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横移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4763发布日期:2021-09-25 12:1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编机横移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编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编机横移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066503.7公开一种用于经编机梳栉的电子横移装置,包括:底座、固定架和机体固定杆,所述固定架包括: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和顶板,所述前固定板、后固定板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底座上,且均垂直于底座顶面,顶板固定在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顶部,垂直于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多个横移机构,每个所述横移机构包括:电动缸、主轴、导向轴、第一推挡块、第二推挡块、顶头和拉簧钩,所述机体固定杆沿自身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机体固定杆的轴线与主轴平行。其公开了现有经编机设置横移装置的基本结构。由于横移装置所采用的运动缸必然会采用润滑系统来实现其有效润滑平衡,但是现有的润滑系统往往很难实现油液有效的平衡分配,也很少能够对于油液的输出与输入进行有效监视。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经编机横移润滑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经编机横移润滑系统所存在的无法有效监视,平衡分配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且可以实现有效的循环润滑。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编机横移润滑系统,其设于横移装置的支架上,包括油箱、设于油箱上的定时齿轮泵、两个以上的运动缸,所述油箱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定时齿轮泵上连接设有进油管与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连接设有容积式分油器,各运动缸的进油端口分别与容积式分油器的出油端口相连接,所述进油管上连接设有直通式分油器,各运动缸的出油端口分别与直通式分油器的出油端口相连接。
5.进一步的,运动缸的进油端口与容积式分油器的出油端口通过第一透明油管相连接,运动缸的出油端口与直通式分油器的出油端口通过第二透明油管相连接,所述第二透明油管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明油管的直径。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油管与运动缸的进油端口之间采用第一油路接头连接,所述第二透明油管与运动缸的出油端口之间采用第二油路接头连接,第二油路接头的直径大于第一油路接头的直径。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路接头、第一透明油管的直径均为6mm,所述第二油路接头、第二透明油管的直径均为8mm。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路接头与第二透明油管之间、第二油路接头与运动缸的出油端口之间通过密封胶带缠绕密封。
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定时齿轮泵的设置,可以实现调试与运行的不同状态,在油路安装完毕时,将定时齿轮泵工作时间设置为1
秒,工作间歇时间设置为1秒。使润滑系统内迅速填充润滑油液,并在此期间观察各接合处的密封性和管路回油的顺畅与否。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在油路循环稳定后,将定时齿轮泵工作时间设置为1秒,将间歇时间设置为1到30分钟。具体间歇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油箱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对油液的输出与进入进行观察,对于油液的质和量都能够实时进行监视。容积式分油器、直通式分油器的分别设置,可以有效实现油液的循环平衡,有利于整个油路运行的顺畅。通过整个润滑系统的设置,可以有效实现自循环,大大提高润滑的效果与效率。进一步的,第一透明油管、第二透明油管的设置,可以有效实现对油液进出的观察,实现有效监视。进一步的,第二油路接头的直径大于第一油路接头的直径,这样可以实现进出时,油压在不均衡时,进行纠偏调节,并通过整个回路使得油液在通过定时齿轮泵后保持较高的平衡性,第二油路接头的直径与第一油路接头的直径的比值可以保持在3.5~4.5:3,可以实现较佳的效果。进一步的,第二油路接头与第二透明油管之间、第二油路接头与运动缸的出油端口之间通过密封胶带缠绕密封,可以保证在进出时,油压的不均衡不会造成油液的渗漏,提高运行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路布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编机横移润滑系统,其设于横移装置的支架1上,包括油箱1、设于油箱1上的定时齿轮泵2、七个运动缸3,所述油箱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本方案采用玻璃钢,其也可以是其他材料。所述定时齿轮泵2上连接设有进油管21与出油管22,所述出油管22上连接设有容积式分油器4,各运动缸3的进油端口31分别与容积式分油器4的出油端口相连接,所述进油管21上连接设有直通式分油器5,各运动缸3的出油端口32分别与直通式分油器5的出油端口相连接。
14.七个运动缸分为两组,其中三个运动缸为一组,另外四个运动缸为一组,直通式分油器设置为两个,分别与两组运动缸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图2。
15.运动缸3的进油端口31与容积式分油器4的出油端口通过第一透明油管6相连接,运动缸3的出油端口32与直通式分油器5的出油端口通过第二透明油管7相连接,所述第二透明油管7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明油管6的直径。所述第一透明油管6与运动缸3的进油端口31之间采用第一油路接头61连接,所述第二透明油管7与运动缸3的出油端口32之间采用第二油路接头71连接,第二油路接头71的直径大于第一油路接头61的直径。所述第一油路接头61、第一透明油管6的直径均为6mm,所述第二油路接头71、第二透明油管7的直径均为8mm。
16.所述第二油路接头71与第二透明油管7之间、第二油路接头71与运动缸3的出油端口32之间通过密封胶带缠绕密封。在实际应用时,容积式分油器与第一透明油管之间,容积式分油器与出油管之间,出油管与定时齿轮泵之间,进油管与直通式分油器之间均可以采用上述的密封胶带进行缠绕密封。
17.上述的定时齿轮泵、运动缸、容积式分油器、直通式分油器均为市场上可以直接购
得的设备,其结构已为公知,在此不予赘述,本方案可以有效实现各个配件的有效连接、配合。
18.本方案通过定时齿轮泵的设置,可以实现调试与运行的不同状态,在油路安装完毕时,将定时齿轮泵工作时间设置为1秒,工作间歇时间设置为1秒。使润滑系统内迅速填充润滑油液,并在此期间观察各接合处的密封性和管路回油的顺畅与否。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在油路循环稳定后,将定时齿轮泵工作时间设置为1秒,将间歇时间设置为1到30分钟。具体间歇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油箱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对油液的输出与进入进行观察,对于油液的质和量都能够实时进行监视。容积式分油器、直通式分油器的分别设置,可以有效实现油液的循环平衡,有利于整个油路运行的顺畅。通过整个润滑系统的设置,可以有效实现自循环,大大提高润滑的效果与效率。进一步的,第一透明油管、第二透明油管的设置,可以有效实现对油液进出的观察,实现有效监视。进一步的,第二油路接头的直径大于第一油路接头的直径,这样可以实现进出时,油压在不均衡时,进行纠偏调节,并通过整个回路使得油液在通过定时齿轮泵后保持较高的平衡性,第二油路接头的直径与第一油路接头的直径的比值可以保持在3.5~4.5:3,可以实现较佳的效果。进一步的,第二油路接头与第二透明油管之间、第二油路接头与运动缸的出油端口之间通过密封胶带缠绕密封,可以保证在进出时,油压的不均衡不会造成油液的渗漏,提高运行的平稳性。
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23.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
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