汽量,进一步提升熨烫效果。

本实施例中,下水通道3的进水口位于水箱1底板的后端(参见图1和图2),下水通道3的出水口正对加热管4的主加热区42(参见图3),使得滴入蒸汽腔9内的水能够迅速被加热至汽化,进而保证蒸汽腔9内的蒸汽量充足且稳定。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蒸汽腔9设有用于将蒸汽输送至喷汽孔21的蒸汽通道5,蒸汽通道5包括沿着加热管4的外部延伸的第一通道51、沿着加热管4的内部延伸的第二通道52和连通喷汽孔21的汇集通道53,第一通道51通过第二通道52连接汇集通道53。从加热管4的主加热区42产生的蒸汽分别沿着两侧的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都进入汇集通道53,进而使得聚集的蒸汽能够从喷汽孔21中集中喷出以形成强蒸汽,强蒸汽使得喷出的蒸汽量多且速度快,提高其穿透衣物的能力。其中,喷汽孔21位于加热盘2的前端部,蒸汽通过在蒸汽通道5内来回折流再进入喷汽孔21,将有效提高发热盘底部温度的均匀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