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090阅读:1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
背景技术
汶川5. 12地震发生后,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423-2009),按照此标准的要求,对于不满足抗震要求的砖混结构要进行加固改造,其传统的方法是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构造柱、圈梁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为了确保加固工程的质量,缩短施工工期,开发一些便于施工的构造柱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包括原墙体,其特征在于,在原墙体内侧增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所述的构造柱内有钢筋,在钢筋竖向方向上每隔500mm设有与原墙体相连接的锚筋,构造柱的下部设有地圈梁。本实用新型的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在不破坏原立面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增加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达到抗震加固的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符号分别表示1、原墙体,2、构造柱,3、钢筋,4、锚筋,5、地圈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包括原墙体1,在原墙体I内侧增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2,所述的构造柱内有钢筋3,在钢筋竖向方向上每隔500mm设有与原墙体相连接的锚筋4,构造柱下方设有地圈梁5。以下以大华1935某厂房加固工程为例,厂房的几何尺寸为18mX24m,高度为4. 220m,主要的施工步骤如下I)清除室内垃圾,破除原砼地面根据构造柱的设计尺寸,将地面的垃圾彻底清除干净,并用人工将地面及地面垫层破除。将构造柱2的基础埋深为I. 5m,由于原结构的混凝土地面的厚度较大,使用年限较长,开凿难度较大,需要用机器和人工配合进行地面的开
MlA
_ O2)基础坑开挖由于机械进入房间难度较大,基坑的尺寸为900mmX900mmX 1500mm,米用人工开挖基础,将挖出的土和垃圾用人工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3)墙柱接触面清洗为了提高新增加柱和原墙体以及圈梁的连接,在绑扎钢筋前需对原墙体面进行清理。首先搭设脚手架,由于操作空间较高,安全要求高,需沿墙体四周搭设双排操作架,在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然后用角磨机对原墙体的砂浆层或者滞留物进行打磨,再用鼓风机吹净浮灰,确保灰尘清除干净,最后用带压力的水冲洗润湿墙面。4)墙体开孔根据钢筋3的锚筋4位置及数量,在原墙体I上标注出锚筋4的位置,锚筋4的孔径为20_,由于钢筋网3的刚性较大,为了将钢筋网3和原墙体I可靠连接,便于抹灰,锚筋4的间距为500mm。用冲击钻在原墙体I上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锚筋4直径大5mm左右,钻头选用Φ 25mm的合金钢钻头。孔深大小240mm/370mm,使锚筋4完全埋入墙体,钻孔时,钻头始终与墙面保持垂直。5)洗孔是植锚筋4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孔的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锚筋4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洗孔方法是用市售 的喜得利品牌的毛刷(这种毛刷不掉毛),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内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酒精和丙酮易挥发,水不易挥发。用水擦洗后孔内不会很快干燥。6)注胶植筋孔内干燥后,采用市售的爱劳达品牌的植筋胶将锚筋4固定。7)钢筋3制作和绑扎钢筋3制作在室外钢筋棚完成,将制作好的钢筋在室内进行绑扎,并将钢筋与锚筋4可靠连接,并使钢筋与圈梁连接。8)支设模板构造柱2浇筑采用三面模板,模板固定起来比较困难,在构造柱2两边墙体上,采用固定膨胀螺栓的方式,将模板支撑连接牢固后,再焊接在螺栓上,上下间距为600mm。浇筑完成后,模板的拆除采用自上往下的方式,用气焊先切割掉固定螺栓,然后拆除模板支撑、模板等。9)烧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运输、烧筑、振捣全部用人工完成。烧筑后用人工对混凝土进行及时浇水养护,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拆除模板,先用气焊将固定的膨胀螺栓切除,然后松开方木和龙骨,及时清理所剩的垃圾。
权利要求1.一种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包括原墙体(I),其特征在于,在原墙体(I)内侧增加有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构造柱(2),所述的构造柱(2)内有钢筋(3),在钢筋(3)上每隔500mm设有与原墙体(I)相连接的锚筋(4),构造柱(2)的下方设有地圈梁(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固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包括原墙体,在原墙体内侧增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所述的构造柱内有钢筋,在钢筋竖向方向上每隔500mm设有与原墙体相连接的锚筋,构造柱的下部设有地圈梁。在不破坏原立面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增加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达到抗震加固的效果。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530630SQ20122013287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周明, 曾凡奎 申请人:西安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