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墙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33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饰墙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用墙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饰用墙面板通常是由各种材料制成的平板,其表面较为光滑。但在某些场所,如浴室、卫生间等处,从防滑等角度考虑,往往希望墙面上布置有相应的防滑结构。由于现有的装饰墙面板无上述防滑结构,从而有待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墙面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装饰墙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装饰墙面板的板体一面设置纵向凹槽组和横向凹槽组,利用该纵向和横向凹槽组构成墙面板的防滑结构,提高墙面板的防滑性能。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装饰墙面板,具有板体,其特征是在板体的一面设置有纵向凹槽组和横向凹槽组,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平行,所述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平行,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与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型金属板(如钢板、铝板、铜板等)或PVC塑钢及其它轻质材料制作;在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底部复合有保温隔热防火层的双层或多层复合板制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在装饰墙面板的板体一面设置纵向和横向凹槽组之外,还可以在板体的另一面设置纵向凸棱组和横向凸棱组,所述纵向凸棱组内的各凸棱的所在位置与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的所在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横向凸棱组内的各凸棱的所在位置与所述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的所在位置一一对应。这样,就可以形成一面有纵、横向凹槽组,另一面有纵、横向凸棱组的装饰墙面板。这种更进一步改进的产品不但可以在墙面板的两个面均构成防滑结构,而且可以在墙面板的板体上形成折绉式构造,有效地提高板体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强度。同时,当产品采用薄型金属板材(如钢板、铝板、铜板等)制作时,此种结构形式还便于让产品以压制的方法进行制作,即直接通过在板材上压制出压痕,从而在板材的两面分别形成凹槽组和凸棱组。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饰墙面板在板体上设置了防滑结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同时,由纵、横向凹槽构成的防滑结构还便于在安装时利用该纵、横向凹槽实现与相邻墙面板的连接对位,并可以使装饰墙面板的外型更为整齐、美观,装饰效果更好。另外,在必要时,还可以在纵、横向凹槽或纵、横向凸棱之间的板面上设置花纹图案,更进一步提高墙面板的装饰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图1是实施例1中装饰墙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装饰墙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4的D——D剖视图。
图7是图4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装饰墙面板具有板体1,其特征是在板体1的一面设置有纵向凹槽组和横向凹槽组,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2相互平行,所述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3相互平行,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2与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3相互垂直。另外,本实施例还在板体1的另一面设置有纵向凸棱组和横向凸棱组,所述纵向凸棱组内的各凸棱4的所在位置与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2的所在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横向凸棱组内的各凸棱5的所在位置与所述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3的所在位置一一对应。
实施例2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装饰墙面板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凹槽组内的凹槽2和纵向凸棱组内的凸棱4的排列方式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即沿板体纵向同时设置了多组呈交错状态的纵向凹槽组和纵向凸棱组。
权利要求1.一种装饰墙面板,具有板体,其特征是在板体的一面设置有纵向凹槽组和横向凹槽组,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平行,所述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平行,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与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墙面板,其特征是在板体的另一面设置有纵向凸棱组和横向凸棱组,所述纵向凸棱组内的各凸棱的所在位置与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的所在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横向凸棱组内的各凸棱的所在位置与所述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的所在位置一一对应。
专利摘要一种装饰墙面板,具有板体,其特征是在板体的一面设置有纵向凹槽组和横向凹槽组,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平行,所述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平行,所述纵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与横向凹槽组内的各凹槽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的装饰墙面板在板体上设置了防滑结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同时,由纵、横向凹槽构成的防滑结构还便于在安装时利用该纵、横向凹槽实现与相邻墙面板的连接对位,并可以使装饰墙面板的外型更为整齐、美观,装饰效果更好。
文档编号E04F13/00GK2711294SQ200420067760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4日
发明者张宗毅 申请人:张宗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