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布分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0675发布日期:2018-06-22 23:2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布分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布出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出布分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染布行业一直都想能够让染色机内投入更多的织物,而染色机加工过程中织物的循环时间受控,而不能过多的延长织物的长度,虽然现有的双条合并入缸的投入方法就可以解决周期与投入米长的矛盾问题,而加工完成后如何将两股织物分开则是很多印染企业为此增加人工成本的环节,而且一般都是通过手工来区分的,这样以来就会更加的增加生产的成本,得不偿失,这样就促使我们去解决如何能使得染布分开这一困难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布分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出布分条装置,包括染缸、出布轮、出布分条装置和出布轮电机,所述染缸内设有布匹组,且布匹组包括第一布匹和第二布匹,所述第一布匹和第二布匹的一端均通过染缸出布口与出布分条装置连接,所述出布分条装置包括传动杆、布匹分离圈、出布轮轴、轴承、固定杆和固定板,所述布匹分离圈对称设有两个,且布匹分离圈的外侧均与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均贯穿设有出布轮轴,所述出布轮轴的一端均贯穿出布轮设置,且两个出布轮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出布轮电机位于其中一个固定板的外侧,且出布轮电机的输出轴与出布轮轴连接,两个出布轮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布车和第二布车。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均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均设有轴承,且出布轮轴贯穿轴承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匹和第二布匹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布匹分离圈,且与两个出布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布轮的内侧均设有出布轮挡圈,且出布轮的表面均等距设有防滑橡胶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出布分条装置,通过设有的两组传动杆、布匹分离圈、出布轮轴、轴承、固定杆和固定板,并且通过各个结构的相互配合工作,可以使得布匹组在出染缸出布口之后,就会分成为第一布匹和第二布匹,且不需要人为的再次分工,并且最终会分别进入各自的布车内,这样不仅可以解放出很多的劳动力,而且相比人为分离而言,机械分工的成本更为低价,并且效率还会大大的提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布轮电机示意图。

图中:染缸1、出布轮2、出布分条装置3、出布轮电机4、染缸出布口5、传动轴6、布匹分离圈7、出布轮轴8、轴承9、固定杆10、固定板11、第一布匹12、第二布匹13、第一布车14、第二布车15、出布轮挡圈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出布分条装置,包括染缸1、出布轮2、出布分条装置3和出布轮电机4,所述染缸1内设有布匹组,且布匹组包括第一布匹12和第二布匹13,所述第一布匹12和第二布匹13的一端均通过染缸出布口5与出布分条装置3连接,所述出布分条装置3包括传动杆6、布匹分离圈7、出布轮轴8、轴承9、固定杆10和固定板11,所述布匹分离圈7对称设有两个,且布匹分离圈7的外侧均与固定杆10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杆10的另一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中部均贯穿设有出布轮轴8,所述固定板11的中部均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均设有轴承9,且出布轮轴8贯穿轴承9设置,所述出布轮轴8的一端均贯穿出布轮2设置,且两个出布轮2之间通过传动轴6连接,所述出布轮电机4位于其中一个固定板11的外侧,且出布轮电机4的输出轴与出布轮轴8连接,两个出布轮2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布车14和第二布车15,所述第一布匹12和第二布匹13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布匹分离圈7,且与两个出布轮2连接,所述出布轮2的内侧均设有出布轮挡圈16,且出布轮2的表面均等距设有防滑橡胶条。

工作原理:首先布匹组在通过染缸出布口5之后,会被分为第一布匹12和第二布匹13,然后第一布匹12和第二布匹13分别贯穿两个布匹分离圈7,且与两个出布轮2连接,并且在出布轮电机4的工作下,使得两个出布轮2不断地旋转,最终会把第一布匹12和第二布匹13送进第一布车14和第二布车15内,由于所述出布轮2的内侧均设有出布轮挡圈16,且出布轮2的表面均等距设有防滑橡胶条,所以第一布匹12和第二布匹13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掉落的情况发生,这样不仅可以解放出很多的劳动力,而且相比人为分离而言,机械分工的成本更为低价,并且效率还会大大的提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