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及使用该脚手架装置的内壁面作业方法

文档序号:198526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及使用该脚手架装置的内壁面作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具有例如造纸厂中所装备的蒸煮器那样体形高的高炉状形态的塔槽体的内壁面进行各种作业时所使用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及使用该脚手架装置的内壁面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塔槽体中,在长期保持其功能方面,其维修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内壁面,由于是在使用中是暴露在严酷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或被药品等腐蚀的环境下的部分,故必须对其进行频繁的维修管理作业,例如检查、清扫、改造、焊接等的各种作业。
可是,这样的对塔槽体的内壁面的作业,作为塔槽体体形高的作业对象范围,是沿着从其底部附近至顶部附近的大的高度范围的部分,而且,在进行作业时由于需要作业员和各种的作业材料,故需要在所述塔槽体内构筑作业用脚手架。并且,作为这样的作业用脚手架的构筑方法,有在塔槽体内装上高台、并在其上设置作业用脚手架的以往一般的方法。
可是,采用这样的利用装高台的作业用脚手架的构筑方法,在每次变更作业高度时,由于需要增加装高台等的阶梯准备作业(日文段替作业),故作业性极低,而且,由于该阶梯准备作业在高处进行,故还存在阶梯准备作业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对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安全并作业性良好地进行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及使用它的内壁面作业方法。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塔槽体的内部从其底部向顶部立设配置的单个或多个的支柱;和相对所述支柱升降移动自如地安装的升降作业台。
根据这样的结构,采用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由于构成为具有在塔槽体的内部从其底部向顶部立设配置的单个或多个的支柱和相对所述支柱升降移动自如地安装的升降作业台,故一旦通过在塔槽体内构筑所述支柱且将所述升降作业台安装在其上,在对所述塔槽体的内壁面进行各种施工时,由于使所述升降作业台沿所述支柱进行升降移动,故能容易且迅速地对在该塔槽体内的所述升降作业台的设置高度(即,使用该升降作业台所进行的作业高度位置)的调整。其结果,例如,与以往那样在每次变更作业高度时需要增加装高台等的阶梯准备作业的情况相比,格外能提高内壁面作业的作业性,并且,由于不需要在高处的阶梯准备作业,故可提高作业上的安全性等、并同时实现作业成本低廉化和确保安全性的两个方面。
又,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是通过将具有能从所述塔槽体上所设置的材料搬入搬出口进行搬出搬入的形状尺寸的多个支承件,从所述塔槽体的底部侧向顶部侧依次进行层叠连接而构筑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采用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除了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效果以外,能获得以下那样的特有的效果。即,在本发明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由于所述支柱是通过将具有能从所述塔槽体上所设置的材料搬入搬出口进行搬出搬入的形状尺寸的多个支承件从所述塔槽体的底部侧向顶部侧依次进行层叠连接而构筑的结构,故在作业空间受制约的这样的塔槽体中,即使不得已地在特有的恶劣的作业条件下进行作业,也能将在该塔槽体内进行所需数目的支承件搬入、并通过将其依次地向上组装而能容易地构筑具有各种高度的支柱,其结果,能将脚手架装置适用于高度不同的各种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中,相应地就提高了脚手架装置的通用性。
又,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下端部通过设在所述塔槽体的塔槽底部的正上方的侧壁上的固定件而被架设固定在该塔槽底部正上方的下部支承基座所支承。
由于具有这样的特征,采用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除了所述第1和第2技术方案的效果外,能获得以下那样特有的效果。即,本发明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由于所述支柱的下端部通过设在所述塔槽体的塔槽底部正上方的侧壁上的固定件被架设固定在该塔槽底部的正上方的下部支承基座所支承,故包括所述支柱和安装在其上的所述升降作业台的自重、及搭载在所述升降作业台上的作业员或/和作业材料的重量的总重量,通过所述下部支承基座在所述塔槽体的塔槽底部的正上方直接被支承在其侧壁侧,能避免向所述塔槽底部侧的载重负荷。
其结果,例如,与在具有所述塔槽体的塔槽底部、即通常曲面形状的镜板结构的部位上对所述支柱等的总重量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稳定并可靠地对所述支柱等的重量进行支承,并提高该支柱等的设置上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使用该支柱和安装在其上的所述升降作业台所进行的各种作业的作业上的可靠性。
而且,所述塔槽体的塔槽底部,由于如上所述具有镜板结构,故在与侧壁部分相比其结构复杂且其制作费用也随着增高的部位处,由于不将该塔槽底部部分作为所述支柱等的支承部位来使用,故能预先避免该塔槽底部部分的损伤发生,进而还能提高塔槽体的耐久性、或实现制作成本的低廉化。
又,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作业台,是能从设在所述塔槽体上的材料搬入搬出口进行搬出、搬入的分割结构。
由于使用这样的结构,采用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除了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效果外,还能获得以下那样特有的效果。即,在本发明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由于将所述升降作业台作成能从设在所述塔槽体上的材料搬入搬出口进行搬出搬入的分割结构,故在作业空间受制约的这样的塔槽体中尽管不得已地在特有的恶劣的作业条件下进行作业,也能将被分割的构件向该塔槽体内搬入、并通过将其依次地进行组装而能容易地构筑具有各种尺寸形状(即,与作为对象的塔槽体的内径尺寸对应的尺寸形状)的升降作业台,其结果,能将脚手架装置适用于内径尺寸不同的各种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中,相应地就提高了脚手架装置的通用性。
又,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第4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作业台具有升降驱动装置,而能自力地进行升降,并且,在该升降作业台的外周部上具有设置了作成可向与所述塔槽体的内壁面接触分离的方向变位自如且始终以规定的推压力与所述内壁面抵接的车轮的导向轮单元。
由于作成这样的结构,采用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除了所述第4技术方案的效果外,还能获得以下那样特有的效果。即,在本发明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所述升降作业台具有升降驱动装置而能自力地进行升降、且在该升降作业台的外周部上具有设置了作成可向与所述塔槽体的内壁面接触分离的方向变位自如且始终以规定的推压力与所述内壁面抵接的车轮的导向轮单元。
因此,在本发明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通过所述升降作业台能自力地进行升降,在使用该升降作业台进行各种作业时,由于例如根据作业员的要求能容易并迅速地进行该升降作业台的高度调整,使其操作性和机动性都提高,其结果,就格外地提高使用所述升降作业台所进行的各种作业的作业性。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由于所述升降作业台具有所述导向轮单元,故能进一步获得以下的各效果①由于所述导向轮单元的车轮始终以规定的推压力与所述内壁面抵接,而起到被该车轮顶住的作用,故在所述升降作业台的升降时能尽可能地抑制其向横向的摆动而成为能更稳定的顺利的移动并提高移动时的安全性;②在将所述升降作业台固定在所需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搭乘在该升降作业台上的作业员,在使用各种作业材料进行作业的场合,利用所述导向轮单元的车轮的顶住作用而能防止所述升降作业台的横向摆动,并能确保该升降作业台上的作业时的安全性;③由于所述导向轮单元的所述车轮向与所述塔槽体的内壁面接触分离的方向变位自如,故在例如所述塔槽体的高度方向(即,所述升降作业台的移动方向)上即使有凹凸(例如,即使有所述塔槽体的内径尺寸的变化部),所述车轮也能利用其变位功能而容易地将其跨越,因此,所述内壁面的凹凸等对于所述升降作业台的移动不成为任何障碍,其结果,能实现所述升降作业台的稳定的升降移动,进而进一步提高对于具有各种结构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的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的通用性等。
又,在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塔槽体的内部相对从其底部向顶部立设配置的单个或多个的支柱升降移动自如地安装的升降作业台上搭载人员和/或作业机械材料,沿所述支柱向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地调整作业高度并对所述塔槽体的内壁面进行所需作业的施工。
通过使用这样的作业方法,采用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方法,由于在塔槽体的内部相对从其底部向顶部立设配置的单个或多个的支柱升降移动自如地安装的升降作业台上搭载人员和/或作业机械材料沿所述支柱向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地调整作业高度并对所述塔槽体的内壁面进行所需作业的施工,故例如与在以往那样每次变更作业高度时需要在塔槽体内增加装高台等的阶梯准备作业的情况相比,格外地提高内壁面作业中的作业性,并且,还由于不需要在高处的阶梯准备作业而提高作业上的安全性,故能同时实现作业成本的低廉化和确保安全性的两个方面。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在蒸煮器的内壁面上进行各种作业时的施工状态的塔槽体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升降作业台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向视图。
图4是图3的IV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图3的V-V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的VI-VI放大向视图。
图7是图1的VII-VII放大向视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放大向视图。
图9是图7的IX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及作业方法、将对于具有在制纸工厂中所使用的高炉状形态的蒸煮器(塔槽体)的内壁面利用CO2喷射进行清扫作业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图1中,表示在蒸煮器1的内部构筑供其内壁面的清扫作业的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的状态。
A蒸煮器1的结构等所述蒸煮器1,例如是作成内径4~5m、高度40~50m的大型纵型密闭容器状,在安全标准上属于第1种压力容器类的装置,因此,在确保其安全方面,对其内壁面的状态进行监视,根据需要对所需的内壁面进行修补作业,例如对因内壁面的龟裂或磨损而引起的壁厚减小等,就需要利用焊接进行修补。并且,在该内壁面的焊接修补时,在其之前作为其准备作业需要进行内壁面的清扫作业。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使用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的一例,表示作为焊接修补作业的前作业的使用CO2喷射装置的清扫作业。
这里,对作为作业对象的所述蒸煮器1结构等简单地进行说明。
所述蒸煮器1,将在具有大口径的筒状形态的本体部2的下端侧具有镜板结构的锅底体3、将在上端侧的锅顶体4、分别接合作成密闭容器状,并将所述锅底体3侧的底部1a以被基座5支承的状态在铅垂方向被立设固定着。
又,所述本体部2,是具有随着从所述蒸煮器1的底部1a侧向顶部1b侧直径尺寸阶段地减少的所谓“竹笋结构”的部分,并具有有最大直径并与所述锅底体3的上端接合的第1本体部21;以比该第1本体部21小的直径并将其下端侧以内插状态与该第1本体部21的上端侧接合的第2本体部22;以比该第2本体部22小的直径并将其下端侧以内插状态与该第2本体部22的上端侧接合且所述锅顶体4与其上端侧接合的第3本体部23。因此,所述本体部2的内壁面1d,就具有在所述第1~第3本体部21~23的接合部位其内径尺寸进行变化的带台阶结构。因此,在其内壁面1d的清扫作业中所使用的后述的升降作业台8上,作成使从所述第1本体部21至第3本体部23的整个区域不会受这些接合部分的带台阶的任何影响地能进行升降移动的结构。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对所述蒸煮器1的内壁面进行利用CO2喷射的清扫作业施工时,为了确保该蒸煮器1的内部的换气性,从确保其原来的功能方面应用设在该蒸煮器上的检修孔。即,CO2喷射是将小粒径的干冰作为喷射材料向对象面进行投射,在喷射作业中,由于CO2气体积存在所述蒸煮器1内的底部侧,故在该蒸煮器1内就产生其下降流的换气流,在所述锅底体3的中心位置上所设置的底检修孔31中安装着排气装置32,另一方面,在靠近所述顶部1b所设置的上下2个检修孔中配置着排气装置33、34,并在设于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大口径的检修孔35中配置着供气装置37。采用这样的换气结构,能确保在所述蒸煮器1内的良好的作业环境、并保证安全性高的作业。
另外,设在所述蒸煮器1的所述锅底体3与第1本体部21的接合部附近的检修孔36,被利用作为向该蒸煮器1内材料的搬出搬入口及作业员的出入口。
B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的结构等所述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从所述蒸煮器1的底部1a向顶部1b进行立设、且分别将其下端支承在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上、将上端支承在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上的左右一对的支柱16和沿该各支柱进行升降移动的升降作业台8。
另外,构成所述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的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升降作业台8和所述支柱16,都作成分割结构,以分别分割后的状态从其检修孔36搬入至所述蒸煮器1内,成为在该蒸煮器1内组装的结构。因此,以下,沿其组装程序对所述各构件的结构等进行说明。
B-1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是与本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下部支承基座6”相当的部分,在构筑作业用脚手架装置时,首先,最初地进行组装。
即,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如图1所示,是固定配置在所述蒸煮器1的所述锅底体3上的直状部位与弯曲部位的边界附近(参照图4)的部分,除了作为原来功能的作业底板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作为下述的支柱16的支承基座的重要的功能。
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如图3所示,将4根支承梁43组装成井架状,并在该各支承梁43的上侧,将沿其全周能相对接近地形成圆形的底板构件44载置固定在所述蒸煮器1的内壁面1d上。又,在靠近该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的中央的位置上,设有载置下述的支柱16的下端并对其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的基座41、41,并在该支承基座41上设有限制该支柱16的下端向横方向移动的定位挡块42(参照图5)。
这里,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如上所述,以分割状态从所述蒸煮器1的外部通过所述检修孔36向其内部搬入,且在这里被组装,因此,所述各结构构件都作成由能从所述检修孔36搬出搬入那样的大小的构件构成的分割结构,并作成能进行分解、组装的螺栓紧固结构。
因此,作为其安装顺序,首先,最初将4根所述支承梁43分别向蒸煮器1内搬入,在该蒸煮器1内将其组装成井架状。即,如图4所示,预先在所述蒸煮器1的所述锅底体3的正上方的内壁面1d上,在其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将8个固定件45进行焊接固定。而且,在该各固定件45上,分别利用螺栓18将连接构件46进行紧固连接,并利用螺栓19将所述支承梁43的端部与该连接构件46紧固连接。另外,之所以通过所述连接构件46将所述固定件45与所述支承梁43进行接合,是由于能更容易地与所述支承梁43的结构变更相对应的缘故。又,所述固定件45,在作业结束、将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分解除去后,还能原样地被安装在蒸煮器1侧,以备下次的作业使用。
B-2支柱16支柱16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是跨在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和后述的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上而立设配置在所述蒸煮器1内的构件,在本实施形态中,将2根支柱16以规定间隔地并设且将它们用续接构件17进行连接,作成大致梯子状形态进行使用。另外,该支柱16的设置个数,根据需要能适当选择,既能将其以单根使用、也能将3根以上作成1组进行使用。
这里,所述支柱16如上所述,通过所述检修孔36从所述蒸煮器1的外部搬入,就能在内部对其进行组装,在本实施形态中,准备许多能从所述检修孔36搬出搬入的大小的矩形(参照图9)和长度的桁架结构的支承件16a,并将其向其轴向依次地接长而作成柱状形态。
即,将支承件16a从所述检修孔36向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上搬入。并且,首先,如图3和图5所示,将2个支承件16a分别立设在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的所述支承基座41上,并利用所述定位挡块42进行定位后,利用螺栓(未图示)进行紧固固定。然后,在最下层的支承件16a上,将其它的支承件16a依次地将规定个数进行重叠地接合而将其高度依次地增加,并且,在最后将接合的最上层的支承件16a固定在后述的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侧来进行构筑。又,在所述支承件16a上,设有向其轴向延伸的齿条15(参照图9),在将多个支承件16a进行接合而构成所述支柱16的状态下,该齿条15也形成为从所述支柱16的下端沿向上端连续的构件。
另外,所述支承件16a的重叠接合作业和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的构筑及与其相对的所述支柱16的最上层的接合作业,使用下述的升降作业台8来进行。即,在所述支柱16的构筑作业中,在对最下层的支承件16a进行组装后,在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上,在将所述升降作业台8组装于所述支承件16a上的状态下进行组装,能使其沿该支承件16a进行升降。并且,之后将该升降作业台8依次地进行上升移动并以依次层叠状态将支承件16a进行接合。又,在该场合,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上预先堆积所述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的分割构件,在最上层的支承件16a的接合作业完成后,在该升降作业台8上对所述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进行组装,并将所述支柱16的上端(即,最上层的支承件16a的上端)固定在其上。以上,构筑成将其下端利用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并将其上端利用所述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分别被支承的所述支柱16。
B-3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是与本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上部支承基座”相当的部分,如图1所示,被配置在所述蒸煮器1的所述锅顶体4的正下方位置而当然具有作为原来功能的作业底板的功能,如上所述,是具有作为所述支柱16的上端的支承基座的重要功能的构件。
所述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如图6所示,具有圆形的平面形态且在所述蒸煮器1的侧壁1c的内侧上以确保规定间隔的状态被配置在与该侧壁1c之间。又,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利用靠近其中央所设置的左右一对的支柱固定构件50、50对所述一对的支柱16、16的顶部进行支承,并通过将在其外周部的四处分别设置的千斤顶51、51、...的前端向所述侧壁1c的内壁面1d顶住地限制在平面方向的移动。
另外,该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也与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同样,是分割结构且作成螺栓紧固连接结构,通过所述检修孔36向所述蒸煮器1内搬入,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上进行组装。
B-4升降作业台8升降作业台8如本实施形态所示,在所述蒸煮器1的内壁面1d的清扫作业中当然用作其作业底板,其以外的各种作业、例如在内壁面1d的检查作业或修补作业等中也作为作业底板被广泛使用,并且,是用于进行各种作业时的作业材料或作业员的搬运移送的构件。
所述升降作业台8如图7所示,在组装成井架状的横梁构件47、48的上方安装底板构件49并形成如具有圆形的平面形态,在所述蒸煮器1的内壁面1d的内侧以在其周围具有规定间隔的状态被配置着。在该升降作业台8的靠近中央的部位,设有左右一对的支柱导向件62、62,在该各支柱导向件62、62部分中贯通着所述各支柱16、16。并且,所述各支柱导向件62、62的一侧,即,在所述支柱16的齿条15安装侧的面上,如图7和图9所示,通过一对伞齿轮38、39并安装着利用行走驱动用的电机30(与本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升降驱动装置”相当)进行旋转驱动的小齿轮40,该小齿轮40通过与所述支柱16侧的所述齿条15啮合并沿其行走,就使所述升降作业台8沿所述支柱16利用自力行走进行升降移动。
又,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外周部的圆周方向的四处如图7和图8所示,分别具有导向轮单元9。该导向轮单元9是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进行升降移动时、通过在所述蒸煮器1的内壁面1d上行走能对该升降作业台8的横向偏位进行限制而确保稳定的升降移动的构件。
即,所述导向轮单元9,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侧、在向所述蒸煮器1的径向摆动自如地枢支的支臂11的前端安装着车轮10,并作成利用缓冲器12始终对该支臂11向外侧推压施力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所述车轮10始终以规定的推压力向内壁面1d进行推压的状态进行行走而经常能确保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的升降移动时的稳定性,所述车轮10通过向所述蒸煮器1的径向变位自如,能与该车轮10与内壁面1d的台阶(即,所述本体部2的第1~第3本体部21~23的接合部分)相适应而能容易地将其跨越,能确保所述升降作业台8的移动的可靠性。
又,所述升降作业台8,由于通过所述检修孔36从所述蒸煮器1的外部搬入、在内部进行组装,故该各结构构件被作成由能分别通过所述检修孔36那样的大小的构件构成的分割结构,且作成螺栓紧固连接结构。
C使用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的清扫作业接着,对使用所述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对所述蒸煮器1的内壁面1d利用CO2喷射进行清扫作业时的作业顺序等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由于在所述蒸煮器1内部所构筑的所述作业用脚手架装置中、使所述升降作业台8沿所述支柱16在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与上部固定作业底板7之间能自由地进行升降移动,故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上搭乘作业员M,并将从设置在所述蒸煮器1的外部的CO2喷射的作业机单元20延伸的软管类24通过设在所述蒸煮器1的所述锅底体3上的底部检修孔31引出至所述升降作业台8上,作业员M将安装在该软管类24的前端上的喷嘴54进行保持,并将从该喷嘴54投射的喷射材料、即、将小粒径的干冰向内壁面1d吹送,利用该喷射材料的冲撞能量将内壁面1d的表面的锈斑等的附着物除去而将其变成清净的表面。对这样的清扫作业、通过使所述升降作业台8依次地以规定移动量进行上升或下降,就能对所述内壁面1d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均匀地进行清扫作业。
该场合,由于喷射材料在投射后升华而成为CO2气体,故不需要例如作为喷射材料使用钢球等时那样的将喷射材料进行回收这样的事后作业,相应地提高了作为清扫作业整体的作业效率,在作业成本低廉化的方面是很好的。又,CO2气体利用与空气的比重差积存在蒸煮器1的底部侧,由于在该蒸煮器1内换气流作为下降流而存在,故能高效地进行向该蒸煮器1的外部的排出,能良好地保持该蒸煮器1内的作业氛围,不会对作业员M的健康带来任何伤害。另外,利用喷射产生的粉尘也乘着下降流而从蒸煮器1向外部排出,对该粉尘吸引的防止,由于如图1所示从所述检修孔35将空气遮蔽线53引入蒸煮器1内,故能防止使其附着在作业员M的身上。
另一方面,若着眼于所述升降作业台8的效用之点,所述升降作业台8,由于所述各导向轮单元9的车轮10与所述内壁面1d抵接而起到顶住的作用,故在其升降移动时能尽可能抑制向横向的摆动、成为能更稳定的移动而提高移动时的安全性,又,在使所述升降作业台8停止、而进行清扫作业时,即使例如来自喷嘴54的喷射材料的投射反力起作用,也由于不会进行横向摆动地保持稳定的状态,故能尽可能对内壁面1d进行均匀的清扫作业,就能确保作业的可靠性。
又,由于所述导向轮单元9的车轮10向与所述内壁面1d接触分离的方向变位自如,故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跨越所述本体部2的第1~第3本体部21~23的接合部地进行移动时、即使该接合部有台阶,所述车轮10也能利用其变位功能而容易地将其跨越,因此,所述内壁面1d的台阶对于所述升降作业台8的移动不成为任何障碍,其结果,能实现所述升降作业台8的稳定的升降移动,进而进一步提高对于具有各种结构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的所述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的通用性。
又,由于所述升降作业台8具有所述电机30而能自力地进行升降,故在进行使用该升降作业台8的各种作业时,例如,由于根据作业员M的要求能容易并迅速地进行该升降作业台8的高度调整,使其操作性和机动性都提高,其结果,就格外地提高使用所述升降作业台8所进行的各种作业的作业性。
又,另一方面,若着眼于包括所述升降作业台8的作为所述作业用脚手架装置整体的效用,则在本实施形态的结构中,一旦,在蒸煮器1内构筑所述支柱16并将所述升降作业台8安装在其中时,之后通过使所述升降作业台8沿所述支柱16进行升降移动,由于能容易并迅速地进行在该蒸煮器1内的所述升降作业台8的设置高度(即,使用该升降作业台8所进行的作业高度位置)的调整,故例如与以往那样需要在每次作业高度的变更时进行在蒸煮器1内的增加装高台等的阶梯准备作业的情况相比,格外提高内壁面作业中的作业性,并由于不需要在高处的阶梯准备作业,故还能提高作业上的安全性等,就能同时实现作业成本的低廉化和确保安全性的两个方面。
又,在本实施形态的结构中,通过设置在所述蒸煮器1的塔槽底部3的正上方的侧壁1c上的所述固定件45而安装着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并由于利用该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对所述支柱16的下端部进行支承,故包括所述支柱16和安装在其上的所述升降作业台8的自重、及搭载在所述升降作业台8上的作业员M或/和作业材料的重量的整个重量通过所述下部固定作业底板6在所述蒸煮器1的塔槽底部3的正上方直接地被支承在该侧壁1c侧,能避免向所述塔槽底部3侧的载重负荷。其结果,例如,与在具有所述蒸煮器1的塔槽底部3、即通常曲面形状的镜板结构的部位上对所述支柱16等的总重量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稳定并可靠地对所述支柱16等的重量进行支承并提高该支柱16等的设置上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使用该支柱16和安装在其上的所述升降作业台8所进行的各种作业的作业上的可靠性。而且,所述蒸煮器1的塔槽底部3,由于如上所述具有镜板结构,故在与侧壁1c部分相比其结构复杂且其制作费用也随着增高的部位处,由于不将该塔槽底部3部分作为所述支柱16等的支承部位来使用,故能预先避免该塔槽底部3部分的损伤的发生,进而还能提高蒸煮器1的耐久性、或实现制作成本的低廉化。
D其它在所述实施形态中,本发明将所述蒸煮器1作为其对象的“塔槽体”的一例作了说明,但“塔槽体”不限于具有该蒸煮器1那样的高炉状形态的结构,例如也包括贮油槽等的高度较低形态的结构。又,所述“塔槽体”,不限于所述蒸煮器1那样的压力容器体,也包括在较低压力下所使用的装置。
又,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使用所述作业用脚手架装置的作业将对所述蒸煮器1的内壁面的清扫作业为例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作业用脚手架装置这样的作业,此外,也能适用于例如检查作业或改造作业或焊接作业等的各种作业。又,这些各作业当然能分别地对其个别进行,也能复合地并行地进行多个作业。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由于构成为具有在塔槽体的内部从其底部向顶部立设配置的单个或多个的支柱和相对所述支柱升降移动自如地被安装的升降作业台,故一旦在塔槽体内通过构筑所述支柱且将所述升降作业台安装在其上,在进行对于所述塔槽体的内壁面的各种作业的施工时,由于通过使所述升降作业台沿所述支柱进行升降移动、就能容易并迅速地进行该塔槽体内的所述升降作业台的设置高度的调整,故在每次变更作业高度时就不需要在塔槽体内增加装高台等的阶梯准备作业,格外地适合于提高内壁面作业中的作业性,此外,还由于不需要高处的阶梯准备作业而提高作业上的安全性,还适合于同时实现作业成本的低廉化和确保安全性的两个方面。
权利要求
1.一种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塔槽体(1)的内部从其底部向顶部立设配置的单个或多个支柱(16)和相对所述支柱(16)升降移动自如地安装的升降作业台(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6),通过将具有能从所述塔槽体(1)上所设置的材料搬入搬出口(36)进行搬出搬入的形状尺寸的多个支承件(16a)从所述塔槽体(1)的底部(1a)侧向顶部(1b)侧依次进行层叠连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6)的下端部通过设在所述塔槽体(1)的塔槽底部(3)的正上方侧壁(1c)上的固定件(45)而被架设固定在该塔槽底部(3)正上方的下部支承基座(6)所支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作业台(8),是能从设在所述塔槽体(1)上的材料搬入搬出口(36)进行搬出、搬入的分割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作业台(8),具有升降驱动装置(30)而能自力地进行升降,且在其外周部具有导向轮单元(9),其设置了可向与所述塔槽体(1)的内壁面(1d)接触分离的方向变位自如、且始终以规定的推压力与所述内壁面(1d)抵接的车轮(10)。
6.一种塔槽体的内壁面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塔槽体(1)的内部相对从其底部向顶部立设配置的单个或多个的支柱(16)升降移动自如地安装的升降作业台(8)上搭载人员和/或作业机械材料,沿所述支柱(16)向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地调整作业高度并对所述塔槽体(1)的内壁面(1d)进行所需作业的施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作业用脚手架装置,具有在塔槽体(1)的内部从其底部向顶部立设配置的单个或多个的支柱(16)和相对所述支柱(16)升降移动自如地安装的升降作业台(8),在作业时,在所述塔槽体(1)内构筑所述支柱(16)并将所述升降作业台(8)安装在其上时,之后通过使所述升降作业台(8)沿所述支柱(16)进行升降移动而能容易并迅速地进行其作业高度的调整,例如与在每次对作业高度进行变更时需要进行在塔槽体(1)内增加装高台等的阶梯准备作业那样的情况相比,格外能提高内壁面作业的作业性,且由于不需要在高处的阶梯准备作业,故还能提高作业上的安全性,可同时实现作业成本低廉化和确保安全性的两个方面。
文档编号E04G3/24GK1659346SQ0381277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5日
发明者藤原礼范, 伊藤雅章 申请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