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04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建筑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现场浇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法都是采用在现场按照图纸绑扎好钢筋,支好模板,然后在现场浇注混凝土而成。在柱与柱以及梁与梁之间采用的是钢筋互搭然后浇注混凝土的方法,使整个建筑物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然而,当地震发生的时候,都存在建筑物的刚度过大的缺陷。这种缺陷的存在,会极大地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因为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因刚度过大会导致接受很大的水平地震力,从而造成柱脚被剪切破坏,引起建筑物的倒塌。多年的抗震研究表明,建筑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柔度,才能有效地抵抗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利用这种预制构件装配成的建筑物受力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刚度,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柔度,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预制构件之间是通过钢绞线或力学性能与其等效的绳缆相互连接,并且混凝土预制构件中设有固定安置钢绞线或力学性能与其等效的绳缆的结合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得预制构件之间的节点处采用预应力纲绞线张拉,从而使得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半刚半柔的特点,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上述的结合结构可以是让钢绞线穿过的通孔。装配时将钢绞线穿过相邻的两块混凝土预制构件上对应的通孔,然后张拉至一定的张力后,用锚具将其锚固。
上述的结合结构可以是一处或多处。这样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使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装配时按需要形成多个节点。
上述通孔的具体位置是通孔可以是贯穿混凝土预制构件两端的通孔,以达到降低长度较长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如梁的高度的目的。还可以是通孔的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端面,另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侧面,适用于较短长度如端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接。当然,一件混凝土预制构件上可以将以上两种方案组合使用,即预制构件上既有贯穿混凝土预制构件两端的通孔,也有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端面,另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侧面的通孔。
以上所述的通孔的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端面,另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侧面的结构可以具体设计为通孔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端面,另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侧面上设置的凹陷区内的侧壁上,以更便于钢绞线的张拉与固定。
上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可以通过经过预应力处理的钢绞线或力学性能与其等效的绳缆连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钢筋的强度而又能达到加大梁的跨度的目的,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上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建筑物的柱或梁,其中梁上还预留有用于与现浇楼面板连接的钢筋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运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这种结构体系的梁、柱结合处为半刚半铰连接,使得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柔度,以达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的目的。另外作为预制构件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建筑垃圾,而且因为构件是在工厂内生产,生产环境好,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及装配示意图。
图中1、边跨柱,2、中跨柱,3边跨梁,4、中跨梁,5牛腿,6、钢绞线,7、边跨梁或中跨梁上的凹陷区,11、12、13边跨柱上的预留通孔,21、22、23中跨柱上预留通孔,31、32边跨梁上预留通孔,41、42中跨梁上预留通孔,8、钢筋接头。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的各个构件1、2、3、4在预制时,在柱头和梁端预留各种位置和数量的预留通孔11、12、13、21、22、23、31、32、41、42作为钢缆线连接预制件之间的结合结构。
图中边跨柱1和中跨柱2上预留通孔11、21分别和边跨梁3和中跨梁4上的预留通孔31、41相对应,边跨柱1和中跨柱2上预留通孔12、22分别和边跨梁3和中跨梁4上的预留通孔32、42相对应,它们成为固定梁和柱的节点。边跨梁3和中跨梁4下部设有一通长的预留通孔31、41贯穿框架的所有梁,以减少梁垂直向下的变形。穿过通孔31、41内的钢绞线6是在混凝土梁预制后进行张拉,然后再行装配。这使梁在承受荷载以前就受到一个反向的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梁在承受荷载时产生垂直向下的变形,从而达到减少钢筋、缩小梁断面的目的。边跨梁3和中跨梁4上部两端各设有预留通孔32、42,预留通孔32、42的开口一处在梁端面上,另一处位于梁的上表面上预制的凹陷区7内的侧壁上。位于预留通孔32、42内的钢绞线6是在装配时进行张拉用以固定节点的。边跨柱1和中跨柱2预留通孔13和23是用于纵向框架装配时所用的结合结构。
装配时,边跨柱1和中跨柱2上预先作好牛腿7,把边跨梁3和中跨梁4放到柱1的牛腿2上并使预留通孔11、21和预留通孔31、41,预留通孔12、22和预留通孔32、42开口位置对应起来。从上述预留通孔里通过梁端、柱头、梁端穿上钢绞线6然后用千斤顶张拉,张拉至一定的张力后,用锚具将其锚固。这样,梁和柱之间的节点连接处于刚性和柔性之间,并且还可以利用调整钢绞线6的张拉力来确定节点的刚度。由于钢绞线的弹性较好,所以当建筑物受到地震荷载作用时,节点产生变形。当地震结束后,节点有恢复变形的能力。这就使建筑物在地震后可以恢复到正常使用状态,而不象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由于地震带来过大的变形而产生破坏。另外,梁上还预留露出钢筋接头8,和现浇板的钢筋相连接,使楼板和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之间是通过钢绞线(6)或力学性能与其等效的绳缆相互连接,并且混凝土预制构件中设有固定安置钢绞线或力学性能与其等效的绳缆的结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结合结构可以是让钢绞线穿过的通孔(11)、(12)、(13)、(21)、(22)、(23)、(31)、(32)、(41)、(4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结合结构可以是一处或多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通孔可以是贯穿混凝土预制构件两端的通孔(31)(4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通孔(32)(42)的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端面,另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预制构件上既有贯穿混凝土预制构件两端的通孔(31)(41),也有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端面,另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侧面的通孔(32)(4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通孔(32)(42)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端面,另一端开口处在预制构件侧面上设置的凹陷区(7)内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可以通过经过预应力处理的钢绞线(6)或力学性能与其等效的绳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建筑物的柱(1)(2)或梁(3)(4),其中梁(3)(4)上还预留有用于与现浇楼面板连接的钢筋接头(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预制构件之间是通过钢绞线或力学性能与其等效的绳缆相互连接,并且混凝土预制构件中设有固定安置钢绞线或力学性能与其等效的绳缆的结合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得预制构件之间的节点处采用预应力纲绞线张拉,从而使得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半刚半柔的特点,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建筑物柔性差的缺陷。且不需在现场浇注,节省场地和作业时间。
文档编号E04B1/38GK2651327SQ20032011052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8日
发明者昌献峰, 张瑜中, 柳炳康 申请人:安徽华辰建造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