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89668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及其生产工艺,该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采用经绒复合组织,经绒复合组织包括多个经绒组织,每个所述经绒组织均由一根梳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圈绒织物两侧最底层的经绒组织为后梳组织,编织成后梳组织的梳栉纱线为后梳长丝,其特征是:所述圈绒织物还包括有由一根锁边长丝编织成的锁边组织,锁边组织的形状以及结构与底绒组织相同,锁边长丝与后梳长丝重合;所述锁边长丝的喂纱张力大于后梳长丝的送纱张力,具有防止圈绒织物断边的效果,提高了圈绒织物生产效率和坯布质量。
【专利说明】
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经编面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及其生产 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针织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 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 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针织生产分炜编和经编两大类,其中,经编是指利用经纱纵行结圈连 成织物的方法,采用经编方式织出来的针织布就叫经编针织布,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 经编机。
[0003] 其中,在使用经编机生产经编绒组织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编织出带有长延展线 的坯布,然后进行拉绒处理,即成为经编拉绒织物;二是直接编织圈绒织物(圈绒是针织中 的一种,是绒经在起毛杆上形成的毛圈被割断后形成毛绒,不割断的毛圈即为圈绒)。经编 机生产经编圈绒织物不需要特殊的拉绒设备和染整工艺,生产流程短,产品成本较低,其织 物质量要比拉绒织物可靠。
[0004] 然而,在经编机上生产圈绒及圈绒底的织物时,由于后梳栉上边纱的编织张力较 大,而经编机在生产过程中各类长丝的张力是无法进行调节的,即无法改变织物边缘的组 织的张力,这使得边纱的断纱率高,加之断纱发生在坯布的反面,在生产过程中不易被工人 发现,故容易形成连续长疵,影响圈绒织物的质量。另外,由于圈绒织物在圈绒后,幅宽收缩 率大而不容易控制,为了确保坯布的门幅,必须增加毛坯布的门幅,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断纱 的几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其解决了经 编机生产圈绒织物时容易发生断边的问题,具有提高圈绒织物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优点。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采用经绒复合组织,经绒复合组织包括多个经绒组 织,每个所述经绒组织均由一根梳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圈绒织物两侧最底层的经绒组织 为后梳组织,编织成后梳组织的梳栉纱线为后梳长丝,所述圈绒织物还包括有由一根锁边 长丝编织成的锁边组织,锁边组织的形状以及结构与底绒组织相同,锁边长丝与后梳长丝 重合;所述锁边长丝的喂纱张力大于后梳长丝的送纱张力。
[0008] 在经编机编织圈绒织物的过程中,通过喂入一根锁边长丝,使得在编织过程中锁 边长丝与后梳长丝合并,使锁边长丝在织物边缘形成与后梳组织结构相同的锁边组织,进 而加强后梳组织的强度;其次,调节锁边长丝的喂纱张力,使得锁边长丝的喂纱张力大于后 梳长丝的送纱张力,该设置使得将锁边长丝编入到圈绒织物中后,由于锁边长丝形成的组 织张力大,会在织物上产生沿织物门幅方向的拉力,将多根长丝聚拢在一起形成新的更加 牢固的边纱结构,将原先一根长丝形成的边纱所受的编织张力分担到新边纱内的多根长丝 上,从而有效避免了张力过大导致的边纱断裂的问题发生,不仅提高了生产的质量,且无需 时长停机处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9]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经绒组织设置为三个,分别为前梳组织、中梳组织和后梳组 织,三个组织对应的长丝分别为前梳长丝、中梳长丝和后梳长丝,所述前梳长丝以设定的运 动轨迹1-0-0/4-5-5纵向运动,所述中梳长丝以设定的运动轨迹3-4-4/1 -0-0纵向运动,所 述后梳长丝以设定的运动轨迹1-0-0/2-3-3纵向运动,所述锁边长丝以设定的运动轨迹1-0_0/2-3-3纵向运动。
[0010]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边长丝的喂纱张力为后梳长丝的送纱张力的1.5-2倍。
[0011]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后梳长丝的送纱张力为1.87~3.65cN,所述锁边长丝的喂纱 张力为2.81~7.21cN。
[0012] 采用上述结构,保证锁边长丝的张力可以将多个相邻线圈纵行中的长丝聚拢在一 起。
[0013]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边长丝的断裂伸长率大于17%。
[0014] 采用上述结构,避免锁边长丝由于张力过大而断裂,同时通过弹性伸缩的特性,使 得其恢复收缩时可以将多个相邻线圈纵行中的长丝聚拢在一起,同时,使得锁边长丝具有 更加优良的张力承受能力,可以有效降低锁边长丝发生断裂。
[0015]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边长丝的喂纱速度与后梳长丝的送纱速度相同。
[0016] 由于如果锁边长丝的送纱速度小于后梳长丝的送纱速度时,会造成织物中锁边长 丝的张力增大,反之,会造成织物中锁边长丝的张力减小,且会造成锁边长丝的喂纱张力与 后梳长丝的送纱张力不可调控。
[0017]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边长丝和后梳长丝并捻后编织成组织。
[0018]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并捻设置来增强锁边长丝和后梳长丝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弹 性,使得锁边长丝和后梳长丝更加不易断裂。
[0019]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的生产工艺。
[0020]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21] -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 S1、织物制造:织物生产用长丝经整经处理后,在机号为E28的经编机上采用三把 梳栉进行编织,其中,第一把梳栉穿前梳长丝,采用1-0-0/4-5-5//垫纱,1-0轨迹形成闭口 线圈,4-5轨迹形成闭口线圈;第二把梳栉穿中梳长丝,采用3-4-4/1-0-0//垫纱,3-4轨迹形 成闭口线圈,1-0轨迹形成闭口线圈;第三把梳栉穿后梳长丝,采用1-0-0/2-3-3//垫纱,1-0 轨迹形成闭口线圈,2-3轨迹形成闭口线圈;
[0023] S2、在经编机编织的过程中,在第三把梳栉上喂入一根锁边长丝,且该锁边长丝与 最侧边的后梳长丝穿于同于梳t节孔上;
[0024] S3、在相同的送纱速度下,调节锁边长丝的喂入张力和喂入速度,锁边长丝的喂纱 张力为后梳长丝的送纱张力的1 · 5-2倍。
[0025]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 1、锁边长丝与后梳长丝合并编织成形状、结构相同的组织,而边纱最易断的就是 后梳长丝,该结构降低了后梳长丝所受到的张力,降低了后梳长丝的断纱几率;
[0027] 2、锁边长丝的张力大于后梳长丝的张力,使得编织成织物后,锁边长丝编织成的 防断纱组织会在织物上产生沿织物门幅方向的拉力,将多个相邻线圈纵行中的长丝聚拢在 一起形成新的更加牢固的边纱结构,再次将边纱张力分解到更多的长丝上,进一步减小后 梳长丝所受的张力,从而有效防止后梳长丝发生断纱,进而避免连续长疵的出现,提高织物 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前梳组织、中梳组织、后梳组织以及锁边组织的整体垫纱运动图;
[0029] 图2是前梳组织的垫纱运动图;
[0030] 图3是中梳组织的垫纱运动图;
[0031 ]图4是后梳组织的垫纱运动图;
[0032]图5是锁边组织的垫纱运动图。
[0033]图中,1、前梳组织;11、前梳长丝;2、中梳组织;21、中梳长丝;3、后梳组织;31、后梳 长丝;4、锁边组织;41、锁边长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6] -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经绒复合组织,经绒复合组织包括 前梳、中梳和后梳三个经绒组织,每个经绒组织均由一根梳栉纱线编织而成。其中,编织成 前梳组织1的梳栉纱线为前梳长丝11,编织成中梳组织2的梳栉纱线为中梳长丝21,编织成 后梳组织3的梳栉纱线为后梳长丝31,织物由前梳、中梳和后梳三个经绒组织互相串套在一 起构成。
[0037] 其中,如图2所示,前梳组织1由两个闭口线圈以及四针距的延展线构成,前梳长丝 11以设定的运动轨迹1-0-0/4-5-5纵向运动;如图3所示,中梳组织2由两个闭口线圈以及三 针距的延展线构成,中梳长丝21以设定的运动轨迹3-4-4/1-0-0纵向运动;如图4所示,后梳 组织3由两个闭口线圈以及两针距的延展线构成,后梳长丝31以设定的运动轨迹1-0-0/2-3-3纵向运动。
[0038]另外,在织物的边缘喂入有一根锁边长丝41,锁边长丝41的喂纱速度与后梳长丝 31的送纱速度相同,锁边长丝41的断裂伸长率为17%,锁边长丝41在织物边缘编织成一个 锁边组织4,参照图5,锁边组织4的形状以及结构与底绒组织相同,由两个闭口线圈以及两 针距的延展线构成,锁边长丝41以设定的运动轨迹1-0-0/2-3-3纵向运动。如图1所示,锁边 长丝41与后梳长丝31重合并并捻交织在一起,且锁边长丝41的喂纱张力为后梳长丝31的送 纱张力的1.5-2倍。
[0039] 前梳长丝11、中梳长丝21和后梳长丝31的送纱张力均为1.87~3.65cN,锁边长丝 41的喂纱张力为2.81~7.21cN。
[0040]上述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41] SI、织物制造:织物生产用长丝经整经处理后,在机号为E28的经编机上采用三把 梳栉进行编织,其中,第一把梳栉穿前梳长丝11,采用1-0-0/4-5-5//垫纱,1-0轨迹形成闭 口线圈,4-5轨迹形成闭口线圈;第二把梳栉穿中梳长丝21,采用3-4-4/1-0-0//垫纱,3-4轨 迹形成闭口线圈,1-0轨迹形成闭口线圈;第三把梳栉穿后梳长丝31,采用1-0-0/2-3-3//垫 纱,1-0轨迹形成闭口线圈,2-3轨迹形成闭口线圈;
[0042] S2、在经编机编织的过程中,在第三把梳栉上喂入一根锁边长丝41,且该锁边长丝 41与最侧边的后梳长丝31穿于同于梳栉孔上;
[0043] S3、在相同的送纱速度下,调节锁边长丝41的喂入张力和喂入速度,锁边长丝41的 喂纱张力为后梳长丝31的送纱张力的1 · 5-2倍。
[0044] 经编机的上级参数
[0045] 垫纱数码:F :1-0/4-5//;
[0046] M:3-4/1-0//;
[0047] B:1-0/2-3//〇 [0048]送经比:1:1:1
[0049] 原料:前梳为用n)Y/DTY,中梳用Π )Υ,后梳用Π )Υ;
[0050] 经纱数量:前梳盘头608根,后梳盘头610根,后梳盘头610根;
[0051 ] 机上密度:8~30线圈/厘米;
[0052] 毛坯门幅:184_厘米;
[0053] 毛坯克重:70~200克/米3。
[0054]实施例1-27中后梳长丝的送纱张力、锁边长丝的喂纱张力、锁边长丝的断裂伸长 率以及相应断边率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0055]表1实施例1-27中后梳长丝的送纱张力、锁边长丝的喂纱张力、锁边长丝的断裂伸 长率以及相应断边率的变化情况
[0056]
【主权项】
1. 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采用经绒复合组织,经绒复合组织包括多个经绒组织, 每个所述经绒组织均由一根梳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圈绒织物两侧最底层的经绒组织为后 梳组织(3),编织成后梳组织(3)的梳栉纱线为后梳长丝(31),其特征是:所述圈绒织物还包 括有由一根锁边长丝(41)编织成的锁边组织(4),锁边组织(4)的形状以及结构与底绒组织 相同,锁边长丝(41)与后梳长丝(31)重合;所述锁边长丝(41)的喂纱张力大于后梳长丝 (31)的送纱张力。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经绒组织设置为 三个,分别为前梳组织(1)、中梳组织(2)和后梳组织(3),三个组织对应的长丝分别为前梳 长丝(11)、中梳长丝(21)和后梳长丝(31),所述前梳长丝(11)以设定的运动轨迹1-0-0/4-5-5纵向运动,所述中梳长丝(21)以设定的运动轨迹3-4-4/1-0-0纵向运动,所述后梳长丝 (31)以设定的运动轨迹1-0-0/2-3-3纵向运动,所述锁边长丝(41)以设定的运动轨迹1-0-0/2 -3-3纵向运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边长丝(41)的 喂纱张力为后梳长丝(31)的送纱张力的1 · 5-2倍。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梳长丝(31)的 送纱张力为1 · 87~3 · 65cN,所述锁边长丝(41)的喂纱张力为2 · 81~7 · 21cN。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边长丝(41)的 断裂伸长率大于17%。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边长丝 (41)的喂纱速度与后梳长丝(31)的送纱速度相同。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边长丝(41)和 后梳长丝(31)并捻后编织成组织。8. -种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的生产工艺,其 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51、 织物制造:织物生产用长丝经整经处理后,在机号为E28的经编机上采用三把梳栉 进行编织,其中,第一把梳栉穿前梳长丝(11),采用1-0-0/4-5-5//垫纱,1-0轨迹形成闭口 线圈,4-5轨迹形成闭口线圈;第二把梳栉穿中梳长丝(21),采用3-4-4/1-0-0//垫纱,3-4轨 迹形成闭口线圈,1-0轨迹形成闭口线圈;第三把梳栉穿后梳长丝(31),采用1-0-0/2-3-3// 垫纱,1-0轨迹形成闭口线圈,2-3轨迹形成闭口线圈; 52、 在经编机编织的过程中,在第三把梳栉上喂入一根锁边长丝(41),且该锁边长丝 (41)与最侧边的后梳长丝(31)穿于同于梳栉孔上; 53、 在相同的送纱速度下,调节锁边长丝(41)的喂入张力和喂入速度,锁边长丝(41)的 喂纱张力为后梳长丝(31)的送纱张力的1 · 5-2倍。
【文档编号】D04B21/02GK105951290SQ201610526950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9日
【发明人】姚伟锋, 张平, 曹刚, 高卫中
【申请人】浙江菲摩斯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