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1945081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臭氧发生器
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技术背景臭氧发生器中的主要部件搪瓷放电体的加工工艺是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的一道关键工艺。目前市场上的放电体介质大部分为玻璃、陶瓷及搪瓷,由于加工工艺的,限使得放电体效率很低。产量及产品合格率较低,而运行后损坏率较高。如何研究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通过改进工艺,提高放电体效率,使产量及产品合格率得到提高,而运行后损坏率大大降低,这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合理,加工的放电体效率高,使产量、产品合格率及质量可靠性得到提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包括放电体坯材的选择、放电体釉料的选择、放电体内管坯材加工、放电体坯体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体坯材选自搪瓷钢、铁素体不锈钢、低碳、微碳、铁素体钢。上述加工方法的改进,所述放电体内管坯材加工用旋压成型加工工艺将选好的坯体加工成两端为椭圆形的坯体钢管。上述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电体坯体加工放电体坯体需要喷涂底釉、中釉和面釉三种搪瓷介质成为成品放电体;具体步骤如下(1)向坯体钢管上喷砂,除去坯体钢管上的油和锈;(2)将除油、除锈的坯体钢管挂在专用挂具上喷底釉;(3)将喷有底釉的钢管放入烘干炉中烘干至8012(TC并持续5IO分钟,烘干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升温速度,保证除去游离水分和少量结晶水;(4)烧成放电体加工工艺中采用了降低烧成温度的工艺,最高温度为860900。C,当温度达到时持续612分钟,冷却后检査,底釉色泽为灰色,釉厚O.080.15腿,然后上挂具并掉头;(5)喷白色中釉,然后放入烘干炉进行烘干,烘干过程同(3);(6)再进行烧成,烧成温度保持在83087(TC之间,中釉层要喷烧34遍,每次喷烧间隔时间610分钟、釉厚增加0.080.15mm,且每次喷烧完后均要掉头;(7)喷蓝色面釉,然后经烘干,烘干过程同上;(8)再进行烧成,烧成温度为800840°C;(9)做支撑点;(10)做完支撑点后,面釉层要继续喷烧23遍,每次喷烧间隔时间610分钟、釉厚增加0.080.15mm,且每次喷烧完后均要掉头;(11)在三层釉介质喷烧完成之后,进行电火花检查以及外观尺寸检査,保证釉总厚度为0.70.9mm。上述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放电体加工过程中的底釉、中釉和面釉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底釉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0244.050.2B20314.516.5MgO3.06.0A12037.09.0CoO4.06.0CaF28.010.0NiO1.03.0TiO9.010.0中釉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Si0234.046.0ZrO6.07.5B20318.022.0MgO7.09.0A12038.010.0CaF24.56.0TiO9.011.0纳米改性材料1.03,0面釉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Si0238.047.0ZrO5.06.0B20322.028.0ZnO4.06.0MgO5.26.8A12036.08.0CoO5.07.0CaF21.03.0纳米改性材料1.03.0上述加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放电体加工艺还有(1)提高预降温炉温度,使放电体在烧成炉出炉后,温度骤变,由400-50(TC保温后降到200-30(TC以下,促成釉料微晶化,进一步提高釉料电性能,同时减小棒体变形;(2)每烧成一次,放电体掉头,使喷烧尽可能均匀;同时,端头不能因挂具原因沾染灰尘,从而影响放电性能;(3)在底釉、中釉、面釉各烧成过程中增加检测工序,对尺寸误差大的及时调整、补偿。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备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放电体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合理,加工的放电体效率高,使产量、产品合格率及质量可靠性得到提高。本发明放电体加工工艺实施后,在其他工序的相应改进下,放电体臭氧产量平均提高20%左右,一次通过出厂检査放电棒合格率达99%以上,出厂运行后损坏的放电棒也大大减小。图l为本发明放电体坯体沿轴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的实施例,.包括放电体坯材的选择、放电体釉料的选择、放电体内管坯材加工、放电体坯体加工。所述放电体坯材选自搪瓷钢、铁素体不锈钢、低碳、微碳、铁素体钢。所述放电体内管坯材加工用旋压成型加工工艺将选好的坯体加工成两端为椭圆形的坯体钢管。所述放电体坯体加工放电体坯体1需要喷涂底釉2、中釉3和面釉4三种搪瓷介质成为成品放电体;具体步骤如下(1)向坯体钢管上喷砂,除去坯体钢管上的油和锈;(2)将除油、除锈的坯体钢管挂在专用挂具上喷底釉;(3)将喷有底釉2的钢管放入烘干炉中烘干至11012(TC并持续57分钟,烘干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升温速度,保证除去游离水分和少量结晶水;(4)烧成放电体加工工艺中采用了降低烧成温度的工艺,最高温度为865880°C,当温度达到时持续68分钟,冷却后检査,底釉2色泽为灰色,釉厚0.10.12mm,然后上挂具并掉头;(5)喷白色中釉3,然后放入烘干炉进行烘干,烘干过程同(3);(6)再进行烧成,烧成温度保持在83085(TC之间,中釉3层要喷烧3遍,每次喷烧间隔时间68分钟、釉厚增加0.10.12mm,且每次喷烧完后均要掉头;(7)喷蓝色面釉4,然后经烘干,烘干过程同上;(8)再进行烧成,烧成温度为810830°C;(9)做支撑点;(10)做完支撑点后,面釉4层要继续喷烧23遍,每次喷烧间隔时间68分钟、釉厚增加0.10.12mm,且每次喷烧完后均要掉头;(11)在三层釉介质喷烧完成之后,进行电火花检査以及外观尺寸检査,保证釉总厚度为0.8mm。放电体加工过程中的底釉2、中釉3和面釉4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底釉2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0244.050.2B20314.516,5MgO3.06.0A12037.09.0CoO4.06.0CaF28.010.0NiO1.03.0TiO9.010.0P釉3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Si0234.046.0ZrO6.07.5B20318.022.0MgO7.09.0A12038.010.0CaF24.56.0TiO9.011.0纳米改性材料1.03.0面釉4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Si0238.047.0ZrO5.06.0B20322.028.0ZnO4.06.0MgO5.26.8A12036.08.0CoO5.07.0CaF21.03.0纳米改性材料1.03.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本发明的放电体加工工艺与现有工艺相比,除改变烧成温度外,还有以下工艺1、提高预降温炉温度,使棒在烧成炉出炉后,温度骤变,由400-500。C保温后降到200-30(TC以下,促成釉料微晶化,进一步提高釉料电性能,同时减小棒体变形;2、改变吊放电棒挂具,包括用材与结构;3、每烧成一次,放电棒掉头,使喷烧尽可能均匀。同时,端头不能因挂具原因沾染灰尘,从而影响放电性能;4、中釉和面釉层多次喷烧主要是为了保证介质厚度以及减少残留气孔的体积;5、在底釉2、中釉3、面釉4各烧成过程中增加检测工序,对尺寸误差大的及时调整、补偿。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包括放电体坯材的选择、放电体釉料的选择、放电体内管坯材加工、放电体坯体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体坯材选自搪瓷钢、铁素体不锈钢钢管、低碳、微碳、铁素体钢。2、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体内管坯材加工用旋压成型加工工艺将选好的坯体加工成两端为椭圆形的坯体钢管。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体坯体加工放电体坯体需要喷涂底釉、中釉和面釉三种搪瓷介质成为成品放电体;具体步骤如下(1)向坯体钢管上喷砂,除去坯体钢管上的油和锈;(2)将除油、除锈的坯体钢管挂在专用挂具上喷底釉;(3)将喷有底釉的钢管放入烘干炉中烘干至8012(TC并持续510分钟,烘干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升温速度,保证除去游离水分和少量结晶水;(4)烧成放电体加工工艺中采用了降低烧成温度的工艺,最高温度为86090(TC,当温度达到时持续610分钟,冷却后检查,底釉色泽为灰色,釉厚O.080.15mm,然后上挂具并掉头;(5)喷白色中釉,然后放入烘干炉进行烘干,烘干过程同(3);(6)再进行烧成,—烧成温度保持在830870。C之间,中釉层要喷烧34遍,每次喷烧间隔时间610分钟、釉厚增加0.080.15mm,且每次喷烧完后均要掉头;(7)喷蓝色面釉,然后经烘干,烘干过程同上;(8)再进行烧成,烧成温度为80084(TC;(9)做支撑点;(10)做完支撑点后,面釉层要继续喷烧23遍,每次喷烧间隔时间610分钟、釉厚增加0.080.15mm,且每次喷烧完后均要掉头;(11)在三层釉介质喷烧完成之后,进行电火花检査以及外观尺寸检査,保证釉总厚度为0.70.9mm。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电体加工过程中的底釉、中釉和面釉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底釉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0244.050.2B20314.516.5MgO3.06.0A12037.09.0CoO4.06.0CaF28.010.0NiOTiO1.03.09.010.0中釉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Si0234.046.0ZrO6.07.5B20318.022.0MgO7.09.0A12038.010.0CaF24.56.0TiO9.011.0纳米改性材料1.03.0面釉中的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Si0238.047.0ZrO5.06.0B20322.028.0ZnO4.06.0MgO5.26.8A12036.08.0CoO5.07.0CaF21,03.0纳米改性材料1.03.0。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1)提高预降温炉温度,使放电体在烧成炉出炉后,温度骤变,由400-500。C保温后降到200-30(TC以下,促成釉料微晶化,进一步提高釉料电性能,同时减小棒体变形;(2)每烧成一次,放电体掉头,使喷烧尽可能均匀;同时,端头不能因挂具原因沾染灰尘,从而影响放电性能;(3)在底釉、中釉、面釉各烧成过程中增加检测工序,对尺寸误差大的及时调整、补偿。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1)提高预降温炉温度,使放电体在烧成炉出炉后,温度骤变,由400-500。C保温后降到200-300。C以下,促成釉料微晶化,进一步提高釉料电性能,同时减小棒体变形;(2)每烧成一次,放电体掉头,使喷烧尽可能均匀;同时,端头不能因挂具原因沾染灰尘,从而影响放电性能;(3)在底釉、中釉、面釉各烧成过程中增加检测工序,对尺寸误差大的及时调整、补偿。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加工方法,包括放电体坯材的选择、放电体釉料的选择、放电体内管坯材加工、放电体坯体加工,其特点是所述放电体坯材选自搪瓷钢、铁素体不锈钢钢管、低碳、微碳、铁素体钢。所述放电体内管坯材加工用旋压成型加工工艺将选好的坯体加工成两端为椭圆形的坯体钢管。放电体坯体需要喷涂底釉、中釉和面釉三种搪瓷介质成为成品放电体。放电体坯体及喷涂釉的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合理,加工的放电体效率高,使产量、产品合格率及质量可靠性得到提高。文档编号C03C8/00GK101269796SQ20081001537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27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27日发明者丁香鹏,程庆胜申请人:丁香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