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捻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290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捻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捻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捻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捻绳机都只能进行单层的捻绳操作,即采用同一种原料线来捻出绳子,这种绳子结构简单,不具备分层的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多样的需要,比如如何制造一种外层防火、内层柔韧性好的绳子,通过两种不同材料的配合,使绳子既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又兼备柔韧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及的一种捻绳装置,通过包线出线机构引出包线,通过芯线出线机构引出芯线,包线、芯线在汇线机构汇聚,由汇线机构后方的初捻机构作用,将包线、芯线在汇线套后部捻成捻绳,同时,静平衡箱悬于初捻机构的内部,通过静平衡箱内的卷线机构对已经完成卷捻的捻绳进行收集,装置机构紧凑、设计合理,可实现双夹层的捻绳的卷捻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捻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捻绳装置,包括:

包线出线机构,所述包线出线机构位于装置左侧,包括卧式线架,所述卧式线架上固定有包线筒轴、包线初张紧机构、分线排,包线由套于所述包线筒轴上的包线筒引出经包线初张紧机构张紧后由分线排分线;

芯线出线机构,所述芯线出线机构位于所述卧式线架的右侧,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安装分线板及芯线筒底座,所述芯线筒底座中心为一竖直的芯线筒轴,芯线由套于所述芯线筒轴的芯线筒引出后由分线板分线;

汇线机构,所述汇线机构位于所述芯线出线机构的右侧,包括汇线环及其右侧的汇线套,所述汇线环的圆环面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汇线孔,所述汇线套靠近所述汇线环一侧具有中空的喇叭口形状,所述包线经所述分线排分线后依次穿过所述汇线孔、所述汇线套,所述芯线离开所述芯线出线机构后依次从所述汇线环、所述汇线套的中部穿出;

初捻机构,所述初捻机构位于所述汇线机构的右侧,包括固定的左立板、右立板,左端轴穿过所述左立板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左端轴的左侧段中空并在所述左侧段加工有左长槽,线轮Ⅰ固定安装在所述左长槽处,所述左端轴的中段固定安装有左旋转杆,所述左旋转杆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右端轴穿过所述右立板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I,所述右端轴中空并加工有右长槽,线轮IV安装在所述右长槽处,右旋转杆固定在所述右端轴上,所述右旋转杆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I,所述左旋转杆、所述右旋转杆在同一平面围成矩形,所述线轮II及所述线轮III安装在所述矩形的同一长边上,所述左端轴、所述右端轴由电机带动做同速转动;

静平衡箱,所述静平衡箱悬于所述左端轴及所述右端轴上、所述左旋转杆及所述右旋转杆之间,所述静平衡箱内安装有调倾机构、绕线机构、张紧机构、排线机构及卷线机构;

所述芯线、所述包线经过汇线机构形成一条捻绳,所述捻绳依次通过线轮I、线轮II、线轮III、线轮IV后进入所述静平衡箱内,具体表现为所述捻绳依次通过绕线机构、张紧机构、排线机构、卷线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卧式线架为一长方体框架,竖板及横板分别沿所述长方体框架的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均匀安装,所述包线筒轴等间距固定在所述竖板上,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等间距固定在所述横板上,所述分线排等间距固定在所述长方体框架的右侧壁板上,所述包线筒的下沿与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所述分线排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包线初张紧机构包括螺栓固定的引线板,所述引线板上加工有引线孔,所述螺栓上还套有上下复合的两个蝶形圆盘,所述分线排通过L型连接板固定在所述长方体框架的右侧壁板上,所述分线排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葫芦状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为一矩形,所述分线板共四个在所述矩形的中间沿长边方向固定安装,所述分线板上加工有一定数量的分线孔及两个分线槽,所述芯线筒底座共六个均匀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方,芯线筒通过筒套套于所述芯线筒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汇线环及所述汇线套由固定架固定,所述汇线环、所述汇线套的中心连线经过所述分线孔的圆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静平衡箱包括固定连接的左箱体侧板、右箱体侧板、底板,所述左箱体侧板通过滚动轴承II及轴承盖板悬于所述左端轴上,所述右箱体侧板通过滚动轴承III及轴承盖板I悬于所述右端轴上,中间立板连接所述左箱体侧板及所述右箱体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倾机构安装于底板上左侧位置,通过手动调节滑块在导轨中的横向移动实现所述静平衡箱横向方向上的水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机构安装于中间立板上,所述绕线机构靠近右箱体侧板,所述绕线机构包括固定的主动轴及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由绕线电机驱动,所述绕线电机的转速可调,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上通过键连接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加工数道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机构包括两根长轴,所述长轴的两端固定在左箱体侧板、右箱体侧板的上部,所述长轴上加工凸起,移动块套在所述长轴上、所述凸起的左侧,弹簧安装于所述移动块及所述凸起之间,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安装有线轮VI,线轮V及线轮VII安装于所述右箱体侧板上、所述长轴之间,所述线轮V靠外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排线机构包括蜗杆,涡轮箱套于所述蜗杆上,所述蜗杆两端由蜗杆连接板连接到左箱体侧板上,所述蜗杆外接有减速电机,所述涡轮箱右侧固定装有线轮VIII,所述涡轮箱的下表面通过轴安装滚动轴承IV,所述滚动轴承IV共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的防倾轴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卷线机构包括卷线筒及卷线筒端盖,所述卷线筒由卷线轴通过键带动转动,所述卷线轴穿过中间立板并外接有扭力离合器,所述卷线筒的外侧端面上加工有凹槽,所述卷线筒端盖包括内轴及外套,所述内轴及所述外套之间装配有两组滚动轴承V,所述内轴的内侧端面对应所述凹槽加工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中间为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为圆台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上还装有铰链支架,所述铰链支架通过旋转臂与铰链支架I连接,所述铰链支架I由螺栓固定在左箱体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包线出线机构引出包线,通过芯线出线机构引出芯线,包线、芯线在汇线机构汇聚,由汇线机构后方的初捻机构作用,将包线、芯线在汇线套后部捻成捻绳,同时,静平衡箱悬于初捻机构的内部,通过静平衡箱内的卷线机构对已经完成卷捻的捻绳进行收集,装置机构紧凑、设计合理,可实现双夹层的捻绳的卷捻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捻绳装置主视图;

图2为包线出线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包线初张紧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分线排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图8为芯线出线机构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分线板的左视图;

图11为汇线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1中B向视图;

图14为初捻机构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中C位置的放大图;

图16为图14中D位置的放大图;

图17为图14中E-E剖视图;

图18为图14中F位置的放大图;

图19为图14中G方向的向视图;

图20为图14中H方向的向视图;

图21为图14中I方向的向视图;

图22为图21的右视图;

图23为图14中J方向的向视图;

图24为图23中K位置的放大图。

图中:1、包线出线机构;11、卧式线架;111、竖板;112、横板;113、包线筒轴;114、包线初张紧机构;1141、引线板;1142、引线孔;1143、蝶形圆盘;115、分线排;1151、葫芦状缺口;116、包线筒;117、L型连接板;2、芯线出线机构;21、工作台;22、分线板;221、分线孔;222、分线槽;23、芯线筒底座;24、芯线筒轴;25、芯线筒;26、筒套;3、汇线机构;31、汇线环;311、汇线孔;32、汇线套;4、初捻机构;41、地面;42、左立板;43、滚动轴承;44、左端轴;441、左侧段;4411、左长槽;442、中段;45、线轮I;46、左旋转杆;47、线轮II;48、线轮III;49、右旋转杆;50、右立板;51、滚动轴承I;52、右端轴;521、右长槽;53、线轮IV;54、静平衡箱;541、左箱体侧板;542、底板;543、右箱体侧板;544、中间立板;545、滚动轴承II;546、轴承盖板;547、滚动轴承III;548、轴承盖板I;5401、调倾机构;5402、绕线机构;54021、主动轴;54022、从动轴;54023、绕线电机;54024、绕线轮;540241、线槽;5403、张紧机构;54031、长轴;540311、凸起;54032、移动块;54033、弹簧;54034、线轮VI;54035、线轮VII;54036、线轮V;5404、排线机构;54041、蜗杆;54042、涡轮箱;54043、蜗杆连接板;54044、线轮VIII;54045、滚动轴承IV;54046、防倾轴;5405、卷线机构;54051、卷线筒;54052、卷线筒端盖;54053、卷线轴;54054、凹槽;54055、内轴;54056、外套;54057、滚动轴承V;54058、凸起部;54059、导向部;54060、铰链支架;54061、旋转臂;54062、铰链支架I;5、芯线;6、包线;7、捻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捻绳装置,包括:如图1所示,包线出线机构1位于装置左侧,如图2、图3所示,包线出线机构1包括卧式线架11,卧式线架11上固定有包线筒轴113、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分线排115,包线6由套于包线筒轴113上的包线筒116引出经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张紧后由分线排115分线;卧式线架11为一长方体框架,竖板111及横板112分别沿长方体框架的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均匀安装,包线筒轴113等间距固定在竖板111上,包线初张紧机构114等间距固定在横板112上,分线排115等间距固定在长方体框架的右侧壁板上,包线筒116的下沿与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分线排115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4、图5所示,包线初张紧机构114包括螺栓固定的引线板1141,引线板1141上加工有引线孔1142,螺栓上还套有上下复合的两个蝶形圆盘1143,如图6、图7所示,分线排115通过L型连接板117固定在长方体框架的右侧壁板上,分线排115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葫芦状缺口1151;如图1所示,芯线出线机构2位于卧式线架11的右侧,如图8、图9所示,芯线出线机构2包括工作台21,工作台21上固定安装分线板22及芯线筒底座23,芯线筒底座23中心为一竖直的芯线筒轴24,芯线5由套于芯线筒轴24的芯线筒25引出后由分线板22分线;工作台21的台面为一矩形,分线板22共四个在矩形的中间沿长边方向固定安装,如图10所示,分线板22上加工有一定数量的分线孔221及两个分线槽222,芯线筒底座23共六个均匀安装在工作台21的台面上方,芯线筒25通过筒套26套于芯线筒底座23上;如图1所示,汇线机构3位于芯线出线机构2的右侧,如图11所示,汇线机构3包括汇线环31及其右侧的汇线套32,如图12所示,汇线环31的圆环面上均匀加工一定数量的汇线孔311,汇线套32靠近汇线环31一侧具有中空的喇叭口形状,包线6经分线排115分线后依次穿过汇线孔311、汇线套32,芯线5离开芯线出线机构2后依次从汇线环31、汇线套32的中部穿出;汇线环31及汇线套32由固定架固定,汇线环31、汇线套32的中心连线经过分线孔221的圆心;如图1所示,初捻机构4位于汇线机构3的右侧,如图14所示,初捻机构4包括固定的左立板42、右立板50,如图15所示,左端轴44穿过左立板42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43,左端轴44的左侧段441中空并在左侧段441加工有左长槽4411,线轮Ⅰ45固定安装在左长槽4411处,如图14所示,左端轴44的中段442固定安装有左旋转杆46,如图17所示,左旋转杆46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47,如图14所示,右端轴52穿过右立板50并在穿过处安装有滚动轴承I51,右端轴52中空并加工有右长槽521,线轮IV53安装在右长槽521处,右旋转杆49固定在右端轴52上,右旋转杆49的端部安装有线轮III48,左旋转杆46、右旋转杆49在同一平面围成矩形,线轮II47及线轮III48安装在矩形的同一长边上,左端轴44、右端轴52由电机带动做同速转动;静平衡箱54悬于左端轴44及右端轴52上、左旋转杆46及右旋转杆49之间,静平衡箱54内安装有调倾机构5401、绕线机构5402、张紧机构5403、排线机构5404及卷线机构5405;静平衡箱54包括固定连接的左箱体侧板541、右箱体侧板543、底板542,如图16所示,左箱体侧板541通过滚动轴承II545及轴承盖板546悬于左端轴44上,如图18所示,右箱体侧板543通过滚动轴承III547及轴承盖板I548悬于右端轴52上,如图14所示,中间立板544连接左箱体侧板541及右箱体侧板543;调倾机构5401安装于底板542上左侧位置,通过手动调节滑块在导轨中的横向移动实现静平衡箱54横向方向上的水平;绕线机构5402安装于中间立板544上,绕线机构5402靠近右箱体侧板543,如图19所示,绕线机构5402包括固定的主动轴54021及从动轴54022,主动轴54021由绕线电机54023驱动,绕线电机54023的转速可调,主动轴54021及从动轴54022上通过键连接有绕线轮54024,绕线轮54024上加工数道线槽540241;如图20所示,张紧机构5403包括两根长轴54031,长轴54031的两端固定在左箱体侧板541、右箱体侧板543的上部,长轴54031上加工凸起540311,移动块54032套在长轴54031上、凸起540311的左侧,弹簧54033安装于移动块54032及凸起540311之间,移动块54032的下表面安装有线轮VI54034,线轮V54036及线轮VII54035安装于右箱体侧板543上、长轴54031之间,线轮V54036靠外安装;如图21所示,排线机构5404包括蜗杆54041,涡轮箱54042套于蜗杆54041上,蜗杆54041两端由蜗杆连接板54043连接到左箱体侧板541上,蜗杆54041外接有减速电机,涡轮箱54042右侧固定装有线轮VIII54044,如图22所示,涡轮箱54042的下表面通过轴安装滚动轴承IV54045,滚动轴承IV54045共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的防倾轴54046的两侧;如图23所示,卷线机构5405包括卷线筒54051及卷线筒端盖54052,卷线筒54051由卷线轴54053通过键带动转动,卷线轴54053穿过中间立板544并外接有扭力离合器,如图24所示,卷线筒54051的外侧端面上加工有凹槽54054,卷线筒端盖54052包括内轴54055及外套54056,内轴54055及外套54056之间装配有两组滚动轴承V54057,内轴54055的内侧端面对应凹槽54054加工凸起部54058,凸起部54058的中间为导向部54059,导向部54059为圆台状;如图23所示,外套54056上还装有铰链支架54060,铰链支架54060通过旋转臂54061与铰链支架I54062连接,铰链支架I54062由螺栓固定在左箱体侧板541上;如图11所示,芯线5、包线6经过汇线机构3形成一条捻绳7,如图14所示,捻绳7依次通过线轮I45、线轮II47、线轮III48、线轮IV53后进入静平衡箱54内,具体表现为捻绳7依次通过绕线机构5402、张紧机构5403、排线机构5404、卷线机构5405,即如图14所示,捻绳7通过线轮V54036、线轮VI54034、线轮VII54035、线轮VIII54044;

通过包线出线机构引出包线,通过芯线出线机构引出芯线,包线、芯线在汇线机构汇聚,由汇线机构后方的初捻机构作用,将包线、芯线在汇线套后部捻成捻绳,同时,静平衡箱悬于初捻机构的内部,通过静平衡箱内的卷线机构对已经完成卷捻的捻绳进行收集,装置机构紧凑、设计合理,可实现双夹层的捻绳的卷捻操作。

具体使用时,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包线出线:包线筒横向挂于卧式线架的包线筒轴上,包线由包线筒引出穿过包线初张紧机构,上下复合的蝶形圆盘因自重将包线张紧,包线穿过分线排的葫芦状缺口后再穿过汇线环的汇线孔并从汇线套中部穿出。

芯线出线:筒套置于芯线筒座上,芯线筒置于筒套上方,芯线由芯线筒引出穿过分线槽、分线孔后再依次从中部穿过汇线环、汇线套。

汇线:穿出汇线套的包线及芯线在初捻机构的作用下卷成捻绳。

初捻:捻绳在初捻机构内依次通过线轮I、线轮II、线轮III、线轮IV、线轮V、线轮VI、线轮VII、线轮VIII,电机转动带动左端轴、右端轴做同速转动,相应地,左旋转杆、右旋转杆随之转动,线轮II、线轮III安装于同一侧,所以,左旋转杆及右旋转杆对捻绳进行了卷捻的动作,卷捻过程中,静平衡箱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不变,卷捻后的捻绳由主动轴上的绕线轮带动在线槽内进一步拉紧,张紧机构通过弹簧的收缩使捻绳在线轮V、线轮VI、线轮VII之间进一步张紧,之后,捻绳由排线机构排线,排线机构通过涡轮箱在蜗杆上的移动配合卷线筒的转动使捻绳逐渐绕在卷线机构的卷线筒上,当卷线完成后,通过铰链支架、铰链支架I可使旋转臂旋转,取出整个卷线筒,外套、内轴之间装配滚动轴承V,内轴通过凸起部、导向部作用与卷线轴、卷线筒随动,外套并不发生自由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