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4642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洗涤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有热电模块的洗涤物处理装置,热电模块包括:热电元件,通过帕尔帖效应在一侧面进行散热或吸热,在相反一侧面进行吸热或散热;第一热交换部,与热电元件的一侧面紧贴,接收在热电元件的一侧面传递来的散热或吸热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传递构件,与热电元件的相反一侧面紧贴,传导热;第二热交换部,设置在热传递构件的与第一热交换部相同一侧面上,通过热传递构件接收在热电元件的相反一侧面传递来的进行吸热或散热而产生的热量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本发明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具有:能够防止所生成的冷凝水向热电模块的散热侧移动,并且通过形成于热传递部的凹凸部使所生成的冷凝水以能够滴落的大小迅速变化的优点。
【专利说明】
洗涤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热电模块的洗涤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情况下,洗涤物处理设备是对洗涤物进行物理或化学作用来对洗涤物进行处理的装置,是除去粘在洗涤物上的污垢的洗衣机、通过将装有洗涤物的洗涤槽以高速旋转来使洗涤物脱水的脱水机、以及向洗涤槽内通冷风或者热风以使湿的洗涤物干燥的烘干机等的统称。
[0003]能够烘干衣物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将高温的空气(热风)向衣物供给,可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式分为排气式烘干系统和循环式(冷凝式)烘干系统。
[0004]循环式烘干系统是从外桶排出的空气中除去(除湿)水分后,对其再次加热并再次向外桶的内部供给的结构。
[0005]排气式烘干系统是向外桶内部供给加热的空气,但从外桶排出的空气不再向外桶的内部供给,而向洗涤物处理装置的外部排出的结构。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韩国授权专利10-0373483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烘干效率高的洗涤物处理装置。
[0010]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洗涤物处理装置,其设置有热电模块以对烘干有效的结构。
[0011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洗涤物处理装置,流路结构简化,使得流动损失最小。
[0012]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说明对没有说明的其他目的会更加清楚。
[0013]本发明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设置有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包括:热电元件,通过帕尔帖效应在一侧面进行散热,在相反一侧面进行吸热,或者在一侧面进行吸热,在相反一侧面进行散热;第一热交换部,其与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一侧面紧贴,接收在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一侧面传递来的进行散热或吸热而产生的热量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传递构件,其与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相反一侧面紧贴,并传导热;第二热交换部,其设置在所述热传递构件的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相同一侧面上,通过所述热传递构件接收在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相反一侧面传递来的进行吸热或者散热而产生的热量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0014]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之间形成有防止冷凝水转移的隔离空间。
[0015]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配置为一列。
[0016]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散热,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吸热。
[0017]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或者第二热交换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引导冷凝水的倾斜面。
[0018]所述热传递部的端侧形成有用于使冷凝水汇集并滴落的凹凸部。
[0019]所述凹凸部向所述热传递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0020]所述凹凸部包括:多个凹凸滴落部,向所述热传递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凹凸槽,其形成在所述凹凸滴落部之间。
[0021]所述第一热交换部或者第二热交换部中的至少一方由多个散热片构成,所述散热片的多个端配置为之字形。
[0022]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沿重力方向配置。
[0023]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配置为水平。
[0024]还包括:壳体,其形成外观;外桶,其收容洗涤水;滚筒,其配置在所述外桶内,在该滚筒的内部收容洗涤物并旋转;冷凝单元,与所述外桶连接,使所述外桶的空气循环,并且对水分进行除湿,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凝管,其与所述外桶连接并使所述外桶的内部的空气循环;冷凝风扇,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使所述外桶的空气循环;所述热电模块,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使流动的空气沿所述冷凝管冷却和加热。
[0025]还包括加热器,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对经过所述热电模块的空气进行加热,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通过对空气进行冷却来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对所述水分被冷凝的空气进行加热
[0026]在所述冷凝风扇与加热器之间配置有所述热电模块。
[0027]所述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所述加热器按顺序配置为一列。
[0028]所述热电模块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有两个,在两个所述热传递构件之间配置有两个第一热交换部及两个第二热交换部。
[0029]还包括:壳体,其形成外观;滚筒,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该滚筒的内部收容有洗涤物并旋转;冷凝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所述滚筒的空气循环,并且除去水分,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凝热交换器,其形成有供外部空气流动的第一热交换流路及供所述滚筒的空气流动的第二热交换流路,通过使所述外部空气与滚筒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对所述滚筒的空气进行除湿;以及所述热电模块,其对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流路的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
[0030]还包括加热器,其在空气向所述滚筒流动之前,对经过所述热电模块的空气加热,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上对空气进行冷却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上对所述水分被冷凝的空气进行加热,在所述加热器上,对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空气进行加热。
[0031 ]在所述冷凝热交换器及加热器之间配置所述热电模块。
[0032]本发明具有以下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效果。
[0033]第一,在烘干洗涤物时,利用热电模块,使得加热器的负荷降低。
[0034]第二,与仅设置加热器的洗涤物处理装置相比,可增加散热效率,并且降低烘干能量。
[0035]第三,循环或者排气的空气以一列的方式按顺序经过热电模块的吸热一侧和散热一侧,因此使空气阻抗最小化。
[0036]第四,能够使用热电模块的吸热和散热一侧所产生的能量,因此提高效率。
[0037]第五,与进行除湿的冷凝热交换器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对进行除湿的效率最大化。
[0038]第六,热电模块配置在冷凝热交换器及加热器之间,因此对效率极大化。
[0039]第七,热电模块配置在构成加热栗模块的蒸发器及冷凝器之间,因此对效率最大化。
[0040]第八,能够防止所生成的冷凝水向热电模块的散热侧移动。
[0041]第九,通过形成在热传递部的凹凸部,使得将所生成的冷凝水迅速变成能够滴落的大小。
[0042]第十,通过散热片的倾斜面、热传递构件的凹凸部及散热片的配置等,能够将所生成的冷凝水迅速生长并滴落。
[0043]本发明的多个效果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对没有说明的其他效果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立体图。
[0045]图2是示出图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46]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热电模块的剖视图。
[0047]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热电模块的局部立体图。
[0048]图5是图4所示的滴落部的放大立体图。
[0049]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出冷凝单元的洗衣机的剖视图。
[0050 ]图7是示出图6的冷凝单元内部的俯视图。
[0051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冷凝单元的剖视图。
[0052]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冷凝式烘干机的冷凝单元的俯视图。
[0053]图10是图9的热电模块及冷凝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54]图1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热电模块及冷凝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55]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排气式烘干机的内部的立体图。
[0056]图13是图12的冷凝单元的主视图。
[0057]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设置有加热栗模块的冷凝式烘干机的示意图。
[0058]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凹凸部的局部立体图。
[0059]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第二热交换部的侧视图。
[0060]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散热片的第二热交换部的俯视图。
[0061 ]附图标记说明
[0062]10:壳体20:外桶
[0063]30:滚筒40:驱动部
[0064]50:洗涤剂盒60:栗
[0065]70:加热器模块80:冷凝单元
[0066]82:冷凝管84:冷凝风扇
[0067]86:加热器110:热电模块
[0068]112:第一热交换部 114:第二热交换部
[0069]116:热电元件118:热传递构件
[0070]120:冷凝热交换器121:第一热交换流路
[0071]122:第二热交换流路131:散热片
[0072]132:倾斜面133:凹凸部
[0073]134:凹凸滴落部135:凹凸槽
[0074]136:凹凸倾斜面137:吸收构件
[0075]138:冷凝水汇集空间140:加热栗模块
[0076]141:压缩机142:第一热交换器
[0077]143:膨胀阀144:第二热交换器
[0078]181:第一风扇182:第二风扇
[0079]183:冷凝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80]参照附图与详细后述的多个实施例,会更加清楚本发明的优点及特征以及实现它的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如下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彼此不同的多种形态实施,多个本实施例只是使本发明完全公开,并且为了将发明的范围完全地告知本领域技术人员而提供,本发明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而确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构件。
[008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热电模块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热电模块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滴落部的放大立体图。
[008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洗衣机100包括:壳体10,其形成外观;外桶20,其收容洗涤水;滚筒30,其配置在外桶20内,并且在所述滚筒30的内部收容洗涤物并旋转;驱动部40,其使滚筒30旋转;供水单元(未图示),其接收来自外部水源的洗涤水并向所述外桶20供给;洗涤剂盒50,其能够收容洗涤剂,并且使洗涤水与洗涤剂混合;栗60,其使外桶内的洗涤水流出,并再次向所述外桶20的内部供给并使所述洗涤水循环;加热器模块70,其配置在所述外桶20的内部,用于对洗涤水加热;冷凝单元80,其与所述外桶20连接,并且使所述外桶20的空气循环,并且除去水分。
[0083]壳体10形成洗衣机100的外观。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外桶20。壳体10设置有供洗涤物出入的洗涤物出入孔21。在壳体1的前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门部15,该门部15能够开闭洗涤物出入孔21。
[0084]在外桶20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如弹簧单元(未图示)及减震器(未图示)的悬架,通过所述悬架来缓冲传递到壳体10的所述外桶20的振动。
[0085]外桶20的内部收容洗涤水。
[0086]并且,在外桶20的内部配置有滚筒30。
[0087]外桶20可设置有用于检测收容于外桶的洗涤水的水位的水位检测器(未图示)。
[0088]洗涤物(以下称为“洗涤物”)可通过洗涤物出入孔21投入到滚筒30的内部。所述洗涤物收容于所述滚筒30的内部。
[0089]滚筒30形成有洗涤水通过的多个滚筒通孔33。滚筒30的内壁配置有升降机构32,当滚筒30旋转时,所述升降机构32将洗涤物抬升至规定高度。由所述升降机构32抬升的洗涤物因自重而落下。
[0090]滚筒30接受来自驱动部40的旋转力并旋转。
[0091]滚筒30的配置方式可以不完全水平,也可以以滚筒30的后方侧比入口低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0092]洗涤剂盒50收容洗涤剂、漂洗剂或者漂白剂等洗涤剂。洗涤剂盒50优选设置为能够从壳体10的前部面抽出。在供给洗涤水时,洗涤剂盒50内的洗涤剂与洗涤水混合并流入外桶20内。洗涤剂盒50可划分为:收容洗涤剂的部分、收容漂洗剂的部分、收容漂白剂的部分。
[0093]所述加热器模块70配置在所述外桶20的内部下侧。
[0094]在洗涤模式下对所述加热器模块70接通电源时,可以对存储在所述外桶20内部的洗涤水加热。此外,在烘干模式下对加热器模块70接通电源时,可以对所述外桶20内部的空气加热。
[0095]所述冷凝单元80用在具有循环式烘干系统的洗衣机上。
[0096]所述冷凝单元80对外桶20内部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并除去。冷凝的冷凝水通过栗60向外部排出。
[0097]在烘干模式下,所述冷凝单元80降低外桶内的空气中的湿度,由此提高烘干效率。
[0098]所述冷凝单元80不向壳体10的外部排出烫的空气。当通过加热器模块70实施烘干时,能够排出使壳体10变烫或者对壳体10周边加热的空气。
[0099]利用冷凝单元80来使烘干模式运转时,能够使壳体10周边的温度变化最小。
[0?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单元80包括:冷凝管82,其与所述外桶20连接;冷凝风扇84,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82,用于使所述外桶20的空气循环;热电模块110,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82,用于对流动的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加热器86,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82,用于对经过所述热电模块110的空气进行加热。
[0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单元80设置在所述外桶20的上侧。虽然所述冷凝单元80设置在所述外桶20的外部,但是与所述外桶20的内部连接。
[0102]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冷凝单元80可以设置在所述外桶20的侧面、背面或者底面。
[0103]所述冷凝管82的一端与外桶20的前方侧连接,另一端与外桶20的后方侧连接。
[0104]所述加热器86作为通过施加的电源来产生热的装置,可举例为PTC加热器。
[0105]所述冷凝风扇84可以使用轴流风扇或者涡流风扇等多种种类的风扇。所述冷凝风扇84使所述外桶20内部的空气向冷凝管82流动。外桶20内部的空气通过所述冷凝风扇84进行循环。
[0106]所述热电模块(Thermoelectric Module) 110是通过帕尔帖效应,使得一侧面进行吸热,而相反一侧面进行散热的集成有热电元件的装置。通常,热电元件通过P类型半导体与N类型半导体结合来制造。所述热电元件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一般性技术,在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0107]所述热电模块110对流动的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
[010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电模块110使空气冷却的部分和加热的部分以一列的方式配置在冷凝管82上。
[0109]在所述冷凝管82流动的空气以一列的方式经过所述热电模块110。所述冷凝管82仅形成有一个流路,所述热电模块110位于该流路上。
[0110]所述热电模块110使与流动的空气之间的阻抗最小化。在经过热电模块110的过程中,当空气阻抗减小时,能够降低所述冷凝风扇84的负荷,并且也能够降低操作噪音。
[0111]所述热电模块110包括:第一热交换部112,其与空气接触并进行热胶;第二热交换部114,其以一列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与空气接触并进行热交换;热电元件116,其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紧贴,用于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传导热;热传递构件118,其使所述热电元件116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连接,并将所述热电元件116另一侧面的热向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传导。
[0112]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配置在一个流路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都配置在所述冷凝管82上。
[0113]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配置在与所述热传递构件118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配置为一列。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向所述热传递构件118的长度方向配置。
[0114]所述冷凝管82的空气与配置在一个流路上的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和第二热交换部114之间进行热交换。
[0115]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和第二热交换部114可配置位相同的高度。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和第二热交换部114可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在所述冷凝管82流动的空气以高低变化最小的状态下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及第一热交换部112。流动的空气按顺序经过以一列配置的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及第一热交换部112。
[0116]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及第一热交换部112可配置成直线,以使空气的流动距离最小化。
[0117]所述以一列的方式配置不限于以直线方式配置。例如,所述以一列的方式配置可以是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沿外桶或者滚筒的表面配置位弧状的形态。
[0118]所述以一列的方式配置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以具有规定夹角的方式交叉地配置的形态。
[0119]所述以一列的方式配置是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配置在一个流路上。
[0120]在本实施例中,在俯视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时,可配置为直线。在本实施例中,在俯视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时,配置为直线。
[0121]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或者第二热交换部114的高低可以不同。空气通过所述冷凝管82流动,因此,即便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或者第二热交换部114的高低稍微不同,也能够使空气的高低变化最小化。
[0122]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或者第二热交换部114可形成为规定的夹角。但是,空气沿所述冷凝管82流动,因此,大部分空气可以沿直线流动。
[0123]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配置在所述冷凝管82的长度方向上。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或者第二热交换部114也可以以与冷凝管8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
[01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位于作为前方的门部15—侧,第二热交换部114位于作为后方的驱动部40—侧。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的位置可配置为相反
[01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位于所述热传递部118的下侧。流动的空气在所述热传递部118的下侧流动。
[0126]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可以位于所述热传递部118的上侧。在这种情况下,流动的空气在所述热传递部118的上侧流动。
[0127]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都位于所述热传递部118的一侧面。
[0128]所述热传递部118可以由热传递效率好的金属材质、铜或者铝材质形成。
[0129]此外,所述热传递部118可以是热导管(heatpipe)。
[0130]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施加于所述热电元件116上的电流,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相对的面上进行散热,在与第二热交换部114相对的面上进行吸热。
[0131]所述热电元件116的一侧面115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紧贴,所述热电元件116的相反一侧面117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紧贴。
[0132]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与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空气进行冷却。
[0133]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与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空气进行加热。
[0134]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进行吸热,在第二热交换部114进行散热。
[0135]在本实施例中,经过所述冷凝管82的空气按照第二热交换部114、第一热交换部112及加热器86的顺序通过。
[0136]经过所述冷凝管82的空气在第二热交换部114被冷却,在第一热交换部112被加热,在加热器86被加热。与散热的第一热交换部112的温度相比,所述加热器86的温度更高。
[0137]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使空气冷却,并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在所述外桶20中,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除湿。
[0138]针对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并且冷凝的冷凝水,沿所述外桶20的内侧面移动之后,通过栗60向外部排出。
[0139]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与第二热交换部114之间形成隔离空间113。所述隔离空间113防止冷凝水的移动。所述隔离空间113切断冷凝水从第二热交换部114向第一热交换部112移动。
[0140]所述隔离空间113的距离形成为不发生毛细现象。所述隔离空间113的距离形成为:通过所述冷凝风扇84的风压,使得冷凝水不能移动。
[0141]在所述冷凝风扇84的最大风速的情况下,所述隔离空间113的距离形成为:不能够因冷凝水的毛细现象或者表面张力而使冷凝水从第二热交换部114向第一热交换部112移动的。
[0142]在冷凝水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向第一热交换部112移动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的温度下降,导致性能降低。
[0143]当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的温度下降时,用于烘干洗涤物的烘干性能降低,需要增加所述加热器模块70或者加热器86的散热量。
[0144]对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的空气进行除湿,除湿的空气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且被加热。
[0145]并且,经过所述加热器86并且以用于烘干洗涤物的适宜温度进行加热。
[0146]如本实施例的热电模块110配置在一个流路上,具有以下效果:不仅对流动的空气进行除湿,而且通过热电模块110排放的废热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电力效率。尤其在一个流路上进行除湿和加热,因此能够使流路的长度最小化。
[0147]并且,除湿过程中冷却的空气与第一热交换部112进行热交换,因此,具有能够使所述热电元件116的性能维持在恒定的效果。
[0148]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热电元件116排放的废热对空气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降低在烘干模式下所使用的加热器模块70或者加热器86的负荷。
[0149]并且,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第一热交换部112及加热器86的空气的流路设置为一列,因不是分支或合流的结构,因此可以使空气阻抗最小化。
[0150]在流路分为两个以上或者两个以上的流路合为一个的情况下,产生涡流或者湍流等,形成空气不流动的死角,因此增加空气的阻抗或者流动损失。
[015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气沿一个流路,并且经过除湿、加热、加热的过程,使得空气的流动阻抗最小化,由此能够使冷凝风扇84的负荷最小化。
[0152]另外,虽然所述冷凝单元80配置在外桶20的上侧,但是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可以配置在所述外桶20的侧面、底面、背面等多种位置。
[0153]另外,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形成有使生成的冷凝水更加有效地降落的冷凝水滴落构造。
[01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的外侧边缘形成有倾斜面132,冷凝水通过所述倾斜面132有效地流下。所述倾斜面132向上下方向倾斜。
[01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3由多个散热片131构成,因此所述倾斜面132形成于散热片131。
[0156]所述散热片131由热传导率高的金属材质形成,多个所述散热片131配置为平行。各所述散热片131的边缘形成有倾斜面132。
[0157]尤其,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位于热传递构件118下侧的情况下,可通过所述倾斜面132使冷凝水有效地滴落。
[01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电模块110配置为水平。
[0159]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热电模块110可以沿重力方向配置。在所述热电模块110向上下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形成有所述冷凝水的热交换部可位于下侧。
[0160]所述热传递部118也可以形成有冷凝水滴落构造。
[0161]所述热传递部118的端侧形成有凹凸部133,所述凹凸部133位于配置有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的一侧。
[0162]所述凹凸部133可以与所述倾斜面132连接。
[0163]所述凹凸部133由向所述热传递部11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凸滴落部134和在多个所述凹凸滴落部134之间形成的凹凸槽135构成。
[0164]所述凹凸槽135还可以形成有用于引导冷凝水的凹凸倾斜面136。
[0165]针对一个凹凸滴落部134,可以配置一个散热片131。在该情况下,所述凹凸槽135位于所述散热片131之间。
[01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凸滴落部134的厚度与热传递部118的厚度相同。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凹凸滴落部134的厚度可以形成为逐渐变薄。
[0167]所述凹凸倾斜面136的厚度越向端侧越薄。
[0168]通过所述凹凸槽135,使得热传递构件118的表面积大幅增加。
[0169]在所述第二热传递部114生成的冷凝水沿所述倾斜面132向凹凸部133移动之后,在所述凹凸槽135凝结成大的水珠。当所述冷凝水凝结成大的水珠时,因自重使得滴落变得容易。
[0170]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所述凹凸部133形成于所述热传递部,但是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以形成于所述散热片131。
[0171]此外,所述热传递部118与散热片131单独地制造,但是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可以制造成一体。
[0172]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出冷凝单元的洗衣机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冷凝单元内部的俯视图。
[0173]本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冷凝单元80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地,将冷凝风扇84配置在冷凝管82的出口侧。所述冷凝风扇84将冷凝管82的空气吹入滚筒30的内部。
[0174]从所述冷凝管82的入口侧吸入的空气经由热电模块110及加热器86并向外桶20的内部流动。
[0175]所述冷凝管82的入口配置在后方侧,出口配置在前方侧。
[0176]由于所述冷凝风扇84设置在冷凝管82的出口侧,因此,具有使被加热的空气更加强力地向所述外桶20的内部排出。
[0177]向所述滚筒30的内部加热的空气通过所述冷凝风扇84排出,因此能够提高洗涤物的烘干速度。
[0178]通过所述冷凝风扇84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可以朝向洗涤物。从所述冷凝风扇84排出的空气可以朝向滚筒30的后方下侧。加热的空气可以从所述外桶20的前方上侧向外桶20的后方下侧排出。
[0179]在冷凝风扇84的排出方向被引导的情况下,加热的空气可直接供给到洗涤物上。在加热空气与洗涤物之间的距离被最小化的情况下,可以使流动过程中的温度下降最小化,由此可以使电力消耗最小化。
[0180]在通过冷凝风扇84引导排出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使所述外桶20内部的空气更加有效地循环。
[0181]当提高洗涤物的烘干速度时,可以减少用于烘干的加热器86和加热器模块70的电力消耗。
[0182]在本实施例中,向冷凝管82吸入的空气经过除湿、加热、加热的过程。
[0183]因此,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在所述冷凝管82内以一列方式配置有第二热交换部114、第一热交换部112、加热器86。
[0184]以下剩下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0185]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冷凝单元的剖视图。
[0186]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热电模块110彼此相对地设置。尤其在两侧边缘上配置热传递部118,在其之间配置多个热交换部。空气向多个所述热传递部118之间流动。
[0187]在多个所述热传递构件118之间两个第一热交换部112彼此成对并彼此相对地配置,两个第二热交换部114彼此成对并彼此相对地配置。
[0188]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向两个热传递构件118之间流动,因此,对多个第一热交换部112和多个第二热交换部114之间的热交换有利。
[0189]空气向两个热传递构件118之间流动,因此,相对于设置一个热电模块110,可不进行热交换并且使流动的空气最小化。
[0190]彼此相对地配置的两个热电模块110可以以向上下方向立的方式配置。彼此相对地配置的两个热电模块110也可以以向水平方向立的方式配置。彼此相对地配置的两个热电模块110可以倾斜地配置。
[0191]以下剩下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0192]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冷凝式烘干机的冷凝单元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热电模块及冷凝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193]本实施例涉及冷凝式烘干机。冷凝式烘干机设置有第一实施例的热电模块110。冷凝式烘干机对循环的空气进行除去水分,并且使洗涤物烘干。
[0194]烘干机与洗衣机不同地,不具有外桶,而仅设置有滚筒(未图示)。
[0195]设置于烘干机的滚筒不需要使洗涤水经过,因此,不形成如同第一实施例的滚筒通孔33。
[0196]本实施例的烘干机是循环的空气先与冷凝热交换器120进行热交换之后,再与热电模块110热交换。
[0197]本实施例的冷凝单元180可配置在滚筒的下侧。
[0198]本实施例的冷凝单元180可位于壳体10的内部下侧。
[0199]本实施例的冷凝单元180包括:冷凝热交换器120,其形成有供外部空气流动的第一热交换流路121和供滚筒的空气流动第二热交换流路122,用于使所述外部空气与滚筒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风扇181,使所述外部空气向所述第一热交换流路121流动;第二风扇182,使所述滚筒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热交换流路122流动;冷凝马达183,其使所述第一风扇181及第二风扇182驱动;热电模块110,其与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流路122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加热器86,其对经过所述热电模块110的空气加热。
[0200]所述冷凝热交换器120用于使在滚筒循环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单元180利用外部空气使在滚筒循环的空气冷却。在利用外部空气使滚筒的循环空气冷却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电力消耗。
[0201]所述冷凝热交换器120在一层形成有供外部空气流动的第一热交换流路121,在所述第一热交换流路121的上层或者下层配置有第二热交换流路122。
[0202]所述第一热交换流路121与第二热交换流路122层叠。所述第一热交换流路121与第二热交换流路122交替地层叠。
[0203]所述第一热交换流路121及第二热交换流路122使空气的流动方向彼此交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流路121及第二热交换流路122交叉成90度角。
[0204]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流路122流动的滚筒的空气被外部空气夺去热,并产生冷凝水。所述冷凝热交换器120通过温度低的外部空气使滚筒的空气冷却,在滚筒的空气中除去水分。
[0205]所述热电模块11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020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电模块110配置在冷凝热交换器120与加热器86之间。
[0207]所述第二热交换流路122及第二热交换部114配置为一列。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流路122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以直线的方式流动。
[0208]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所述热电模块110按照第二热交换部114(吸热)、第一热交换部112(散热)的顺序配置。
[0209]针对经过所述冷凝热交换器120的空气,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再次进行除湿。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的温度形成为比所述外部空气低。
[0210]滚筒的空气经过冷凝热交换器120,并且进行一次除湿,经过第二热交换部114(吸热),并且进行二次除湿。
[0211]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可以被冷却到比冷凝热交换器120更低的温度。
[0212]其中,滚筒的空气直线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流路122及第二热交换流路114,因此可以使空气的阻抗最小化。
[0213]在第二热交换部114进行二次除湿的空气经过第一热交换部112,并且进行一次加热。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12的空气经过加热器86,并且进行二次加热。
[0214]所述加热器86可控制为比第一热交换部112的温度更高。
[0215]经过所述加热器86的空气供给至滚筒,并使洗涤物烘干。
[0216]在本实施例中,冷凝马达183同时驱动第一风扇181和第二风扇182。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可以配置分别是第一风扇181及第二风扇182驱动的马达。
[0217]在所述冷凝马达183驱动时,所述第一风扇181及第二风扇182同时驱动,外部空气及内部空气同时流动。
[0218]虽然没有单独进行说明,但是为了使外部空气从所述第一风扇181向冷凝热交换器120流动,可设置有等管道(未图示)等部件。
[0219]此外,在第二风扇182与冷凝热交换器120之间也可以设置有使空气流动的管道。
[0220]以下剩下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0221]图1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热电模块及冷凝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222]在本实施例中,如同所述第三实施例,两个热电模块110配置为彼此相对。
[02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热交换部114位于冷凝热交换器120—侧。
[0224]由于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14,因此能够增加空气的二次除湿量。
[0225]此外,由于两个热电元件116使各第二热交换部114冷却,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空气的除湿量。
[0226]例如,在洗涤物所蒸发的水分的量多的情况下,两个热电模块110都运转,所蒸发的水分的量少的情况下,可以仅运转一个热电模块110。
[0227]两个第一热交换部112可配置为彼此接触,两个第二热交换部114可配置为彼此接触。在该情况下,即便驱动一个热电模块110,也可以通过热传导向相对地配置的热电模块侧传导热。
[0228]由于驱动一个热电模块110,热也通过传导而移动,因此,可通过热电模块110来提高除湿或者加热的效率。
[0229]即便仅驱动一个热电模块110,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以两倍宽的方式形成。
[0230]以下剩下的结构与所述第四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0231]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排气式烘干机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冷凝单元的主视图。
[0232]本实施例涉及排气式烘干机。
[0233]排气式烘干机吸入外部空气后,加热至规定温度,并将加热的空气向滚筒30的内部供给以烘干洗涤物;滚筒内部的空气被吸入后再次向外部排出。
[0234]在本实施例中,对从滚筒30内部排出的空气进行除湿后向壳体(未图示)外部排出。
[0235]本实施例的热电模块110配置在滚筒30的背面侧。
[0236]空气经过第二热交换部114并被除湿,并且经过第一热交换部112并被加热。
[0237]经过热电模块110的空气通过加热器186被加热后,向滚筒30内部供给。
[0238]所述加热器186可通过滚筒30的轴中心侧向滚筒30的内部供给空气。
[0239]附图标记11是构成壳体10的背部面板11,背部面板11可形成有用于向所述热电模块110及加热器86引导空气的引导件12。
[0240]其中,所述热电模块110沿重力方向配置。
[0241]所述热电模块110的第二热交换部114比第一热交换部112靠下的下侧。
[0242]因此,所述凹凸部133位于所述热电模块110的最下端。
[0243]以下剩下的结构与所述第四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0244]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设置有加热栗模块的冷凝式烘干机的示意图。
[0245]本实施例涉及设置有加热栗模块140及热电模块110的冷凝式烘干机。
[0246]滚筒30的空气进行循环,并且通过热电模块110及加热栗模块140被除湿和加热。
[0247]加热栗模块14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42、第二热交换器144、膨胀阀143及压缩机141,并且可以以加热栗循环的方式运转。
[0248]在以制冷循环的方式运转时,第一热交换器142以冷凝器的方式运转,第二热交换器144以蒸发器的方式运转。
[0249]S卩,从压缩机141排出的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器142被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向周边散热。
[0250]在第一热交换器142冷凝的液态制冷剂在膨胀阀143膨胀并被精细化。
[0251]在膨胀阀143膨胀的制冷剂在第二热交换器144以气体的方式被蒸发,并吸收周边的热。
[0252]在第二热交换器144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向压缩机141流动,并反复进行上述过程。
[0253]因此,第二热交换器144使从冷凝风扇84排出的空气冷却,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除湿。
[0254]第一热交换器142通过冷凝热对经过热电模块110的空气进行加热。
[0255]S卩,从所述冷凝风扇84排出的空气按照第二热交换器144、热电模块110、第一热交换器142、加热器86的顺序流动。
[0256]所述热电模块110对流动的空气进行冷却并除湿之后,进行加热。所述热电模块110的第二热交换部114配置在第二热交换器144(以蒸发器的形式运转)侧,第一热交换部112配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42(以冷凝器的形式运转)侧。
[0257]因此,从所述冷凝风扇82排出的空气在第二热交换器144进行一次除湿后,在第二热交换部114进行二次除湿。
[0258]并且,在第一热交换部112进行一次加热,在第一热交换器142进行二次加热,在加热器86进行三次加热。
[0259]在所述加热器86进行三次加热以达到规定温度后,空气向所述滚筒30的内部流动。
[0260]本实施例的烘干机具有以下效果:因为利用加热栗模块140及热电模块110产生的吸热、散热,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并且能够降低加热器86的负荷。
[0261]以下剩下的结构与所述第四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0262]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凹凸部的局部立体图。
[0263]在本实施例中,凹凸部233在构成凹凸滴落部234的面中至少一个面积逐渐缩小。
[0264]在本实施例中,可形成为所述凹凸滴落部234的端侧宽度减小的形状。在俯视所述凹凸滴落部234时,可形成为梯形。
[0265]所述凹凸槽235可以形成为楔形(wedge)。
[0266]所述凹凸槽235可以形成为端侧宽度增加的形状。
[0267]以下剩下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0268]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第二热交换部的侧视图。
[026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能够吸收冷凝水的吸收构件137。
[0270]所述吸收构件137能够使冷凝水更加迅速地汇集并使其大小增大。
[0271]所述吸收构件137优选配置于凹凸滴落部134。
[0272]所述吸收构件137可以是如海绵的具有空隙多的材质。
[0273]所述吸收构件137也可以进行亲水图层。
[0274]以下剩下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0275]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散热片的第二热交换部的俯视图。
[0276]在本实施例中,代替凹凸部而在散热片的端侧形成长度差,以汇集冷凝水。
[0277]即,所述散热片131的端可配置为之字形。
[0278]通过配置为之字形的多个端,在散热片131的端侧形成有汇集冷凝水的冷凝水汇集空间138。汇集在所述冷凝水汇集空间138的冷凝水形成大的表面张力,使得液滴大地成长。
[0279]以下剩下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028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者在不改变必要的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方式实施。因此,上述记载的多个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上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表示,从权利要求书的意思及范围且与其均等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者变形的形态都应解释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洗涤物处理装置,其设置有热电模块,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模块包括: 热电元件,其通过帕尔帖效应在一侧面进行散热,在相反一侧面进行吸热,或者在一侧面进行吸热,在相反一侧面进行散热; 第一热交换部,其与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一侧面紧贴,接收在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一侧面传递来的进行散热或吸热而产生的热量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热传递构件,其与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相反一侧面紧贴,并传导热; 第二热交换部,其设置在所述热传递构件的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相同一侧面上,通过所述热传递构件接收在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相反一侧面传递来的进行吸热或者散热而产生的热量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之间形成有防止冷凝水转移的隔离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配置为一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散热,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吸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或者第二热交换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引导冷凝水的倾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递部的端侧形成有用于使冷凝水汇集并滴落的凹凸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向所述热传递部的长度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包括: 多个凹凸滴落部,向所述热传递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凹凸槽,其形成在所述凹凸滴落部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或者第二热交换部中的至少一方由多个散热片构成,所述散热片的多个端配置为之字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沿重力方向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配置为水平。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壳体,其形成外观; 外桶,其收容洗涤水; 滚筒,其配置在所述外桶内,在该滚筒的内部收容洗涤物并旋转; 冷凝单元,与所述外桶连接,使所述外桶的空气循环,并且对水分进行除湿, 所述冷凝单元包括: 冷凝管,其与所述外桶连接并使所述外桶的内部的空气循环; 冷凝风扇,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使所述外桶的空气循环; 所述热电模块,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使流动的空气沿所述冷凝管冷却和加热。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热器,其设置于所述冷凝管,对经过所述热电模块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通过对空气进行冷却来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对所述水分被冷凝的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器对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空气进行加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凝风扇与加热器之间配置有所述热电模块。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所述加热器按顺序配置为一列。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模块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有两个, 在两个所述热传递构件之间配置有两个第一热交换部及两个第二热交换部。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壳体,其形成外观; 滚筒,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该滚筒的内部收容有洗涤物并旋转; 冷凝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所述滚筒的空气循环,并且除去水分, 所述冷凝单元包括: 冷凝热交换器,其形成有供外部空气流动的第一热交换流路及供所述滚筒的空气流动的第二热交换流路,通过使所述外部空气与滚筒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对所述滚筒的空气进行除湿;以及 所述热电模块,其对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流路的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热器,其在空气向所述滚筒流动之前,对经过所述热电模块的空气进行加热,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上对空气进行冷却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上对所述水分被冷凝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所述加热器上,对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空气进行加热。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洗涤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凝热交换器及加热器之间配置所述热电模块。
【文档编号】D06F58/20GK106012457SQ20161019142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金枓炫, 李厚宣, 韩昇佑, 金廷坤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