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948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与纺织机械及配套部件相关的智能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



背景技术:

精纺毛织物经过轧料槽(梯形槽)内配比好的特殊功能性助剂,通过轧辊挤压到布面上,从而达到一些特殊的功能性,现有技术的轧料槽的缺点:1、轧料槽内助剂的液面高度及助剂浓度稍有偏差就会影响织物的特殊功能性,而且在织物表面容易出现由于助剂浓度不匀产生的一些外观疵点无法返工。2、在生产过程中,织物的带液率大,补充的助剂浓度与槽内剩余助剂的浓度有差异,为了减小轧料槽内浓度的偏差,必须不定时往轧料槽内补充助剂,并且要超过轧料槽内液面的最高高度,才能减小浓度偏差,这样助剂流失量大,浪费大。轧料槽内助剂的浓度很重要,织物是否能够完全浸透取决于液位的高度,通过人工手动阀来调节,液位高度很难控制。故此需要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包括一轧料槽、一化料桶、一隔膜泵以及至少三轧料辊,所述轧料槽为顶端开口的倒置梯形槽,所述轧料辊平行于所述轧料槽的两长斜面设置,所述轧料辊等间距设置于所述轧料槽内,所述三轧料辊的中心连线呈正三角形设置,所述化料桶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轧料槽内,所述隔膜泵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与所述化料桶和轧料槽。

优选的,在上述的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中,所述化料桶和所述轧料槽之间设有手动阀。

优选的,在上述的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中,所述隔膜泵和所述化料桶之间设有电磁阀。

优选的,在上述的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中,所述隔膜泵与所诉轧料槽之间至少存在两个接口,所述两接口的连线平行于所述轧料辊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中,所述轧料槽内设有探测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结构简单,有效的解决在特种整理加工时产生的浓度不匀,缓解了头匹与尾匹由于助剂浓度不匀产生的差异,轧料槽容积减小后可以减少浪费,节约助剂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包括一轧料槽10、一化料桶20、一隔膜泵30以及至少三轧料辊40,轧料槽10为顶端开口的倒置梯形槽,轧料辊40平行于轧料槽10的两长斜面设置,轧料辊40等间距设置于轧料槽10内,三轧料辊40的中心连线呈正三角形设置,化料桶20通过管道连通于轧料槽10内,隔膜泵30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与化料桶20和轧料槽10。

该技术方案中,轧料辊40如何固定于轧料槽10内几如何工作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结构简单,有效的解决在特种整理加工时产生的浓度不匀,缓解了头匹与尾匹由于助剂浓度不匀产生的差异。

进一步地,化料桶20和轧料槽10之间设有手动阀50。

该技术方案中,化料桶20和轧料槽10之间设有手动阀50,作为备用阀使用。

进一步地,隔膜泵30和化料桶20之间设有电磁阀60。

该技术方案中,隔膜泵30和化料桶20之间设有电磁阀60,用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实现精准控制轧料槽10内助剂的液位高度及浓度。

进一步地,隔膜泵30与轧料槽10之间至少存在两个接口,两接口的连线平行于轧料辊40设置。

该技术方案中,隔膜泵30与轧料槽10之间至少存在两个接口,两接口的连线平行于轧料辊40设置,保证轧料槽内的助剂至少能够形成一个循环,从而保证助剂的浓度均匀。

进一步地,轧料槽10内设有探测器70。

该技术方案中,轧料槽10内设有探测器70,用于检测轧料槽10内助剂的液位高度及浓度。

显然,隔膜泵30、电磁阀60及探测器70需要外接与控制系统,通过探测器70对轧料槽10内助剂的实时监控,信号传输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命令隔膜泵30和电磁阀60作出相应动作,保证轧料槽10内助剂的液位高度及浓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化控制的轧料槽结构简单,有效的解决在特种整理加工时产生的浓度不匀,缓解了头匹与尾匹由于助剂浓度不匀产生的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