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2061发布日期:2021-08-03 14:2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将带状部件所含的水分的一部分除去的脱水机。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脱水机而已知如下脱水机,其具备吸引管和一对旋转调节部件,其中,吸引管具有将要进行脱水处理的布料的最大宽度考虑在内的吸引用缝槽,一对旋转调节部件设于吸引管内的两端部,使缝槽的吸引宽度变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开昭63-0303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脱水机中,旋转调节部件是具有从顶端朝向基端侧斜着切掉而成的锥面的有底圆筒状部件,因此,吸进的空气会从缝槽内的旋转调节部件的锥面与布料的宽度方向两端缘之间的间隙泄漏,吸引力低。另外,由于缝槽的在布料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小,所以输送过程中布料与缝槽的接触时间短,脱水力低。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带状部件所含的水分的吸引力及脱水力的脱水机。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结构而实现。

(1)一种脱水机,将被沿一个方向输送的纤维制的带状部件所含的水分的一部分除去,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一个脱水部,上述至少一个脱水部具备:吸引部,其在上表面具有对上述带状部件所含的水分进行吸引的多个吸引口;和一对调整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吸引部的上表面并调整上述吸引部针对上述带状部件的吸引宽度,上述吸引部的上表面沿着上述带状部件的输送方向配置,通过与上述带状部件的宽度相匹配地调整上述一对调整部件的间隔,而利用上述一对调整部件将上述多个吸引口的一部分开闭,从而调整上述吸引部针对上述带状部件的吸引宽度。

(2)根据(1)记载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上述至少一个脱水部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和与上述气液分离器连接的真空泵。

(3)根据(2)记载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引部具备:基座部,其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吸引孔;和吸引板,其以将上述吸引孔的上部开口封堵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座部的上表面,上述多个吸引口设于吸引板。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脱水部还具备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沿上述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驱动上述一对调整部件。

(5)根据(4)记载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具备:使上述一对调整部件移动的滚珠丝杠装置;和对上述一对调整部件的移动进行引导的一对引导杆。

(6)根据(5)记载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还具备驱动上述滚珠丝杠装置的马达。

(7)根据(2)记载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上述气液分离器连接的排水箱;设在上述气液分离器与上述排水箱之间的第1阀;和设在上述排水箱与排水口之间的第2阀,在将上述排水箱内的水排出时,关闭上述第1阀后打开上述第2阀,排水结束后,关闭上述第2阀后打开上述第1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与带状部件的宽度相匹配地调整一对调整部件的间隔,而利用一对调整部件将吸引部的多个吸引口的一部分开闭,从而调整吸引部针对带状部件的吸引宽度,因此,能够抑制吸入的空气泄漏,从而提高对带状部件所含的水分的吸引力。另外,由于吸引部的上表面沿着带状部件的输送方向配置,所以能够延长输送过程中的带状部件与多个吸引口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脱水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采用了本发明的脱水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干燥机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脱水机的概略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脱水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脱水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说明图5所示的一对调整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7a是说明脱水部的变形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7b是说明图7a所示的一对调整部件的动作的概略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干燥机

20干燥箱

30输送装置

41导辊

42热风供给管道

50脱水机

51脱水部

52气液分离器

53真空泵

54排水箱

55第1阀

56第2阀

57排水口

58基座板

60吸引部

61基座部

61a吸引孔

62吸引板

62a吸引口

63吸引管

70调整部件

80驱动装置

81滚珠丝杠装置

82丝杠轴

82a正螺纹部

82b逆螺纹部

82c输入轴

83螺母

85引导杆

86马达

86a旋转轴

91第1支承台

92第2支承台

93第3支承台

94球轴承

95联轴器

96罩部件

97止挡螺栓

w吸引宽度

t带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采用了本发明的脱水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干燥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上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上侧,下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下侧,前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近前侧,后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里侧,左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左侧,右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而言的右侧。另外,关于上游侧及下游侧,以带状部件的输送方向为基准,右侧是上游侧,左侧是下游侧。

干燥机10一边输送纤维制的带状部件t一边使其干燥,如图1所示,具备:具有使带状部件t从内部通过的干燥室21的干燥箱20;输送带状部件t的输送装置30;配置在干燥室21内并对带状部件t的输送进行引导的多个导辊41;和向干燥室21供给加热后的空气的多个热风供给管道42。并且,在干燥机10中,带状部件t从被高温空气充满的干燥室21内通过,由此含水分的带状部件t被加热、干燥。另外,图示例的干燥机10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并行输送两条带状部件t(参照图4),对两条带状部件t同时进行干燥。此外,纤维制的带状部件t是例如拉链的拉链带或拉链链条。

输送装置30具备:与干燥箱20相比配置在上游侧(图1的右侧)的第1送料装置31、与干燥箱20相比配置在下游侧(图1的左侧)的第2送料装置32、以及配置在第1送料装置31与第2送料装置32之间并对带状部件t的张力进行测定的张力测定器33。根据图示例,张力测定器33配置在第1送料装置31与干燥箱20之间。此外,张力测定器33也可以配置在干燥箱20与第2送料装置32之间。第1送料装置31及第2送料装置32分别具备驱动辊31a、32a和加压辊31b、32b,夹着带状部件t对其进行输送。

张力测定器33具有:与输送过程中的带状部件t接触的测定辊33a、和对从带状部件t施加于测定辊33a的荷载进行测定的未图示的传感器。基于施加于测定辊33a的荷载来测定施加于带状部件t的张力。另外,根据图示例,张力测定器33具有:与测定辊33a相比配置在带状部件t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导辊33b、和与测定辊33a相比配置在带状部件t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导辊33c。各导辊33b、33c以带状部件t被卷绕于测定辊33a周围的规定范围的方式引导带状部件t的输送。

并且,如图1所示,干燥机10还具备与第1送料装置31相比配置在带状部件t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脱水机50。该脱水机50在带状部件t被送入干燥箱20之前,将带状部件t所含的水分的一部分除去。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脱水机50具备:进行两条带状部件t的脱水的两个脱水部51;与两个脱水部51连接的气液分离器52;与气液分离器52的上端连接的真空泵53;与气液分离器52的下端连接的排水箱54;设于气液分离器52与排水箱54之间的第1阀55;和设于排水箱54与排水口57之间的第2阀5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脱水部51为了进行两条带状部件t的脱水而设置有两个,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要脱水的带状部件t的条数而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

如图3~图5所示,脱水部51具备:吸引部60,其对带状部件t所含的水分进行吸引;一对调整部件70,其配置于吸引部60的上表面,并调整吸引部60针对带状部件t的吸引宽度w;和驱动装置80,其将一对调整部件70沿带状部件t的宽度方向驱动。另外,两个脱水部51以彼此的前后方向成为相反侧的方式排列且安装于基座板58的上表面。另外,一对调整部件70也作为对带状部件t的输送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而发挥功能。由此,带状部件t向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受到抑制,能够在带状部件t的宽度方向上抑制带状部件t与吸引部60之间的偏移。

吸引部60具备:长方体形状的基座部61,其安装于基座板58的上表面并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吸引孔61a;吸引板62,其以将吸引孔61a的上部开口封堵的方式安装于基座部61的上表面,并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多个吸引口62a;和吸引管63,其一端与基座部61的吸引孔61a的下部开口连接。另外,吸引管63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52连接。另外,吸引部60的吸引压力(真空压)为例如﹣10kpa~﹣90kpa。

关于吸引板62,吸引板62的多个吸引口62a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成蜂巢状。另外,吸引板62沿着带状部件t的输送方向配置。由此,带状部件t一边与吸引板62的上表面进行面接触一边被输送。此外,多个吸引口62a不限定于蜂巢状,也可以配置成格子状。另外,吸引口62a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状,也可以是长圆形状、椭圆形状、四边形状等多边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制。另外,吸引口62a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另外,基座部61的吸引孔61a的形状以将配置成蜂巢状的多个吸引口62a全部包围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但没有特别限制。

并且,如图5所示,脱水对象的带状部件t从一对调整部件70间通过,以与吸引板62的上表面进行面接触的方式被输送。另外,在另一侧的脱水部51中被脱水的带状部件t以从后述的第2支承台92及第3支承台93间通过的方式被输送。

调整部件70是长方体形状的部件,以其下表面与吸引板62的上表面进行面接触的方式载置于吸引板62的上表面。也就是说,调整部件70以能够相对于吸引板62的上表面滑动的方式配置。因此,如图6所示,通过使一对调整部件70沿带宽方向(图6的左右方向)移动,一对调整部件70能够打开或关闭吸引板62的多个吸引口62a的一部分,由此,能够与脱水对象的带状部件t相匹配地调整吸引部60的吸引宽度w。此时,对于多个吸引口62a中的在宽度方向上没有被带状部件t覆盖上表面的吸引口62a,能够通过调整部件70覆盖其上表面。因此,能够抑制吸入的空气从在宽度方向上没有被带状部件t覆盖上表面的吸引口62a泄漏,从而提高脱水力。

如图3~图5所示,驱动装置80具备:使一对调整部件70移动的滚珠丝杠装置81;引导一对调整部件70的移动的一对引导杆85;驱动滚珠丝杠装置81的马达86;隔着吸引部60分别配置于前后方向并支承滚珠丝杠装置81的第1支承台91及第2支承台92;和支承马达86的第3支承台93。

滚珠丝杠装置81具备:丝杠轴82,其具有形成于一端侧的正螺纹部82a和形成于另一端侧的逆螺纹部82b;以及螺母83,其分别安装于正螺纹部82a及逆螺纹部82b的轴上。此外,正螺纹部82a与逆螺纹部82b的形成位置也可以相反。

丝杠轴82通过分别安装于第1支承台91及第2支承台92的球轴承94而能够转动地被支承。螺母83内嵌并固定于调整部件7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另外,丝杠轴82具有从逆螺纹部82b向马达86侧延伸的输入轴82c,在该输入轴82c上,经由联轴器95连结有马达86的旋转轴86a。由此,马达86能够使丝杠轴82旋转。

根据这样构成的脱水部51,通过马达86使丝杠轴82向一方侧旋转,一对调整部件70以在带宽方向上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从而吸引部60的吸引宽度w变窄(参照图6)。另一方面,通过马达86使丝杠轴82向另一方侧旋转,一对调整部件70以在带宽方向上相互远离的方式移动,从而吸引部60的吸引宽度w变宽。也就是说,通过与带状部件t的宽度相匹配地调整一对调整部件70的间隔,而利用一对调整部件70将多个吸引口62a的一部分开闭,从而调整吸引部60的吸引宽度w。

另外,在第2支承台92及第3支承台93上安装有将丝杠轴82的输入轴82c及联轴器95周围覆盖的罩部件96。由此,能够防止在另一方侧的脱水部51中被脱水的带状部件t与丝杠轴82的输入轴82c及联轴器95接触,且能够防止带状部件t的缠绕。此外,带状部件t从由基座板58、第2支承台92及第3支承台93、罩部件96形成的开口部通过。

一对引导杆85将一对调整部件70沿前后方向贯穿,其两端分别支承于第1支承台91及第2支承台92。另外,在第1支承台91安装有止挡螺栓97,该止挡螺栓97通过与调整部件70的侧面抵接而使调整部件70向带宽方向外侧的移动停止。此外,止挡螺栓97也能够在机器开工时(启动时),灵活用作对调整部件70的初始位置进行定位时的基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脱水机50中,在将排水箱54内的水排出时(满水时等),为了将吸引部60的吸引压力(真空压)维持恒定,而以关闭第1阀55后打开第2阀56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在排水结束后,以关闭第2阀56后打开第1阀55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吸引部60的吸引压力不会变化,因此能够将脱水量维持恒定。

而且,排水时,向排水箱54内供给空气,对水施加压力而在短时间内进行排水。另外,上述一系列的排水动作基于设在排水箱54内的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自动地进行。此外,也可以不是基于水位传感器进行的自动排水,而是手动排水。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水机50,通过与带状部件t的宽度相匹配地调整一对调整部件70的间隔,而利用一对调整部件70将多个吸引口62a的一部分开闭,从而调整吸引部60的吸引宽度w,因此能够抑制吸入的空气泄漏,提高对带状部件t所含水分的吸引力。另外,由于构成吸引部60的上表面的吸引板62沿着带状部件t的输送方向配置,所以能够延长输送过程中的带状部件t与多个吸引口62a的接触时间,提高脱水力。

接下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脱水部51的变形例,如图7a及图7b所示,也可以将一对调整部件70中的一方(图中的左侧)设为固定部,将另一方(图中的右侧)设为可动部。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作为驱动装置的驱动缸装置80b沿带状部件t的宽度方向驱动可动部侧的调整部件70。由此,能够与脱水对象的带状部件t相匹配地调整吸引部60的吸引宽度w。此外,驱动缸装置80b是气压式或液压式的驱动缸装置。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的基座部和吸引板分体地形成,但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另外,驱动一对调整部件的驱动装置可以不具备马达。该情况下,构成为在滚珠丝杠装置的丝杠轴安装手柄等,手动使丝杠轴旋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