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隔热构造体、耐火隔热壁、以及建筑构造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48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火隔热构造体、耐火隔热壁、以及建筑构造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在所谓2X4(two by four)的木造住宅、钢构屋、还有隧道等各种 建筑构造物中使用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具备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耐火隔热壁、和使用该耐 火隔热壁的建筑构造物。本申请基于2008年11月19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08-295678号并主 其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建筑构造物中使用的构造用钢材根据其使用场所,有要求耐火性能比其他使用 场所更高的情况。例如,如在日本建筑基准法施工令第107条中记载那样,作为高层建筑构 造物的柱或梁使用的构造用钢材,在被用于高层建筑构造物的从最上层向下数1层以上且 4层以内的范围中的情况下,要求1小时的耐火性能,在被用于同样地数5层以上且14层以 内的范围中的情况下要求2小时的耐火性能,在被用于同样地数15层以上的范围中的情况 下要求3小时的耐火性能。此外,在被用于钢铁构架且上述以外的场所的情况下,要求30分钟耐火性能等。在建筑构造物中发生了火灾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该火灾的热使柱、梁、地板、墙 壁、屋顶等的构造构件变热而承受力下降。所以,为了保护各种构造构件(特别是钢材)不 受火灾的热损害,提出了对于该构造构件的、预想会有火灾的热施加的部位安装耐火覆盖 构件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耐火覆盖构件中,有干式和湿式。干式耐火覆盖构件的施工性良好,另一方 面如果受到火灾热而成为高温,则虽然是不燃材料但也熔融或起火,耐火性能有可能显著 地下降。此外,湿式耐火覆盖构件的耐火性能良好,另一方面施工性及施工环境较差,并且 有可能因经年劣化而剥离、损害耐火性能。此外,还已知有图19及图20所示那样的耐火隔热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该图表示应用到使用薄板轻量型槽钢的承重壁中的耐火隔热构造。S卩,具有该耐火隔热构造的承重壁具有如下的结构板厚12mm左右的由炉渣水泥 珠光体板构成的平板状的构造用面构件125固定在框体102的外表面,在该构造用面构件 125的外侧设置厚度25mm以上的由挤压法聚苯乙烯泡沫形成的隔热构件126、再在该隔热 构件126的外侧经由木制通风龙骨119a (例如具有45mmX 18mm的长矩形截面的长条部件) 设置外装构件120。此外,在框体102的内面上,经由下贴强化石膏板121固定着上贴强化 石膏板122。 另外,上述框体102具有沿着水平方向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多根由薄板轻量型槽 钢构成的纵框构件103、跨越这些纵框构件103的各上端部间配置的上侧的横框构件105、 和跨越各纵框构件103的各下端部间配置的下侧的横框构件106。在该耐火隔热构造中,通过由构造用面构件125及框体102构成的面板构造的承 重壁127支撑发生地震等时的外载荷。
作为干式隔热构件的上述由挤压法聚苯乙烯泡沫形成的隔热构件126由于是保 温用的隔热构件,所以熔点为100°c以下较低,不能指望有充分的耐火性能。作为比上述构造进一步提高了耐火隔热性能的构造,提出了图21 图23所示的 耐火隔热构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构造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 标号进行说明。该耐火隔热构造例如能够用于薄板轻量型的耐火承重壁中。在该耐火隔热构造 中,在由薄板轻量型槽钢构成的纵框构件103、或设在其上下的横框构件105、106的室外侧 凸缘113的外侧固定有钢制折板构件109 。并且,在该钢制折板构件109的外侧安装金属 板117,此外,在该金属板117的外侧配置由石棉板构成的隔热构件128,进而,在该隔热构 件128的外侧依次安装着钢制通风龙骨119a及外装构件120。如果更具体地说明,则薄钢板等的金属板117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件 104固定在图22所示的耐火隔热壁114的折板材109的室外侧。结果,由于折板材109的、 由腹板111和凸缘112形成的室外侧的多个槽被金属板117堵塞,所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 间隔而形成多个具有隔热保温作用的多个横长的空气空间部118。此外,在金属板117的外侧配置隔热构件128,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104固定。并 且,在隔热构件128的外侧,由钢制矩形钢管等构成的钢制通风龙骨119在横向上隔开间隔 朝纵向地配置,并且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104被固定在纵框构件103或折板材109上。进 而,在各钢制通风龙骨119a的外侧,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104固定着由纤维加强水泥板等 构成的外装构件120。另外,各钢制通风龙骨119a是具有75X 16mm左右的外形尺寸和2. 4mm左右的板 厚的矩形钢管。此外,外装构件120的板厚例如是12mm左右。在各纵框构件103的室内侧,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104固定着由下贴强化石膏板 121及上贴强化石膏板122构成的强化石膏板134。在如本例那样、强化石膏板134由下贴强化石膏板121及上贴强化石膏板122构 成的情况下,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104将厚度15mm左右的下贴强化石膏板121固定在各纵 框构件103上,再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104将厚度12. 5mm左右的上贴强化石膏板122固定 在该下贴强化石膏板121的室内侧。根据上述说明的耐火隔热构造,通过金属板117将来自在室外侧发生的火灾的红 外线向室外侧反射,能够抑制比金属板117更靠室内侧的各纵框构件103的温度上升,所以 能够确保1小时耐火性能。此外,在该耐火隔热构造中,在钢制折板构件109的外侧配置金属板117,再在该 金属板117的外侧配置隔热构件128。由此,在室外侧发生了火灾的情况下,通过进入到各 钢制通风龙骨119a间的高温空气的热传导、经由外装构件120及各钢制通风龙骨119的热 传导、从被火焰加热的外装构件120以及该外装构件120的接缝间隙漏入的火灾红外线的 热经由隔热构件128、金属板117和折板材119进行传递的热传导,使各纵框构件103变热。此外,还已知有将板厚为0. 5mm以上的彩色涂装钢板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在它们 之间使石棉等发泡而密接一体化的隔热构造体。但是,在该构造中,由于使石棉发泡而制 造,所以必须配置形成表面及背面的一对彩色涂装钢板,并且由于其板厚为0. 5mm以上较 厚,所以隔热构造体的重量变重。由此,搬运设置隔热构造体时的作业性较差,具有安设所需要的成本显著地变高的问题。另外,除了以上说明的构造以外,还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3 6中记载那样的构造。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17198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17708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8876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7-327285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4-353360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3-343028号公报如上所述,在将隔热构件配置在金属板的外侧的构造中,具有隔热构件的温度或 纵框构件的温度容易变高、不能有效地发挥金属板的红外线反射率的问题。此外,在将彩色涂装钢板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隔热构造体的情况下,有其重量变 重、安设所需要的成本也显著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发挥耐火隔热构件本来 具备的耐火性能、对于长时间的火灾也不易丧失耐火性能、并且便宜且耐火性能较高的耐 火隔热构造体、具备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耐火隔热壁、和使用该耐火隔热壁的建筑构造物。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到这样的目的,采用了以下的手段。艮口,(1)本发明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具备第1隔热构件,板状且具有耐火性;反射板,覆 盖该第1隔热构件的至少一个面;第2隔热构件,覆盖该反射板的表面,并且熔点低于上述 第1隔热构件。(2)在上述(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第2隔热构件的上述熔 点为50°C以上100°C以下。(3)上述(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还具备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在上述反射板的上述表面上的多根龙骨(胴縁);上述第2隔热构件配置在上述各龙 骨之间。(4)在上述(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第1隔热构件在300°C 以上的高温下具有自灭火性。(5)在上述(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反射板的上述表面的红 外线反射率为0. 4以上且1. 0以下。(6)在上述(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反射板上,设有与相 邻于该反射板的其他反射板的边缘部叠合的叠合部。(7)在上述(6)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叠合部具有卷边接头构造。(8)在上述(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叠合部的延伸方向相对 于上述第1隔热构件的边缘部与相邻于该第1隔热构件的其他第1隔热构件的边缘部之间 的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交叉。(9)本发明的另一耐火隔热构造体具备第1隔热构件,板状且具有耐火性;以及反射板,覆盖该第1隔热构件的至少一个面。(10)在上述(9)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第1隔热构件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具有自灭火性。(11)在上述(9)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反射板的表面的红外 线反射率是0.4以上且1.0以下。(12)在上述(9)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反射板上设有与相 邻于该反射板的其他反射板的边缘部叠合的叠合部。(13)在上述(12)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叠合部具有卷边接头 构造。(14)在上述(12)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叠合部的延伸方向相 对于上述第1隔热构件的边缘部与相邻于该第1隔热构件的其他第1隔热构件的边缘部之 间的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交叉。(15)本发明的耐火隔热壁具备板状的强度部件、和重叠设置在该强度部件上的上 述(1) (14)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16) 一种建筑构造物,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5)所述的耐火隔热壁。发明效果根据上述(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在第2隔热构件面向的一侧发生了火灾的 情况下,能够利用该火灾的热将第2隔热构件熔融除去。随着该熔融除去,能够使之前由第 2隔热构件覆盖保护的反射板朝向火焰较早地露出,所以能够通过反射板将火焰的热(红 外线)较早地反射而发挥其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射性能。结果能够尽量抑制传递给第1 隔热构件的传热量,所以能够有效地发挥第1隔热构件本来具备的耐火隔热性。此外,在没有发生火灾的通常时,反射板被第2隔热构件覆盖保护,所以能够长期 地维持反射板的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射性能。并且,由于具有由第1隔热构件及第2隔热构件构成的双层隔热构造,所以在没有 发生火灾的通常时,能够确保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表面背面间的较高的隔热性能。进而,能够构建构造较简单且制作也容易、便宜的耐火隔热构造。此外,根据上述⑵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以较低的加热温 度将第2隔热构件从反射板的表面除去,所以能够较早地发挥反射板的遮炎性能及红外线 高反射性能。此外,根据上述(3)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由于不是将第2隔热构件重叠在各龙 骨之上,而是利用各龙骨间的空间在那里设置第2隔热构件,所以能够使该耐火隔热构造 体的厚度变薄。由此,能够不使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厚度变厚而确保没有发生火灾的通常 时的隔热性。此外,根据上述(4)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即使通过伴随着火灾发生的传热使 第1隔热构件暴露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只要从火焰离开,就发挥其自灭火性而不会燃 烧。由此,在相对于需要耐火性的被耐火保护躯体将该耐火隔热构造体安装在第1隔热构 件上的情况下,即使例如由火灾的热而使第1隔热构件都被加热,也发挥其自灭火性而不 会燃烧,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保护上述被耐火保护躯体。此外,根据上述(5)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通过使红外线反射率为0. 4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能够将来自火焰的红外线高效率地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向第1隔热构件的 传热量而更可靠地抑制其温度上升。此外,根据上述(6)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能够将具有比较小的表面积的较小 的反射板组合而构建具有比较大的表面积的较大的反射板。并且,由于具有叠合部,所以还 能够防止火焰从该叠合部(较小的反射板的边缘部之间的接缝部)进入,能够发挥充分的 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射性能。此外,根据上述(7)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通过将较小的反射板彼此用卷边接 头构造连结,能够得到具备没有接头的连续的反射面的较大的反射板。并且,由于是通过卷 边接头的连接,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阻止火焰从各反射板的边缘部之间进入。此外,根据上述(8)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由于能够将接合部与叠合部的重叠 抑制在最小限度,所以能够尽量抑制火焰的热通过叠合部及接合部传递。由此,能够提高该 耐火隔热构造体的耐火隔热性能。此外,根据上述(9)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在反射板的表面面向的一侧发生了 火灾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反射板将火灾的热(红外线)反射而发挥其遮炎功能及红外线高 反射性能。结果能够尽量抑制传递给第1隔 热构件的传热量,所以能够有效地发挥第1隔 热构件本来具备的耐火隔热性。进而,能够构建构造较简单、制作也容易、便宜的耐火隔热构造。此外,根据上述(10)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即使通过伴随着火灾发生的传热使 第1隔热构件暴露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只要从火焰离开,就发挥其自灭火性而不会燃 烧。由此,在相对于需要耐火性的被耐火保护躯体将该耐火隔热构造体安装在第1隔热构 件上的情况下,即使例如由火灾的热使第1隔热构件都被加热,也发挥其自灭火性而不会 燃烧,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保护上述被耐火保护躯体。此外,根据上述(1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通过使红外线反射率为0. 4以上且 1.0以下的范围,能够将来自火焰的红外线高效率地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向第1隔热构件的 传热量而更可靠地抑制其温度上升。此外,根据上述(12)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能够将具有比较小的表面积的较小 的反射板组合而构建具有比较大的表面积的较大的反射板。并且,由于具有叠合部,所以还 能够防止火焰从该叠合部(较小的反射板的边缘部之间的接缝部)进入,能够发挥充分的 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射性能。此外,根据上述(13)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通过将较小的反射板彼此用卷边接 头构造连结,能够得到具有没有接头的连续的反射面的较大的反射板。并且,由于是通过卷 边接头进行的连接,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阻止火焰从各反射板的边缘部之间进入。此外,根据上述(14)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由于能够将接合部与叠合部之间的 重叠抑制在最小限度,所以能够尽量抑制火焰的热通过叠合部及接合部传递。由此,能够提 高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耐火隔热性能。另外,在上述(1) (14)的任一项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中,通过使反射板的板 厚为0. 4mm以下,与板厚比其厚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由此,能够提高使用该耐火隔 热构造体构建耐火隔热构造时的作业性。此外,根据上述(15)所述的耐火隔热壁,由于能够有效地发挥第1隔热构件本来具备的耐火隔热性,所以能够防止强度部件被火灾的热加热而陷于强度不足的状况。此外,根据上述(16)所述的建筑构造物,能够发挥良好的耐火隔热性。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构造体的纵剖视图。图2A是具备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耐火隔热壁的纵剖视图。图2B是使用了该耐火隔热壁的住宅的立体图。图3A是具备上述耐火隔热构造体的另一耐火隔热壁的纵剖视图。图3B是使用了该耐火隔热壁的隧道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构造体的图,是将相互相邻 的反射板彼此接合之前的纵剖视图。图5是表示耐火隔热构造体的图,是将相互相邻的反射板彼此接合之后的纵剖视 图。图6是表示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图,是表示相互相邻的耐火隔热构件间的接合部 分、与相互相邻的反射板间的叠合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耐火隔热壁的立体图。图8是该耐火隔热壁的部分纵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该耐火隔热壁中使用的壁构造体的图,(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 (c)是在图(a)的A-A线观察的俯视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构造体的纵剖视图。图11是具备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耐火隔热壁的纵剖视图。图12是使用了该耐火隔热壁的住宅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构造体的图,是将相互相邻 的反射板彼此接合之前的纵剖视图。图14是表示耐火隔热构造体的图,是将相互相邻的反射板彼此接合之后的纵剖 视图。图15是表示该耐火隔热构造体的图,是表示相互相邻的耐火隔热构件间的接合 部分、与相互相邻的反射板间的叠合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16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耐火隔热壁的立体图。图17是该耐火隔热壁的部分纵剖视图。图18是表示对本发明的耐火隔热壁和比较例的耐火隔热壁进行了 1小时加热试 验的情况下的、纵框构件的温度推移的曲线图。图19是表示以往的外隔热形式的壁构造的一例的纵剖侧视图。图20是该壁构造的部分俯视剖视图。图21是表示以往的外隔热形式的壁构造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22是该壁构造的纵剖视图。图23是该壁构造的部分俯视剖视图。标号说明28、328第1隔热构件(耐火隔热构件)
I6、316 反射板29、329反射板的表面31、331第2隔热构件(隔热构件)30、30A、330耐火隔热构造体19£1、319£1铜制通风龙骨(龙骨)32c、332c 叠合部A1、300A1接合部的延伸方向A2、300A2叠合部的延伸方向23、24、315躯体(板状的强度部件)200、250、400 耐火隔热壁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耐火隔热构造体、耐火隔热壁、以及建筑构造物的各实 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中的用语“耐火隔热构造体”并不限于在工厂中事前制造的耐火隔热 面板,在建设现场组装施工的耐火隔热部件也包含在其范畴中。[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具备由板状且具有耐火性的石棉板 等构成的耐火隔热构件(第1隔热构件)28、覆盖该耐火隔热构件28的纸面上方侧的表面 28a的全部而叠合的反射板16、和覆盖该反射板16的表面29的全部并且比耐火隔热构件 28熔点低的隔热构件31 (第2隔热构件)。另外,反射板16在其背面29a抵接在耐火隔热构件28的表面28a上的状态下,通 过自钻螺钉等的多个螺纹止动固接件4固定。此外,隔热构件31也在其背面抵接在反射板 16的表面29上的状态下通过自钻螺钉等的多个螺纹止动固接件4固定。上述隔热构件31在使用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0构建住宅等的情况下,起到通过适 当地维持该住宅等内的室温来确保适当的居住环境性的作用。作为该隔热构件31,优选地 采用在熔融的状态下几乎没有粘性及粘接力的材料。上述耐火隔热构件28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具有自灭火性。这里所谓的自灭火 性,表示在暴露在火焰下的期间中燃烧、但如果远离火焰则自然灭火的性质,具体而言是指 基于由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911规定的A法的性质。即,在使相当于上述耐火隔热构件28 的试验片接近于火焰而燃烧后,将该火焰远离。并且,在试验片的燃烧在180秒以内消灭、 而且燃烧长度是25mm以上且IOOmm以下的情况下确定为“具有自灭火性”。作为具有这样 的自灭火性的耐火隔热构件28,上述石棉板较便宜,是优选的,而除了石棉板以外,还可以 采用例如陶瓷板等。作为上述反射板16,例如可以采用薄钢板等。如果使反射板16的板厚为0. 4mm以 下,则与板厚为0. 5mm以上的厚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结果,对耐火隔热构造体30 的轻量化有贡献,设置它时的作业性提高,所以是优选的。另外,作为反射板16的板厚的下 限,越薄越优选,但在实用上,考虑到处理反射板16时的作业性,可以优选地设为0. Imm以 上且0. 23mm以下。
因而,作为反射板16的板厚,从实用上出发,优选地设在0. Imm以上且0. 4mm以下 的范围内。将上述反射板16的表面29的红外线反射率设为0. 4以上且1. 0以下,更优选地 设为0. 8以上且0. 95以下。这是因为,如果红外线反射率不到0. 4,则几乎不能发挥反射性 能,反之,对于超过0. 95的情况,其制造变得很困难。为了将反射板16的表面29的红外线反射率设为0. 4以上且1. 0以下,例如如果是 采用薄钢板的情况,则只要研磨其表面就可以,由此能够使红外线反射率成为0. 86左右。 除此以外,还可以对反射板16的表面29实施镀层处理、或安装不锈钢箔等的金属箔。在此 情况下,能够使红外线反射率从0. 8提高到0. 95。
图2A及图2B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应用到住宅(建筑构造物) 的壁体(耐火隔热壁)200中的情况的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壁体200将耐火隔热构件28配置在躯体(强度部 件)23的外面侧(室外侧),再将反射板16和用来确保居住环境性的隔热构件31叠合后, 将它们用自钻螺钉等的多根螺纹止动固接件4贯穿,固定到设在躯体23上的支撑部件(图 示略)上。此外,图3A及图3B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应用到隧道(建筑构 造物)的屋顶(耐火隔热壁)250中的情况的图。如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屋顶250中,将耐火隔热构件28配置在躯体24的下 面侧(屋内侧),再将反射板16和用来确保居住环境性的隔热构件31叠合后,将它们用自 钻螺钉等的多根螺纹止动固接件4贯穿,固定到设在躯体24上的支撑部件(图示略)上。在上述壁体200及上述屋顶250的哪种情况下,作为上述隔热构件31都优选地采 用在100°C以上的高温下熔融、并且具有不易附着到反射板16上的性状的材料,例如可以 使用由挤压法聚苯乙烯泡沫形成的隔热构件。该隔热构件31只是用于确保居住环境的隔热构件,所以对于耐火性能并没有要 求。并且,该隔热构件31在火灾时暴露在100°C以上的高温下的情况下熔融,并且不易附着 到反射板16的表面29上。由此,能够可靠地使表面29露出而较早地发挥反射板16的性 能,所以能够可靠地发挥遮炎性及红外线高反射性。在上述壁体200及上述屋顶250的例子中,在隔热构件31面对的一侧发生了火灾 的情况下,首先隔热构件31在100°C以上的高温下熔融而被除去。结果,能够发挥以下的 (1)及⑵所示的效果。(1)能够发挥抑制耐火隔热构件28直接暴露在火焰下而着火的情况的效果、即遮 炎性。(2)通过将火灾的辐射热用反射板16的表面29反射,能够发挥抑制热传导到耐火 隔热构件28的效果、即红外线高反射性。在不最先设置隔热构件31而使反射板16露出的情况下,由于反射板16比隔热构 件31热传导率高,所以反射板16与躯体23之间的温度变化的梯度变大,居住环境温度相 关的居住环境性下降。相对于此,如图2A所示,通过在反射板16的表面上设置隔热构件 31,反射板16与躯体23之间的温度变化的梯度显著地变小,所以室内侧的温度变化变得平 缓,室内温度相关的居住环境性提高。
此外,在火灾时,隔热构件31在100°C以上的高温下熔融,而且不附着到反射板16 的表面29上,在火灾的火焰流或自重等作用下被自动地除去,所以能够较早地发挥反射板 16的遮炎性及辐射热高反射性。因此,能够减少耐火隔热构件28的温度上升,减少构成强 度部件的躯体23 (或躯体24)的温度上升而提高其耐火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将反射板16及隔热构件31叠合后通过螺纹止动固 接件4相对于耐火隔热构件28单体进行安装的构造,所以能够提供构造较简单、制作也容 易、便宜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以下,总结具备以上说明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具备耐火隔热构件28,板状且具有耐火性;反 射板16,覆盖作为该耐火隔热构件28的一个面的表面28a ;以及隔热构件31,覆盖该反射 板16的表面29,并且熔点比耐火隔热构件28低。根据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0,在隔热构件31面对的一侧发生了火灾的情况下,能够 利用该火灾的热将隔热构件31熔融除去。随着该熔融除去,能够使之前被隔热构件31覆 盖保护的反射板16朝向火焰较早地露出,所以能够较早地将火焰的热(红外线)通过反射 板16反射而发挥其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射性能。结果,能够尽量减少传递给耐火隔热构 件28的传热量,所以能够有效地发挥耐火隔热构件28本来具备的耐火隔热性。此外,在没有发生火灾的通常时,反射板16被隔热构件31覆盖保护,所以能够长 期地维持反射板16的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射性能。并且,由于具有由隔热构件31及耐火隔热构件28构成的双层隔热构造,所以在没 有发生火灾的通常时,能够确保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0的表背面间的高隔热性能。进而,构造较简单,制作也容易,能够构建便宜的耐火隔热构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中,使隔热构件31的熔点为50°C以上 100°C以下。根据该结构,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以较低的加热温度将隔热构件31从反射板16的 表面除去,所以能够较早地发挥反射板16的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射性能。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熔点,并不一定限定于在物理学中定义的熔点。在如一部 分非晶体物质或热塑性树脂那样、在通过加热从固体变化为液体的中途存在开始软化的温 度的情况下,将该温度定义为熔点。例如,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苯乙烯的物理学的熔点是 230°C,但实际上聚苯乙烯开始软化而流动化的温度是约90°C (也称作玻璃转移点)。在本 发明中,将聚苯乙烯的熔点定义为90°C。如果隔热构件31的熔点不到50°C,则在夏季隔热构件有可能在阳光热作用下而变形。因此,隔热构件31的熔点优选的是50°C以上。更优选的是60°C以上。另一方面,在 隔热构件31的熔点超过100°C的情况下,在火灾时反射板16的露出较慢,难以较早地发挥 遮炎性能及红外线反射性能。因此,隔热构件31的熔点优选的是100°C以下。更优选的是 90°C以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中,耐火隔热构件28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具有自灭火性。根据该结构,即使通过伴随着火灾发生的传热使耐火隔热构件28暴露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只要从火焰离开,就发挥其自灭火性而不会燃烧。由此,在相对于需要耐火性的上述躯体23、24将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0安装在耐火隔热构件28上的情况下,即使由火 灾的热使耐火隔热构件28也被加热,其发挥其自灭火性而不会燃烧,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保 护上述躯体23、2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中,将反射板16的表面29的红外线反射率设为0.4以上且1.0以下。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红外线反射率设为0.4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中,能够将来自 火焰的红外线高效率地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向耐火隔热构件28的传热量而更可靠地抑制
其温度上升。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壁体200具备作为板状的强度部件的躯体23、和重叠设在该 躯体23上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根据该壁体200,由于能够有效地发挥耐火隔热构件28本来具备的耐火隔热性, 所以能够防止躯体23被火灾的热加热而陷于强度不足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壁体250的情 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壁体200同样的作用效果。进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建筑构造物的上述住宅由于具备上述壁体200,所以能够 发挥良好的耐火隔热性。另外,上述隧道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隔热构件31的材料而采用的挤压法聚苯乙烯泡沫是 使聚苯乙烯发泡膨胀为约30倍的材料,它在燃烧时产生的热分解生成物与具有相同体积 的其他建材相比非常少,弄脏反射板16的表面29的量较少。在用于外贴隔热的隔热壁上,优选地在壁的上部和下部设置通风口。这样的通风 口本来担负着用来实现舒适的居住环境的隔热的作用。在本发明中,在火灾时,从通风口取 入新鲜的空气,促进挤压法聚苯乙烯泡沫的完全燃烧,还将一部分烟尘从通风口排出,所以 能够将烟尘给反射板16的表面29带来的污染抑制为最小限度。因而,能够将反射板16的 反射率长时间维持为良好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是低熔点隔热构件的隔热构件31而例示了挤压法聚 苯乙烯泡沫,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聚氨酯泡沫或聚乙烯泡沫等。[第2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4及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其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省略其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A中,不是以单体使用具有 较大的表面积的反射板16,而是表示将多片反射板16沿横向或纵向排列配置的情况的形 态。另外,在图4及图5中,为了说明而省略了隔热构件31的图示。S卩,如图4所示,在相互相邻的各反射板16的各边缘部上,形成有在沿着它们的板 厚方向的截面观察的情况下为钩状(V字状或U字状)的卡合部32。并且,如图4所示,使 一个反射板16的卡合部32的卡合槽32a及卡合片32b与在卡合在另一个反射板16的卡 合部32的卡合片32b及卡合槽32a中的状态下叠合。然后,通过将相互卡合状态的各卡合 部32朝向耐火隔热构件28压接,形成图5所示那样的卷边接头构造的叠合部32c。如上所述,在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相邻的各反射板16的各边缘部间形成有叠 合部32c。由此,即使各反射板16的各边缘部间被暴露在火灾下,由于在这里没有产生间隙,所以也能够充分发挥反射板16的遮炎性及红外线高反射性。结果,能够保护耐火隔热 构件28而充分发挥其耐火性能。另外,在叠合部32c中,也可以代替卷边接头构造而采用单纯地将边缘部彼此叠 合的结构,但卷边接头构造能够更可靠地得到耐火隔热性能。另外,在使多片耐火隔热构造体30A相互相邻而构造耐火隔热壁的情况下,例如 如图6所示,优选地可以使叠合部32c的延伸方向A2与一个耐火隔热构件28的边缘部和 相邻于该耐火隔热构件28的其他耐火隔热构件28的边缘部之间的接合部(接缝部)的延 伸方向Al交叉(即在正视图中正交)。其理由是因为,虽然由于是钩状构造而火焰通过各反射板16间的可能性较低,但 通过将叠合部32c配置为使其与上述接缝部正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火焰的热通过叠合部 32c再通过上述接缝部传递到要保护的躯体。另外,在图6中,为了说明而省略了隔热构件 31的图示。以下,总结具有以上说明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A中,在反射板16上,形成有与相邻于该反射 板16的其他反射板16的边缘部叠合的叠合部32c。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具有较小的表面积的较小的反射板16组合而构建具有较大 的表面积的较大的反射板16。并且,由于具有叠合部32c,所以也能够防止火焰从该叠合部 32c (较小的反射板16的边缘部间的接缝部)进入,能够发挥充分的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 射性能。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A的叠合部32c为卷边接头构造。根据该结构,由于是通过卷边接头的连接,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阻止之间从各反射 板16的边缘部间进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A中,上述叠合部32c的延伸方向A2与 耐火隔热构件28的边缘部和相邻于该耐火隔热构件28的其他耐火隔热构件28的边缘部 之间的接合部的延伸方向Al正交(交叉)。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接合部与叠合部32c的重叠抑制在最小限度,所以能够尽量 抑制火灾的热通过叠合部32c后再通过接合部。由此,能够提高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0A的 耐火隔热性能。[第3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7 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图9(a) 图9(c)所示的作为承重壁的壁板1组合在上 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述耐火隔热构造体30,组装成图7及图8所示的耐火隔热壁33。 该耐火隔热壁33的构造适合用在薄板轻量型构造且需要耐火隔热性能的承重壁等中。如图9(a) (c)所示,上述壁板1具备矩形的框体2。该框体2具备多根纵框 构件3,相互隔开间隔配置;上横框构件5,跨越这些纵框构件3的上端部配置,通过多根螺 纹止动固接件4接合;下横框构件6,跨越各纵框构件3的下端部配置,通过多根螺纹止动 固接件4接合。框体2通过代替在各纵框构件3间设置加强用横档而将钢制折板构件9固定在该 框体2上,实现各纵框构件3的扭转防止。
如图9(c)所示,处于壁板1的左右两端的各纵框构件3是一对薄板轻量型槽钢7在以其腹板8的部分背靠背抵接的状态下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4 一体化而成的结构。另外,上横框构件5及下横框构件6、以及各纵框构件3都由薄板轻量型钢构成。 作为该薄板轻量型钢,由于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4将钢制折板构件9固定在框体2上,所以 可以采用将板厚0. 8mm 2. 3mm、更优选的是板厚1. Omm 1. 6mm的薄钢板通过辊轧成形制 作的型钢(例如带有唇部的槽钢或槽钢等型钢)。钢制折板构件9通过将比框体2的板厚薄、板厚1. Omm以下的薄钢板用辊轧成形 弯折加工而得到。通过该弯折加工,能够得到具有上凸缘10、连续于该上凸缘10并且以平 缓的倾斜度倾斜的腹板11、和连续于该腹板11并且与上凸缘11成平行的下凸缘12的、截 面梯形方波形的钢制折板构件9。另外,在用图9(b)所示的视图观察的情况下,通过使上凸缘10及下凸缘12的宽 度尺寸比腹板11的宽度尺寸小,提高了钢制折板构件9的刚性及承重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体2的室外侧的一面上,截面为梯形方波形状的钢制折板 构件9配置成使其折痕相对于各纵框构件3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且,下凸缘12的长度方向 的端部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4固定在各纵框构件3上。此外,处于钢制折板构件9的上下方向两端部上的下凸缘12分别在抵接在上横框 构件5及下横框构件6的凸缘上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4固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钢制折板构件9的折痕相对于各纵框构件3的延伸方 向成直角,所以了折痕的每相同宽度的截面二次矩在图9(b)所示的铅直截面高于图9(c) 所示的水平截面。由此,有效地抑制各纵框构件3的扭转变形。如利用图9(a) 图9(c)说明那样,壁板1具备由薄板轻量型槽钢7构成的多根 纵框构件3、配设在它们的上下的横框构件5、6、和固定在这些横框构件5、6及纵框构件3 上的钢制折板构件9。并且,如图7及图8所示,在钢制折板构件9的外侧(室外侧)固定着耐火隔热构 件28,进而在该耐火隔热构件28的室外侧固定着反射板16。此外,在反射板16的外侧,依 次安装有多根钢制通风龙骨19a和外装构件20。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反射板16的表面29上且钢制通风龙骨19a间的空间位 置处,配置有用于确保居住环境的隔热构件31。并且,将该隔热构件31通过螺纹止动固接 件4安装在反射板16上。另外,作为通风龙骨,为了确保更高的居住环境性,也可以使用热 传导率较低的木制通风龙骨。另外,作为耐火隔热构件28及反射板16,也可以使用将它们预先一体化的带有反 射板的耐火隔热面板。在此情况下,只要夹着推压垫片通过自钻螺钉将耐火隔热构件28安 装在反射板16上就可以(以上图示略)。在本实施方式中,耐火隔热构件28及反射板16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 件4固定在壁板1的钢制折板构件9 (或图示省略的框体2)的室外侧。由钢制折板构件9的上凸缘10、腹板11及下凸缘12在其室外侧形成的多根槽通 过耐火隔热构件28堵塞,具有隔热保温作用的多根横长的空气空间部18在上下方向上隔 开等间隔地形成。
如图7及图8所示,在反射板16的外侧,由钢制矩形钢管等构成的矩形管状的多 根钢制通风龙骨19a配置成在横向上隔开等间隔地沿纵向延伸。各钢制通风龙骨19a通过 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件4相对于各框材3固定。此外,在各钢制通风龙骨19a的外侧,将由纤维加强水泥板等构成的外装构件20 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件4相对于各钢制通风龙骨19a固定。作为各钢制通风龙骨19a,例如可以使用75mmX 16mm左右且板厚为2. 4mm左右的 矩形钢管。此外,作为外装构件20,可以使用例如板厚为12mm左右的板体。
处于各纵框构件3的室外侧的强化石膏板34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件 4固定在框体2上。另外,作为强化石膏板34,也可以采用组合了下贴强化石膏板21和上贴强化石膏 板22的结构。这样,在使用下贴强化石膏板21及上贴强化石膏板22的两片的情况下,也 可以是,作为下贴材而将厚度15mm左右的下贴强化石膏板21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 固接件4固定在框体2上、并且在该下贴强化石膏板21的室内侧将厚度12. 5mm左右的上 贴强化石膏板22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4固定在框体2上。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0具备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在反射板 16的表面29上的多根钢制通风龙骨19a。并且,隔热构件31配置在各钢制通风龙骨19a 之间。根据该结构,由于不将隔热构件31重叠在各钢制通风龙骨19a之上,而利用各钢 制通风龙骨19a间的空间在那里设置隔热构件31,所以能够使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0的厚度 变薄。由此,能够不使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0的厚度变厚而确保没有发生火灾的通常时的隔 热性。[第4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具备由板状且具有耐火性的石棉 板等构成的耐火隔热构件(第1隔热构件)328、和覆盖该耐火隔热构件328的纸面上方侧 的表面328a的全部而叠合的反射板316。另外,反射板316在其背面329a抵接在耐火隔热构件328的表面328a上的状态 下,通过自钻螺钉等的多个螺纹止动固接件304固定。上述耐火隔热构件328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具有自灭火性。这里所谓的自灭火 性,表示在暴露在火焰下的期间中燃烧、但如果远离火焰则自然灭火的性质,具体而言是指 基于由日本工业基准JIS K 6911规定的A法的性质。即,在使相当于上述耐火隔热构件 328的试验片接近于火焰而燃烧后,将该火焰远离。并且,在试验片的燃烧在180秒以内消 灭、而且燃烧长度是25mm以上且IOOmm以下的情况下确定为“具有自灭火性”。作为具有这 样的自灭火性的耐火隔热构件328,上述石棉板较便宜,是优选的,而除了石棉板以外,还可 以采用例如陶瓷板等。作为上述反射板316,例如可以采用薄钢板等。如果使反射板316的板厚为0. 4mm 以下,则与板厚为0. 5mm以上的厚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结果,对耐火隔热构造体 330的轻量化有贡献,设置它时的作业性提高,所以是优选的。另外,作为反射板316的板 厚的下限,越薄越优选,但在实用上,考虑到处理反射板316时的作业性,优选地可以设为 0. Imm以上且0. 23mm以下。
因而,作为反射板316的板厚,从实用上出发,优选地设在0. Imm以上且0. 4mm以 下的范围内。将上述反射板316的表面329的红外线反射率设为0. 4以上且1. 0以下,更优选 地设为0. 8以上且0. 95以下。这是因为,如果红外线反射率不到0. 4,则几乎不能发挥反射 性能,反之,对于超过0. 95的情况,其制造变得很困难。为了将反射板316的表面329的红外线反射率设为0. 4以上且1. 0以下,例如如 果是采用薄钢板的情况,则只要研磨其表面就可以,由此能够使红外线反射率成为0. 86左 右。除此以外,还可以对反射板316的表面329实施镀层处理、或安装不锈钢箔等的金属箔。 在此情况下,能够使红外线反射率从0. 8提高到0. 95左右。
图11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应用到图12所示的住宅(建筑构 造物)的壁体(耐火隔热壁)400中的情况的剖视图。如该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壁体400将耐火隔热构件328配置在躯体(强度部 件)315的外面侧(室外侧),再叠合反射板316后,将它们用自钻螺钉等的多根螺纹止动固 接件304贯穿,固定到设在躯体315上的支撑部件(图示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 示了将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30用在住宅中的情况,但除此以外也可以应用到例如隧道的内 壁(图示略)中。在上述壁体400中,在室外发生了火灾的情况下,通过将火灾的辐射热用反射板 316的表面329反射,能够发挥抑制将热传递给耐火隔热构件328的效果、即红外线高反射性。此外,由于是对耐火隔热构件328单体叠合反射板316后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304 安装的构造,所以能够提供构造简单、制作也容易、便宜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以下,总结具备以上说明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具备耐火隔热构件328,板状且具有耐火性; 以及反射板316,覆盖作为该耐火隔热构件328的一个面的表面328a。根据该结构,在反射板316的表面329面对的一侧发生了火灾的情况下,能够将该 火灾的热(红外线)通过反射板329反射而发挥其遮炎性能及红外线高反射性能。结果, 能够尽量减少传递给耐火隔热构件328的传热量,所以能够有效地发挥耐火隔热构件328 本来具备的耐火隔热性。进而,能够构建构造较简单、制作也容易、便宜的耐火隔热构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中,耐火隔热构件328在300°C以上的 高温下具有自灭火性。根据该结构,即使通过伴随着火灾发生的传热使耐火隔热构件328暴露在300°C 以上的高温下,只要从火焰离开,就发挥其自灭火性而不会燃烧。由此,在相对于需要耐火 性的躯体315将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30安装在耐火隔热构件328上的情况下,即使由火灾 的热使耐火隔热构件328也被加热,也发挥其自灭火性而不会燃烧,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保 护躯体31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中,将反射板316的表面329的红外线 反射率设为0. 4以上且1. 0以下。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红外线反射率设为0.4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中,能够将来自火焰的红外线高效率地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向耐火隔热构件328的传热量而更可靠地抑制
其温度上升。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壁体400具备作为板状的强度部件的躯体315、和重叠设在该躯体315上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根据该壁体400,由于能够有效地发挥耐火隔热构件328本来具备的耐火隔热性, 所以能够防止躯体315被火灾的热加热而陷于强度不足的情况。进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建筑构造物的上述住宅,由于具备上述壁体400,所以能 够发挥良好的耐火隔热性。[第5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13及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 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其他,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省略其说明。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A中,不是以单体使用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的反射板316,而是表示将多片反射板316沿横向或纵向排列配置的情 况的形态。S卩,如图13所示,在相互相邻的各反射板316的各边缘部上,形成有在以沿着它们 的板厚方向的截面观察的情况下为钩状(V字状或U字状)的卡合部332。并且,如图13所 示,使一个反射板316的卡合部332的卡合槽332a及卡合片332b与另一个反射板316的 卡合部332的卡合片332b及卡合槽332a在卡合的状态下叠合。然后,通过将相互卡合的 状态的各卡合部332朝向耐火隔热构件328压接,形成图14所示那样的卷边接头构造的叠
pji 332c ο如上所述,在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相邻的各反射板316的各边缘部间形成有叠 合部332c。由此,即使各反射板316的各边缘部间被暴露在火灾下,由于在这里没有产生间 隙,所以也能够充分发挥反射板316的遮炎性及红外线高反射性。结果,能够保护耐火隔热 构件328而充分发挥其耐火性能。另外,在叠合部332c中,也可以代替卷边接头构造而采用单纯地将边缘部彼此叠 合的结构,但卷边接头构造能够更可靠地得到耐火隔热性能。另外,在使多片耐火隔热构造体330A相互相邻而构建耐火隔热壁的情况下,例如 如图15所示,优选地使叠合部332c的延伸方向300A2与一个耐火隔热构件328的边缘部 和相邻于该耐火隔热构件328的其他耐火隔热构件328的边缘部之间的接合部(接缝部) 的延伸方向300A1交叉(即在正视图中正交)。以下,总结具有以上说明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A中,在反射板316上,形成有与相邻于该反 射板316的其他反射板316的边缘部叠合的叠合部332c。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具有较小的表面积的较小的反射板316组合而构建具有较大 的表面积的较大的反射板316。并且,由于具有叠合部332c,所以也能够防止火焰从该叠合 部332c (较小的反射板316的边缘部间的接缝部)进入,能够发挥充分的遮炎性能及红外 线高反射性能。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A的叠合部332c为卷边接头构造。
根据该结构,由于是通过卷边接头的连接,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阻止火焰从各反射 板316的边缘部间进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构造体330A中,上述叠合部332c的延伸方向 300A2与耐火隔热构件328的边缘部和相邻于该耐火隔热构件328的其他耐火隔热构件 328的边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延伸方向300A1正交(交叉)。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接合部与叠合部332c的重叠抑制在最小限度,所以能够尽量 抑制火灾的热通过叠合部332c后再通过接合部。由此,能够提高该耐火隔热构造体330A 的耐火隔热性能。[第6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16及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图9(a) (c)所示的上述壁板1组合在上述第4实施方 式中说明的上述耐火隔热构造体330,组装成图16及图17所示的耐火隔热壁333。该耐火 隔热壁333的构造适合用在薄板轻量型构造且需要耐火隔热性能的承重壁等中。另外,关 于上述壁板1,由于已经利用图9(a) (c)进行了说明,所以这里省略其说明。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钢制折板构件9的外侧(室外侧)固定着耐火隔热构件 328,进而在该耐火隔热构件328的室外侧固定着反射板316。此外,在反射板316的外侧, 依次安装有多根钢制通风龙骨319a和外装构件320。另外,作为通风龙骨,为了确保更高的 居住环境性,也可以使用热传导率较低的木制通风龙骨。另外,作为耐火隔热构件328及反射板316,也可以使用将它们预先一体化的带有 反射板的耐火隔热面板。在此情况下,只要相对于反射板316将耐火隔热构件328夹着推 压垫片通过自钻螺钉进行安装就可以(以上图示略)。如果进一步说明,则在本实施方式中,耐火隔热构件328及反射板316通过自攻螺 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件304固定在壁板1的钢制折板构件9 (或图示省略的框体2)的室外 侧。由钢制折板构件9的上凸缘10、腹板11及下凸缘12在其室外侧形成的多根槽通 过耐火隔热构件328堵塞,具有隔热保温作用的多根横长的空气空间部318在上下方向上 隔开等间隔形成。在反射板316的外侧,由钢制矩形钢管等构成的矩形管状的多根钢制通风龙骨 319a配置成在横向上隔开等间隔沿纵向延伸。各钢制通风龙骨319a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 纹止动固接件304固定在各纵框构件3上。此外,在各钢制通风龙骨319a的外侧,将由纤维加强水泥板等构成的外装构件 320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件304固定在各钢制通风龙骨319a上。作为各钢制通风龙骨319a,例如可以使用75mmX 16mm左右且板厚为2. 4mm左右的 矩形钢管。此外,作为外装构件320,可以使用例如板厚为12mm左右的板体。处于各纵框构件3的室外侧的强化石膏板334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件 304固定在框体2上。另外,作为强化石膏板334,也可以采用组合了下贴强化石膏板321和上贴强化石 膏板322的结构。这样,在使用下贴强化石膏板321及上贴强化石膏板322的两片的情况 下,也可以作为下贴构件而将厚度15mm左右的下贴强化石膏板321通过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止动固接件304固定在框体2上、并且在该下贴强化石膏板321的室内侧将厚度12. 5mm左 右的上贴强化石膏板322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304固定在框体2上。实施例1由于使用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耐火隔热壁、和有关现有技术的比较例进行 了加热试验,所以以下对其结果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验体,使用 利用图16及图17说明的耐火隔热壁333(以下称作“耐火隔热承重壁333”)。此外,作为 比较例,使用利用图21 图23说明的耐火隔热壁114(以下称作“耐火隔热承重壁114”)。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试验体和比较例所涉及的试验体中,只是反射板316(116)和耐火 隔热构件328 (128)的位置调换,其他结构是相同的。[试验条件]以下表示试验条件。(1)本发明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333及比较例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114 的共同条件如下各纵框构件3是将板厚为1. Omm的薄钢板弯折加工成的带有唇部的槽钢,壁厚方 向的尺寸是89mm。上下的横框构件5、6与各纵框构件3同样,是将板厚为1. Omm的薄钢板 弯折加工而做成截面槽形的构件,壁厚方向的尺寸是89mm。在各纵框构件3的室内侧,作为下贴构件而将厚度15mm的下贴强化石膏板 321(121)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304(104)固定在框体2上,在该下贴强化石膏板321 (121) 的室内侧,通过螺纹止动固接件4将厚度为12. 5mm的上贴强化石膏板322 (122)固定在框 体2上。各龙骨319a(119a)间的间距是455mm。另外,在耐火隔热承重壁333及耐火隔热承重壁114的两者中使用的耐火隔热构 件328 (128)由石棉板构成,其板厚是40mm。此外,作为由薄钢板构成的反射板316 (116)使 用板厚为0. Ilmm的板。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333中,对反射板316的表面329实施镀锌精 加工,使红外线反射率为0.86。另一方面,对于比较例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114的反 射板116的室外侧表面,与上述反射板316同样进行镀锌精加工,使红外线反射率为0. 86。 通过这样使各构成材料相同,排除了构成材料增加带来的耐火性能上升的影响。(2)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333及比较例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 114间的不同条件如下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333中,从室内侧起依次配置耐火隔热构件 328和由薄钢板构成的反射板316。另一方面,在比较例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114中, 从室内侧起依次配置由薄钢板构成的反射板116和耐火隔热构件128。[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耐火隔热承重壁333及耐火隔热承重壁114的加热试验,基于其结果,对非损伤性的确保、隔热性的确保、遮炎性的确保进行了评价。在上述非损伤性的确保中,确认支撑建筑物的载荷的构造部件(各纵框构件3)的 温度是否达到450°C左右。即,如果构造部件(各纵框构件3)的温度达到450°C左右,则有 可能钢材的强度下降而不能支撑载荷,所以使构造部件(纵框构件3)的温度为450°C以下 是重要的。
在上述隔热性的确保中,要求将耐火隔热承重壁333及耐火隔热承重壁114的背 面温度(室内侧表面温度)抑制在平均为常温+140°C以下、最高为常温+180°C以下。在上述遮炎性的确保中,要求防止在耐火隔热承重壁333及耐火隔热承重壁114 的背面侧从龟裂等的间隙喷出10秒以上的火焰。[试验结果]将试验结果表示在图18中。该图18是分别对耐火隔热承重壁333和耐火隔热承重壁114,基于标准加热曲线 (由建筑基准法规定的、1小时达到945°C的火焰(IS0834))从室外侧加热1小时,然后将加 热停止并经过3小时,由此确认1小时耐火性能的试验结果。在图18中,在表示纵框构件 3的损坏温度(容许最高温度)的450°C的温度处划有虚线。
如该图18中用虚线所示,在比较例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114的情况下,从加 热开始起65分钟后(加热结束起5分钟后),纵框构件3的温度达到了最大约420°C。由 此,确认了虽然能够确保1小时耐火性能,但却仅有30°C的富余。另一方面,如在图18中用单点划线所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333 中,从加热开始起65分钟后(加热结束起5分钟后),纵框构件3的温度达到了最大约 270°C。由此,确认了能够充分确保1小时耐火性能。并且,与比较例的耐火隔热承重壁114 相比,纵框构件3的温度低了 150°C,确认了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显著地抑制构造部件(纵框 构件3)的温度。因而,本发明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333与比较例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 114相比,仅通过将反射板316的位置改换到比耐火隔热构件328靠外侧,确认了能够显著 地提高耐火性能。另外,如果反射率是0.4,则如在图18中用双点划线所示,虽然与反射率为0.86的 情况相比效果较小,但能够期待耐火性能的提高。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333的情况下,通过对反射板316的表面实施 镀层涂装,在室外侧发生了火灾时,能够将从被室外侧的火灾加热的外装构件320及外装 构件320的接缝间隙漏入的火灾的红外线反射,能够显著地抑制比反射板316靠室内侧的 纵框构件3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1小时耐火性能。如上所述,为了提高室外侧的红外线反射率,通过对反射板316的室外侧的表面 329实施镀锌等的金属镀层涂装、或设置不锈钢箔等的金属箔、或实施研磨处理,能够容易 地将反射率提高到0. 4以上且1. 0以下。实质上能够将反射率提高到0. 8以上。另外,在比较例所涉及的耐火隔热承重壁114的情况下,具备在钢制折板构件109 的外侧配置反射板116、在该反射板116的外侧配置耐火隔热构件128的构造。由此,来自 室外侧的火灾的热除了进入到钢制通风龙骨119a间的高温空气的热传导、以及经由外装 构件120和钢制通风龙骨119的热传导以外,还通过从被加热的外装构件120及外装构件 120的接缝间隙漏入的火灾的红外线,将耐火隔热构件128加热。进而,来自耐火隔热构件 128的热经由反射板116及钢制折板构件109被传递给纵框构件103。另外,在反射板116的表面上作为用于确保有关居住环境温度的居住环境性的隔 热构件而设置由挤压法聚苯乙烯泡沫构成的隔热构件、进行与上述同样的耐火试验的情况 下,由于挤压法聚苯乙烯泡沫是在100°c以下软化的材料,所以可以预想到在100°C以上的高温下会容易地熔融。在此情况下,由于挤压法聚苯乙烯泡沫几乎不残留在反射板116的 表面上,所以不会降低反射板116的红外线反射率及红外线总反射量。此外,由于如果反射板116的表面温度成为400°C以上则不能期待红外线反射功 能,所以在400°C以下、优选的是在200°C以下、更优选的是在100°C的温度下,上述用来确 保居住环境性的隔热构件熔融或燃烧消失,反射板116的表面129露出。此外,作为反射板116的板厚,从轻量化及低成本化的观点来看0. 4mm以下、优选 的是0. 2mm以下、更优选的是0. Imm左右。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有效地发挥耐火隔热构件本来具备的耐火性能、对于长时 间的火灾也不易丧失耐火性能、并且便宜且耐火性能较高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具备该耐火 隔热构造体的耐火隔热壁,和使用该耐火隔热壁的 建筑构造物。
权利要求
一种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隔热构件,板状且具有耐火性;反射板,覆盖该第1隔热构件的至少一个面;以及第2隔热构件,覆盖该反射板的表面,并且熔点比上述第1隔热构件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隔热构件的上述熔点是50°C以上100°C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上述反射板的上述表面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多根龙骨; 上述第2隔热构件配置在上述各龙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隔热构件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具有自灭火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板的上述表面的红外线反射率是0. 4以上且1. 0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反射板上,设有与相邻于该反射板的其他反射板的边缘部之间叠合的叠合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叠合部具有卷边接头构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叠合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上述第1隔热构件的边缘部与相邻于该第1隔热构件的 其他第1隔热构件的边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交叉。
9.一种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隔热构件,板状且具有耐火性;以及 反射板,覆盖该第1隔热构件的至少一个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隔热构件在300°c以上的高温下具有自灭火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板的表面的红外线反射率是0. 4以上且1. 0以下。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反射板上,设有与相邻于该反射板的其他反射板的边缘部之间叠合的叠合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叠合部具有卷边接头构造。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叠合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上述第1隔热构件的边缘部与相邻于该第1隔热构件的 其他第1隔热构件的边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交叉。
15. 一种耐火隔热壁,其特征在于,具备板状的强度部件、和重叠设置在该强度部件上的权利要求1 14中任一项所述的 耐火隔热构造体。
16. 一种建筑构造物,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5所述的耐火隔热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耐火隔热构造体具备第1隔热构件,板状且具有耐火性;反射板,覆盖该第1隔热构件的至少一个面;以及第2隔热构件,覆盖该反射板的表面,并且熔点比上述第1隔热构件低。
文档编号E04B1/94GK101821464SQ20098010066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9日
发明者冈田忠义, 平川智久, 松石长之, 桥本伸一郎 申请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