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19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及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框架结构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已普遍应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抗震关键点在于基础和梁柱结构。根据历次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调查表明,发生地震时,框架结构的建筑大多发生在梁柱的节点区,节点破坏主要是斜向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直至整个框架结构的倒塌。因此,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作为节点核心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必要的塑性。从受力角度分析,通常情况下,柱端弯矩最大,梁端负弯矩最大,且梁端剪力最大。国家规范和图集均对梁柱节点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一方面是抗剪箍筋加密,另一方面锚固长度加长。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必 须对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随着高强度混凝土和大直径、高强度钢筋的应用,使构件的截面尺寸大大减小,从而导致节点截面尺寸随之减小,而设计单位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框架结构的中钢筋含量不断的提高,造成梁柱节点的钢筋密集,使钢筋的安装过程难度增加。目前在框架梁柱节点的柱外箍筋绑扎时,采用在节点钢筋排放时预先套上柱外箍筋,待梁筋绑扎入模后,再用铁棒排将柱外箍筋向外拔出按一定间距排列。如柱筋有内箍筋时根本无法安装绑扎。在排拔柱外箍筋时,由于梁筋纵横交错,预留的柱外箍筋在梁入模时往往变形和预留安放量不准,位置不对,造成柱外箍筋过于密集或稀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因柱外箍筋过于集中,会架空浇注的混凝土给梁柱节点的质量埋下隐患。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常常出现柱外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多个箍筋全堆在一起,使有些柱筋段长长一段没有箍筋,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框架结构的抗震性,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并且施工质量好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及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为,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
①、首先在贯穿楼层模板面的一组柱筋上按设计间距绑扎或焊接一组内箍筋;
②、将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从一组柱筋的顶部套在一组柱筋的外面,按设计要求调好柱外箍筋笼的高度,然后将柱外箍筋笼与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③、将一端定位连接的X向梁筋从一组柱筋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然后再将X向梁筋的另一端定位连接;
④、将X向梁筋与柱筋或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⑤、将一端定位连接的Y向梁筋与X向梁筋垂直设置,并从一组柱筋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然后再将Y向梁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⑥、将Y向梁筋与柱筋或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前述 方法中,所述步骤①中的一组内箍筋包括两层以上垂直排列的X向内箍筋和Y向内箍筋;具体层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前述方法中,所述步骤②中的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包括一组限位筋和绑扎或焊接在限位筋上的一组柱外箍筋;一组限位筋位于柱外箍筋外侧,柱外箍筋的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前述方法中,所述步骤③中一端定位连接的X向梁筋包括X向梁底筋、X向梁面筋和与X向梁底筋、X向梁面筋绑扎或焊接的一组X向梁箍筋,通过X向梁箍筋将X向梁底筋和X向梁面筋固定连接;X向梁底筋和X向梁面筋的另一端先暂时不焊接X向梁箍筋,待X向梁底筋和X向梁面筋从一组柱筋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后,再通过一组X向梁箍筋将X向梁底筋和X向梁面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前述方法中,所述步骤⑤中一端定位连接的Y向梁筋包括Y向梁底筋、Y向梁面筋和与Y向梁底筋、Y向梁面筋绑扎或焊接的一组Y向梁箍筋,通过Y向梁箍筋将Y向梁底筋和Y向梁面筋固定连接-J向梁底筋和Y向梁面筋的另一端先暂时不焊接Y向梁箍筋,待Y向梁底筋和Y向梁面筋从一组柱筋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后,再通过一组Y向梁箍筋将Y向梁底筋和Y向梁面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前述方法中,所述内箍筋和柱外箍筋上设有定位筋。按照上述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结构为该结构包括贯穿楼层模板面的一组柱筋,一组柱筋的内侧设有一组内箍筋;在一组柱筋的外侧设有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在一组柱筋上设有水平贯穿柱筋的X向梁筋和Y向梁筋,X向梁筋和Y向梁筋垂直设置。前述结构中,所述柱外箍筋笼包括一组限位筋和绑扎或焊接在限位筋上的一组柱外箍筋;一组限位筋位于柱外箍筋外侧,柱外箍筋在限位筋上间隔设置,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前述结构中,所述X向梁筋包括贯穿X向梁底筋和X向梁面筋,X向梁底筋和X向梁面筋贯穿一组柱筋与柱外箍筋笼之间的间隙,位于一组柱筋两侧的X向梁筋上设有X向梁箍筋。前述结构中,所述Y向梁筋包括Y向梁底筋和Y向梁面筋,Y向梁底筋和Y向梁面筋贯穿一组柱筋与柱外箍筋笼之间的间隙,位于一组柱筋两侧的Y向梁筋上设有Y向梁箍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柱外箍筋笼的结构及施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因为节点尺寸小且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可确保施工质量。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框架梁柱节点采用柱外箍筋笼的结构及施工方法,它具有结构和工艺都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采用本发明能使设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并能消除影响混凝土施工时的质量隐患,确保柱竖向钢筋偏位的不再发生。本发明解决了梁柱节点施工过程因为节点尺寸小且钢筋密集的不利因素下导致绑扎过程中梁柱节点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段没有箍筋等问题。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的正面视 图3是图I的立体视 图4是柱外箍筋笼的结构示意 图5是X向内箍筋的结构示意 图6是Y向梁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I-楼层模板面、2-柱筋、3-X向内箍筋、4-Y向内箍筋、5-限位筋、6-柱外箍筋、7-X向梁底筋、8- X向梁面筋、9-X向梁箍筋、IO-Y向梁底筋、11_ Y向梁面筋、12-Y向梁箍筋、13-定位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如图1、2和3所示。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
①、首先在贯穿楼层模板面I的一组柱筋2上按设计间距绑扎或焊接一组内箍筋(内箍筋见图5);
②、将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从一组柱筋2的顶部套在一组柱筋2的外面,按设计要求调好柱外箍筋笼(见图4)的高度,然后将柱外箍筋笼与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③、将一端定位连接的X向梁筋(参考图6)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然后再将X向梁筋的另一端定位连接;
④、将X向梁筋与柱筋2或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⑤、将一端定位连接的Y向梁筋(见图6)与X向梁筋垂直设置,并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然后再将Y向梁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⑥、将Y向梁筋与柱筋2或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前述步骤①中的一组内箍筋包括两层以上垂直排列的X向内箍筋3和Y向内箍筋4 ;具体层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前述步骤②中的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包括一组限位筋5和绑扎或焊接在限位筋5上的一组柱外箍筋6 ;—组限位筋5位于柱外箍筋6外侦牝柱外箍筋6的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前述步骤③中一端定位连接的X向梁筋包括X向梁底筋7、X向梁面筋8和与X向梁底筋7、X向梁面筋8绑扎或焊接的一组X向梁箍筋9,通过X向梁箍筋9将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固定连接;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的另一端先暂时不焊接X向梁箍筋9,待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后,再通过一组X向梁箍筋9将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前述步骤⑤中一端定位连接的Y向梁筋包括Y向梁底筋10、Y向梁面筋11和与Y向梁底筋10、Y向梁面筋11绑扎或焊接的一组Y向梁箍筋12,通过Y向梁箍筋12将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固定连接;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的另一端先暂时不焊接Y向梁箍筋12,待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后,再通过一组Y向梁箍筋12将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为了方便定位,前述内箍筋和柱外箍筋6上设有定位筋13(见图4和图5)。按照上述的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结构为该结构包括贯穿楼层模板面I的一组柱筋2,一组柱筋2的内侧设有一组内箍筋;在一组柱筋2的外侧设有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在一组柱筋2上设有水平贯穿柱筋2的X向梁筋和Y向梁筋,X向梁筋和Y向梁筋垂直设置。柱外箍筋笼包括一组限位筋5和绑扎或焊接在限位筋5上的一组柱外箍筋6 ;—组限位筋5位于柱外箍筋6外侧,柱外箍筋6在限位筋5上间隔设置,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述X向梁筋包括贯穿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贯穿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之间的间隙,位于一组柱筋2两侧的X向梁筋上设有X向梁箍筋9。所述Y向梁筋包括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贯穿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之间的间隙,位于一组柱筋2两侧的Y向梁筋上设有Y向梁箍筋12。
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
实施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2和3所示,用设计要求直径的钢筋弯制成可以包容一组柱筋2的矩形框作为柱外箍筋6,柱外箍筋6的一个角上焊接两根短钢筋,两根短钢筋之间的间距大于柱筋2的直径,安装时卡在柱筋2上作为定位筋13,然后在矩形框的四个角分别焊接一根直径8mm的钢筋作为限位筋5,每个柱外箍筋6之间的间距按设计要求焊接在限位筋5上,制成柱外箍筋笼。再用设计要求直径的钢筋弯制成一组矩形框,矩形框的内宽等于相邻两根柱筋的外缘距离,矩形框的内长等于相对两根柱筋的外缘距离作为内箍筋;内箍筋的一个角上焊接两根短钢筋,两根短钢筋之间的间距大于柱筋2的直径,安装时卡在柱筋2上作为定位筋13,
施工时,首先将内箍筋分别按X和Y两个方向垂直排列,X方向排列的内箍筋称为X向内箍筋3,Y方向排列的内箍筋称为Y向内箍筋4,X向内箍筋3与Y向内箍筋4呈十字形套在柱筋2上与柱筋2点焊连接。内箍筋多层排列,层与层之间的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将已经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见图4),从一组柱筋2的顶部套在一组柱筋2的外面,按设计要求调好柱外箍筋笼的高度,然后将柱外箍筋笼与内箍筋焊接在一起。安装好柱外箍筋笼后,再在柱筋2上固定梁筋,梁筋分别按X和Y两个方向垂直排列,X方向排列的梁筋称为X向梁筋,Y方向排列的梁筋称为Y向梁筋。X向梁筋包括两根X向梁底筋7和两根X向梁面筋8,在两根X向梁底筋7和两根X向梁面筋8上套有一组X向梁箍筋9。在安装X向梁筋时,先将位于柱筋2 —侧的梁箍筋与四根梁筋焊接在一起,位于柱筋2另一侧的梁筋先暂时不焊梁箍筋(如果事先焊好,梁筋将无法安装),以方便将梁筋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然后再将梁筋的另一端没有焊接的梁箍筋与梁筋焊接好。再梁筋与柱筋2或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完成X向梁筋后,再按以上相同的方法安装Y向梁筋。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后,外柱箍筋6不用预先套在柱筋2上,不影响内箍筋的安装。由于外柱箍筋6的四个角外侧通过限位筋5焊接在一起可以确保每根外柱箍筋6之间的间距,可防止出现柱外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多个箍筋全堆在一起,使有些柱筋段长长一段没有柱外箍筋的问题,可提高质量和抗震性能,由于外柱箍筋笼是单独加工的所以加工起来非常方便,不易出现漏焊的失误。在进行梁筋的安装时,由于事先将一组梁箍筋与两根梁底筋和两根梁面筋的一侧焊接在一起(见图6),然后再穿过柱筋2,完成柱筋另一侧梁筋的固定和定位,最后再将梁筋与柱筋焊接在一起,使得梁筋的定位更方便、准 确。
权利要求
1.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 ①、首先在贯穿楼层模板面(I)的一组柱筋(2)上按设计间距绑扎或焊接一组内箍筋; ②、将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从一组柱筋(2)的顶部套在一组柱筋(2)的外面,按设计要求调好柱外箍筋笼的高度,然后将柱外箍筋笼与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③、将一端定位连接的X向梁筋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然后再将X向梁筋的另一端定位连接; ④、将X向梁筋与柱筋(2)或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⑤、将一端定位连接的Y向梁筋与X向梁筋垂直设置,并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然后再将Y向梁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⑥、将Y向梁筋与柱筋(2)或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的一组内箍筋包括两层以上垂直排列的X向内箍筋(3 )和Y向内箍筋(4 );具体层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的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包括一组限位筋(5)和绑扎或焊接在限位筋(5)上的一组柱外箍筋(6);—组限位筋(5)位于柱外箍筋(6)外侧,柱外箍筋(6)的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③中一端定位连接的X向梁筋包括X向梁底筋(7)、X向梁面筋(8)和与X向梁底筋(7)、X向梁面筋(8)绑扎或焊接的一组X向梁箍筋(9),通过X向梁箍筋(9)将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固定连接;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的另一端先暂时不焊接X向梁箍筋(9),待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后,再通过一组X向梁箍筋(9)将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⑤中一端定位连接的Y向梁筋包括Y向梁底筋(10)、Y向梁面筋(11)和与Y向梁底筋(10)、Y向梁面筋(11)绑扎或焊接的一组Y向梁箍筋(12),通过Y向梁箍筋(12)将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固定连接;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的另一端先暂时不焊接Y向梁箍筋(12),待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从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及内箍筋的间隙水平穿出后,再通过一组Y向梁箍筋(12)将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箍筋和柱外箍筋(6)上设有定位筋(13)。
7.—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结构,包括贯穿楼层模板面(I)的一组柱筋(2),一组柱筋(2)的内侧设有一组内箍筋;其特征在于在一组柱筋(2)的外侧设有事先绑扎或焊接好的柱外箍筋笼;在一组柱筋(2)上设有水平贯穿柱筋(2)的X向梁筋和Y向梁筋,X向梁筋和Y向梁筋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外箍筋笼包括一组限位筋(5)和绑扎或焊接在限位筋(5)上的一组柱外箍筋(6);—组限位筋(5)位于柱外箍筋(6)外侧,柱外箍筋(6)在限位筋(5)上间隔设置,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梁筋包括贯穿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X向梁底筋(7)和X向梁面筋(8)贯穿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之间的间隙,位于一组柱筋(2)两侧的X向梁筋上设有X向梁箍筋(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梁柱节点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梁筋包括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Y向梁底筋(10)和Y向梁面筋(11)贯穿一组柱筋(2)与柱外箍筋笼之间的间隙,位于一组柱筋(2)两侧的Y向梁筋上设有Y向梁箍筋(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梁柱节点柱箍固定方法及结构,本发明首先在贯穿楼层模板面的一组柱筋上按设计间距绑扎或焊接一组内箍筋;然后将柱外箍筋笼与内箍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然后再将X向梁筋的另一端定位连接;本发明采用柱外箍筋笼的施工方法,在柱筋的转角外侧用限定筋固定了外箍筋的间距。它具有结构和工艺都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采用本发明能使设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并能消除影响混凝土施工时的质量隐患,确保柱竖向钢筋偏位的不再发生。本发明解决了梁柱节点施工过程因为节点尺寸小且钢筋密集的不利因素下导致绑扎过程中梁柱节点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段没有箍筋等问题。
文档编号E04B1/41GK102758485SQ20121007793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张明, 施振生, 陈逸宾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