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边机包边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3653发布日期:2020-08-21 16:14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包边机包边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属于一种放置加工装置,涉及一种包边机包边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包边机是国内纺织行业中较为常见的设备,对于包边机来说,需要布料按照折叠后的形式送入包边机走针处,一般的布料都是以c字形的方式送入到包边机走针处的,送入之后由包边机进行包边处理,处理之前的c字形布料需要使用者手动进行安排,安排的效率不过,而且需要使用者一直保持手动的方式,更进一步的,如果是需要进行双重翻边形成包边筒的形状,那么使用者对布料的预处理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会让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布料预处理需要人力一直处理,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包边机包边筒装置。

本实用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边机包边筒装置,包括包边筒体,所述包边筒体包括入口部、中段部、过渡部和出口部,所述入口部的后端为输入口,入口部的后端延伸连接有一块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焊接固定有一个用于将布料整理平整的盘管或盘杆,所述入口部的上端开口,所述入口部的前部与中段部的后部连接,所述中段部的外部截面整体呈凹字形,所述中段部上还开设有两个沿中心轴对称的折弯下凸,所述中段部内部空间的截面呈m形,所述中段部的背面开设有一个供引导针插入拨带动布料运动用的腰圆孔,所述过渡部整体呈n字形,所述出口部的前端为输出口,所述出口部前端的出口处截面呈m形,所述中段部、过渡部和出口部的截面面积依次缩小。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为管状,入口部为平板,上部开口,用于布料方便的插入管状的中段部位置,中段部位置一开始是凹字形,能够将布料进行一次折叠,形成的形状是凹字形的形状,然后在中段部内部两个向内伸出的凸起的作用下,凹字形布料的背面进行二次折叠,折叠之后形成了m形的大致模样,然后由于整个包边机包边筒装置是由前到后依次缩小的,所以一开始的凹字形和m形式很容易获取的,然后逐步缩小紧贴,过渡部整体呈n字形用于连接中段部和出口部,在出口处,切割后形成一个完整的m形,整个m形是相互紧贴的,能够被直接加工的,送入包边机的走针处,即可完成整个过程,在布料一开始送入的时候,由于布料较软,是很难一次性从入口部经过中段部和过渡部到出口部的,因此,需要在中段部的背后开设一个供引导针插入拨带动布料运动用的腰圆孔,由人工将引导针插入腰圆孔内,带到布料到出口部,当布料出头之后,可以借由布料自身的拉力进行动作,就不需要引导针了,同时,布料的平整性是插入入口部的关键,因此,设置了盘管状的盘杆,或直接设置了盘管,能够将布料用依次穿过盘管、杆的方式进行平整,效果较佳,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能够实现自动快速折叠布料,降低人工劳力。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固定有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两个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呈l形,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与包边机走针处的半圆形连接板连接,所述出口部的输出端对准包边机的缝纫针。

作为优选,所述中段部的背面为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中段部的背面、延伸板以及所述盘杆位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的实质性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能够实现自动快速折叠布料,降低人工劳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出口部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中段部的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中段部的一种截面对照示意图;

图中:1、入口部,2、中段部,3、过渡部,4、出口部,5、折弯下凸,6、连接件,7、延伸板,8、盘杆,9、腰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包边机包边筒装置(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包括包边筒体,筒体由整块板制成,所述包边筒体包括入口部1、中段部2、过渡部3和出口部4,所述入口部的后端为输入口,入口部的后端延伸连接有一块延伸板7,所述延伸板上焊接固定有一个用于将布料整理平整的盘管或盘杆8,所述入口部的上端开口,所述入口部的前部与中段部的后部连接,所述中段部的外部截面整体呈凹字形,所述中段部上还开设有两个沿中心轴对称的折弯下凸5,所述中段部内部空间的截面呈m形,所述中段部的背面开设有一个供引导针插入拨带动布料运动用的腰圆孔9,所述过渡部整体呈n字形,所述出口部的前端为输出口,所述出口部前端的出口处截面呈m形,所述中段部、过渡部和出口部的截面面积依次缩小,所述中段部的背面为平面,所述中段部的背面、延伸板以及所述盘杆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筒体上固定有一个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两个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所述连接件呈l形的板状结构,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与包边机走针处的半圆形连接板连接,包边机走针处的半圆形连接板为固有设备,所述出口部的输出端对准包边机的缝纫针。

本实施例整体结构为管状,入口部为平板,上部开口,用于布料方便的插入管状的中段部位置,中段部位置一开始是凹字形,能够将布料进行一次折叠,形成的形状是凹字形的形状,然后在中段部内部两个向内伸出的凸起的作用下,凹字形布料的背面进行二次折叠,折叠之后形成了m形的大致模样,然后由于整个包边机包边筒装置是由前到后依次缩小的,所以一开始的凹字形和m形式很容易获取的,然后逐步缩小紧贴,过渡部整体呈n字形用于连接中段部和出口部,在出口处,切割后形成一个完整的m形,整个m形是相互紧贴的,能够被直接加工的,送入包边机的走针处,即可完成整个过程,在布料一开始送入的时候,由于布料较软,是很难一次性从入口部经过中段部和过渡部到出口部的,因此,需要在中段部的背后开设一个供引导针插入拨带动布料运动用的腰圆孔,由人工将引导针插入腰圆孔内,带到布料到出口部,当布料出头之后,可以借由布料自身的拉力进行动作,就不需要引导针了,同时,布料的平整性是插入入口部的关键,因此,设置了盘管状的盘杆,或直接设置了盘管,能够将布料用依次穿过盘管、杆的方式进行平整,效果较佳,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能够实现自动快速折叠布料,降低人工劳力。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边机包边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边筒体,所述包边筒体包括入口部、中段部、过渡部和出口部,所述入口部的后端为输入口,入口部的后端延伸连接有一块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焊接固定有一个用于将布料整理平整的盘管或盘杆,所述入口部的上端开口,所述入口部的前部与中段部的后部连接,所述中段部的外部截面整体呈凹字形,所述中段部上还开设有两个沿中心轴对称的折弯下凸,所述中段部内部空间的截面呈m形,所述中段部的背面开设有一个供引导针插入拨带动布料运动用的腰圆孔,所述过渡部整体呈n字形,所述出口部的前端为输出口,所述出口部前端的出口处截面呈m形,所述中段部、过渡部和出口部的截面面积依次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边机包边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固定有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两个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边机包边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l形,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与包边机走针处的半圆形连接板连接,所述出口部的输出端对准包边机的缝纫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边机包边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部的背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边机包边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部的背面、延伸板以及所述盘杆位于同一平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涉及一种包边机包边筒装置,本实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包边筒体,包边筒体包括入口部、中段部、过渡部和出口部,入口部的后端为输入口,入口部的后端延伸连接有一块延伸板,延伸板上焊接固定有一个用于将布料整理平整的盘管或盘杆,入口部的上端开口,入口部的前部与中段部的后部连接,中段部的外部截面整体呈凹字形,中段部上还开设有两个沿中心轴对称的折弯下凸,中段部内部空间的截面呈M形,中段部的背面开设有一个供引导针插入拨带动布料运动用的腰圆孔,过渡部整体呈n字形,出口部的前端为输出口,出口部前端的出口处截面呈M形,中段部、过渡部和出口部的截面面积依次缩小。

技术研发人员:江德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维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2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