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38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基因公墓,特别是ー种设置有纪念性殡葬建筑物、殡葬祭祀区、自动化仓储系统、时间囊、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生命哲学馆和生命科学馆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
背景技术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改变的命运,也是每个人都无可回避的哲学问题。学习死亡是ー种非常重要的人生经验,学习死亡带来改变,体悟自己的心性,阐发内在的生命价值,以ー种鲜活的眼光,重新看见世间的事物,不为生老病死而惊慌。学习死亡也是在学习自由,谁学会了死亡,谁就不再有被奴役的心灵,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
谁真正懂得了失去生命不是坏事,谁就能泰然对待生命中的每件事。然而,大多数人总是在因循中毫无准备地等待死亡的降临。殡葬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行为和文化。殡葬祭祀活动早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便是人类社会当中ー项重要的生活内容——“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随着对死亡现象理解的加深以及殡葬活动的复杂化,人类察觉了空间和死亡的深厚关系。他们从活人的空间中选取ー个特定的地方并将其神圣化来表述死亡,这就是坟墓。我们能发现建筑史几乎就是一段坟墓史。卡尔文(Howard Colvin)在《建筑与死后的生活》开头写到“在西欧,建筑始于坟墓。我们能承认的作为建筑留存下来的最早的建筑物,是殡葬建筑物——陵墓。”殡葬建筑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均谱写了辉煌的历史,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帝王陵寝,都因其独特的建筑与空间设计成为备受崇敬的纪念性建筑,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基数和密度不断加大,城市殡葬建筑用地需求不断扩张,城市发展面临着死人与生人争地的两难境地。规模宏大的标志性殡葬建筑渐成绝响。葬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这些变化往往是先从社会心理上的变化开始的。社会心理是ー个社会的道徳、风俗、舆论与口号是被接收或抛弃的心理基础。对生态墓园的社会心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最欣赏的殡葬方式依次为传统墓葬 > 草坪葬 >树葬 > 海葬 > 花葬,在最欣赏的殡葬方式选择中,57%的人选择了墓葬,43%的人选择了非墓葬。“入土为安”是ー种主流的殡葬习俗和社会心理。《殡葬管理条例》提倡火葬却缺少对其它殡葬方式的规定和引导,不能满足社会心理,这是民间抵触火葬、行政机构执法难的原因之一。同时,火葬这种殡葬方式本身就不环保。火葬使用电力、柴油、石油、煤炭等能源将遗体在高温给氧条件下焚化,这ー过程需要耗用大量的能源。据统计2005年全国死亡人数832万人,其中450万人实行了火葬,按火化一具遗体需要30公斤柴油计算,年耗费柴油13.5万吨。火葬焚烧遗体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ニ氧化碳、ニ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硫化氢、氨气、一氧化氮等污染物,还产生ニ恶英类强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负担。此外,很多地方只重视火化率,忽视了火化后的骨灰处理,普遍存在火化后二次墓葬和占用耕地乱埋乱葬的现象,2005年占用山林、土地面积达3万多亩。并没有达成当初提倡火葬时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初衷。在中国古代,“文化” ー词指“文治教化”,即用一整套的礼乐典章制度和人文学说去教化人、改变人,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殡葬关系到亲情、关系到血缘、关系到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因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则制度和礼仪文化,成为中国“礼”、“孝”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礼”、“孝”強化血缘纽带的系结,保持整个社会的整合与巩固,是中国传统社会行之有效的治世良方。殡葬文化起到了协调社会关系、凝聚家族、进而聚合社会与民族的向心作用。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公祭黄帝陵、大禹陵等社会活动,強化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礼”、“孝”仍是当今社会值得大力弘扬的ー种民族精神,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与准绳。现有的殡葬方式要么摒弃物理墓葬,要么是小、密、散、乱、野的墓葬格局,难以创造一个纪念性、仪式化,用以表述死亡,承载文化的特定空间,难以产生肃穆而庄严的空间 表情,满足逝者个人尊严感和社会认同感的心理需求。社会心理是构成人们从事一切行为的心理基础。以社会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来研究殡葬文化,我们会发现在殡葬活动中经常起作用的社会心理包括永恒心理、归宿心理、投射心理、报恩心理、依恋心理、移情心理、炫耀心理、攀比心理、宣泄心理、权カ心理等家族墓地作为汉代墓地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到近代。这在于家族这个社会细胞本身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又在于家族富有“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延伸性,能适应各种社会形态及家族内部的变故。然而,现代公墓的形式从空间到时间均难以满足ー个不断延续的家族合葬的需求,难以满足人们的归宿心理、依恋心理、移情心理、投射心理和永恒心理。当权势者可以拥有一个超规格的陵墓时,其实也就树立了ー种“死亡标准”,这种标准和单纯用财富来判断ー个人的“成功指数” 一祥,狭隘、偏颇却主流,成为许多人难以抗拒,主动迎合的价值观,并将个人尊严感和社会认同感与之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们的攀比心理、权カ心理、投射心理、宣泄心理。人们在购买殡葬服务和商品的时候,往往将对死者的重视与殡葬服务或商品的价格划等号,因此购买花样繁多价位超高的丧葬用品,则是移情心理、炫耀心理和攀比心理的表现。这些殡葬活动中表现的社会心理和人类行为也折射了我们这个时期的价值观、生态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其中某些行为如果不能向善、向真、向美去教化人、改变人,有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这些社会行为与心理需求也反应了个人尊严感和社会认同感在普通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表征出中国人生死文化的礼仪特性。如果能善加引导,这种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对尊重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还能够成为激励个体生命拼搏奋进的能量。就如中国儒家文化将“立德”、“立功”、“立言”这种对不朽的追求,引导教化作为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观,让人在转瞬即逝的人生过程中,超越生命的约束,寻求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精神存在。这种超越个体生命、超越物质欲求的追求,将个人行为与人类的历史发展关联在一起,从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给有限的生命赋予永恒的意义。现代的殡葬方式呈多元化发展格局,除了土葬与火葬,人们还提出了浅层土葬、塔葬、墙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水葬、海葬、空葬、太空葬等新型生态殡葬方式,但是,这些殡葬方式均不可逆的湮灭了逝者的生命密码一-人类遗传基因数据。人类遗传基因数据的收集、处理、使用和储存不仅对于生命科学、医学、人类学、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的进步与应用至关重要,特定个体的遗传基因数据因其敏感的性质和其所拥有的特殊地位,还可以预示有关个体的遗传易感体质,而且这种可以预测的能力相当重要,它们可能对当事人的家庭、家族具有重大影响,包括子孙后代以至延续几代,甚至可以延伸到当事人所属的包括许多家族的群体。人类遗传基因库的深度和广度与人类的幸福密切相关。ー种基因葬的设想是先采集、记录及分析死者的基因,把基因信息保存后,再进行火化或埋葬。但是,这个工作流程牵涉的环节多、周期长、工作量大、作业费用高。其次,数据化的基因信息难以长时间保存,硬盘的寿命为10年左右,光盘的寿命 不过30 50年,即便以先进的分布式网络储存单元储存数据,设平均资料损失间隔为
I.25xl07小时,数据化的基因信息保存时间也不过大约1400年。更重要的是,基因信息是个人最重要、最基本的隐私,一旦泄露或不规范使用,必将导致不良的社会后果,数据化的基因信息容易失密,从而泄露个人与家族隐私。在西方,基因歧视现象正显现于一系列机构、部门甚至学校。面对生命科学伦理问题,我们的道义、心理、社会结构与行为等各方面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人性、人文、人权、平等甚至社会都可能需要被重新讨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ー种人文、简约、生态、节约和公共化的葬式,满足逝者与生者对于个人尊严和社会认同的心理需求,并可作为人类遗传基因库和学习死亡、感悟生命的博物馆。本发明公开了ー种设置有纪念性殡葬建筑物、殡葬祭祀区、自动化仓储系统、时间囊、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生命哲学馆和生命科学馆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ー种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是ー种集成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有序递藏人类遗传基因标本的超级公墓,包括纪念性殡葬建筑物、自动化仓储系统、殡葬祭祀区、时间囊。所述自动化仓储系统与纪念性殡葬建筑物集成设置。 所述殡葬祭祀区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之内、之外、周围、远端或者是上述位置的组合。所述殡葬祭祀区与自动化仓储系统物流连接及数据连接。所述物流连接是以物流技术和装置运输货物,所述的数据连接是通过通信线路或者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信息。所述时间囊经殡葬祭祀区,由自动化仓储系统分拣传输,分区分层分类定位储存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内自动化仓储系统设置的储物架上。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还设置有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所述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是中央控制计算机、分布式网络计算存储系统或者云计算系统。所述生命信息管理系统设置有档案管理程序和人工智能程序。
所述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包括地表纪念建筑与地宫。所述纪念性滨葬建筑物设置有一座以上地表纪念建筑。所述地表纪念建筑是为了表征特定价值、事件、人物、地点或观念而有目的建造的建筑、雕塑、立体装置、空间构成或者上述建造物的组合。所述地表纪念建筑设置有殡葬入ロ。所述地表纪念建筑设置有或者不设置仓储区。所述纪念性殡葬建筑物设置有一座以上地宫。所述每座地表纪念建筑均设置有地宫;或者多座地表纪念建筑共同设置ー个地宫;或者某些地表纪念建筑设置有地宫,某些地表纪念建筑不设置地宫。
所述地宫设置有仓储区、分拣区与回收区。所述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仓储区设置有温度、湿度、光线控制装置及监控装置。所述纪念性殡葬建筑物的建筑表皮是建筑围护结构或者是生态化功能性表皮。所述生态化功能性表皮是光伏电池建筑表皮、媒体立面建筑表皮、仿生建筑表皮、分离式建筑表皮、立体化建筑表皮、集约化建筑表皮或者智能化建筑表皮。所述自动化仓储系统包括时间囊储存系统、时间囊存取系统、时间囊输送系统、控制和管理系统。所述时间囊储存系统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储存区内。所述时间囊储存系统由高层立体储物架系统组成,包括単元式储物架、贯通式储物架、旋转式储物架。所述旋转式储物架包括整体旋转式储物架和分层旋转式储物架。所述整体旋转式储物架包括水平旋转式储物架和垂直旋转式储物架。水平旋转式储物架的旋转轨迹平行于地面,旋转轴垂直于地面,垂直旋转式储物架的旋转轨迹垂直于地面,旋转轴与地面平行。所述时间囊储存系统设置有分区、分层、分类货位编号。所述时间囊存取系统是堆垛机、AGV、搬运机器人、吊车、叉车或者上述装置的排列组合。所述AGV是固定路径制导、自由路径制导或组合路径制导的。所述AGV小车导航方式是电磁感应制导式、磁制导式、激光制导式、光学制导式、视觉制导式、微波制导式、标记追踪制导式、图像传感器制导式或者RFID制导式。所述时间囊输送系统是是由ー个以上的输送机及其附件组成的输送系统,完成物料的搬运、装卸分拣等功能。所述输送机是按照规定路线连续地或间歇地运送物料的搬运机械。包括辊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传送带、传送梯、升降机、流动小车、AGV及搬运机器人。所述的时间囊输送系统包括至少ー套主体输送系统和多套分布式输送系统。所述主体输送系统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主体,所述主体输送系统一端连接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主体设置的殡葬入ロ,一端连接时间囊储存系统。所述殡葬入口设置有门或者视线干扰装置。所述视线干扰装置是水雾发生器、烟雾发生器、光雾发生器、彩光发生器或者光线折射干扰装置。所述分布式输送系统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周围,所述分布式输送系统是隐蔽式输送系统,所述分布式输送系统一端连接在殡葬祭祀区设置的分布式殡葬入ロ,一端连接时间囊储存系统。
所述分布式殡葬入ロ设置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下或门后设置有墓穴。所述门的优选方案是平行于地面的门。所述控制和管理系统是中央控制计算机、分区管理计算机或者现场设备控制器。所述控制和管理系统与时间囊储存 系统、时间囊存取系统、时间囊输送系统数据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和管理系统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连接。所述的殡葬祭祀区是ー种仪式化空间,包括主体殡葬祭祀区、分布式殡葬祭祀区、公共祭祀区和远程祭祀区,所述主体殡葬祭祀区包括主体殡葬区和主体祭祀区,所述分布式殡葬祭祀区包括分布式殡葬区和分布式祭祀区。所述仪式化空间是对仪式的领域、场所和路径的界定,并通过ニ元空间要素的清晰界定和程式性组合实现空间的仪式化,所述仪式是为殡葬祭祀活动设置的秩序形式、法式制度、礼乐典章或社会行为学意义上的人文活动。所述主体殡葬祭祀区和分布式殡葬祭祀区设置有信息显示装置、祭坛和礼器,是分时共享的公共空间。所述主体殡葬祭祀区包括地表纪念建筑及其周边区域和主体输送系统,主体殡葬祭祀区在举办殡葬活动时,是主体殡葬区,在举办祭祀活动时,是主体祭祀区。所述分布式殡葬祭祀区或近或远、有序或者散点分布在地表纪念建筑周围,各分布式殡葬祭祀区之间以距离分隔、以建筑物分隔或者以生态景观进行分隔。所述分布式殡葬区与分布式祭祀区的区别在于,分布式殡葬区的祭坛还设置有分布式殡葬入口,在分布式殡葬入口之下或之后设置有墓穴,并由分布式输送系统与时间囊储存系统物流连接。分布式祭祀区不设置分布式殡葬入口与分布式输送系统。所述公共祭祀区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之内、之外、周围或者上述位置的组合,公共祭祀区设置有大面积信息显示装置或者大量小面积信息显示装置,是同时供多人祭祀的公共空间。所述信息显示装置包括视觉显示装置、听觉显示装置、触觉显示装置、嗅觉显示装置、数据信息传输装置和多通道显示装置。所述视觉显示是由发光装置、反光装置或者物体组成的信息类型,通过操作者的视觉器官传递各种信息,例如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STN屏幕、AMOLED显示屏、有机发光显示器、电子纸、碑刻或者上述信息显示装置的组合。所述听觉显示是由纯音或复音组成,通过操作者的听觉器官传递信息。所述触觉显示是由操作者的触觉器官尤其是手指接触物体的轮廓、表面、几何形状而传递的信息。所述嗅觉显示是由物质散发的介质气味。所述数据传输接口数据连接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所述多通道显示,是上述两个以上的感觉显示装置的排列组合,例如视觉显示同时伴随听觉显示,嗅觉显示同时伴随听觉和灯光显示等。所述信息显示装置还设置有信息输入装置,所述信息输入装置是语音输入、生物特征识别输入、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输入、密钥输入、键盘输入或者上述输入方式的组合,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输入是面部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声音识别或者体形识别,所述信息显示装置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连接。所述远程祭祀区是ー种网络祭祀系统或程序,所述远程祭祀区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连接。所述时间囊是ー种密藏器皿,包括密封容器、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和储物空间。所述密封容器是由静密封或动密封原理制成的密封容器。所述密封容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填料密封、机械密封、分瓣滑环密封、迷宫式密封、浮动环密封、磁流体密封、0形圈密封、Y形圈密封、离心密封或螺旋密封。在密封容器外部设置有扣件、挂件、角件、插件、齿、孔或者连接件以适合机械化、 自动化搬运。在密封容器外表面还设置有信息展示界面和装饰件。所述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印刷、雕刻、固定连接或者活动连接在密封容器外。所述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是条码、ニ维码、RFID标签或者上述标签的组合。所述RFID标签是只读感应式无源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是高频、超高频或微波频段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的优选方案是内置以不挥发存储器NVM,Non - Volatile Memory技术制造的低功耗永久性存储器Ultra Low-power Permanent Memory的XLPM-RFID标签。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内置在密封容器中,包括至少ー个外囊、多个无菌内囊和双组份密封胶。所述双组份密封胶是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双组份硅胶或者双组份环氧树脂。所述双组份密封胶是室温固化胶。所述双组份密封胶的A组份为液态胶体,设置在外囊内,B组份为固化剂与助剂,单独包装。所述无菌内囊设置有标签。所述多个无菌内囊中至少ー个内囊内置有采血针或真空采血管。所述真空采血管设置有普通血清管、快速血清管、惰性分离胶促凝管、血浆分离管、EDTA抗凝管、枸櫞酸钠凝血试验管、枸櫞酸钠血沉试验管或草酸钾/氟化钠血糖检测管。所述多个无菌内囊中至少ー个内囊内置有医用脱脂棉。当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完成后,将所述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置入无菌内囊,将所述无菌内囊浸泡入外囊A组份液态胶体中,混入B组份固化剂与助剂,进行填料密封,所述固化封装的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内置于密封容器,为无菌内囊标签和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写入信息。所述时间囊还包括惰性气体延时发生罐。所述惰性气体延时发生罐是在压缩惰性气罐罐ロ设置有延时节流阀。所述时间囊也可等同替换为骨灰盒。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还包括生命哲学馆和生命科学馆。
所述生命哲学馆和生命科学馆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内或其周围。所述生命哲学馆分类陈设有各国各时期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文献、宗教文献与文化作品。所述生命科学馆陈设有生命科学文献与标本。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常识性的技术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运用社会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的原理研究殡葬活动,用建筑学、生态学、伦理学、景观学、人类学、物流技术、仓储技术、自动化技术、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等多学科对殡葬建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交叉研究,提出了一种设置有人类遗传基因库、生命哲学馆和生命科学馆的超级公墓的理念、原则、结构和设计方法。
以生命博物馆为表现形式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表达死亡,可以同时殡葬数万、数十万、乃至成百上千万的逝者。既生态、节约和公共化,也壮观、尊崇、神圣,且富有人文气息。生命博物馆通过建筑这种空间的艺术,诱发人的心理呼应,赋予建筑特有的精神的功能,以空间感暗示人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存在,因而可创造一个纪念尺度的仪式化空间和社会化的精神空间,产生肃穆而庄严的空间表情,满足逝者个人尊严感和社会认同感的心理需求,并成为建立社会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カ的精神枢纽。以生命博物馆作为生命的归宿,在形式保留了“入土为安”的传统,甚至超越一般传统墓葬,以帝王将相寝陵规格、择风水胜地来安葬普罗大众,容易获得社会心理的认同。同时,以生命博物馆作为生命的归宿,可以和任意一种传统葬式或生态葬式相结合,特别是结合水焚葬、浅层土葬等无须火葬环节的生态葬式,可达到真正的环保安葬。以生命博物馆作为生命的归宿,转移了遗体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提升遗体捐献的比例,为生者造福。殡葬建筑是反映伦理,秩序的重要工具。生命博物馆是ー种可分区分层分类存储的立体空间,并可遵循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扩性原则、兼容性原则、唯一性原则、简明性原则、标准性原则等进行多级交叉分类;例如将逝者按家族、时间、事件、地域、功绩、贡献等分类。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将有认同感、归属感的人群安葬在一起。递藏有序、分类存储的生命博物馆也是一座物化的家谱博物馆,进而构建出立体直观、便于检索的氏族谱以至由众多家族组成的社会关系谱。以生命博物馆作为生命的归宿,无论贫富贵贱,大家均安葬在同一个纪念性建筑中,有助于体现众生平等。另ー方面,生命博物馆又通过设置出不同规格的殡葬祭祀界面,在生命博物馆的立体存储空间中划分不同等级层级区域,将时间囊区分规格和进行差异化设计。从而构建出ー种既有广义平等又能体现差异与个性的生命归宿。可以通过一个人社会价值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在“礼”的等级意义进行差异化划分,有助于明秩序、序人伦,有利于社会公平、社会激励与社会教化。国外的很多公墓成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如俄国的新圣女公墓,法国的拉雪兹公墓等。生命博物馆是ー个让人们学习死亡、感悟生命的学校。生命博物馆具有的文化功能,使其很容易置入城市,并成为人文旅游目的地。生命博物馆也可以和现有的ー些博物馆并置,例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周ロ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等,这样即可节约土地,也能展现生命由古至今的沿革、承续与变迁,并达到因馆尊馆、以馆养馆、集合增效的双赢目的。生命博物馆是ー个人类遗传基因库,通过封存个人遗传数据取样标本,达到更长时间保存人类遗传数据的目的。生命博物馆保存的人类遗传基因库遵循归藏待用的原则,可留待未来对生命科学伦理问题的思考成熟,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伦理思考周全,对人类遗传数据使用有法可依时,再依法按需依嘱取用。同时,也没有消极等待,尽早开始保存遗传数据标本有利于帮助人类遗传基因库拥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生命博物馆设计的个人遗传数据取样过程,自行便可完成,简便高效。取样后个人遗传数据可立即自行固化封存在时间囊内,无虞隐私泄露。递藏有序、分类存储的人类遗传基因库,使逝者有机会帮助到自己的后人,使人们有可能上溯祖先的遗传数据以修复基因缺陷,寻找控制某些先天疾病的基因药物。生命博物馆让人们能充分准备、思考自己的归宿。让人们向生命哲学、生命科学和死亡本身学习死亡,让人们从容的面对死亡,即不害怕死,也不害怕生。生命博物馆也是一部由每个逝者參与编撰的生命大百科全书,有利于人类历史、知识和思想的传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中I、纪念性殡葬建筑物;2、地表纪念建筑;3、地宫;4、自动化仓储系统;5、时间囊;6、时间囊储存系统;7、时间囊存取系统;8、时间囊输送系统;9、主体输送系统;10、分布式输送系统;11、殡葬祭祀区;12、殡葬入口 ;13、分布式殡葬入口 ;14、自动门;15、墓穴;16、信息显示装置;17、生命哲学馆;18、生命科学馆;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ー种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是ー种集成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的超级公墓,包括纪念性殡葬建筑物I、自动化仓储系统4、殡葬祭祀区11、时间囊5。自动化仓储系统4与纪念性殡葬建筑物I集成设置。殡葬祭祀区11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I之内、之外、周围、远端或者是上述位置的组合。殡葬祭祀区11与自动化仓储系统4物流连接及数据连接。所述物流连接是以物流技术和装置运输货物,所述的数据连接是通过通信线路或者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信息。时间囊5经殡葬祭祀区11,由自动化仓储系统4分拣传输,分区分层分类定位储存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I内自动化仓储系统4包括的储物架上。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还设置有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所述地表纪念建筑是为了表征特定价值、事件、人物、物质或观念而有目的建造的建筑、雕塑、立体装置、空间构成或者上述建造物的组合。地表纪念建筑2形式设计为纪念碑、纪念塔、纪念堂、纪念馆、殿、门、几何体、雕塑、现代空间构成艺术、立体艺术装置等。其突出特征是高耸挺抜,给人以醒目,庄严的感受。在实施例中,地表纪念建筑2形式设计为金字塔。在实施例中,金字塔形地表纪念建筑2设置有一座地宫3。时间囊存取系统7设置在地宫3的仓储区内,由AGV与搬运机器人组成。在实施例中,金字塔形地表纪念建筑2的四面各设置有一条时间囊输送系统8的主体输送系统9,所述主体输送系统9是自动传送梯。所述主体输送系统9经金字塔形地表纪念建筑2顶部设置的殡葬入口 12与时间囊储存系统6物流连接。所述殡葬入口 12设置有光雾发生器。当举行殡葬祭祀活动仪式吋,内置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的时间囊5随自动传送梯缓缓上升,在礼乐声中进入并消失在霞蒸云蔚的殡葬入口 12,时间囊5由时间囊存取系统7分区分层分类储存在储物架指定的位置。祭祀品则由时间囊输送系统8分拣输送至回收区。在实施例中,上述指定的位置是为获得英雄称号的逝者划定的时间囊储存区域。在实施例中,金字塔形地表纪念建筑2四周设置有环状分布的分布式殡葬祭祀区
11。所述分布式殡葬祭祀区11设置有分布式殡葬入口 13,分布式殡葬入口 13设置有平行 于地面的自动门14。自动门14下设置有墓穴15,墓穴15内设置有隐蔽在地下的分布式输送系统10,分布式输送系统10通向地宫3与时间囊储存系统6物流连接。当举行殡葬祭祀活动仪式吋,时间囊5下葬墓穴15,在礼乐声中分布式殡葬入ロ 13的门缓缓关闭,时间囊5由时间囊存取系统7分区分层分类储存在储物架指定的位置。祭祀品则由时间囊输送系统8分拣输送至回收区。在实施例中,上述指定的位置是在逝者家族合葬的时间囊储存区域,按辈分和家庭分类选定的位置。在实施例中,祭祀者通过语音输入,人脸识别扫描,指纹扫描,扫描感应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插入密钥、U盘或者输入指定姓名、编码,可以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的档案管理程序调取显示相关逝者信息,并在殡葬祭祀区11的信息显示装置16显示,进行祭祀。在实施例中,祭祀者通过信息显示装置16,和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工智能程序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包括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程序语音对话,以缓解祭祀者的情绪与心理压力。在实施例中,祭祀者通过信息显示装置16的数据传输接口数据连接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的档案程序下载逝者公开的信息,例如墓志铭、自传、经验、经历、思想等。在实施例中,信息显示装置16的触觉显示装置是浮雕、碑刻或者盲文。在实施例中,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的档案管理程序存储有逝者亲属面部识别资料。当逝者亲属前往祭祀区祭祀时,可自动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的档案管理程序调取相关逝者信息,并在殡葬祭祀区11的信息显示装置16显示。在实施例中,信息显示装置16是有源或者无源的。在实施例中,信息显示装置16是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STN屏幕、AMOLED显示屏、有机发光显示器、电子纸、碑刻或者上述显示屏的组合。在实施例中,主体殡葬祭祀区和多个分布式殡葬祭祀区也是ー种分时共享的公共祭祀区,配合公共祭祀区可供多人同时进行殡葬或者祭祀活动。在实施例中,将金字塔形地表纪念建筑2立面设置为媒体立面建筑表皮,可以在清明等特定日期提供大面积显示屏滚动显示多位逝者信息以配合大規模祭祀活动。在实施例中,将金字塔形地表纪念建筑2水平面设置为光伏电池建筑表皮,可以为信息显示装置16或室内温度、湿度、光线控制装置提供能源。在实施例中,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I中按层、按轴线、按特定比例分割线、按立体坐标、按储物架、按储物架的层、按储物架的货位编号等方式可以将内部空间划分不同的区域。在实施例中,ー个家族可以修建自己的家族生命博物馆,或者在公共生命博物馆里划分ー个特定的区域,供家族合葬。所述时间囊5是ー种密藏器皿,包括密封容器、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和储物空间。 在实施例中,时间囊5可等同替换为骨灰盒。在实施例中,时间囊5设置有多种尺寸和容积,如烟盒尺寸或书本尺寸。在实施例中,时间囊5经过装帧设计,铭刻有墓志铭,镶嵌有装饰品。在实施例中,所述个体遗传基因标本的采集封存方法是使用采血针或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内置在无菌内囊中。使用医用脱脂棉采集唾液或其他分泌物内置在无菌内囊中。采集毛发、指甲内置在无菌内囊中。采集皮肤组织、肌肉组织或器官组织内置在无菌内囊中。采集其他基因样本内置在无菌内囊中。为每个内囊做好标示。将无菌内囊内置在外囊中。将双组份密封胶的B组份混入外囊内的A组份中。密封外囊,等待双组份密封胶固化完成。在实施例中,当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完成,将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放入时间囊5。将个人纪念品或携帯多元信息的物品放入储物空间。打开惰性气体延时发生罐延时节流阀。将惰性气体延时发生罐内置于时间囊5。密封时间囊5。给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写入指定信息。将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设置在时间囊5上。在实施例中,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还包括生命哲学馆17和生命科学馆18。在实施例中,生命哲学馆17和生命科学馆18分层设置在地表纪念建筑2附近的独立建筑物内。在实施例中,生命哲学馆17和生命科学馆18分层或分区设置在地表纪念建筑2内。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虽然本说明书參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ー种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干 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是ー种集成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有序递藏人类遗传基因标本的超级公墓,包括纪念性殡葬建筑物、自动化仓储系统、殡葬祭祀区、时间囊, 所述自动化仓储系统与纪念性殡葬建筑物集成设置, 所述殡葬祭祀区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之内、之外、周围、远端或者是上述位置的组ムI=I, 所述殡葬祭祀区与自动化仓储系统物流连接及数据连接,所述物流连接是以物流技术和装置运输货物,所述的数据连接是通过通信线路或者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信息, 所述时间囊经殡葬祭祀区,由自动化仓储系统分拣传输,分区分层分类定位储存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内自动化仓储系统设置的储物架上, 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还设置有生命信息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包括地表纪念建筑与地宫, 所述纪念性滨葬建筑物设置有一座以上地表纪念建筑, 所述地表纪念建筑是为了表征特定价值、事件、人物、地点或观念而有目的建造的建筑、雕塑、立体装置、空间构成或者上述建造物的组合, 所述地表纪念建筑设置有殡葬入ロ,所述地表纪念建筑设置有或者不设置仓储区, 所述纪念性殡葬建筑物设置有一座以上地宫, 所述地宫设置有仓储区、分拣区与回收区, 所述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仓储区设置有温度、湿度、光线控制装置及监控装置, 所述纪念性殡葬建筑物的建筑表皮是建筑围护结构或者是生态化功能性表皮, 所述生态化功能性表皮是光伏电池建筑表皮、媒体立面建筑表皮、仿生建筑表皮、分离式建筑表皮、立体化建筑表皮、集约化建筑表皮或者智能化建筑表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化仓储系统包括时间囊储存系统、时间囊存取系统、时间囊输送系统、控制和管理系统, 所述时间囊储存系统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储存区内, 所述时间囊储存系统设置有分区、分层、分类货位编号, 所述时间囊存取系统是堆垛机、AGV、搬运机器人、吊车、叉车或者上述装置的排列组I=I, 所述时间囊输送系统是是由ー个以上的输送机及其附件组成的输送系统, 所述的时间囊输送系统包括至少ー套主体输送系统和多套分布式输送系统, 所述控制和管理系统是中央控制计算机、分区管理计算机或者现场设备控制器, 所述控制和管理系统与时间囊储存系统、时间囊存取系统、时间囊输送系统数据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和管理系统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殡葬祭祀区是ー种仪式化空间,包括主体殡葬祭祀区、分布式殡葬祭祀区、公共祭祀区和远程祭祀区,所述主体殡葬祭祀区包括主体殡葬区和主体祭祀区,所述分布式殡葬祭祀区包括分布式殡葬区和分布式祭祀区,所述仪式化空间是对仪式的领域、场所和路径的界定,所述仪式是为殡葬祭祀活动设置的秩序形式、法式制度、礼乐典章或社会行为学意义上的人文活动, 所述主体殡葬祭祀区和分布式殡葬祭祀区设置有信息显示装置、祭坛和礼器,是分时共享的公共空间, 所述主体殡葬祭祀区包括地表纪念建筑及其周边区域和主体输送系统,主体殡葬祭祀区在举办殡葬活动时,是主体殡葬区,在举办祭祀活动时,是主体祭祀区, 所述分布式殡葬祭祀区或近或远、有序或者散点分布在地表纪念建筑周围,各分布式殡葬祭祀区之间以距离分隔、以建筑物分隔或者以生态景观进行分隔, 所述分布式殡葬区与分布式祭祀区的区别在于,分布式殡葬区的祭坛还设置有分布式殡葬入口,在分布式殡葬入口之下或之后设置有墓穴,并由分布式输送系统与时间囊储存系统物流连接, 所述公共祭祀区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之内、之外、周围或者上述位置的组合,公共祭祀区设置有大面积信息显示装置或者大量小面积信息显示装置,是同时供多人祭祀的公共空间, 所述远程祭祀区是ー种网络祭祀系统或程序,所述远程祭祀区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囊是ー种密藏器皿,包括密封容器、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和储物空间, 所述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印刷、雕刻、固定连接或者活动连接在密封容器外, 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内置在密封容器中,包括至少ー个外囊、多个无菌内囊和双组份密封胶, 所述多个无菌内囊中至少ー个内囊内置有采血针或真空采血管, 所述多个无菌内囊中至少ー个内囊内置有医用脱脂棉, 所述无菌内囊设置有标签, 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的使用方法是当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完成后,将所述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置入无菌内囊,将所述无菌内囊浸泡入外囊A组份液态胶体中,混AB组份固化剂与助剂,进行填料密封,将固化封装的个人遗传基因标本采样胶囊内置于密封容器,为无菌内囊标签和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写入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囊储存系统由高层立体储物架系统组成,包括単元式储物架、贯通式储物架、旋转式储物架, 所述旋转式储物架包括整体旋转式储物架和分层旋转式储物架,所述整体旋转式储物架包括水平旋转式储物架和垂直旋转式储物架,水平旋转式储物架的旋转轨迹平行于地面,旋转轴垂直于地面,垂直旋转式储物架的旋转轨迹垂直于地面,旋转轴与地面平行,所述AGV是固定路径制导、自由路径制导或组合路径制导的,所述AGV小车导航方式是电磁感应制导式、磁制导式、激光制导式、光学制导式、视觉制导式、微波制导式、标记追踪制导式、图像传感器制导式或者RFID制导式, 所述输送机是按照规定路线连续地或间歇地运送物料的搬运机械,包括辊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传送带、传送梯、升降机、流动小车、AGV及搬运机器人, 所述主体输送系统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主体,所述主体输送系统一端连接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主体设置的殡葬入ロ,一端连接时间囊储存系统, 所述殡葬入口设置有门或者视线干扰装置,所述视线干扰装置是水雾发生器、烟雾发生器、光雾发生器、彩光发生器或者光线折射干扰装置, 所述分布式输送系统设置在纪念性殡葬建筑物周围,所述分布式输送系统是隐蔽式输送系统,所述分布式输送系统一端连接在殡葬祭祀区设置的分布式殡葬入ロ,一端连接时间囊储存系统, 所述分布式殡葬入ロ设置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下或门后设置有墓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显示装置包括视觉显示装置、听觉显示装置、触觉显示装置、嗅觉显示装置、数据信息传输装置和上述装置的排列組合, 所述视觉显示是由发光装置、反光装置或者物体组成的信息类型,通过操作者的视觉器官传递各种信息, 所述听觉显示是由纯音或复音组成,通过操作者的听觉器官传递信息, 所述触觉显示是由操作者的触觉器官尤其是手指接触物体的轮廓、表面、几何形状而传递的信息, 所述嗅觉显示是由物质散发的介质气味, 所述数据传输接口数据连接生命信息管理系统, 所述信息显示装置还设置有信息输入装置,所述信息输入装置是语音输入、生物特征识别输入、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输入、密钥输入、键盘输入或者上述输入方式的组合,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输入是面部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声音识别或者体形识别, 所述信息显示装置与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容器是由静密封或动密封原理制成的密封容器, 所述密封容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填料密封、机械密封、分瓣滑环密封、迷宫式密封、浮动环密封、磁流体密封、O形圈密封、Y形圈密封、离心密封或螺旋密封, 在密封容器外部设置有扣件、挂件、角件、插件、齿、孔或者连接件以适合机械化、自动化搬运, 在密封容器外表面还设置有信息展示界面和装饰件, 所述非接触自动识别标签是条码、ニ维码、RFID标签或者上述标签的组合, 所述RFID标签是感应式无源RFID标签, 所述双组份密封胶是室温固化胶, 所述双组份密封胶的A组份为液态胶体,设置在外囊内,B组份为固化剂与助剂,単独包装, 所述真空采血管设置有普通血清管、快速血清管、惰性分离胶促凝管、血浆分离管、EDTA抗凝管、枸櫞酸钠凝血试验管、枸櫞酸钠血沉试验管或草酸钾/氟化钠血糖检测管,所述时间囊还包括惰性气体延时发生罐,所述惰性气体延时发生罐是在压缩惰性气罐罐ロ设置有延时节流阀。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命信息管理系统是中央控制计算机、分布式网络计算存储系统或者云计算系统,所述生命信息管理系统设置有档案管理程序和人工智能程序。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囊可等同替换为骨灰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有纪念性殡葬建筑物、殡葬祭祀区、自动化仓储系统、时间囊、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生命哲学馆和生命科学馆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递藏有序、分类存储的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是一座物化的家谱博物馆,分布式存取基因公墓使逝者有机会帮助到自己的后人,使人们有可能上溯祖先的遗传数据以修复基因缺陷,寻找控制某些先天疾病的基因药物。
文档编号E04H13/00GK102777070SQ20121020813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3日
发明者罗轶 申请人:罗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