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880发布日期:2018-08-14 20:16阅读:1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



背景技术:

机织面料外观花型、造型结构的形成一般可在三个阶段实现:一是在织物的一次形成过程中,也就是在经纬纱完成交织及织物下机后即形成;二是对织成坯布织物进行印花、轧花等特殊后整理加工而形成;三是对织物进行抽褶、折叠等二次再加工后形成。

制作百褶裙等服装服饰的百褶面料通常是将普通平整面料经过高温高压压褶定型等特殊后整理加工,从而形成规律性的垂直折皱。但是通过该方式得到的百褶面料仍存在一些缺陷:

①必须通过高温高压压褶定型等特殊后整理才能形成折皱,对工艺条件要求较高;

②如果面料的丝绺是弯曲的,那么压出来褶的平直度很难保证,制作而成的产品就会变形;

③压褶定型工艺对织物原料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如聚酯等合成纤维织物具有较好的热可塑性,经高温高压压褶后可以形成较为持久稳定的折皱效果;但对于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等类织物,例如棉织物等,则不易通过热烫定型形成稳定的持久性折皱,这些织物制作而成的折皱产品随着时间推移或洗涤次数增加,其折皱效果会逐渐退化减弱;

④经压烫等后整理形成的折皱,若需要改变折皱的宽窄、疏密等形式,往往需要将其生产工艺与设备相应进行复杂改变,成本高,耗时长,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织造下机后即可形成持久的具有规律性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的纬纱包含弹力纬纱,所述的经纱和所述的纬纱交织成依次循环排列的上凸折皱单元、第一平纹单元、下凹折皱单元和第二平纹单元,所述的第一平纹单元和所述的第二平纹单元采用平纹组织,所述的上凸折皱单元的织物组织包含反面连续纬浮长线,具有最长所述的反面连续纬浮长线的纬纱为弹力纬纱,所述的下凹折皱单元的织物组织包含正面连续纬浮长线,具有最长所述的正面连续纬浮长线的纬纱为弹力纬纱,最长所述的反面连续纬浮长线在所述的弹力纬纱的弹力作用下使机织面料在所述的上凸折皱单元的中心形成凸起的纵条纹,最长所述的正面连续纬浮长线在所述的弹力纬纱的弹力作用下使机织面料在所述的下凹折皱单元的中心形成凹下的纵条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凸折皱单元的织物组织采用经山形斜纹,所述的经山形斜纹形成所述的反面连续纬浮长线;所述的下凹折皱单元的织物组织采用纬山形斜纹,所述的纬山形斜纹形成所述的正面连续纬浮长线。由此具有较良好的峰谷外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经山形斜纹的经纱根数=所述的纬山形斜纹的经纱根数<所述的平纹的经纱根数。由此平纹构成较宽地部组织,经、纬山形斜纹构成较细窄的纵条纹,使织物具有较良好的折皱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经山形斜纹为三上一下经山形斜纹,对应所述的纬山形斜纹为一上三下纬山形斜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纬纱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构成,所述的第二纬纱为弹力纬纱,所述的第一纬纱和所述的第二纬纱按照3:1的排列比排列,所述的第二纬纱位于具有最长所述的反面连续纬浮长线和最长所述的正面连续纬浮长线的位置。由此使织物的折皱效果更明显,同时更加经济实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纬纱采用全棉纱线,所述的第二纬纱采用与所述的第一纬纱同细度的棉/氨包芯弹力纱,所述的经纱采用全棉纱线。上述材料配合本实用新型方法的织物组织能够得到较良好的百褶外观效果,服用舒适性好,且兼具经济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最长所述的反面连续纬浮长线和最长所述的正面连续纬浮长线均具有至少五个连续浮长组织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凸折皱单元采用正面纵凸条组织,所述的正面纵凸条组织形成所述的反面连续纬浮长线;所述的下凹折皱单元采用反面纵凸条组织,所述的反面纵凸条组织形成所述的正面连续纬浮长线。由此也可以形成规律的百褶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①得到的织物在其一次形成过程即织造下机后即可形成规律性折皱,无需特殊设备,无需经过高温高压压褶定型等特殊后整理工序即可实现,大大简化制造工艺,缩短流程;

②本实用新型的机织面料通过特定组织结构和弹力纬纱的配合而形成,由经山形斜纹组织形成上凸折皱单元、纬山形斜纹组织形成下凹折皱单元,使叠纹具有峰谷明晰、效果持久、耐洗耐用的良好折皱效果,保证折皱平直度和长久性;

③对不同织物原料的类型没有局限性,尤其适合于例如棉织物、真丝织物、竹纤维织物等这些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类织物,能够解决其不易通过热烫定型形成稳定持久的百褶效果的问题,这些具有百褶效果的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类织物尤其适宜制作亲肤类服装服饰,不仅折皱平直、持久,而且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④通过改变平纹单元的宽度,就可灵活获得不同宽度的折皱,还可以进而在经向或纬向将不同宽窄的折皱相叠加,形成上下或左右不同疏密变化组合的复合折皱,本实用新型的机织面料折皱形式多样且变化方便快捷;

⑤改变上凸折皱单元、下凹折皱单元或/和平纹单元处经纱的颜色,就可形成凸条纹、凹条纹或/和平纹地部不同色彩的独特效果,无需复杂加工就能满足织物花色更加丰富多彩的变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其中图1中“×”标记框表示经组织点,无标记框表示纬组织点。一种具有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包括经纱1和纬纱2,纬纱2包含弹力纬纱,经纱1和纬纱2交织成依次循环排列的上凸折皱单元3、第一平纹单元4、下凹折皱单元5和第二平纹单元6,第一平纹单元4和第二平纹单元6采用平纹组织,上凸折皱单元3的织物组织包含反面连续纬浮长线31,具有最长反面连续纬浮长线31的纬纱为弹力纬纱,下凹折皱单元5的织物组织包含正面连续纬浮长线51,具有最长正面连续纬浮长线51的纬纱为弹力纬纱,最长反面连续纬浮长线31在弹力纬纱的弹力作用下使机织面料在上凸折皱单元3的中心形成凸起的纵条纹,最长正面连续纬浮长线51在弹力纬纱的弹力作用下使机织面料在下凹折皱单元5的中心形成凹下的纵条纹。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具有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包括经纱1和纬纱2,本实施例中,纬纱2由第一纬纱21和第二纬纱22构成,第一纬纱21和第二纬纱22按照3:1的排列比排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纬纱21和第二纬纱22可以按照2:2或其他的的排列比排列。

本实施例中,经纱1采用全棉纱线,第一纬纱21采用全棉纱线,第二纬纱22采用棉/氨包芯弹力纱。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纬纱2也可以全部采用例如棉/氨包芯弹力纱等弹力纬纱。

经纱1分别和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交织成依次循环排列的上凸折皱单元3、第一平纹单元4、下凹折皱单元5和第二平纹单元6。第一平纹单元4和第二平纹单元6采用平纹组织,上凸折皱单元3的织物组织包含反面连续纬浮长线31,下凹折皱单元5的织物组织包含正面连续纬浮长线51。

本实施例中,上凸折皱单元3的织物组织采用三上一下经山形斜纹,该经山形斜纹形成反面连续纬浮长线31,其中具有最长反面连续纬浮长线31的纬纱为第二纬纱22。下凹折皱单元5的织物组织采用一上三下纬山形斜纹,该纬山形斜纹形成正面连续纬浮长线51,其中具有最长正面连续纬浮长线51的纬纱为第二纬纱22。第一平纹单元4和第二平纹单元6采用经纱1和纬纱2一上一下交织成平纹。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凸折皱单元3的织物组织还可以采用正面纵凸条组织,下凹折皱单元5的织物组织采用反面纵凸条组织。

经山形斜纹的经纱1根数=纬山形斜纹的经纱1根数<平纹的经纱1根数。

图1、图2示出,从左至右,组织循环经纱1排列为:三上一下经山形斜纹五根,平纹八根,一上三下纬山形斜纹五根,平纹八根;一花组织循环经纱1的根数为二十六根。从下至上,组织循环纬纱2排列为:第二纬纱22一根,第一纬纱21三根;一花组织循环纬纱2的根数为四根。

经山形斜纹在织物反面最长有五个连续浮长组织点的反面连续纬浮长线31,在第二纬纱22的弹力拉伸收缩作用下,织物在经山形斜纹的中心形成上凸的纵条纹;纬山形斜纹在织物正面最长有五个连续浮长组织点的正面连续纬浮长线51,在第二纬纱22的拉伸收缩作用下,织物在纬山形斜纹的中心形成下凹的纵条纹;循环往复,就形成具有均匀百褶效果的规律性的凹凸折皱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百褶效果的机织面料,织造不需要额外设备,在正常梭织织机上即可织造生产。对纱线的细度、织物的密度、花型循环尺寸等无严格的限制。比如,平纹组织的经纱根数可以改变,以变化每个折皱的宽度;上凸折皱单元3可采用正面纵凸条组织,正面纵凸条组织形成反面连续纬浮长线31,下凹折皱单元5采用反面纵凸条组织,反面纵凸条组织形成正面连续纬浮长线51。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常用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