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压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4101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压脚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发热丝和安装在压脚杆下端的压脚,压脚包括压脚板和位于压脚板左右两侧的压脚臂,压脚板上开设有容机针穿过的针孔,发热丝包括从针孔中露出的烫线部和位于烫线部左右两侧的电连接部,电连接部穿设在压脚板和压脚臂中、并与穿设在压脚臂中的外接电源线相连接,压脚臂的前侧或后侧开设有前后延伸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紧固螺钉,发热丝的电连接部与外接电源线通过紧固螺钉可拆卸连接。该缝纫机压脚组件缝纫结束以及再次起缝时,外接电源线与电连接部导通,使得发热丝通电发热,面料上的缝线与发热丝的烫线部相接触后被烫断,缝线烫断后残留在面料上的缝线线头长度非常短,不需要操作工进行修剪,大大降低工作量。
【专利说明】
缝纫机压脚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缝纫机压脚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线,在面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面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随着缝纫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缝纫机的功能也逐渐丰富化,比如缝纫机具有自动剪线功能、自动抬压脚功能等,如申请号为201010576959.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缝纫机中的剪线机构,又如申请号为201210204131.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缝纫机自动剪线装置。但是,不管缝纫机是否具有自动剪线功能,其在剪线结束之后再次缝纫时留在面料上的线头较长,需要工人进行手工修剪面料上的线头,从而增加了工作量。另外,不管缝纫机是否具有自动剪线功能,其在剪线结束之后出现穿设在机针中的缝线线头极不稳定的情况,同样会增加工人的工作量,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压脚组件,其在缝纫结束后可自动将缝线烫断、或在再次起缝时可自动将留在面料表面的缝线线头烫断,且缝线烫断后残留在面料上的线头非常短,不需要工人返工修剪面料上的线头。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发热丝和安装在压脚杆下端的压脚,所述压脚包括压脚板和位于压脚板左右两侧的压脚臂,所述压脚板上开设有容机针穿过的针孔,所述发热丝包括从针孔中露出的烫线部和位于烫线部左右两侧的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穿设在压脚板和压脚臂中、并与穿设在压脚臂中的外接电源线相连接,所述压脚臂的前侧或后侧开设有前后延伸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紧固螺钉,发热丝的电连接部与外接电源线通过所述紧固螺钉可拆卸连接。
[0005]该缝纫机压脚组件在缝纫结束以及再次开始缝纫时,外接电源线与电连接部导通,使得发热丝通电发热,面料上的缝线随面料前移、与发热丝的烫线部相接触,从而被烫断,实现自动剪线。同时,由于面料贴着压脚板的下端面前移,而发热丝的烫线部与面料之间的竖向距离又非常小,故缝线烫断后残留在面料上的缝线线头长度非常短,不需要操作工进行修剪,进而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再者,用于支承紧固螺钉的螺纹孔在压脚臂中前后延伸,而非左右延伸,压脚臂的前后两侧有足够的长度用于加工螺纹孔,从而提高了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发热丝的电连接部与外接电源线的可靠性。
[0006]进一步地,所述压脚板上还设有位于针孔前端处的多个缝线导向部,相邻的两个缝线导向部、以及缝线导向部和压脚板之间形成有与针孔相连通的剪线槽,所述缝线导向部呈V形,位于缝线导向部后侧的尖端朝向机针,所述发热丝的烫线部穿设在多个缝线导向部中,且部分发热丝的烫线部从剪线槽中露出。缝线导向部将缝线正确地进入剪线槽中后与发热丝的烫线部接触,提高剪线可靠性。
[0007]优选地,所述发热丝的烫线部与缝线导向部之间、发热丝的电连接部与压脚板之间、以及发热丝的电连接部与压脚臂之间均设有绝缘管,以将发热丝和压脚相隔离,两者不导通,保证压脚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脚杆的下端固设有压脚座,该压脚座位于压脚的两个压脚臂之间、并与压脚臂固定连接;所述压脚座中开设有第一吸风通道,压脚座与压脚板之间形成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下端、且朝向机针的第一吸风口,所述压脚座的下端还铰接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中、且可上下翻转的夹线片,压脚座的后端设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中的夹线部;当抬起压脚时,压脚杆上移,夹线片向下翻转,穿设在机针中的缝线线头在第一吸风口处被吸入第一吸风通道中;当放下压脚时,压脚杆下移,夹线片向上翻转,缝线线头被夹持在夹线片和夹线部之间,从而可避免再次缝纫时因缝纫线线头被抽出或因缝纫线线头处于自由状态而造成的缝制品线迹不美观、需要操作工补针等现象,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缝制品的质量。
[0009]优选地,所述压脚座下端的后侧设有一向下凸起、且位于第一吸风口上方的台阶部,该台阶部形成所述夹线部,所述台阶部的前侧与压脚座之间形成有凹槽;当夹线片向上翻转后,夹线片的后端嵌在所述凹槽中,缝线线头被夹持在夹线片的后端和台阶部的前端之间,提高对缝线线头的夹持力,防止缝线线头的意外滑脱。
[0010]优选地,所述压脚座下端的前侧设有两个左右相对设置、且具有外圆周面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中开设有铰接孔,所述夹线片的前端设有左右延伸的铰接轴,该铰接轴的左右两端可转动地支承在铰接部的铰接孔中。因此,具有外圆周面的铰接部对夹线片的向下翻转角度不会产生阻碍作用,使得夹线片向下翻转更加灵活可靠,增加了第一吸风口的有效面积,确保缝线线头能够准确地被吸入第一吸风口中。
[0011]优选地,所述压脚板上固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夹线片的下端面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导向限位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套在导向限位部的外周、并与夹线片的下端面相抵靠,从而可有效防止复位弹簧走位、偏移等现象,提高通过复位弹簧使得夹线片向上翻转复位的准确性。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在缝纫机机壳中的吸风管和压脚杆套筒,所述压脚杆穿设在压脚杆套筒中、并可在压脚杆套筒中上下移动,所述压脚杆中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吸风通道、且压脚杆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吸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吸风口,压脚杆在第二吸风口的上方还设有蔽塞部,所述吸风管中开设有第三吸风通道、且吸风管与外接抽风设备相连接,所述压脚杆套筒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三吸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三吸风口 ;当压脚杆上移时,所述第二吸风口和第三吸风口相连通;当压脚杆下移时,所述第二吸风口和第三吸风口被蔽塞部堵塞。通过设置吸风管和中空的压脚杆,可便于将外接抽风设备与压脚座中的第一吸风通道相连接,使压脚组件的整体结构更加优化。
[0013]进一步地,所述压脚杆中的第二吸风通道竖向延伸,所述吸风管中的第三吸风通道横向延伸,还包括横向贯穿压脚杆的第一强吹风口和横向贯穿压脚杆套筒的第二强吹风口,第一强吹风口位于第二吸风口的对面侧,第二强吹风口位于第三吸风口的对面侧,第二强吹风口处连接有外接通风管;当压脚杆上移时,第一强吹风口和第二强吹风口连通成一横向延伸的强吹风通道,且该强吹风通道位于吸风管中第三吸风通道的对面侧,所述第三吸风通道与强吹风通道通过压脚杆中的第二吸风通道相连通;当压脚杆下移时,第一强吹风口和第二强吹风口被蔽塞部堵塞。压脚杆上移时,强吹风通道中通入朝向第三吸风通道的强吹风气流,在该强吹风气流的作用下,可在压脚杆的第二吸风通道中额外形成向上的气流,进一步确保缝线线头被准确地吸入第一吸风口中。
[00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缝纫机压脚组件在缝纫结束以及再次开始缝纫时,外接电源线与电连接部导通,使得发热丝通电发热,面料上的缝线随面料前移、与发热丝的烫线部相接触,从而被烫断,实现自动剪线。同时,由于面料贴着压脚板的下端面前移,而发热丝的烫线部与面料之间的竖向距离又非常小,故缝线烫断后残留在面料上的缝线线头长度非常短,不需要操作工进行修剪,进而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再者,用于支承紧固螺钉的螺纹孔在压脚臂中前后延伸,而非左右延伸,压脚臂的前后两侧有足够的长度用于加工螺纹孔,从而提高了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发热丝的电连接部与外接电源线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缝纫机压脚组件在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脚和压脚座在不同角度下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脚的俯视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脚座与夹线片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脚杆和压脚杆套管的连接示意图,且压脚杆为抬起的状态。
[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脚杆和压脚杆套管的连接示意图,且压脚杆为放下的状态。
[0022]元件标号说明
[0023]I 发热丝
[0024]11烫线部
[0025]2 压脚
[0026]21压脚板
[0027]22压脚臂
[0028]23 针孔
[0029]24紧固螺钉
[0030]25缝线导向部[0031 ] 26剪线槽
[0032]3 外接电源线
[0033]4 压脚杆
[0034]41第二吸风通道
[0035]42 第二吸风口
[0036]43蔽塞部
[0037]44第一强吹风口
[0038]5 压脚座
[0039]51第一吸风通道
[0040]52 第一吸风口
[0041]53台阶部
[0042]54凹槽
[0043]55铰接部
[0044]6夹线片
[0045]61铰接轴
[0046]62导向限位部
[0047]7压脚杆套筒
[0048]71第三吸风口
[0049]72第二强吹风口
[0050]8吸风管
[0051 ]81第三吸风通道
[0052]9外接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5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55]以下实施例中,各方向的定义如下:将压脚2中压脚板21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压脚2中压脚板21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后方向,将压脚2中压脚板21的厚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特别地,所述前后方向也为在缝纫过程中面料的移动方向,且前方向为缝纫机背对操作工的一侧,后方向为缝纫机面对操作工的一侧。
[005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发热丝I和安装在压脚杆4下端的压脚2,所述压脚2包括压脚板21和位于压脚板21左右两侧的压脚臂22,且压脚臂22位于压脚2的前段侧,所述压脚板21上开设有容机针上下穿过的针孔23;所述发热丝I大致上呈U形状,包括从针孔23中露出的烫线部11和位于烫线部11左右两侧的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穿设在压脚板21和压脚臂22中、并与竖向穿设在压脚臂22中的外接电源线3相连接,所述压脚臂22的前侧或后侧开设有前后延伸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紧固螺钉24,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与外接电源线3通过所述紧固螺钉24可拆卸连接。
[0057]上述缝纫机压脚组件中,当需要自动剪线功能时,则将紧固螺钉24拧紧,从而将外接电源线3和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连通;每次缝纫机结束后或每次开始再次缝纫时,外接电源线3与电连接部导通,使得发热丝I通电发热,面料上的缝线随面料前移、与发热丝I的烫线部11相接触,从而被烫断,实现自动剪线;当不需要使用发热丝I自动剪线时,则将紧固螺钉24旋松,从而解除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与外接电源线3的连接;因此,本申请可方便地添加或移除缝纫机的自动剪线功能,操作非常方便。另外,在自动剪线时,由于面料贴着压脚板21的下端面前移,而发热丝I的烫线部11与面料之间的竖向距离又非常小,故缝线烫断后残留在面料上的缝线线头长度非常短,不需要操作工进行修剪,进而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再者,用于支承紧固螺钉24的螺纹孔在压脚臂22中前后延伸,而非左右延伸,压脚臂22的前后两侧有足够的长度用于加工螺纹孔,从而提高了对紧固螺钉24的支承可靠性,进而提高了通过紧固螺钉24固定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与外接电源线3的可靠性。较优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I通电后的发热温度控制在200°C左右。
[0058]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压脚板21上还设有位于针孔23前端处的多个缝线导向部25,相邻的两个缝线导向部25、以及缝线导向部25和压脚板21之间形成有与针孔23相连通的剪线槽26,所述缝线导向部25呈V形,位于缝线导向部25后侧的尖端朝向位于剪线槽26前侧的机针,所述发热丝I的烫线部11穿设在多个缝线导向部25中,且部分发热丝I的烫线部11从剪线槽26中露出。在缝纫过程中,面料带动缝线向前移动时,故缝线向靠近缝线导向部25、剪线槽26的方向移动,缝线导向部25后侧的尖端对缝线具有导向的作用,便于缝线线头与从剪线槽26中露出的发热丝I的烫线部11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发热丝I的烫线部11与缝线导向部25之间、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与压脚板21之间、以及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与压脚臂22之间均设有绝缘管,以将发热丝I和压脚2相隔离,使得两者不导通,保证缝纫机使用的安全性。
[0059]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压脚杆4的下端固设有压脚座5,该压脚座5位于压脚2的两个压脚臂22之间、并与压脚臂22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压脚座5中开设有第一吸风通道51,压脚座5与压脚板21之间形成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51下端、且朝向机针的第一吸风口 52,所述压脚座5的下端还铰接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51中、且可上下翻转的夹线片6,压脚座5的后端设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51中的夹线部;当抬起压脚2时,压脚杆4上移,夹线片6向下翻转,穿设在机针中的缝线线头在第一吸风口 52处被吸入第一吸风通道51中;当放下压脚2时,压脚杆4下移,夹线片6向上翻转,缝线线头被夹持在夹线片6和夹线部之间。
[0060]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固定在缝纫机机壳中的吸风管8和压脚杆套筒7,所述压脚杆4穿设在压脚杆套筒7中、并可在压脚杆套筒7中上下移动,所述压脚杆4中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51相连通的第二吸风通道41、且压脚杆4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吸风通道41相连通的第二吸风口 42,压脚杆4在第二吸风口 42的上方还设有蔽塞部43,所述吸风管8中开设有第三吸风通道81、且吸风管8与外接抽风设备相连接,所述压脚杆套筒7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三吸风通道81相连通的第三吸风口 71;当压脚杆4上移时,所述第二吸风口 42和第三吸风口 71相连通;当压脚杆4下移时,所述第二吸风口 42和第三吸风口 71被蔽塞部43堵塞。
[0061]另外,放下压脚2时、夹线片6可向上翻转,而抬起压脚2时、夹线片6又向下翻转,实现该功能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510734353.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或申请号为201520865496.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0062]具备压脚杆4、压脚杆套筒7、吸风管8、压脚座5、以及压脚2的缝纫机压脚组件的工作原理为:
[0063]一、缝纫过程中
[0064]压脚2—直处于放下的状态,如图8所示,第二吸风口 42和第三吸风口 71被压脚杆4上的蔽塞部43封堵,两者不连通;故第一吸风口 52处不存在抽吸力;夹线片6向上翻转,封堵第一吸风口 52。
[0065]二、缝纫结束时
[0066]发热丝I通电发热,缝线与发热丝I的烫线部11接触后被烫断,以自动剪断缝线;抬起压脚2,如图7所示,夹线片6的后端向下转动,打开第一吸风口 52;同时,第二吸风口42和第三吸风口 71对齐相通,在外接抽风设备的作用下,穿设在机针中的缝线线头从第一吸风口 52处被吸入第一吸风通道51中。
[0067]三、再次缝纫时
[0068]放下压脚2,如图8所示,第二吸风口 42和第三吸风口 71被压脚杆4上的蔽塞部43封堵,第一吸风通道51和第一吸风口52处不存在抽吸力;同时,夹线片6的后端向上翻转,封堵第一吸风口 52,穿设在机针中的缝线线头被固定夹持在夹线片6和压脚座5的夹线部之间;发热丝I通电发热,被夹持在夹线片6和压脚座5的夹线部之间的缝线线头随面料一起向前移动,与发热丝I的烫线部11接触后被烫断,从而实现自动修剪残留在面料上的缝线线头。
[0069]所以,安装有本申请涉及的缝纫机压脚组件的缝纫机起缝时,线迹平整不混乱,且没有上线不良的现象,还能在缝纫结束后自动剪断缝线、以及在开始起缝时夹住缝线线头并自动剪断缝线线头,残留在面料上的缝线线头非常短,从而在缝纫结束后不需要操作工手动修剪留在缝制品表面上的缝线线头,故在提高缝制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缝纫效率。
[0070]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压脚座5下端的后侧设有一向下凸起、且位于第一吸风口52上方的台阶部53,该台阶部53形成所述夹线部,所述台阶部53的前侧与压脚座5之间形成有凹槽54;当夹线片6向上翻转后,夹线片6的后端嵌在所述凹槽54中,缝线线头被夹持在夹线片6的后端和台阶部53的前端之间,提高对缝线线头的夹持力,防止缝线线头的意外滑脱。
[0071]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压脚座5下端的前侧设有两个左右相对设置、且具有外圆周面的铰接部55,所述铰接部55中开设有铰接孔,所述夹线片6的前端设有左右延伸的铰接轴61,该铰接轴61的左右两端可转动地支承在铰接部55的铰接孔中。具有外圆周面的铰接部55对夹线片6的向下翻转角度不会产生阻碍作用,使得夹线片6向下翻转更加灵活可靠,增加了第一吸风口52的有效面积,确保缝线线头能够准确地被吸入第一吸风口52中,保证夹线片6向下翻转后在夹线片6与压脚座5的铰接处不会产生通风、漏风现象,提高第一吸风通道51的密封性。
[0072]另外,所述压脚板21上固设有复位弹簧,用于在放下压脚2后使夹线片6向上翻转复位;为了防止复位弹簧发生走位、移位现象,如图6所示,所述夹线片6的下端面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导向限位部62,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套在导向限位部62的外周、并与夹线片6的下端面相抵靠,提高通过复位弹簧使得夹线片6向上翻转复位的准确性。
[0073]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压脚杆4中的第二吸风通道41竖向延伸,所述吸风管8中的第三吸风通道81横向延伸,还包括横向贯穿压脚杆4的第一强吹风口 44和横向贯穿压脚杆套筒7的第二强吹风口 72,第一强吹风口 44位于第二吸风口 42的对面侧,第二强吹风口 72位于第三吸风口 71的对面侧,第二强吹风口 72处连接有外接通风管9 ο当压脚杆4上移时,如图7所不,第一强吹风口 44和第二强吹风口 72连通成一横向延伸的强吹风通道,且该强吹风通道位于吸风管8中第三吸风通道81的对面侧,所述第三吸风通道81与强吹风通道通过压脚杆4中的第二吸风通道41相连通;因此,强吹风通道朝向第三吸风通道81吹入高压气流,故第三吸风通风处形成向远离第三吸风口 71方向移动的气流,进而在压脚杆4的第二吸风通道41中形成向上移动的气流,进一步确保缝线线头被准确地吸入第一吸风口 52中。当压脚杆4下移时,如图8所示,第一强吹风口 44和第二强吹风口 72被蔽塞部43堵塞,从而关闭强吹风通道。
[007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7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发热丝(I)和安装在压脚杆(4)下端的压脚(2),所述压脚(2)包括压脚板(21)和位于压脚板(21)左右两侧的压脚臂(22),所述压脚板(21)上开设有容机针穿过的针孔(23),所述发热丝(I)包括从针孔(23)中露出的烫线部(11)和位于烫线部(11)左右两侧的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穿设在压脚板(21)和压脚臂(22)中、并与穿设在压脚臂(22)中的外接电源线(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臂(22)的前侧或后侧开设有前后延伸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紧固螺钉(24),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与外接电源线(3)通过所述紧固螺钉(24)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板(21)上还设有位于针孔(23)前端处的多个缝线导向部(25),相邻的两个缝线导向部(25)、以及缝线导向部(25)和压脚板(21)之间形成有与针孔(23)相连通的剪线槽(26),所述缝线导向部(25)呈V形,位于缝线导向部(25)后侧的尖端朝向机针,所述发热丝(I)的烫线部(11)穿设在多个缝线导向部(25)中,且部分发热丝(I)的烫线部(11)从剪线槽(26)中露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I)的烫线部(11)与缝线导向部(25)之间、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与压脚板(21)之间、以及发热丝(I)的电连接部与压脚臂(22)之间均设有绝缘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杆(4)的下端固设有压脚座(5),该压脚座(5)位于压脚(2)的两个压脚臂(22)之间、并与压脚臂(22)固定连接;所述压脚座(5)中开设有第一吸风通道(51),压脚座(5)与压脚板(21)之间形成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51)下端、且朝向机针的第一吸风口(52),所述压脚座(5)的下端还铰接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51)中、且可上下翻转的夹线片(6),压脚座(5)的后端设有位于第一吸风通道(51)中的夹线部;当抬起压脚(2)时,压脚杆(4)上移,夹线片(6)向下翻转,穿设在机针中的缝线线头在第一吸风口(52)处被吸入第一吸风通道(51)中;当放下压脚(2)时,压脚杆(4)下移,夹线片(6)向上翻转,缝线线头被夹持在夹线片(6)和夹线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座(5)下端的后侧设有一向下凸起、且位于第一吸风口(52)上方的台阶部(53),该台阶部(53)形成所述夹线部,所述台阶部(53)的前侧与压脚座(5)之间形成有凹槽(54);当夹线片(6)向上翻转后,夹线片(6)的后端嵌在所述凹槽(54)中,缝线线头被夹持在夹线片(6)的后端和台阶部(53)的前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座(5)下端的前侧设有两个左右相对设置、且具有外圆周面的铰接部(55),所述铰接部(55)中开设有铰接孔,所述夹线片(6)的前端设有左右延伸的铰接轴(61),该铰接轴(61)的左右两端可转动地支承在铰接部(55)的铰接孔中。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板(21)上固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夹线片(6)的下端面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导向限位部(62),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套在导向限位部(62)的外周、并与夹线片(6)的下端面相抵靠。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缝纫机机壳中的吸风管(8)和压脚杆套筒(7),所述压脚杆(4)穿设在压脚杆套筒(7)中、并可在压脚杆套筒(7)中上下移动,所述压脚杆(4)中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风通道(51)相连通的第二吸风通道(41)、且压脚杆(4)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吸风通道(41)相连通的第二吸风口(42),压脚杆(4)在第二吸风口(42)的上方还设有蔽塞部(43),所述吸风管(8)中开设有第三吸风通道(81)、且吸风管(8)与外接抽风设备相连接,所述压脚杆套筒(7)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三吸风通道(81)相连通的第三吸风口(71);当压脚杆(4)上移时,所述第二吸风口(42)和第三吸风口(71)相连通;当压脚杆(4)下移时,所述第二吸风口(42)和第三吸风口(71)被蔽塞部(43)堵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杆(4)中的第二吸风通道(41)竖向延伸,所述吸风管(8)中的第三吸风通道(81)横向延伸,还包括横向贯穿压脚杆(4)的第一强吹风口(44)和横向贯穿压脚杆套筒(7)的第二强吹风口(72),第一强吹风口(44)位于第二吸风口(42)的对面侧,第二强吹风口(72)位于第三吸风口(71)的对面侧,第二强吹风口(72)处连接有外接通风管(9);当压脚杆(4)上移时,第一强吹风口(44)和第二强吹风口(72)连通成一横向延伸的强吹风通道,且该强吹风通道位于吸风管(8)中第三吸风通道(81)的对面侧,所述第三吸风通道(81)与强吹风通道通过压脚杆(4)中的第二吸风通道(41)相连通;当压脚杆(4)下移时,第一强吹风口(44)和第二强吹风口(72)被蔽塞部(43)堵塞。
【文档编号】D05B65/00GK205590914SQ201620295877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张敬业
【申请人】张敬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