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60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技术背景 目前,在浇注地基及保温建筑建造过程中一些混凝土段需要分成两半先后浇注两 次才能达到要求,特别是保温建筑在放置孔板时,一侧的孔板摆好时需要浇注墙体厚度一 半的混凝土来固定,同时需要留出一半的空间来放置另一侧的孔板,在待另一侧的孔板摆 好时再浇注另一半混凝土。而现有技术的建筑模板在使用时待混凝土凝固后均需要拆除, 因此在一半的混凝土未凝固前,就无法进行另一半的混凝土浇注,这就延长了工程的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拆除的建筑模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建筑模板,
它包括网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的网状分布加强筋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薄膜。 所述的两个网面上的薄膜在网格的格子中间部分的部分区域连接。 所述的网状分布加强筋是指,同一水平面的加强筋平行分布,不同水平面的加强
筋互相成90°的角。 所述的加强筋为钢筋,各加强筋的交叉点为焊接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网状分布的加强筋,并且 在网状分布加强筋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薄膜,同时两个网面上的薄膜在网格的格子中间部分 的部分区域连接,使用时折成需要的形状,一部分水平状的延伸至混凝土下方,通过混凝土 的重量对水平状部分的作用来使得另一部分垂直直立,无需另外加装支撑架来固定,因此
无需拆除本发明即可进行本实用新型直立部分另一侧混凝土的浇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加强筋,2、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仅 限于以下具体实施实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建筑模板,它包括网状分布的加强筋1,所述的网状 分布加强筋1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薄膜2。
3[0016] 所述的上下表面上的薄膜2在网格的格子中间部分的部分区域连接。 所述的网状分布加强筋1是指,同一水平面的加强筋1平行分布,不同水平面的加
强筋1互相成90。的角。 所述的加强筋1为钢筋,各加强筋1的交叉点为焊接连接。 组装时,首先将多根钢筋铺成纵横的网格状;随后在纵横钢筋的交叉点处进行焊
接;焊接完成后,再在由钢筋组成的网格的两个网面上铺上薄膜,薄膜的面积大于网格的面
积;随后通过热融接机械对两层薄膜进行压合,压合时,只对网格格子中间区域的薄膜进行
部分热融接;最后在四周边缘的位置将大于网格部分的两层薄膜压合后,再巻起;最后根
据客户的需求,剪裁成一定的尺寸后折成一定的形状,如图4所示的折成"L"形。 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浇注的混凝土的形状将本发明折成需要的形状,同时需要
留出一小部分在需要浇注混凝土的下方,这就使得在浇注时,混凝土能够压在这部分的模
板上,模板就无需另外的支撑,因此在模板未浇注混凝土的另一侧,也可同时进行混凝土的
浇注,最后模板就留在原位置无需拆除。 本实用新型还允许有其它的变化,加强筋的交叉点还可以通过钢丝捆扎、紧固件 固定及胶水粘合等方式连接。
权利要求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网状分布的加强筋(1),所述的网状分布加强筋(1)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薄膜(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表面上的薄膜(2)在网 格的格子中间部分的部分区域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是指热融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分布加强筋(1)是指,同 一水平面的加强筋(1)平行分布,不同水平面的加强筋(1)互相成90°的角。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1)为钢筋,各加 强筋(1)的交叉点为焊接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模板,它包括网状分布的加强筋(1),所述的网状分布加强筋(1)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薄膜(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网状分布的加强筋,并且在网状分布加强筋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薄膜,同时两个网面上的薄膜在网格的格子中间部分的部分区域连接,使用时折成需要的形状,一部分水平状的延伸至混凝土下方,通过混凝土的重量对水平状部分的作用来使得另一部分垂直直立,无需另外加装支撑架来固定,因此无需拆除本实用新型即可进行本发明直立部分另一侧混凝土的浇注。
文档编号E04G13/00GK201460206SQ20092011963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6日
发明者桂迪凯 申请人:桂迪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