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4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包含:屋顶系统,设屋顶板,前述屋顶设有峰部与槽部,于前述屋顶板的表面铺设有防水膜以防止屋顶板受潮而快速生锈;前述屋顶板的槽部两侧各自设有封闭元件;过滤排水系统,于前述屋顶板设过滤元件,当槽部储水溢过储水基准元件时,即会经由过滤元件过滤,再被导流或排出;植栽系统,于前述屋顶板的槽部设透水托盘,前述透水托盘设多个附着元件,于前述透水托盘上方填入植栽层,以为植物栽种;支撑系统,设钢梁,于前述钢梁上方设钢架、防火设备或设吸音设备;如此,得以作为建筑物屋顶的屋顶系统以为前述过滤排水系统与植栽系统设置,形成绿能植栽的效用,提升生活周遭植物植栽的面积,符合绿色环保建筑的标准。
【专利说明】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尤指一种利用作为建筑物屋顶的屋顶系统以为过滤排水系统与植栽系统设置,形成绿能植栽的效用,提升生活周遭植物植栽的面积,符合绿色环保建筑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创新。
【背景技术】
[0002]按传统建筑物的植栽系统,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95999号《一种多功能减碳环保植栽结构》,是将植物种植于建物屋顶上,利用网状单元及固定单元,来将棉体单元(海棉、滤棉、布料)或防水储水垫网固植栽于建物屋顶之上。为了能浇水灌溉,故于建物屋顶上特别设有一洒水装置。浇水灌溉时由于有落叶枯草会堵住排水管,故于建物屋顶边缘增设多孔性排水管以阻档落叶枯草。然而,为了将前述棉体单元固定,必须以网状单元与固定单元为之,但是仍无法充分固定,且将植物种植于棉体单元上,与一般植物必须种植于土让或环保生质土上者不同,其使得植物物种的选择受到限制,且前述已知技术无法保持雨水,必须时时浇水灌溉,对于使用者而言,也是一种负担。
[0003]为此,本案
【发明者】针对屋顶系统的运用与建材设计制造经验,从事绿能植栽的多方研究,创新建筑物屋顶的植栽方法,而发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得以充分发挥建筑物屋顶绿能植栽的效能,并提升建筑物屋顶的防火、耐燃及吸音效果,兼具绿色环保与安全建材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
[0005]由此,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至少由屋顶系统、过滤排水系统、植栽系统及支撑系统组成。
[0006]本发明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中屋顶系统,设屋顶板,是被固设于钢梁上方,前述屋顶板设有多个峰部与槽部,于前述屋顶板的表面铺设有高耐候的防水膜,其是由弹性的聚烯烃(polyolefines)与浙青烃(ethylene copolymer bitumen)制成,具有防水与抗UV破坏的优点,得以防止屋顶板受潮而快速生锈;前述屋顶板的槽部两侧各自设有封闭元件,以利用前述槽部储存水分与植栽层。
[0007]本发明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中屋顶系统为配合植栽系统储存水分,因此所设屋顶板为水平方向铺设法,以有别于传统钢板建筑的垂直方向铺设法。本发明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中过滤排水系统,位于前述屋顶板的封闭元件内侧设过滤元件,当槽部的储水溢过储水基准元件时,多余的水即会经由过滤元件滤除水中杂质,再由导水管导引向下流动或经排水管排出。
[0008]本发明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中植栽系统,是于前述屋顶板的槽部设透水托盘,前述透水托盘并设多个附着元件,确保植栽层的储放,前述透水托盘上方再填入植栽层,以为适合的植物栽种。【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屋顶系统与过滤排水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
[0010]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屋顶系统、过滤排水系统与植栽系统的部分分解视图。
[0011]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2]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排水座实施例一的视图。
[0013]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排水座实施例二的视图。
[0014]图5A为本发明所述的过滤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视图。
[0015]图5B-5E为本发明所述的排水头或过滤座所分布的孔的实施例视图。
[0016]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透水托盘实施例一的视图。
[0017]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透水托盘实施例二的视图。
[0018]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附着元件实施例一的组合运用例图。
[0019]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附着元件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0]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附着元件实施例二的组合运用例图。
[0021]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附着元件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2]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一的部分剖视图。
[0023]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一的部分剖视图。
[0024]图14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一的部分剖视图。
[0025]图15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二的部分剖视图。
[0026]图16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三的部分剖视图。
[0027]图17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四的部分剖视图。
[0028]图18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五的部分剖视图。
[0029]图19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六的部分剖视图。
[0030]图20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七的部分剖视与分解图。
[0031] 图21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七的部分剖视图。
[00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3]屋顶系统I
[0034]屋顶板10峰部100槽部101空间102
[0035]结合部103防水膜11封闭元件12
[0036]过滤排水系统2
[0037]过滤元件20
[0038]储水基准元件21导流入孔210导流出孔211
[0039]导水管22
[0040]排水基准元件23排水孔230
[0041]排水座24槽部240提把241排水头242
[0042]过滤板243栓设元件244排水管道245
[0043]排水管25入水管道250
[0044]排水槽26
[0045]植栽系统3
[0046]透水托盘30孔300结合部301、302[0047]透水层31
[0048]植栽空间320储水空间321
[0049]附着元件33杆部330结合突缘331挡止部332
[0050]附着叶片333弹性卡榫334
[0051]植栽层34
[0052]植物35
[0053]支撑系统4
[0054]钢梁40第一钢架41
[0055]钢承板42栓设元件420
[0056]防火层43
[0057]第二钢架加强元件440栓设元件441栓设元件442
[0058]吸音设备45栓设元件450媒介元件451结合槽452
[0059]吸音元件453
[0060]辅助钢架44a
[0061 ]第一支撑座46栓设元件460
[0062]第二支撑座47栓设元件470
[0063]下屋顶板IOa
[0064]结构钢板48槽部480 —端481另一端482
[0065]容设槽483栓设元件484
[0066]第一固定架5杆部50
[0067]第二固定架6第一元件60第二元件61栓设元件62
[0068]包覆槽64
[0069]太阳能板7
【具体实施方式】
[0070]如此,为使公众可充分了解本发明,兹依照说明书附图解说如下:如图1及2所示,本发明为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至少包含:
[0071]屋顶系统1,设屋顶板10,得以为各种适合的形状(如图18-20所示),其是被固设于支撑系统的上方(可参考图12-21),前述屋顶板10设有多数个峰部100与槽部101,并于峰部100下方形成空间102,于前述屋顶板10的表面铺设高耐候的防水膜11,其是由一种具有适当弹性的聚烯烃(polyolefines)与浙青烃(ethylene copolymer bitumen)混合制成膜状或片状,具有防水与抗紫外线(Ultraviolet,简称UV)破坏的优点,得以防止屋顶板受潮而快速生锈。铺设方法乃是先铺设第一片的防水膜11后,即可让第二片的防水膜覆盖于前述第一片的防水膜11位于屋顶板10的峰部100所形成的部分搭接面,逐片铺设并与屋顶板以胶合材料结合即可。而如图20及21所示,也得于所述相邻的屋顶板10的部分表面先贴设防水膜11,再将相邻的屋顶板10的末端加工卷圆形成结合部103,并以防水膜Ila包覆于前述结合部103的表面以及相邻的屋顶板10的部分表面,即可利用防水膜11、Ila封闭特殊造型的屋顶板10。
[0072]前述屋顶板10的槽部101两侧各自设有封闭元件12,以利用前述封闭元件让槽部两侧被封闭而形成储存水分与植物土壤的空间与范围,前述封闭元件12也以前述高耐候的防水膜11为之,并配合屋顶板10的槽部101形状胶合之即可,且因为前述屋顶板10的表面已经铺设有防水膜11,因此,得以容易的将封闭元件12与屋顶板10的槽部101结合。
[0073]过滤排水系统2,其是位于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的封闭元件12内侧,前述过滤排水系统2设过滤元件20,以于前述槽部101每一侧设置两个过滤元件为最理想,当然依据需求每组包括单一过滤元件20或两个以上的过滤元件20,均无不可。在所述槽部101其中一侧的两个过滤元件20之间设置有储水基准元件21,而在所述槽部101的另外一侧的两个过滤元件20之间,则不设置储水基准元件21。进一步地,在所述前述槽部101靠近所述储水基准元件21的一端设导流入孔210,而在前述槽部101的另外一端设导流出孔211。并且位于所述屋顶板同一侧的导流入孔210与导流出孔211交替设置。换句话说,如图3所示,分别设置于相邻的槽部IOlUOla上的2个导流入孔210与导流出孔211呈交叉状态设置。
[0074]如此,即可于槽部101的导流入孔210与相邻槽部101的导流出孔211之间设置过滤排水系统的导水管22 (如图3所示),让本发明所述的导水管22均为单独设置不互相衔接(如图2及3所示),目的乃是让位于上方槽部101的多余水量,依据类S形往下导流灌溉位于下方的相邻槽部101的植物,达到水分充分利用的效果。至于前述导流入孔210与导流出孔211均设有过滤座212,如此,以形成数次的过滤动作,降低导水管22的阻塞率。
[0075]本发明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中屋顶系统为配合植栽系统以为植栽的目的与储存水分,因此其所铺设的屋顶板采用水平方向铺设法,即屋顶板的槽部101与排水方向为垂直的铺设方向,如此,有别于传统钢板建筑的屋顶板与地面为垂直方向铺设,即屋顶板的槽部与排水方向相同的铺设法。
[0076]前述过滤元件20外侧设排水基准元件23,为于前述排水基准元件23 —侧并设排水孔230,让前述排水孔230被设置于前述屋顶板10的槽部101两侧,并位于前述封闭元件12的内侧。前述排水基准元件23可被固设于排水座24的边壁(如图3所示)或独立设置,均无不可。前述排水座24设槽部240,且于前述槽壁240之两侧设提把241,方便提起排水座24进行更换或清理的动作。前述排水座24设排水头242,得以被直接固设于前述排水座24的槽部240中(如图4所示),前述排水头242设多个排水孔。或于前述排水座24另设过滤板243,再以栓设元件244将过滤板243与排水座24栓设(如图5所示)。前述过滤板243,则可如图5所示为平板状,或如图5A所示为波浪板状,得以减少过滤板被阻塞的机率,或者也可以以其他适合的形状而为之,均无不可。至于前述排水头242所布置的孔242a与过滤板243所布置的孔243a,除了可如图4及5所示之外,也可布置如图5B所示的孔径大小不一的平面孔242a或243a ;或如图5C所示的水滴型的平面孔242a或243a ;或如图所示的立体状孔242a或243a ;或如图5E所示的立体状孔与平面孔242a或243a,只要可以让水流顺畅,均无不可。
[0077]如此,得以将排水头242先与过滤板243结合,再与排水座24的排水管道245结合,前述排水管道245再与设置于前述屋顶板10的槽部的排水孔230结合即可具备排水功能。其次,位于前述排水座24下方再设有排水管25,前述排水管25的入水管道250并与排水座24的排水管道245相结合,且前述排水管25的两末端则与排水槽26相衔接,由此,即可将自前述排水孔230流下的水进入排水管25,并经排水槽26排出。[0078]前述排水基准元件23以较储水基准元件21为高较理想,当然两者如为等高,或让储水基准元件21高于排水基准元件23,亦无不可,可视实际需求选择。前述储水基准元件21与排水基准元件23得由高耐候的防水膜组成,当然如以其他不会生锈的材质,如塑料、橡胶、不锈钢等亦无不可。
[0079]如此,当前述屋顶板10的槽部101中的水位高过于储水基准元件21与排水基准元件23时,前述槽部101多余的水,即会经由多重的过滤元件20滤除水中杂质,并溢过前述储水基准元件21与排水基准元件23,经由前述排水座24经排水孔230将水导引流入前述排水管25中,再经排水槽26排出于屋顶之外。并有部分水量经由前述储水基准元件21进入导水管22,并形成类S形的水流导引状态。
[0080]当前述屋顶板10位于上方的槽部101的水位高于储水基准元件21,而低于排水基准元件23时,前述槽部101的多余水量,即会经由过滤元件20滤除水中杂质,并溢过储水基准元件21,经前述导流入孔210将水导引流入前述导水管22中,进入下方相邻槽部101的导流出孔211,再经该槽部101后进入另一端的导流入孔210,循序为之,以形成类S形的水流导引状态。且因为本发明主要是被运用于屋顶上方,因此,水会自然往下流动。
[0081]植栽系统3,系于前述屋顶板10的槽部101设透水托盘30 (如图6_12所示),前述透水托盘30以由不会生锈的材质制成,如塑料材料、橡胶材料、不锈钢材料等均无不可。并于前述透水托盘30设多个孔300。前述透水托盘30的前、后端均设对应的结合部301、302,当相邻的透水托盘30互相结合时,是以后一透水托盘30的结合部301与前一透水托盘30的结合部302互相结合,并加以适当的熔接(如由塑料材料制成者)或结合,即可将多个透水托盘30结合成一体(如图6或7所示)。并将透水托盘30摆设于前述槽部101之中,并于透水托盘30的上方形成植栽空间320 (如图12所示)。
[0082]前述透水托盘30的表面设透水层31 (如图2、9及11所示),前述透水层31以由不织布材料为之较理想,当然亦可以其他透水性材料取代之,得以让植栽层所吸收的水分经由前述透水层31进入透水托盘30与屋顶板10的槽部101所形成的储水空间321中(如图12所示)。
[0083]前述透水托盘30所设的孔300得设附着元件33,前述附着元件33设杆部330(如图8及9所示),于杆部330下方设结合突缘331,于前述结合突缘331的上方设挡止部332,前述结合突缘331是配合前述透水托盘30所设的孔300的形状,且于前述杆部330的上方设多片附着叶片333。如此,当前述附着元件33欲与前述透水托盘30结合时,得以前述结合突缘331伸设进入前述透水托盘30所设的孔300下方,再转动一定角度,即可将前述结合突缘331与挡止部332分别抵顶于透水托盘30的孔的上、下方,附着元件33即被充分固设于前述透水托盘30的上方。
[0084]前述附着元件33,或可如图10及11所示,得于杆部330下方设多个弹性卡榫334,且如前述,设挡止部332与附着叶片333。如此,当前述附着元件33欲与前述透水托盘30结合时,得以将前述弹性卡榫334伸设进入前述透水托盘30所设孔300的下方,而后,前述弹性卡榫334即会自动弹开,将前述弹性卡榫334与挡止部332分别抵顶于透水托盘30的孔的上、下方,附着元件33即可被充分固设于前述透水托盘30的上方。
[0085]如此,如图12-20所示,得于前述透水托盘上方所形成的植栽空间320填入植栽层34,前述植栽层34得以由土质、生殖土或各类环保土等组成,均无不可。当植栽层34的植物根部尚未长成或达适当的茂密度时,即得以利用前述附着元件33的附着叶片333将植栽层34充分固着抓牢,得以防止植栽层34的土壤受到自然风力吹落,确保植栽层34的储放,更合乎植物35的生长。
[0086]支撑系统4,如图12-14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所述支撑系统4用以支撑前述各系统,包含钢梁40,并于钢梁上方设置第一钢架41,前述第一钢架41得以以栓设元件或焊接的方式与前述钢梁40结合成一体。于前述第一钢架41之间设有钢承板42,前述钢承板42上方再设置防火层43,前述防火层43为由各类适合的防火材料,如硅酸钙板、玻璃防火棉、石膏板、发泡玻璃等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为之,均无不可,藉以形成屋顶系统I与支撑系统4之间的防火隔离层。
[0087]再于前述第一钢架41上方设第二钢架44,前述第二钢架44并与加强元件440以栓设元件441栓设成一体,且与前述第一钢架41得以以焊接或藉由其他栓设元件栓设结合,均无不可。且让前述第二钢架44设置于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的峰部100下方所形成空间102中,并撑持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如此,即可以栓设元件442与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的峰部100栓设成一体(如图14所示),藉由支撑系统4支撑前述屋顶系统等。
[0088]前述第一钢架41下方设吸音设备45,是以栓设元件450将媒介元件451与第一钢架41栓设结合,媒介元件451设结合槽452 (如图2所示),得为吸音元件453的两端伸设其中,即可将吸音元件453与前述媒介元件451结合成一体,并将前述吸音元件453悬吊伸设于室内(如图14所示),产生吸音的效果,降低室内噪音量。
[0089]支撑系统4,或可为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二,包含钢梁40,并于钢梁上方设置第二钢架44。前述第二钢架44的一侧设辅助钢架44a,前述第二钢架44与辅助钢架44a得以栓设元件或焊接的方式与前述钢梁40结合成一体,前述第二钢架44与辅助钢架44a之间再以栓设元件441栓设成一体,前述辅助钢架44a得为Z型钢,或为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三中的C型钢,均无不可。前述第二钢架44与辅助钢架44a系被设置于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的峰部100下方形成的空间102中,并撑持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如此,即可以栓设元件442与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的峰部100栓设成一体,藉由支撑系统4支撑前述屋顶系统等。
[0090]其次,位于前述相邻之第二钢架44之间设钢承板42,前述钢承板42并以栓设元件420或以焊接方式与前述第二钢架44与辅助钢架44a结合成一体(如图15所示或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三)。前述钢承板42上方设防火层43,前述防火层43为由各类适合的防火材料,如硅酸钙板、玻璃防火棉、石膏板、发泡玻璃等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为之,均无不可,藉以形成屋层系统I与支撑系统4之间的防火隔离层。
[0091]支撑系统4,或可如图17所示的实施例四,或如图18所示的实施例五,包含钢梁40,并于钢梁上方设置第二钢架44,前述第二钢架44并以栓设元件441与加强元件440栓设成一体,且与前述钢梁40得以焊接或以其他栓设元件栓设成一体,均无不可。前述第二钢架44是被设置于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的峰部100下方形成空间102中,并撑持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如此,即可以栓设元件442与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的峰部100栓设成一体,藉由支撑系统4支撑前述屋顶系统等。
[0092]支撑系统4,或可为如图19所示的实施例六,包含钢梁40,并于钢梁上方设置第一支撑座46,前述第一支撑座46并以栓设元件460或焊接的方法与前述钢梁40结合成一体,均无不可。前述第一支撑座46的上方则是被设置于下屋顶板IOa的峰部100下方所形成之空间102中,并撑持前述下屋顶板10a。前述下屋顶板IOa的峰部100上方再为第二支撑座47设置,前述第二支撑座47的上方则是被设置于屋顶板10的峰部100下方所形成之空间102中,并撑持屋顶板10,且以栓设元件470自前述屋顶系统I的屋顶板10的峰部100向下栓设第二支撑座47、下屋顶板IOa的峰部100及第一支撑座46,即可藉由支撑系统支撑前述屋顶系统等。
[0093]支撑系统4,或可为如图20及21所示的实施例七,包含钢梁40,并于钢梁上方设置结构钢板48,前述结构钢板48得以栓设元件或焊接方式与钢梁40结合成一体。前述结构钢板48设槽部480以为前述屋顶板10的槽部101设置其中,即可藉由支撑系统支撑前述屋顶系统等。
[0094]前述结构钢板48的一端481为依据前述屋顶板10的峰部100形状的一半加工而成,另一端482则是形成直角弯折状,当相邻的结构钢板48、48a互相结合后,将形成第一固定架5的容设槽483,于前述第一固定架5的杆部50设置于前述容设槽483中后,即可以栓设元件484栓固。前述第一固定架5伸设于前述屋顶板10的峰部100上方部分,得于屋顶板10的末端加工卷圆后包覆之,即可形成突出于峰部100上方的结合部103,前述结合部103得为第二固定架6设置,前述第二固定架6是由对称的第一元件60与第二元件61组成,再以栓设元件62将前述第一元件60与第二元件61栓设成一体,且于前述第二固定架6下方形成包覆槽64,以辗展加工的方法充分包覆于前述屋顶板10的结合部103,即可将第二固定架6固设,如此得于前述第二固定架6设置太阳能板7,以形成另一绿能利用效
Mo
[0095]综上所示,本发明得运用屋顶系统以为过滤排水系统与植栽系统设置,形成绿能植栽的效用,并以支撑系统支撑前述各系统,让本系统易于被实施。如此,除了可以阻绝热源进入建筑物的内部,让建筑物的屋顶产生绝佳的隔热效果外,再利用屋顶植栽绿色植物,增加绿色植物的植栽面积,达到节能减碳绿色环保创新的效果,提升绿色建筑的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屋顶系统,设屋顶板,前述屋顶板沿水平方向铺设,即屋顶板的槽部垂直于排水方向,以为前述屋顶系统得以配合植栽系统的运作;前述屋顶板设峰部与槽部,于前述屋顶板的表面并被铺设有高耐候的防水膜;前述屋顶板的槽部两侧各自设有封闭元件,以利用前述槽部储存水分与植栽层; 过滤排水系统,于前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设过滤元件,当前述屋顶板的槽部的储水溢过储水基准元件时,前述槽部中的水即会经由过滤元件滤除水中杂质,并经由导水管导引或经排水管排出; 植栽系统,于前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槽部设透水托盘,前述透水托盘上方并形成植栽空间,以填入植栽层,以为适合的植物栽种; 支撑系统,设置于前述屋顶系统的下方,足以支撑前述各系统的运作;如此,得以作为建筑物屋顶的绿能植栽,提升生活周遭植物的植栽面积,符合绿色环保建筑的创新。
2.一种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屋顶系统,设屋顶板,是被设置于支撑系统的上方,前述屋顶板沿水平方向铺设,即屋顶板的槽部垂直于排水方向,以为前述屋顶系统得以配合植栽系统的运作;前述屋顶板设峰部与槽部,于前述屋顶板的表面并被铺设有高耐候的防水膜,得以防止屋顶板受潮而快速生锈;前述屋顶板的槽部两侧各自设有封闭元件,以形成封闭的槽部,以为过滤排水系统与植栽系统设置; 过滤排水系统,位于前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槽部两端设过滤元件,位于前述槽部其中一侧的过滤元件之间设有储水基准元件,并且在该槽部的同一侧设导流入孔,而在所述前述槽部的另外一侧设导流出孔,位于屋顶板同一侧的导流入孔与导流出孔交替设置,相邻的槽部的导水入孔与导水出孔之间设导水管;前述过滤元件的外侧设排水基准元件,并于前述槽部设排水孔,以与排水管衔接; 植栽系统,于前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槽部设透水托盘,并于前述透水托盘的上方形成植栽空间,下方形成储水空间,得于前述植栽空间填入植栽层,以为适合的植物栽种; 支撑系统,得设于前述屋顶系统之下方,并得以支撑前述屋顶系统、过滤排水系统及植栽系统,以形成绿能植栽之效用,提升生活周遭植物植栽之面积,符合绿色环保建筑之创新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峰部下方并形成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表面所铺设的高耐候防水膜,是由一种具有适当弹性的聚烯烃与浙青烃混合制成膜状或片状,具有防水与抗紫外线破坏的优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表面所铺设的高耐候防水膜,其铺设方式乃是先铺设第一片的防水膜,即可让第二片的防水膜覆盖于前述第一片的 防水膜位于屋顶板的峰部所形成的部分搭接面,逐片铺设并与屋顶板以胶合材料结合即可。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槽部两侧所设的封闭元件将槽部两侧封闭形成储存水分与植物土壤的空间与范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所设的封闭元件,得以以高耐候的防水膜为之,并配合屋顶板的槽部形状胶合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所设的过滤元件,得以以两个过滤元件为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得于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槽部的一端设导流入孔,并于槽部的另一端设导流出孔,让相邻的槽部所设的导流出孔与导流入孔形成一前一后的交叉设置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的导水管,得设置于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槽部的导流入孔与相邻槽部的导流出孔之间,让位于上方槽部的多余水量,依据类S形往下导流灌溉位于下方的相邻槽部的植物,达到水分充分利用的效果。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的导流入孔与导流出孔设过滤座,以形成数次的过滤动作,降低导水管的阻塞率;前述过滤板可为平板状或为波浪板状,前述过滤板密布的孔可为孔径大小不一的平面孔、水滴型的平面孔、立体状孔或立体状孔与平面孔相结合。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的排水基准元件一侧设排水孔,且将前述排水孔设置于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槽部两侧,并位于前述封闭元件的内侧。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的排水基准元件被固设于排水座的边壁或独立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设排水座,前述排水座设槽部,且于前述槽部的槽壁两侧设提把,前述排水座设排水头,得以被固设于前述排水座的槽部,前述排水头得以设密布的平面孔或立体孔或同时设置有平面孔与立体孔。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设排水座,前述排水座得设过滤板,再以栓设元件将过滤板与排水座栓设,得将排水头先与过滤板结合,再与排水座的排水管道结合,前述排水管道再与设置于屋顶板的槽部的排水孔结合即可,前述过滤板得设密布的平面孔或立体孔或同时设置有平面孔与立体孔。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系统设排水座,并于排水座下方设排水管,前述排水管两末端则与排水槽相衔接。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栽系统所设的透水托盘设多个孔,及前述透水托盘的前、后端均设对应的结合部,当相邻的透水托盘互相结合时,是以后一透水托盘的结合部与前一透水托盘的结合部互相结合,并加以熔接或结合,即可将多个透水托盘结合成一体。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栽系统所设的透水托盘表面设透水层,前述透水层由不织布材料为之,得以让植栽层所吸收的水分经由前述透水层进入透水托盘与屋顶板的槽部所形成的储水空间中。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栽系统的透水托盘设孔,得为附着元件设置,前述附着元件设杆部,前述杆部下方设结合突缘,于前述结合突缘上方设挡止部,前述结合突缘是配合前述透水托盘所设的孔的形状,且于前述杆部上方设多片附着叶片,当前述附着元件与前述透水托盘结合时,得以将前述结合突缘伸设进入前述透水托盘所设的孔的下方,再转动一定角度,即可将前述结合突缘与挡止部分别抵顶于透水托盘的孔的上、下方。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栽系统的透水托盘设附着元件,前述附着元件得于杆部下方设多个弹性卡榫,且设挡止部与附着叶片,当前述附着元件与前述透水托盘结合时,得以将前述弹性卡榫伸设进入前述透水托盘所设的孔的下方,前述弹性卡榫即会自动弹开,前述弹性卡榫与挡止部分别抵顶于透水托盘的孔的上、下方。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栽系统的透水托盘上方所形成的植栽空间填入植栽层,以栽种植物。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设钢梁,于钢梁上方设置第一钢架,前述第一钢架之间设钢承板,前述钢承板上方设防火层;前述第一钢架上方设第二钢架,前述第二钢架并以栓设元件与加强元件栓设;前述第二钢架系设置于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峰部下方所形成的空间,并撑持屋顶系统,再藉由栓设元件与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峰部栓设成一体;前述第一钢架下方设吸音设备,是以栓设元件将媒介元件与第一钢架栓设结合,前述媒介元件设结合槽,得为吸音元件的两端伸设其中,即可将吸音元件与前述媒介元件结合成一体,并将前述吸音元件悬吊伸设于室内,产生吸音降低室内噪音的效果。
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设钢梁,前述钢梁上方设置第二钢架,前述第二钢架一侧设辅助钢架,前述第二钢架与辅助钢架之间再固设成一体,前述辅助钢架得为Z型钢,或C型钢;前述第二钢架与辅助钢架是被设置于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峰部下方所形成的空间,并撑持前述屋顶系统;前述相邻的第二钢架之间设钢承板,前述钢承板上方设防火层,前述防火层,藉以形成屋层系统与支撑系统之间的防火隔离层。
24.如权利要求1或 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设钢梁,前述钢梁上方设第二钢架,前述第二钢架一侧设加强元件;前述第二钢架是被设置于屋顶系统是屋顶板是峰部下方所形成是空间,并撑持前述屋顶系统。
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设钢梁,前述钢梁上方设置第一支撑座,前述第一支撑座上方是被设置于下屋顶板的峰部下方所形成的空间,并撑持前述下屋顶板;前述下屋顶板的峰部上方再为第二支撑座设置,前述第二支撑座上方则是被设置于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峰部下方所形成的空间,并撑持屋层系统,再以栓设元件自前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峰部向下栓设第二支撑座、下屋顶板的峰部及第一支撑座,即可藉由支撑系统支撑前述屋顶系统。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设钢梁,前述钢梁上方设置结构钢板,前述结构钢板设槽部以为前述屋顶系统的屋顶板的槽部设置,即可藉由支撑系统支撑前述屋顶系统;前述结构钢板的一端为依据屋顶板的峰部形状的一半加工而成,另一端则形成直角弯折状,当相邻的结构钢板互相结合后,即可形成第一固定架的容设槽,前述第一固定架的杆部设置于前述容设槽中后,即可以加以栓固;前述第一固定架申设于屋顶板的峰部上方部分,得于屋顶板的末端加工卷圆后包覆之,即可形成突出于前述峰部上方的结合部,前述结合部得为第二固定架设置,前述第二固定架是由对称的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组成,再以栓设元件将前述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栓设,且于前述第二固定架设包覆槽以充分包覆于前述屋顶板的结合部,即可将第二固定架固设,如此 得于前述第二固定架设置太阳能板。
【文档编号】E04D13/04GK103899052SQ201210589693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苏茂璇 申请人:佳埼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