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外隔墙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553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室内外隔墙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外隔墙的构造,尤指一种灌浆型而非隔板隔间的隔墙构造,且为一种免钉设灌浆用的模板,以及折模板施工及墙面破坏的修整施工作业,为一种适合室内各种环境设置的隔墙构造。
现有的隔墙以砖叠再外覆水泥与灌注型的隔墙构造居多,一般而言,此种隔墙为永固型态。换言之,在建筑体构建时,隔墙已规划并构建设置。事实上,现今地狭人稠的情况,使人对空间的观念复杂多变,因此一栋建筑物将出现各式各款的区隔空间,因此出现简易式的隔墙板,此种隔墙板为一种组合式的纤维材料,具有装设简易、施工方便的特性,相比之下的确较砖叠、灌浆式的墙体构造施工容易,惟有不耐撞击、隔音效果差,以及涂装考虑因素多,并非各种涂料均适用,然而如何在传统及目前所采用的隔墙构造中综合优点、去其缺点,使之融合而为一更具实用与利用价值的墙体构造,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免钉设灌浆用的模板,以及折模板施工与墙面破坏的修整施工作业,为一种可适合室内外各种环境设置的隔墙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隔音效果极佳且耐撞击、重量轻的隔墙构造,并具施工快速、简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隔墙面积与高度具有弹性的范围,且材料的使用不妨碍运送、储存放置、且有使成本降低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室内外隔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须先行相对平行固设的上槽铁与L状下槽铁,在该上槽铁、L状下槽铁的间距中垂直套设并固定有立柱,另在该上槽铁及L状下槽铁二端适当处各设有一立柱;所述的上槽铁、L状下槽铁、立柱组成一框架;一与框架侧面等面积或分割面积拼组成的第一面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以自攻螺丝固定在所述的框架上形成一内部空间;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可配设有水电管线;第二面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以自攻螺丝固定在所述的框架的另一个面,并在上端与上槽铁间留有用作填充浆灌注的灌注口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隔墙可适用于室内外各种环境建构,且建构上无须设置模板与撑持件,以及完成后无须模板折卸的施工,在施工后的墙面涂装非常容易,并适合于各种表面建材的贴设,具实用与利用的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构造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与立柱固定结合的断面示意图;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隔墙与隔墙结合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隔墙与结构接合的俯视断面示意图。
图号简单说明1 上槽铁21主柱3 L状下槽铁 31 ㄩ状下槽铁4 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5 自攻螺丝6 灌浆口 7 隔音棉8 填充浆 9 护角10补土(补纸) 11 填缝剂(SEALENT)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及侧面剖视图。如图所示隔墙的主要构造包括一需先行相对平行固设的上槽铁1与L状下槽铁3,在该上槽铁1与L状下槽铁3的间距中垂直套设立柱21或二立柱21相背设置(单立柱21或双立柱21的设计取决于隔墙的高度)。藉由前述的上槽铁1、L状下槽铁3、立柱21组成的框架,可供一与框架侧面等面积或分割面积拼组成的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4,以自攻螺丝5固定在前述的框架上(如图5所示)。
前述的第一面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4固定后,应视需要与设计在内部的空间中配设水电管线,而第二面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4须在上端与上槽铁1留一适当的间隙,以作为填充浆8灌注的灌注口 6,该填充浆8为水泥、水、砂及保丽龙依一定的比例调配成,而该填充浆8灌入隔墙内部空间至灌浆口6的高度止,待填充浆8干涸再将剩余的空间塞满隔音棉7,再藉小块的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4将灌浆口6封闭。
图3和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构造示意图、侧面剖视图。如图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差异在于使用ㄩ状下槽铁31,而此ㄩ状下槽铁31与L状下槽铁3的差异目的,用以选择性地使填充浆8与设置位置的楼层地板发生或不发生结合,(L状下槽铁3可容许填充浆与楼层地板结合,而ㄩ状下槽铁31则反之),可视设置与使用的环境而定。
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隔墙与隔墙结合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补土10的位置在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4接合处、转角、收边饰条、螺孔等。主要系以约6英寸宽的镘刀将底土涂于板斜边角度直至斜角顶端。而补土10所上的第一道底土须在二十四小时完全干涸后方可上第二道,且在非常潮湿之处如浴室须更长的干涸等待时间。
至于外角,虽有金属或PVC的护角9加以固定,但仍需以补土于护角9二侧涂覆,最后在以第三道的接缝补土全面域补修涂覆,最后待其完全干涸后以砂纸将第三道的接缝补土研磨至光滑,而在涂装(如油漆)前须将研磨产生的粉去掉。
图8为本实用新型隔墙与结构接合的俯视断面示意图。于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4与结构体(钢骨或钢筋混泥土)相接处须以填缝剂加强与修饰。
本实用新型在施工上须注意的细节如下1、隔墙的上、下槽铁固定系以击钉于终端距约50mm处固定第一根,此后每隔300mm-500mm连续固定。
2、上槽铁概为一ㄇ形体,其二侧翼至少为12-45mm的长度。
3、下槽铁可为L形或ㄩ形,其侧翼至少为12mm-50mm的长度。
4、上、下槽铁固定后在二者之间每20cm-40cm垂直套入一根立柱,且立柱上下二端与上、下槽铁保留约10mm间距,立柱不可固定于上槽铁。
5、该立柱、用以供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以自攻螺丝约间距10cm-20cm距离完全锁固。
6、该立柱长度不足时,可利用叠接的方式增长,其最大的容限为16根叠接。
7、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在封固后其周边与结构体的接缝处须以填缝剂(SEALANT)填补,再以湿海棉去除多余露出部份。
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外隔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须先行相对平行固设的上槽铁与下槽铁,在该上槽铁、下槽铁的间距中垂直套设并固定有立柱,另在该上槽铁及下槽铁二端一定距离处各设有一立柱;所述的上槽铁、下槽铁、立柱组成一框架;一个与框架侧面等面积或分割面积拼组成的第一面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以自攻螺丝固定在所述的框架上形成一内部空间;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可配设有水电管线;第二面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以自攻螺丝固定在所述的框架的另一个面,并在上端与上槽铁间留有用作填充浆灌注的灌注口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槽铁可为L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槽铁可为ㄩ状。
专利摘要一种室内外隔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须先行相对平行固设的上槽铁与下槽铁,在该上槽铁、下槽铁的间距中垂直套设并固定有立柱,另在该上槽铁及下槽铁二端适当处各设有一立柱;所述的上槽铁、下槽铁、立柱组成一框架;一等面积或分割面积拼组成的第一面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以自攻螺丝固定在所述的框架上。本实用新型隔墙可适用于室内外各种环境建构,且建构上无须设置模板与撑持件,具实用与利用的价值。
文档编号E04B2/76GK2485366SQ0124246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9日
发明者林名彰 申请人:林铭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