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400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路面用冷拌沥青的拌合工艺,通过这种拌合工艺,能够得到符合JTGF40-2004要求的路面沥青混合料。
背景技术
:公路路面大量采用沥青作为路面胶凝材料。而沥青作为胶凝材料首先要加热融化,高级路面要改性加工,同时,集料也要加热到200°C,然后进行拌合,在保温状态下,经过运输、摊铺、碾压,形成沥青路面。所有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燃料,产生温室气体。同时,工程施工受气候影响严重,工序配合要求严格,材料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严重污染环境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改性冷拌沥青解决了不需要对集料和沥青进行加热,在常温下即可形成符合JTGF40-2004要求的沥青混凝土。这种拌合工艺,不同于热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是针对冷拌沥青开发的拌合工艺技术。冷拌沥青根据其粘度和固含量以及改性剂的种类及比例,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以适应不同的工程场合。但不同的冷拌沥青与集料拌合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对于普通型冷拌沥青(即无改性剂),在与集料拌合时,可直接按任意顺序拌合,对改性型冷拌沥青,对大孔隙率透水型混合料,可任意拌合。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用于替代热沥青或热改性沥青,解决现有热沥青不能存贮、工程使用性能差、使用季节短及对使用气候要要求高的问题。也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改性乳化沥青不能用与拌合沥青混凝土或其路面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不能达到2cm以上及性能指标低的问题。使得改性冷拌沥青能够很好的与集料粘附并形成类似热拌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材料。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材料包括改性冷拌沥青、选自固态烷基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裹覆剂、水、集料;并采用能够雾化稠度和粘度较高的改性冷拌沥青液体雾化装置、雾化裹覆液的喷雾器、混合搅拌装置、计量仪器、容器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料组成符合规范JTGF40-2004要求和JTGE42-2005要求;对于集料中的0.15mm以下粒径的集料,为水泥粉所替换。油石比(冷拌沥青蒸发残留物(除去水)与集料质量比)为4%12%;裹覆剂喷洒量为粗集料重量的1%至2.5%,所述的拌合工艺分为三次步骤完成第一次,取集料中的粒径在0.15mm以上粒径集料喷洒裹覆剂后与25%50%量的冷拌沥青拌合;第二次,将O.15mm粒径以下的集料与上述第一次拌合物再次拌合均匀;第三次,将剩余的冷拌沥青或稀释后的冷拌沥青再与上述拌合后的混合物进行拌合,形成具有三层裹覆的混合料,即粗集料一冷拌沥青一水泥+细集料一冷拌沥青(稀释冷拌沥青)。所述的此拌合工艺拌合出的混合料,经过常规养护后形成的试件强度符合JTGF40-2004标准要求;其主要指标马歇尔稳定度AC类混合料1120KN,流值1040;SMA类混合料1517KN,流值1027;OGFC类混合料812KN,流值1530。所述的裹覆剂选自固态烷基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十二烷基胺或十八烷基胺或二十四烷基胺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的能够雾化稠度和粘度较高的改性冷拌沥青的液体雾化装置,要求形成40MPa高压,将粘稠的冷拌沥青喷成雾状。所述的集料,为符合JTGF40-2004要求的玄武岩或石灰岩或安山岩或辉绿岩等岩石,其真片状指标要求为不大于2%。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搅拌装置为强制式拌合装置,如水泥砂浆搅拌机或混凝土搅拌机或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等通用拌合装置,或使专用冷拌沥青混合料强制搅拌装置或人工拌合器具。所述的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不超过120mg。所述的计量仪器,其计量精度要求达到千分之3以上。裹覆剂主要为使改性冷拌沥青能够与粗集料很好的粘附不脱离。第一次拌合冷拌沥青,主要为使粗集料表面有很好的表面裹覆,避免表面积比大很多倍的细集料抢吸冷拌沥青,最后再加入剩余的冷拌沥青使得细集料表面裹覆冷拌沥青。对于类似AC类的混合料,因其连续级配,细集料含量较多,因此,在第二次裹覆冷拌沥青的时候,可以将其用水稀释,使其粘度降低到270mpa.s以下的时候,再进行裹覆拌合比较合适。而第一次裹覆的冷拌沥青,根据气候情况,可以采用固含量为74%、72%、70%,乃至64%。对于类似SMA、OGFC类型的混合料,因其断级配,细集料比较少,可以不用稀释。直接拌合。如果为强调增强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模量,可以将细集料中的矿粉用水泥替代。如果要快速增强其马歇尔稳定度,同时降低其流值,可在第二次裹覆中用水稀释冷拌沥青以上所述的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不超过120mg。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为连续级配的需要有水泥参与的两种胶凝材料共同形成强度的冷拌沥青拌合工艺,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达到设计的路面结构强度要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主要设备包括混融器、研磨机、温控系统、计量系统。实施例1:一种AC类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制备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4#改性冷拌沥青7.45%,连续级配集料86.55%,其中水泥4%,裹覆剂2%。制备方法将O.15mm以上粒径的集料拌合均匀,喷洒裹覆剂,然后再将冷拌沥青中的30%加入粗集料中拌合,然后加入0.15mm以下的细集料和R42.5#水泥拌合60秒。将剩余的冷拌沥青稀释到64%,然后加入到已经裹覆细集料的混合料中再次搅拌60秒。出料即成。实施例2:—种AC类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制备—种AC类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制备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4#改性冷拌沥青7.45%,连续级配集料88.55%,其中水泥4%,裹覆剂2%。制备方法将粒径大于0.15mm的粗集料拌合均匀,喷洒裹覆剂,然后再将冷拌沥青中的30%加入粗集料中拌合,然后加入细集料和R42.5#水泥拌合60秒。将剩余的冷拌沥青,然后加入到已经裹覆小于0.15mm的细集料的混合料中再次搅拌60秒。出料即成。实施例3:—种0GFC类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制备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1#改性冷拌沥青8.52%,连续级配集料89.98%,其中水泥7.7%,裹覆剂1.5%。制备方法将粒径大于0.15mm的粗集料拌合均匀,喷洒裹覆剂,然后再将冷拌沥青中的40%加入粗集料中拌合,然后加入细集料和R42.5#水泥拌合60秒。将剩余的冷拌沥青,然后加入到已经裹覆粒径小于等于0.15mm的细集料的混合料中再次搅拌60秒。出料即成。试验检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702-2000,T709-2000,结果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一种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材料包括改性冷拌沥青、固态烷基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裹覆剂、水、集料;并采用能够雾化稠度和粘度较高的改性冷拌沥青液体雾化装置、雾化裹覆液的喷雾器、混合搅拌装置、计量仪器、容器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料组成符合规范JTGF40-2004要求和JTGE42-2005要求;对于集料中的0.15mm以下粒径的集料,用水泥粉所替换;油石比为4%~12%;裹覆剂喷洒量为粗集料重量的1%至2.5%,所述的拌合工艺分为三次步骤完成第一次,取集料中的粒径在0.15mm以上粒径集料喷洒裹覆剂后与25%~50%量的冷拌沥青拌合;第二次,将0.15mm粒径以下的集料与上述第一次拌合物再次拌合均匀;第三次,将剩余的冷拌沥青或稀释后的冷拌沥青再与上述拌合后的混合物进行拌合,形成具有三层裹覆的混合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冷拌沥青拌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此拌合工艺拌合出的混合料,经过常规养护后形成的试件强度符合JTGF40-2004标准要求;其主要指标马歇尔稳定度AC类混合料1120KN,流值1040;SMA类混合料1517KN,流值1027;0GFC类混合料812KN,流值153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特征为,所述的裹覆剂选自固态烷基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十二烷基胺或十八烷基胺或二十四烷基胺一种或其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特征为,所述的能够雾化稠度和粘度较高的改性冷拌沥青的液体雾化装置,要求形成40MPa高压,将粘稠的冷拌沥青喷成雾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特征为,所述的集料,为符合JTGF40-2004要求的玄武岩或石灰岩或安山岩或辉绿岩等岩石,其真片状指标要求为不大于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特征为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搅拌装置为强制式拌合装置,如水泥砂浆搅拌机或混凝土搅拌机或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等通用拌合装置,或使专用冷拌沥青混合料强制搅拌装置或人工拌合器具。7.如权利要求1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特征为所述的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不超过120mg。8.如权利要求l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特征为所述的计量仪器,其计量精度要求达到千分之3以上。全文摘要一种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其材料包括改性冷拌沥青、选自固态烷基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裹覆剂、水、集料;并采用能够雾化稠度和粘度较高的改性冷拌沥青液体雾化装置、雾化裹覆液的喷雾器、混合搅拌装置、计量仪器、容器等。集料组成符合规范JTGF40-2004要求和JTGE42-2005要求;对0.15mm以下粒径的集料,用水泥粉所替换。油石比为4%~12%;裹覆剂喷洒量为粗集料重量的1%至2.5%,所述的拌合工艺分为三次步骤完成先取集料中的粒径在0.15mm以上粒径集料喷洒裹覆剂后与25%~50%量的冷拌沥青拌合;再将0.15mm粒径以下的集料与上述第一次拌合物再次拌合均匀;最后将剩余的冷拌沥青或稀释后的冷拌沥青再与上述拌合后的混合物进行拌合,形成三层裹覆的混合料。文档编号C04B26/26GK101767965SQ200910251610公开日2010年7月7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发明者李国涛申请人:李国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