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72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艺,特别是指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斜屋面是江南文化的一种特色体现,斜屋面建筑由于其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斜屋面建筑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其使用功能的要求也有了提高,而如何保持整个屋面无渗漏、无潮湿,是使用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现有斜屋面建筑多采用柔性巻材防水层,这种斜屋面结构的抗渗漏性在一般情况下均较好,但在遇到连续的雨水天气或下雪积厚天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潮湿现象,轻者导致涂料等装饰材料变色,重者造成装饰材料腐烂,甚至对现浇混凝土钢筋产生腐蚀,给住户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斜屋面结构的渗漏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表l、斜屋面结构渗漏情况统计表<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从表l可以看出,斜屋面结构渗漏主要是平面渗漏,而产生平面渗漏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漏振、找平不平整、水灰比过大或过小、基层表面留有气孔。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斜屋面结构建筑渗漏问题的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浇捣混凝土基层混凝土配料,控制砼水灰比在45之间,采用分层次、螺旋式将砼浇在斜屋面上,倒料后摊平进行分层振捣,振捣方式采用插入式、平板式两次进行,先采用振捣棒插入式振捣,振捣砼插入点交叉控制在2/3范围内,在振捣棒振捣完毕后,采用真空吸水泵将混凝土表面的水份充分抽干,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吸水后采用平板震动机进行充分振捣,使原先吸水细孔全部密实。2、第一次收口在平板式振捣完成后,用滚筒进行第一次碾压,以使浮浆和骨料充分结合,然后用木蟹对表面水泥浆进行打平抹光。3、第二次收口待基层表层的浮浆干后,在基层上撒铺l2mm厚的湿灰,湿灰采用黄砂、水泥、堵漏王按610:46:13的重量比迸行混合而成,湿灰以手握成团、松开即微散为最佳,待湿灰与基层充分结合后,进行全方位检査,拔除铁丝、立档等造成漏水物件,在墙角、梁角部位处进行加厚处理,作小圆弧一次成形,铺设SBS防水巻材,然后用滚筒进行第二次碾压,使湿灰与基层结合紧密,再用木蟹进行打平抹光。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针对水灰比过大或过小的问题,经反复实验,合理控制最佳水灰比在45之间,砼搅拌时,每15拌用坍落筒定时测坍落度1次,确保水灰比控制在45之间;根据斜屋面结构的特点,采用分层次、螺旋式浇注方法替代原有的一次性浇注成形,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施工缝的产生;并通过合理处理节点,对振捣砼插入点交叉控制在2/3范围内,有效预防了漏振;2、采用插入式、平板式两次振捣,在振动棒进行插入式振捣赶平后,采用真空吸水泵吸水,充分抽干混凝土表面水份,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吸水后采用平板震动机全方位振捣整平,使原来吸水细孔全部密实;3、在墙角、梁角部位处进行加厚处理,作小圆弧一次成形,铺设SBS防水巻材,防止墙角、梁角等易渗水部分的渗漏;4、在混凝土基层上撒铺12mm厚用黄砂、水泥、堵漏王按610:46:13的重量比进行混合而成的湿灰,有效地增强了砼的表面抗损能力。采用本发明后的斜屋面,具有瓦片防水、刚性防水层、柔性防水层三层防水,经检测,平面上无潮湿现象,渗水面积从7.21112减少到0.25m2,提高了防水效果,且减少了原来TYX603防水巻材的使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l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浇捣混凝土基层混凝土配料,控制砼水灰比在45之间,采用分层次、螺旋式将砼浇在斜屋面上,倒料后摊平进行分层振捣,振捣方式采用插入式、平板式两次进行,先采用振捣棒插入式振捣,振捣砼插入点交叉控制在2/3范围内,在振捣棒振捣完毕后,采用真空吸水泵将混凝土表面的水份充分抽干,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吸水后采用平板震动机进行充分振捣,使原先吸水细孔全部密实。2、第一次收口在平板式振捣完成后,用滚筒进行第一次碾压,以使浮浆和骨料充分结合,然后用木蟹对表面水泥浆进行打平抹光。3、第二次收口待基层表层的浮桨干后,在基层上撒铺l2mm厚的湿灰,湿灰采用黄砂、水泥、堵漏王按610:46:13的重量比进行混合而成,湿灰以手握成团、松开即微散为最佳,待湿灰与基层充分结合后,进行全方位检査,拔除铁丝、立档等造成漏水物件,在墙角、梁角部位处进行加厚处理,作小圆弧一次成形,铺设SBS防水巻材,然后用滚筒进行第二次碾压,使湿灰与基层结合紧密,再用木蟹进行打平抹光。权利要求1、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浇捣混凝土基层控制砼水灰比在4~5之间,采用分层次、螺旋式将砼浇在斜屋面上,倒料后摊平进行分层振捣,先采用振捣棒插入式振捣,振捣棒振捣完毕,将混凝土表面的水份充分吸干后,采用平板震动机再次进行振捣。②、第一次收口在平板式振捣完成后,用滚筒进行第一次碾压,然后打平抹光。③、第二次收口待基层表层的浮浆干后,在基层上撒铺1~2mm厚的湿灰,湿灰采用黄砂、水泥、堵漏王按6~10∶4~6∶1~3的重量比进行混合而成,然后用滚筒进行第二次碾压,再次进行打平抹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捣棒振捣中,振捣砼插入点交叉控制在2/3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灰采用黄砂、水泥、堵漏王按7:5:2的重量比进行混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优选在第二次碾压之前,对墙角、梁角部位处进行加厚处理,作小圆弧一次成形后,铺设柔性防水巻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水巻材为SBS防水巻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优选在湿灰与混凝土基层充分结合后,第二次碾压之前,进行全方位检査,拔除漏水物件。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领域
,包括浇捣混凝土基层、第一次收口、第二次收口,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水灰比在4~5之间,采用分层次、螺旋式浇注方法替代原有的一次性浇注成形,并通过合理处理节点,对振捣砼插入点交叉控制在2/3范围内,采用插入式、平板式两次振捣,在混凝土基层上撒铺1~2mm厚湿灰,有效地增强了砼的表面抗损能力,采用本发明后的斜屋面,具有瓦片防水、刚性防水层、柔性防水层三层防水,经检测,平面上无潮湿现象,渗水面积从7.2m<sup>2</sup>减少到0.25m<sup>2</sup>,提高了防水效果,且减少了原来TYX603防水卷材的使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文档编号E04D11/02GK101196071SQ20071016465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发明者傅国君,徐来顺申请人:中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