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4709发布日期:2022-02-16 14:0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2.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其形成的花型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且扎染后形成的花型各不相同,扎染因其独特性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但目前的扎染面料中,少有将扎染与面料组织结构相结合从而形成层次丰富的面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弥补扎染面料丰富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技术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不仅通过扎染赋予面料独特的花型,且通过磨毛使面料的手感和保暖性增加,同时还将扎染与面料结构相结合,使得面料的立体感更强,层次更丰富。
4.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为纬编面料,包括面层,底层和连接所述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其中,
5.所述面层包括经扎染染色形成的扎染区和未经扎染染色的非扎染区,且所述面层衬有若干浮线,所述浮线沿所述扎染区与非扎染区的交接区分布,构成扎染区的边界;
6.所述底层下表面为经过磨毛处理的磨毛层。
7.进一步的,所述面层为提花层。
8.进一步的,所述面层包括若干集圈和移圈组织。
9.进一步的,所述面层为抽针组织。
10.进一步的,所述底层包括若干集圈和移圈组织。
11.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的编织纱线包括交替编织的阳离子涤纶纱线与涤纶纱线。
12.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的编织纱线包括包覆有氨纶的细旦涤纶纱。
13.进一步的,所述浮线为涤纶单丝。
14.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的阳离子涤纶纱线的规格为50d/36f,涤纶纱线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涤纶单丝的规格为30d,所述底层的细旦涤纶纱的规格为50d/72f,其包覆氨纶的规格为 40d。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将磨毛结构与扎染相结合,赋予面料以扎染的独特花型、面料的柔软及保暖性,尤其适合秋冬季服装使用;
17.2将扎染图案与面料结构相结合,使得扎染面料的花型层次感更佳丰富、立体感更强。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料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料结构的俯视图。
21.图中标号:面层1,扎染区10,非扎染区11,浮线12,中间层2,底层3。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23.如图1-2所示,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为纬编面料,包括面层1,底层3和连接所述面层1与底层3的中间层2,其中,
24.所述面层1包括经扎染染色形成的扎染区10和未经扎染染色的非扎染区11,且所述面层衬有若干浮线12,所述浮线12沿所述扎染区10与非扎染区11的交接区分布,构成扎染区的边界;所述底层3下表面为经过磨毛处理的磨毛层。
25.实施例1
26.本实施例中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面层1为提花层。具体的,该面料是经电脑提花机编织而成,其面层1和底层2均形成电脑提花图案,并以中间层连接线连接,其面层1形成的提花图案沿图案边缘形成凹凸感,且面层1还分布有扎染区10,其余区域为非扎染区11,该扎染区10与非扎染区11的交接线衬有沿其交接线分布的浮线,该浮线形成了该扎染区10 的立体边界,则形成的面料凹凸感和层次感极为丰富。
27.本实施例中,面层1的编织纱线为阳离子涤纶纱线和普通涤纶纱线,其中阳离子涤纶纱线的规格为50d/36f,普通涤纶纱线的规格为50d/36f,其浮线采用涤纶单丝,涤纶单丝的规格为30d,所述底层3采用包覆有氨纶的细旦涤纶包覆纱,其中细旦涤纶纱的规格为50d/72f,其包覆氨纶的规格为40d。以此形成的面料,面层1因阳离子涤和涤纶的染色条件差异,即在阳离子涤纶上染条件下,涤纶纱线不上染,涤纶纱线可以采用白色纱线或其他有色纱线,其扎染后可形成两种穿插的花灰色或者丝条状颜色,形成的颜色的丰富感增加,其浮线采用单丝,可有效减少其钩丝风险,其底层采用弹性涤纶包覆纱,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弹性,且该涤纶为细旦涤纶纱,其形成的磨毛层绒毛更致密均匀,手感更佳。
28.本实施例中,其面层1还可以是通过集圈和移圈组织形成的小提花组织或者网眼组织,或者抽针组织,其透气性会相应增加,可减少因磨毛带来的保暖性,且保留磨毛带来的柔软手感,使得面料可应用于春秋季节,其适用性更加广泛。
29.本实施例中,扎染区10形状为圆环,其浮线12分布于圆环外圈,除此之外,扎染还可以是花朵状,菱形、星形等形状,或者波浪状等,其图案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1.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3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为纬编面料,包括面层,底层和连接所述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其中,所述面层包括经扎染染色形成的扎染区和未经扎染染色的非扎染区,且所述面层衬有若干浮线,所述浮线分布于所述扎染区与非扎染区的交接区;所述底层下表面为经过磨毛处理的磨毛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为提花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包括若干集圈和移圈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为抽针组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包括若干集圈和移圈组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编织纱线包括交替编织的阳离子涤纶纱线与涤纶纱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编织纱线包括包覆有氨纶的细旦涤纶纱。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线为涤纶单丝。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阳离子涤纶纱线的规格为50d/36f,涤纶纱线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涤纶单丝的规格为30d,所述底层的细旦涤纶纱的规格为50d/72f,其包覆氨纶的规格为40d。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为纬编面料,包括面层,底层和连接所述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其中,所述面层包括经扎染染色形成的扎染区和未经扎染染色的非扎染区,且所述面层衬有若干浮线,所述浮线分布于所述扎染区域与非扎染区的交接区;所述底层下表面为经过磨毛处理的磨毛层,本实用新型将磨毛结构与扎染相结合,赋予面料以扎染的独特花型、面料的柔软及保暖性,尤其适合秋冬季服装使用;将扎染图案与面料结构相结合,使得扎染面料的花型层次感更佳丰富、立体感更强。立体感更强。立体感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钢 杨淳凯 顾东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禾伦织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5
技术公布日:2022/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