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片梭织机中的抛射体加速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62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对片梭织机中的抛射体加速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对片梭织机的抛射体加速的机构。还进一步涉及具有本发明加速机构的一种片梭织机。
从美国专利申请4922967号中可知片梭织机的抛射体的驱动是通过一种撞锤直接撞击在于平直的导向槽中受引导的抛射体上。撞锤被固定在一个锤杆上远离扭轴的一端,并且沿实际上为圆形的轨迹运动。锤杆通过撞锤和抛射体尾端的受击表面部分相接触并在几微秒的时间内和在几厘米的距离内将抛射体加速到高达30000米/秒2的加速度和60米/秒的速度。因此撞锤上的撞击面和抛射体上的受击面都承受很大的载荷而易以破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明一种织机抛射体的加速机构。在加速过程中能减轻上述撞锤撞击面和抛射体受击面的损坏程度。由于主动式或被动式导向件是这样作用于撞锤上并对撞锤的方位进行控制,即在引纬触发的过程中,撞锤的撞击面保持和抛射体上的受击面相协调的相对位置,从而使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
对片梭织机的抛射体进行加速的机构具有一个带有一锤杆的扭轴发射机构,在该锤杆上远离扭轴的一端有一个撞锤。在发射过程中,该撞锤直接作用在抛射体的受击面上。织机的抛射体是一个沿其弹射方向中空的管形件,其尾部可以局部封闭。安装成能在锤杆上转动的撞锤具有至少一个撞击面,所述撞击面以这样的方式由一个导向件进行导向,即至迟在引纬触发之前,触发时或触发后,撞击面都能和抛射体上的受击面保持相协调的相对位置,例如使两个表面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这样,可将撞击能量通过受击面均匀地传到抛射体上,改善了撞击面和受击面的破损情况。
另外的优点是由于撞击面具有确定的方位,因此在发射机构中可将抛射体安放得使撞击面和受击面之间只有很小的间隙,从而减轻对受击面的冲击。
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在抛射体的加速阶段过程中,撞锤不和导向件相接触。
一种用于对片梭织机中的抛射体加速的机构,该加速机构具有一个锤杆,在该锤杆远离扭轴的一端装有一个撞锤以便能够旋转并且在抛射体的加速过程中,能直接作用在所述抛射体的受击面上并沿圆弧轨迹运动,其特征在于导向件作用于撞锤上并对撞锤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便在引纬触发时,使撞锤上的撞击面的位置能和抛射体上的受击面的位置相协调。
通过参阅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及其细节的示意图,可更详细地了解本发明。
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片梭织机的发射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用实线表示的图形是对应于抛射体发射之前的情况;而虚线则对应于发射后的情况;
图2是装有撞锤和抛射体的锤杆的侧视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抛射体在发射之中和之后的各种不同位置;
图3a所示的是具有能偏转一定的角度的T形撞锤的锤杆;
图3b所示的是T形撞锤偏转时的锤杆;
图3c是沿发射方向所示的锤杆的视图;
图3d是T形撞锤的立体图;
图4a所示的是具有U形撞锤的锤杆;
图4b是具有U形撞锤的锤杆的纵向剖面图;
图5是可转动的撞锤的另一种形式;
图6a是导向件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在即将引纬触发之前和之中(图中虚线表示),撞锤和抛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图6b所示的是锤杆在力作用下,导向件对撞锤方位的导向作用情况;
图6c所示的是锤杆在力作用下,导向件对撞锤方位的导向作用情况;
图7所示的是在抛射体的加速阶段中,撞锤相对于抛射体的各种位置情况;
图8所示的是弹簧状的导向件;
图9所示的是另一种导向件;
图10所示的是一种主动式导向件。
图1示出了片梭织机(图中未示出)的抛射体加速机构1。其中锤杆3的一端和扭轴2相连,并能绕该扭轴摆动。锤杆3的另一端则装上能偏转的撞锤34,该撞锤上的撞击面33最迟在引纬触发之前,相对于抛射体4的受击面43能保持协调的相对位置关系。沿发射方向具有多重导向的抛射体4在被发射后射入由导向齿11穿过梭口形成的通道10内,并通过这种方式引入纬纱14。该导向齿被安装在钢筘13上。扭轴2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端被紧紧地夹住,并在该端施以扭矩和作用力。图1中用虚线局部所示的锤杆3′是处于即将弹回的状态。通过可枢转的抛射杆7,从带有抛射体4′的位置7′上(以虚线表示),将抛射体4逐一送到发射位置上,亦即被放在锤杆3上的撞锤34的前面。在已知片梭织机情况下,抛射体4′例如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传送链被传送回到抛射杆7′的位置上。
通过图2可看出抛射体4的发射和装在扭轴2上的锤杆3的摆动情况。图中锤杆的其它两个位置3′和3″以及其换向位置3″′都用虚线表示。虽然锤杆3能偏转β角到达换向位置3″′,但当锤杆3偏转α角后,发射阶段实际上就结束了。由于锤杆3的受力状态,锤杆3会回复到其起始位置3,在此同时,从起始位置3起的α角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导向件5就对撞锤34的方位进行了导向。
从图3a中可看到撞锤34是通过压套在销轴35上的衬套35′支承在锤杆3上,以便能在锤杆3上摆动。从图中还可看到平坦的撞击面33在发射方向上,沿其宽度呈T形。本实施例中的撞击面33,在其发射位置上是垂直于发射方向的。但也允许撞击面33偏离上述垂直于发射方向的方位。在每一情况下,抛射体上的受击面43平行于或近乎平行于撞击面33。导向件要和撞锤34的至少一个表面相接触。例如表面37就适合于作为一导向面和导向件5相接触。从图3b中可看到止动面36限制了撞锤34的偏转角δ大小。图3c所示的是沿发射方向所看到的装上撞锤34的锤杆3。图3d所示的是具有一个撞击面33和导向面37的撞锤34的一种实施例。撞锤34最好设计成绕衬套35′旋转时能自行平衡。
图4a和4b所示的是制成U形的撞锤34的另一种实施例,除U形之外,撞锤的功能和图3a所示的情况一样。其中宽阔的导向面37可减小接触导向件5区域的表面压力。若将图3d中所述实施例中的导向面37的那些区域加宽成T形,也能获得同样的好处。
在图5中,撞锤34是制成可旋转的平面多边形,如六边形,使得多边形的不同表面例如可顺序地分成撞击面33或导向面37。
图6a示出了装有撞锤34的锤杆3以及处于发射位置的抛射体4。撞锤34上的撞击面33的位置由导向件50导向,使其平行于或近乎平行于抛射体4上的受击面43。由于撞击面33具有确定的位置,抛射体4可由抛射杆7将其放置在发射位置上,一般使受击面43和撞击面33之间的间隙只有零点几毫米。在引纬触发之后,撞击面33由以可以忽略不计的理想速度以及以其与受击面之间可以忽略不计的夹角与受击面43相接触,并在上述两个表面保持相互接触的同时使抛射体4获得更大的加速度。导向条8迫使抛射体4′沿发射方向作直线运动,而撞锤34′则作圆弧运动。因此在两者保持接触的情况下,撞击面33在垂直于纬纱运动的方向上,滑过受击面43。
图6b所示的是装有撞锤34的锤杆3在受力过程结束后的情况以及在受力过程中撞锤可能有的各种不同位置34′、34″和34″′的情况。撞锤34能偏转δ角,因此可用撞锤的各种位置34′、34″和34″′来表示导向面51的导向作用。但是这些取决于转角δ的位置只是许多可能位置中的某个特定情况。
关于导向作用对撞锤34的方位所产生的影响,可通过在导向件50上对应分成的4个范围来分析在进入范围σ′内,导向面51距撞锤34的偏转中心的圆弧轨迹的距离减小;此后,在σ″范围内,上述距离不变;在随后的σ″′范围内该距离减小;最后是σ″″范围,该范围的形状要使撞锤34上的导向面37和导向面51至少在局部区域上完全相互接触而无间隙,从而确定撞锤34的方位。从所举的例子中可看出在σ″′的范围内,导向件5上的导向面51限制了撞锤34的偏转角δ,以便在随后的σ″″范围内可使撞锤34处于无间隙的确定位置处。已证明,在σ′和σ″范围内,以小的转角δ开始是有利的。
在锤杆3受力的过程中,若两个导向面37和51之间的撞击角尽可能小,则导向面37对导向面51的撞击可以得到减小甚至消除。为了使两个导向面37和51之间的撞击小,可将撞锤34上的导向面37的运行如图3a所示那样分为以下范围引入范围ㄒ′、导向范围ㄒ″和定位范围ㄒ″′。
另外,在受力过程中,适当成形的凸轮盘会影响锤杆3的摆动角速度的变化,使得例如两个导向面37和51在开始接触时具有相应较小的角速度。
使导向件50具有弹性,尤其是垂直于抛射体的纬纱运动路径的弹性还可进一步减小两个导向面之间的冲击,例如可在导向件50上涂上例如塑料之类的柔软材料或将导向件50支承在弹性支座上。
图6c所示的是装有撞锤34的锤杆3在受力过程结束后的情况以及在受力过程中撞锤可能有的各种不同位置34′、34″和34″′的情况。从图中可看出没有图6b中所示的用来对撞锤34进行定位的σ″″范围。因此在起始位置时,撞锤34会有一个小的转角。
在抛射体4的加速阶段中,撞锤34和抛射体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撞锤34离开了加速起始位置340′后,相对于抛射体移动到最大加速位置340″,以便最后到达抛射体的加速终止位置340″′。撞击面33在保持接触的同时,沿垂直于纬纱运动方向,滑过受击面43。起码从加速起始位置340′往上到最大加速位置340″的范围内,撞锤34的重心S须在发射方向上落在抛射体4的受击面43的区域内。在340″′范围内,贯穿抛射体加速的始末,撞锤34的任何偏转必然会影响保持完全贴合接触的状态。
导向件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8所示。导向件52被制成像一个弹簧,例如固定在一个夹紧件53内的片簧。也可使夹紧件53具有弹性,这样,就可将导向件52制成刚性的零件。带有夹紧件53的导向件52当然可以是导向件50的一个部件,其通过导向件52来确定例如定位范围σ″″。
图9所示的是导向件的另外一种实施例。在锤杆3受力的后阶段,图中用虚线表示的撞锤34′以理想的很小角速度和导向件54相接触。随着锤杆3的进一步旋转,撞锤34由导向件54进行导向。在抛射体4的发射方向上,导向件54的弹性是很有益的。
如图10所示,撞锤34还可用一种电机驱动的主动式导向件55来导向,该导向件55例如在引纬触发之前,在锤杆的起始位置上,通过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对撞锤的偏转角度进行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对片梭织机中的抛射体(4)加速的机构,该加速机构具有一个锤杆(3),在该锤杆远离扭轴(2)的一端装有一个撞锤(34)以便能够旋转并且在抛射体(4)的加速过程中,能直接作用在所述抛射体的受击面(43)上并沿圆弧轨迹运动,其特征在于导向件(5)作用于撞锤(34)上并对撞锤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便在引纬触发时,使撞锤(34)上的撞击面(33)的位置能和抛射体(4)上的受击面(43)的位置相协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锤(34)通过紧固件(35,35′)支承在锤杆(3)的一端上以便能旋转并且撞锤相对于其旋转中心能自行平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虽然在发射过程中,在任何时候均起作用的受击面或撞击面会有变化和/或移位,但撞击面(33)的一部分始终能作用在受击面(43)的一部分区域上。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撞锤(34)具有多边形的外形,多边形的每一边表面是所述撞击面(33)。
5.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锤(34)具有单个的撞击面(33),该撞击面在发射过程中,一直抵压着抛射体(4)的受击面(4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锤(34)呈T形,其宽部形成所述撞击面(33)。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锤(34)呈U形,其平面部分形成了所述撞击面(33)。
8.如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锤(34)具有一个确定的偏转角δ。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锤(34)具有一呈曲面外形的导向面(37),该曲面外形为与导向件(50)的作用相对应,划分为引入范围ㄒ′、导向范围ㄒ″和定位范围ㄒ″′。
10.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从加速起始位置340′至少到最大加速位置340″′的范围内,所述撞锤(34)的重心沿发射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抛射体(4)的受击面(43)的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引纬触发之前、触发之时或触发之后,通过导向件(50)的导向作用,使撞锤(34)上的撞击面(33)平行于或近乎平行于抛射体(4)的受击面(43)。
12.如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要在接近所述锤杆(3)受力阶段结束之前,导向件(50)要限制撞锤(34)的偏转角度δ。
13.如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式的导向件(50)具有呈曲面形状的导向面(51),该表面至少由一个引入范围σ和一个定位范围σ″′组成。
14.如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导向件(50)上的导向面(51)形成一曲面,在该曲面范围内,定位范围σ″′将撞锤(34)的偏转角δ减小到其初始范围的一小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导向件(50)上的导向面(51)形成一曲面,该曲面另外还包括有一个定位范围σ″″,在该范围内,消除了导向面(37)上的间隙。
16.如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接近受力阶段结束之前,阻止了所述撞锤(34)相对于被动式导向件(53)的撞击,该导向件53限制或消除了撞锤(34)的偏转角δ。
17.如权利要求1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2)具有弹性。
18.如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锤杆(3)的静止阶段,电机驱动的主动式导向件(55)限制或消除了撞锤(34)的偏转角δ。
19.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对抛射体加速的机构的片梭织机。
全文摘要
一种对片梭织机的抛射体加速的机构,其具有一带锤杆3的扭轴发射机构1。在锤杆远离扭轴2的一端装有一撞锤34。在发射过程中,撞锤直接作用在抛射体4的受击面43上。织机的抛射体4是一中空的管形件,沿其发射方向,其尾部可局部封闭。撞锤34装成能在锤杆3上旋转,其至少具有一撞击面33。撞击面在导向件5的导向下,至迟在引纬触发之前,其位置能和抛射体4的受击面43相协调,即例如使上述两个表面保持相互平行。这样就能将撞击能量均匀传给弹射体4的整个受击面43,从而有利于减轻撞击面33和受击面43的破损程度。
文档编号D03D47/27GK1074961SQ92114300
公开日1993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3日
发明者D·韦祖 申请人:苏舍兄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