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809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在现有的高层建筑设计上,都必须考虑层顶的排水设计,通常在一个高层建筑上,层顶采用角度设置,并在层顶的低洼处设置一个或多个落水管,以将层顶的积水排放至低处,最终将积水排离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其积水的分散排放未被任何利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高层建筑的积水排放结构进行发电的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利用层顶积水的势能实现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其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包括对层顶雨水排放至低处的落水管,在落水管处设有通过进入到落水管内的雨水进行发电的发电机。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还包括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顶部高于落水管。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在溢水管外部包套设有隔音层。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层顶上设有对层顶雨水进行收集的集水槽,所述的集水槽与落水管的顶部连通。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层顶整体倾斜设置,所述的集水槽设置在层顶倾斜的底部。作为对上述方式的另一种限定,所述的层顶由多个倾斜设置的分层顶组成,所述的集水槽设置在各个分层顶倾斜底部的交汇处。采用如上技术方案,通过在落水管内增设发电机,可利用积水的排放势能进行发电,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存储或直接利用在楼道照明及电梯供电上,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增设溢水管,在雨水过大而产生的积水不能被及时通过落水管排放时,通过溢水管进行排放;增设隔音层,可减小积水排放时产生的噪音,其整体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2为图一中落水管与溢水管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由
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包括对层顶I雨水排放至低处的落水管2,在落水管2上封罩有过滤网7,其中,层顶I整体倾斜设置,在层顶I倾斜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6,集水槽6与落水管2的顶部连通。在落水管2内设有通过进入到落水管2内的雨水进行发电的发电机3。在落水管2外部包套有溢水管4,由图2所示,溢水管4的顶部高于落水管2。在溢水管4外部包套设有隔音层5。为实现集水槽6与落水管2的连通,集水槽6贯穿隔音层5和溢水管4后延伸至落水管2的顶部。在使用时,雨水沿着层顶I汇聚到集水槽6内,由集水槽6流入落水管2内,在积水下落的过程中,通过发电机3进行水力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存储或输送至用电终端。实施例二由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层顶I由多个倾斜设置的分层顶11组成,本实施例中分层顶11为两个,集水槽6设置在两个分层顶11倾斜底部的交汇处。实施例三由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溢水管4为均布在落水管2外周边的四个,在落水管2的外部包套有隔音层5,集水槽6直接与落水管2的顶部连通。此外,根据高层建筑的高度,可将发电机3设置成多级,即沿落水管2的走向设置多个发电机,实现了多级发电,进一步充分利用能源。
权利要求1.一种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包括对层顶(I)雨水排放至低处的落水管(2),其特征在于:在落水管(2)处设有通过进入到落水管(2)内的雨水进行发电的发电机(3);还包括溢水管(4),所述溢水管(4)的顶部高于落水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溢水管(4)外部包套设有隔音层(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层顶(I)上设有对层顶(I)雨水进行收集的集水槽(6),所述的集水槽(6)与落水管(2)的顶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顶(I)整体倾斜设置,所述的集水槽(6)设置在层顶(I)倾斜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顶(I)由多个倾斜设置的分层顶(11)组成,所述的集水槽(6 )设置在各个分层顶(11)倾斜底部的交汇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层顶雨水集中发电装置。包括对层顶(1)雨水集中排放至低处的落水管(2),其特征在于在落水管(2)内设有通过进入到落水管(2)内的雨水进行发电的发电机(3)采用如上技术方案,通过在落水管处增设发电机,可利用积水的排放势能进行发电,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存储或直接利用在楼道照明及电梯供电,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文档编号E04D13/08GK203050977SQ20122064852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诗贺 申请人:张诗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