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8958发布日期:2019-05-24 20:49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尤指一种可勾取车缝面线、底线进行链结与切断,使车缝线链结不脱线的线勾切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具有自动切线功能,当缝针进行车缝时,钩线环器带动绕缝线穿经车缝线形成的线圈,而束紧于布料下面,当结束车缝作业时,钩线环器侧边的切断刀会裁断绕缝线及车缝线,以完成车缝。但是,车缝完成的布料,其绕缝线是被各车缝线束紧于布料下面,当最末端的车缝线脱落,及绕缝线末端被抽拉时,将导致绕缝线渐脱离车缝线的绕结,而造成车缝于布料上的车缝线逐渐松脱情形。

为解决上述布料上的车缝线逐渐松脱的缺失,于业界乃研发有如台湾专利公告第534117号『针迹绽开防止装置』,或如台湾专利公告第I485299号一种线缝绽开防止方法及其装置,具备有:配置在环顶器后退位置侧的承刀;利用承刀往复移动的钩;限制钩进退的限制构件;及改变钩往复移动路径的路径变更手段,再加上,又具备有可在缝制结束时控制成使钩进出卡合于环状缝针线至环顶器的环顶线,在钩后退时捕捉上述环顶线之后再利用限制构件使该钩的前端停止在环状缝针线后方,在钩停止后改变钩往复移动路径的同时驱动一缝针量缝纫机再度使环顶器前进,使钩往动进入卡合于环顶器所捕捉的环状缝针线的同时卡合于环状缝针线至环顶器的环顶线,利用接下来的复动使各线的卡合部由承刀进行切断的控制手段。

或发明人所研发的台湾专利公告第M354617号『防止车缝链目松脱的勾切装置』,其是于车针上下活动的车板落针处下方,于一侧设有对应钩取绕缝线的钩线环器及切断刀,而另一侧则设有勾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勾切装置主要借由一动力源驱动摆动片,以令摆动片推抵活动组件位移,而让组设于活动组件上的勾刀可勾切穿经车针缝线间的钩线环器的绕缝线。

此外,台湾专利公告M383578号『防止车缝链目松脱的勾切装置(一)』,其是于车针上下活动的车板落针处下方,于一侧设有对应钩取绕缝线的钩线环器及切断刀,而另一侧则设有勾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勾切装置主要借由一动力源驱动支杆,以令支杆施力拉动摆臂位移,而让组设于摆臂上的勾刀可勾切穿经车针缝线间的钩线环器的绕缝线。

此外,台湾专利公告第M467681号『车缝链目锁线的勾切装置』,主要包含有一摆臂、一机板、一连杆组、一摇板及一勾刀,并使该摆臂、机板、连杆组、摇板及该勾刀设置于一缝纫机上,该摆臂设有一以枢轴和该机板相枢接的支点及一与该连杆组相枢接的施力端,与一设有枢孔的作动端,又于该摆臂的作动端其枢孔枢接有该摇板,又于该摇板上成型一长槽型导孔,且于该长槽型导孔中穿设有导杆,复于该摇板上组接有该勾刀。

然而,上述专利技术大致上为采单一车缝线链结的锁线方式,但单一链结锁线同样会造成另一车缝线的松脱,故有待再研发改进。

因此,发明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尤指一种可勾取车缝面线、底线进行链结与切断,使车缝线链结不脱线的线勾切装置为其目的。

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主要包含有双动力组、连杆机构及勾切单元,其中所述双动力组由第一、第二动力源组成,并于二动力源的出力轴端对应连结所述连杆机构,而所述勾切单元包括有一基板,于所述基板一端设有第一、第二勾切刀,另一端对应与所述连杆机构枢连,再于所述基板上设有一供组设定位于缝纫机台内部的活动槽;借此,令所述双动力组输出多段式控制行程,能驱使第一、第二勾切刀分别勾取车缝面线、底线进行链结与切断,使车缝线链结不脱线。

如上所述的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其中所述双动力组的第一、第二动力源的出力轴分别穿组于一压板上,且于所述第二动力源的出力轴套设一弹性件,并抵掣于所述压板,再于所述压板上设有一带动部。

如上所述的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含有一第一连动片,于中央部位设有枢定部,所述枢定部供枢组定位于机台上,且所述第一连动片一端对应与所述双动力组的带动部连结;一第一连杆,位于第一方向,其一端对应与所述第一连动片另一端连结;一第二连动片,于中央部位设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供枢组定位于机台上,所述第二连动片一端对应与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枢设连结;一第二连杆,位于第二方向,其一端对应与所述第二连动片另一端连结,而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对应与所述勾切单元的基板连结。

如上所述的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其中所述勾切单元的第一、第二勾切刀相邻而设,且所述活动槽通过组设件而将所述勾切单元定位于机台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组未动作前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动运动行程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组第一动运动行程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动运动行程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组第二动运动行程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动运动行程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组第三动运动行程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车缝时二勾切刀勾断面线与底线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双动力组

11 第一动力源

111 第一限位件

112 第二限位件

12 第二动力源

13 压板

131 带动部

132 第一穿孔

133 第二穿孔

14 弹性件

2 连杆机构

20 枢定部

21 第一连动片

22 第一连杆

23 第二连动片

231 枢接部

24 第二连杆

3 勾切单元

31 基板

311 活动槽

32 第一勾切刀

33 第二勾切刀

34 组设件

4 固定片

41 长槽

A1 工作台面

A2 第一车针

A3 第二车针

A4 勾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各附图: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车缝线勾切装置的立体分解及组装立体示意图,其主要包含有:

一双动力组1,安装于机台,且由第一、第二动力源11、12组成,所述第一、第二动力源11、12的出力轴分别穿组于一压板13上所设的第一、第二穿孔132、133,且于第一动力源11的出力轴对应第一穿孔132的两端分别套组第一、第二限位件111、112,让所述第一动力源11的动力行程受所述第一、第二限位件111、112拘束,再于所述第二动力源12的出力轴套设一弹性件14并抵掣于所述压板13,而所述压板13一侧设有一带动部131;

一连杆机构2,设有一枢定部20且对应定位于机台,于所述连杆机构2相对所述枢定部20的一端,能与所述带动部131连结,并能经所述带动部131驱使所述连杆机构2作动;

一勾切单元3,包括有一基板31,于所述基板31上组设有第一、第二勾切刀32、33,所述第一、第二勾切刀32、33相邻而设,再于所述基板31一端对应与所述连杆机构2另一端组设结合,而所述基板31另一端设有活动槽311,所述活动槽311通过组设件34而将所述勾切单元3定位于机台内部。

请参阅图1-图3所示,当于实际组装时,将所述双动力组1安装于机台内部,所述双动力组1包含有第一、第二动力源11、12,所述第一、第二动力源11、12的运动行程的距离与时间不同,再让所述第一、第二动力源11、12的出力轴分别穿设于一压板13,并让压板13上的第一动力源11的出力轴末端预留有适当长度的行程X,即所述压板13上方抵顶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11、下方抵靠于所述第二限位件112之间的行程,而第二动力源12的出力轴上套设一弹性件14,并让所述弹性件14抵掣于所述压板13,而出力轴末端不预留行程并以螺设件锁固,以能让二动力源形成不同的运动行程距离、时间;之后,在机台上设有一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设有一长槽41,让所述压板13的带动部131通过所述长槽41而与所述连杆机构2枢组。

而所述连杆机构2主要为连结所述双动力组1与所述勾切单元3的功能,以能将所述双动力组1输出的运动行程传递至所述勾切单元3,因此,所述连杆机构2的设置能依据不同缝纫机台而作变化,并不局限特定的型态;在此,根据附图举例说明一较佳可实施的连杆机构2,其包含有:

一第一连动片21,于中央部位设有枢定部20,所述枢定部20供枢组定位于机台上,且所述第一连动片21一端对应与所述双动力组1的带动部131连结;

一第一连杆22,位于第一方向,其一端对应与所述第一连动片21另一端连结;

一第二连动片23,于中央部位设有枢接部231,所述枢接部231供枢组定位于机台上形成旋转支点,所述第二连动片23一端对应与所述第一连杆22另一端枢设连结;

一第二连杆24,位于第二方向,其一端对应与所述第二连动片23另一端连结,而所述第二连杆24另一端对应与所述勾切单元3的基板31连结。

利用上述连杆机构2对应连结所述双动力组1与所述勾切单元3,使其能将所述双动力组1输出的运动行程传递至所述勾切单元3;接着,所述勾切单元3的基板31借由所述活动槽311,利用组设件34通过所述活动槽311而组设于机台,而所述基板31位于缝纫机台车缝时的工作台面A1下方,于所述勾切单元3的基板31上分别锁固第一、第二勾切刀32、33,并让所述第一、第二勾切刀32、33相邻而设。

当于实际操作时,请参阅图4-图5所示,经由启动所述双动力组1,让第一、第二动力源11、12同时作动,以分别驱动缩回出力轴的第一动运动行程,并同时带动压板13压缩第二动力源12出力轴处的弹性件14,及压缩第一动力源11出力轴处的第一限位件111,且使压板13上的带动部131于长槽41内向下移动并驱使连动第一连动片21,而因第一连动片21的枢定部20定位在机台,故使第一连动片21呈旋动位移,并拉动第一连杆22于第一方向位移,同时驱动第二连动片23呈旋动位移,当第二连动片23旋动时,则带动第二连杆24往第二方向位移,让所述勾切单元3的基板31借由活动槽311及组设件34的限位与导引而往前位移,同时带动使第一、第二勾切刀32、33出刀往前位移,此时的第一、第二车针A2、A3为穿缝布材后上升的状态,并让车缝面线[以实黑线表示]形成线圈,再让穿设底线以虚线表示的勾圈器A4插入于二面线线圈中,在此,令所述基板31带动的第一勾切刀32适位于第二车针A3形成回圈的面线后方,而所述第二勾切刀33位抵于勾圈器A4与底线之间。

之后,请参阅图6-图7所示,所述双动力组1执行第二动运动行程,即让第二动力源12释放,使出力轴复位伸展,而压板13则受弹性件14抵撑往上复位,但因第一动力源11依然呈缩回的状态,故所述压板13向上移动而抵顶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11,即压板13可复位的行程仅为第一动力源11的出力轴末端预留的行程X,即让压板13的带动部131于长槽41内微量移动,并连动所述连杆机构2运动[而其连运方式如同上述固不再加赘述];当连杆机构2带动勾切单元3时,让基板31借由活动槽311而往后位移适当距离,而此移动的距离让第一勾切刀32对应勾住第二车针A3的面线线圈,而第二勾切刀33对应勾住勾圈器A4上的底线,而此第二动运动行程会停留适当时间,在此时间里让上升的第一、第二车针A2、A3往下穿缝布材再分别对应二面线线圈作一次链结。

接着,请参阅图8-图10所示,所述双动力组1执行第三动运动行程,即让第一动力源11释放,使出力轴复位伸展,如此,二动力源的出力轴即回归复位,让压板13的带动部131于长槽41复位移动,并连动所述连杆机构2运动[而其连运方式如同上述固不再加赘述];当连杆机构2带动勾切单元3复位时,让基板31借由活动槽311而往后复位移动,同时,让工作台面A1下方另一勾切刀图中未示勾断第二车针A3的面线线圈,而第二勾切刀33勾断勾圈器A4上的底线,而形成面线与底线链结后切断,使车缝的面线与底线均不脱线的功效。

然而前述的实施例或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态样、结构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