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舒爽型美丽诺羊毛、PTT、细旦尼龙混纺纱鸟眼花色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4650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轻质舒爽型美丽诺羊毛、PTT、细旦尼龙混纺纱鸟眼花色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纺纱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质舒爽型美丽诺羊毛、PTT、细旦尼龙混纺纱鸟眼花色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混纺纱是指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纺制的纱线,其中在混纺纱行业多采用针织的方法来编织面料。另一方面,鸟眼花色指的是纺线交叉编织并且设置开孔,类似鸟的眼睛,又称为鸟眼布,属于纬编织物,通常用于运动休闲服饰及家纺用布。

在各式各样的纤维种类中,美丽诺羊毛纤维具有纤维细长、光滑平整以及弹性好的优点,PTT纤维则具有混纺性能好的优点,而细旦尼龙具有质感好以及舒适耐用的优点。将上述三种纤维进行混纺,并配合其他的面料处理工艺,得到的面料具有质地均匀、穿着舒适、蓬松柔软以及成本较低的优点。

专利公告号为CN 204894688U、公告日为2015.12.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吸汗导湿透气面料,包括叠加设置的内层和外层,内层用于与皮肤接触并且将外层与皮肤间隔,内层的面料为鸟眼织布,外层由分别在三向上等距排列的织线编织成均布有正六边形的蜂窝孔的网状结构,蜂窝孔的位置与内层上的鸟眼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但是在该实用新型中存在面料使用强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舒爽型美丽诺羊毛、PTT、细旦尼龙混纺纱鸟眼花色针织面料,其能通过在横竖编织的混纺纱线上设置用于连接的卷绕线圈的方式,以完成增大面料使用强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面料使用强度大、抗拉扯以及编织方法简单实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轻质舒爽型美丽诺羊毛、PTT、细旦尼龙混纺纱鸟眼花色针织面料,包括位于外层的第一竖向纺线、位于内层并用于减小横向延展性的横向纺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纺线与所述横向纺线之间的第二竖向纺线,所述第一竖向纺线、横向纺线以及第二竖向纺线之间设有面料开孔,所述横向纺线分别绕制在所述第一竖向纺线以及第二竖向纺线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竖向纺线包括第一纺线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纺线主体上并用于串套所述横向纺线以及第二竖向纺线的第一纺线圈,所述第一纺线圈为卷绕线圈。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纺线主体与所述第一纺线圈之间交替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一纺线主体之间的长度均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竖向纺线包括第二纺线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纺线主体上并串套在所述第一纺线圈内的第二纺线圈,所述第二纺线圈为卷绕线圈。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纺线主体与所述第二纺线圈之间交替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二纺线主体之间的长度均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纺线圈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纺线圈的圆心相重合。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横向纺线包括横向纺线主体,设置在所述横向纺线主体上并绕制在所述第一纺线圈以及第二纺线圈上的横向纺线绕制圈。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横向纺线绕制圈包括绕制在所述第二纺线圈上的第一绕制圈以及绕制在所述第一纺线圈上的第二绕制圈,所述第一绕制圈以及第二绕制圈的数量均为两圈。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横向纺线通过两条纺线在单独一条纺线上捻制而成的方式形成。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竖向纺线以及第二竖向纺线通过两条纺线捻制而成的方式形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竖编织的混纺纱线上设置用于连接的卷绕线圈的方式,以完成增大面料使用强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面料使用强度大、抗拉扯以及编织方法简单实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纺线圈以及第二纺线圈与横向纺线绕制圈绕制的位置示意图。(图中202部位,内带“O”标记的横向纺线绕制圈部分为由图平面向外,内带“X”标记的横向纺线绕制圈部分为由图平面向里,以完成绕制编织)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横向纺线绕制圈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了突出显示横向纺线绕制圈结构,将第二纺线主体和第一纺线主体进行放大处理)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横向纺线的捻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竖向纺线以及第二竖向纺线的捻制结构示意图。(图中以第一竖向纺线为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以及附图5所示,轻质舒爽型美丽诺羊毛、PTT、细旦尼龙混纺纱鸟眼花色针织面料,包括位于外层的第一竖向纺线1、位于内层并用于减小横向延展性的横向纺线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与所述横向纺线2之间的第二竖向纺线3,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横向纺线2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之间设有面料开孔4,所述横向纺线2分别绕制在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织面料由美丽诺羊毛纤维、PTT纤维以及细旦尼龙纤维三种纤维的混纺纱针织而成,使得所述针织面料具有三种纤维的综合优点,提高面料的使用质感。

另一方面,所述面料开孔4即鸟眼面料、鸟眼布中的“鸟眼”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而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横向纺线2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之间相互绕制、缠绕连接,使得面料的使用强度和抗拉扯能力被很好地提高了,而上述绕制、缠绕连接方式,由于其结构简单,也因此具有编织方法简单实用的特点。

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包括第一纺线主体101,设置在所述第一纺线主体101上并用于串套所述横向纺线2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的第一纺线圈102,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为卷绕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纺线主体101与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为同一根纺线,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为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上卷绕后形成的线圈,以用于所述横向纺线2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进行串套、缠绕连接,以保证纺线以及整块面料的连接使用强度。

所述第一纺线主体101与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之间交替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一纺线主体101之间的长度均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出于面料结构稳定性和所述面料开孔4排列结构的规整性考虑,若干个所述第一纺线圈102在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上均匀间隔地排列,使得所述面料开孔4之间的距离也是均匀不变的,保证了面料中“鸟眼”结构的齐整性。

所述第二竖向纺线3包括第二纺线主体301,设置在所述第二纺线主体301上并串套在所述第一纺线圈102内的第二纺线圈302,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为卷绕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纺线主体301与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为同一根纺线,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为所述第二竖向纺线3上卷绕后形成的线圈,以用于所述第二竖向纺线3进行缠绕连接,以保证纺线以及整块面料的连接使用强度。

所述第二纺线主体301与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之间交替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二纺线主体301之间的长度均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出于面料结构稳定性和所述面料开孔4排列结构的规整性考虑,若干个所述第二纺线圈302在所述第二竖向纺线3上均匀间隔地排列,使得所述面料开孔4之间的距离也是均匀不变的,保证了面料中“鸟眼”结构的齐整性。

所述第二纺线圈302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纺线圈102的圆心相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纺线圈302的直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使得所述横向纺线2可以在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以及第一纺线圈102上进行缠绕,而且具有缠绕位置空间大小适宜的优点,相较于在两个同样的线圈上进行缠绕,后者存在缠绕位置集中、抱团成球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以及第一纺线圈102的大小位置设定,使得所述横向纺线2的缠绕作用科学有效,而且也具有足够的编织空间,降低了编织难度。

所述横向纺线2包括横向纺线主体201,设置在所述横向纺线主体201上并绕制在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以及第二纺线圈302上的横向纺线绕制圈2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纺线绕制圈202与所述横向纺线主体201为同一根纺线,并与所述横向纺线主体201间隔交替地设置在所述横向纺线2上,所述横向纺线绕制圈202缠绕设置在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以及第二纺线圈302上,使得所述横向纺线2与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所述横向纺线2与所述第二竖向纺线3,以及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与所述第二竖向纺线3之间的连接强度足够,以保证整个面料的连接使用强度。

所述横向纺线绕制圈202包括绕制在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上的第一绕制圈20201以及绕制在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上的第二绕制圈20202,所述第一绕制圈20201以及第二绕制圈20202的数量均为两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纺线主体201先穿过所述第二纺线圈302,并在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上进行缠绕连接,再在所述第一纺线圈102上进行缠绕连接,使得三条纺线的连接强度适宜而足够。

另一方面。所述横向纺线主体201在所述第二纺线圈302以及第一纺线圈102上的线圈边上进行缠绕连接,当缠绕的圈数过大时,会影响面料的平整性,所以缠绕的圈数应该适中,本实施例中在根据混纺线的性能后,设置两圈缠绕圈,以保证面料的整体使用效果。

所述横向纺线2通过两条纺线在单独一条纺线上捻制而成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纺线2采用美丽诺羊毛纤维和PTT纤维在细旦尼龙纤维上捻制的方式进行混纺,其中细旦尼龙具有强度高,抗拉扯能力强的特点,所以作为中间的“主纤维”进行混纺,以作为横向拉扯的主要抗拉纤维,以保证面料的使用。

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通过两条纺线捻制而成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在整个面料中起到连接编织成面料的作用,相较于所述横向纺线2,对其两者的拉扯强度要求不高,而美丽诺羊毛纤维和PTT纤维的混纺,使得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具有纤维细长,光滑平整,弹性好,可纺性高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纺线1以及第二竖向纺线3和所述横向纺线2的混纺纤维不同的设置,使得所述面料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保证使用强度和使用质感。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